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大學生社團參與及自我認定之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討大學生社團參與及自我認定之相關研究,首先說明大學生社 團參與相關研究,其次說明大學生自我認定相關研究,最後說明大學生社團參 與及自我認定相關研究,以作為本研究的立論依據。
壹、大學生社團參與相關研究
國內關於大學生社團參與研究,研究者以「社團參與」為關鍵字,檢索臺灣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 書館之線上資源整合查詢、博碩士論文查詢及等資料庫,發現國內有關大學生 社團參與之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以社團參與為自變項者,探討其 對休閒活動效益、職場職能培育、學業成就、幸福感、人際關係、學習效益等影 響;另一類則以社團參與為依變項。本研究探討北區大學校院學生的個人及學 校背景及社團參與的關係。因此,此部分只回顧與社團參與有關之個人及學校 背景之相關研究。
一、柯慧貞等人(2004)南區大專校院學生之社團活動參與程度及其與社會支 持、壓力因應型態、憂鬱、自殺之相關研究
柯慧貞等人(2004)以南區大專校院 4,252 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 現:(一)男學生在參與社團程度上顯著高於女學生;(二)一年級學生在社團參 與程度上顯著高於二、三、四年級學生,且隨年級愈高而遞減;(三)工學院學 生在社團參與程度參與最低,且顯著低於文、法、理、商、農、醫等學院學生;
參與程度最高為法及理學院學生,且顯著高於文、工、商、醫學院學生;(四)
二技學生社團參與程度顯著低於一般大學或四技學生。
31
二、李美蘭(2005)大學生社團參與、社團運作及社團評價之研究-以淡江大學 社團學生為例
李美蘭(2005)以 93 學年度淡江大學參與社團學生 987 位為對象,研究發 現:(一)男學生在參與體育性社團上顯著高於女學生;女學生在參與服務性社 團上顯著高於男生;(二)文學院參加院系學會最高,且顯著高於其他學院;(三)
一年級學生在是否參與社團數量上顯著高於四年級學生,隨著年級增高而遞減;
(四)參與社團一年以下學生顯著高於參與一年以上學生。每週學生參與社團 平均時數在四小時以下的學生顯著高於每週參與超過四小時的學生。;(五)每 週固定工讀的學生在參與屬性上院系學會顯著高於其他社團屬性的學生;(六)
父母態度不同、父母教育程度不同、每週固定上網與否的學生在參與社團上無 顯著差異。
三、王秀敏(2012)台灣北區私立技職大學學生人格特質、社團參與與人際關 係之相關研究。
王秀敏(2012)以北區科技大學學生 980 位,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社團 參與」是指生活能力、社會化能力及自我統合能力等三部分,研究發現:(一)
不同性別在整體社團參與上無顯著差異;(二)不同學院在整體社團參與上無顯 著差異;(三)不同年級在整體社團參與上無顯著差異,但進一步分析,在社團 參與「社會化能力」中,四年級學生顯著高於二年級學生。
四、劉若蘭、楊昌裕(2013)影響大學生能力發展相關因素研究。
劉若蘭、楊昌裕(2013)以 92 學年度大一問卷及 94 學年度大三問卷之公、
私立大學生共 13,465 人,研究發現:(一)男學生在社團參與程度上顯著高於女 學生;(二)父親教育程度愈高、入學成績愈高、自我概念程度愈高的學生,在
32
社團參與程度上,顯著高於父親教育程度低、入學成績低、自我概念低的學生;
(三)大學生之母親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教育期望在社團參與程度上則無 顯著差異。
五、謝東波(2013)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動機、社團涉入及學習成效之探討
─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
謝東波(2013)以朝陽科技大學有參與社團的大學生 426 位,進行問卷調 查,其中「社團涉入」是指行為性、認知性、吸引力、自我表現、生活的中心性 等五向度;「社團參與動機」是指技能需求、心靈需求、社會需求、自我需求等 四向度,其研究發現:(一)年級、住宿情況、學院類別在學生「社團參與動機」
上皆無顯著差異;(二)男學生在「社團涉入」顯著高於女學生;(三)學院類別 在「社團涉入」上有顯著差異,人文暨社會學院在「行為性」因素感受程度顯著 高於其他學院學生;(四)年級、住宿情況在「社團涉入」上無顯著差異。
(六)葉日承(2014)大學生社團參與與學習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
葉日承(2014)以淡江大學學生 1,016 位,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社團參與」
指學生對社團參與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其研究發現:(一)男學生在社團 參與之認知與行為面向顯著高於女學生;(二)學院類別在社團參與之認知面向 達顯著差異,理工學院學生顯著高於人文學院學生;(三)年級不同的學生在社 團參與之認知、情感、行為面向,皆未達顯著差異;(四)支持學生參加社團的 家庭,在社團參與之認知、情感、行為面向,皆顯著高於反對學生參與社團的家 庭;(五)住宿舍及在外租屋的學生,在社團參與之認知、情感、行為面向,皆 顯著高於與父母同住者。
33
34
貳、大學生自我認定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以「自我認定」、「自我認同」、「自我統整」、「自我統合」等為關鍵 字,檢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書籍、
線上資源整合查詢、博碩士論文查詢及 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等資料庫,
