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原型感生神話與變形感生神話

第三節 奇人異相

感生神話除見諸二十五史之外,漢代緯書亦保留不少資料,王淑雍《漢代緯書 中感生神話之研究》將漢代緯書中的感生神話分類為三部分,第一類為遠古帝王:

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堯、舜;第二類為開國君主:夏禹、商湯、周文 王、漢高祖劉邦;第三類為儒家聖賢:孔子、子路23

22 林碧玲:〈儒學形上思想探源──以周初的天命觀為核心〉,頁 54-62。

23 王淑雍:《漢代緯書中感生神話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 年),頁

87-98

第一次造神運動發生於原始社會時期,以部落氏族領袖及自然界有靈萬物為 主;第二次造神運動發生於商周時期,以帝王為主,尤其是開國帝王;然筆者認為 尚有第三次造神運動,且對象更為豐富、多元,這些人物的身分不再侷限於帝王,

而以「奇人」為主,並以「異相」或「異象」為解釋方向。所謂「奇人」指的是帝 王以外之人,如王淑雍所分類之第三類,但筆者所界定之人物更為寬廣,「奇人」

只的是對國家、社會、文化、政治等面相產生影響者,這些人的出生在古書中的記 載同樣充滿了神異,如孔子、子路:

孔子母徵在夢感黑帝而生,故曰元聖。24

孔子母徵在游大冢之陂。睡,夢黑帝使請與己交。語曰:「女乳必於空桑之 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25

叔梁紇與徵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26

王充《論衡》曰: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難,結