發現國內有關大學生自我認定之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以自我認定 為自變項者,探討其對生涯發展、心理幸福感、人際能力、工作價值觀等影響;
另一類則以自我認定為依變項。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北區大學校院學生的社團參 與及其自我認定關係,因此僅回顧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之自我認定為依變項者。
一、張春興、黃淑芬(1982)大學生自我統整與職業成熟及自我確認的關係 張春興、黃淑芬(1982)以 Marcia 理論為基礎,自編四題之「自我統整程 度自評表」,並以校別、性別、年級、系別、社團參與、學業成績、工作經驗、
是否轉系為個人背景,針對臺灣大學及輔仁大學共 1,117 位學生,進行問卷調 查。研究發現:(一)大學生自我統整達到自主定向 25.78%;他主定向 16.38%;
尋求方向 45.03;迷失方向 12.8%;(二)不同學校別在「迷失方向」及「尋求方 向」有顯著差異。在「迷失方向」台大學生比輔大多,在「尋求方向」輔大學生 比台大多;(三)不同性別在「他主定向」、「尋求方向」有顯著差異,男性在「他 主定向」比女性多,女性在「尋求方向」比男性多;(四)不同年級在四種狀態 皆達顯著差異,「迷失方向」隨年級升高而逐漸減少,「自主定向」隨年級升高而 逐漸增加;「他主定向」以一、四年級最多,二、三年級最少;「尋求方向」二年 級比一年級多,但二年級後隨著年級升高而逐漸減少;(五)工作經驗不同在「迷 失方向」、「自主定向」有顯著差異。在「迷失方向」無工作經驗比有工作經驗 多,在「自主定向」有工作經驗比無工作經驗多;(六)學業成績不同「自主定
35
向」、「迷失方向」有顯著差異。學業愈好「自主定向」愈多且「迷失方向」愈少;
(七)有參與社團自我統整比沒有參與社團學生成熟。
二、楊智馨、林世華(1998)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關係 楊智馨、林世華(1998)同樣以 Marcia 理論為基礎,自編六十四題之「自 我認定狀態量表」。此量表翻譯修訂自 Bennion & Adams(1986)「自我認定狀態 量表」EOMEIS-2,除了區分四種認定狀態外,更將每種狀態分為「意識形態」
及「人際互動」兩個層面。「意識型態」包含職業、宗教、政治、人生觀;「人際 互動」則包含友誼、約會、休閒活動、性別角色。研究對象為臺灣師範大學、淡 江大學、東吳大學之一年級及三年級學生共 514 人,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
(一)學生愈投入生涯探索行動、生涯決定程度愈高,較傾向「自主認定」,愈 不傾向「尋求認定」及「認定混淆」;(二)生涯決定程度不高的學生,愈傾向
「人際互動-自主認定」或「尋求認定」;(三)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生涯發展狀 況與自我認定狀態間關係差異不大;(四)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生涯法展狀況與自 我認定狀態關係略有差異,男生愈積極投入生涯探索,但生涯決定程度愈低時,
其自主認定狀態為「他主認定」的傾向明顯上升。
三、黃玉(2000)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台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 黃玉(2000)以 Chickering 理論為基礎,自編一百二十題之「大學生心理社 會發展量表」,針對臺灣 20 所大專校院共 945 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 現:(一)高師生互動的學生在自我認定上顯著高於低師生互動的學生;(二)高 學習投入的學生在自我認定上顯著高於低學習投入的學生;(三)高同儕互動的 學生在自我認定上顯著高於低同儕互動的學生;(四)不同年級、性別、主修、
家庭關係、住宿經驗、工讀經驗在學生自我認定上皆無顯著差異。
36
四、黃慧雯(2002)探討大學生自我分化、社會經驗與自我認定之相關研究 黃慧雯(2002)同樣以 Marcia 的理論為基礎,使用楊智馨(1997)翻譯修 訂共六十四題的「自我認定狀態量表」,並以性別、年級、學院別、社團性質為 自變項,針對北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共 617 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發現:(一)男性在「自主認定-意識形態」及「他主認定-人際互動」皆顯著高 於女性;(二)三年級「自主認定-意識型態」高於一、二年級;四年級「認定混 淆-人際互動」低於一、二、三年級;(三)體育學院學生在「他主認定-意識型 態」顯著高於教育學院、文學院學生;在達顯著差異,理學院學生在「他主認定
四、黃慧雯(2002)探討大學生自我分化、社會經驗與自我認定之相關研究 黃慧雯(2002)同樣以 Marcia 的理論為基礎,使用楊智馨(1997)翻譯修 訂共六十四題的「自我認定狀態量表」,並以性別、年級、學院別、社團性質為 自變項,針對北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共 617 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發現:(一)男性在「自主認定-意識形態」及「他主認定-人際互動」皆顯著高 於女性;(二)三年級「自主認定-意識型態」高於一、二年級;四年級「認定混 淆-人際互動」低於一、二、三年級;(三)體育學院學生在「他主認定-意識型 態」顯著高於教育學院、文學院學生;在達顯著差異,理學院學生在「他主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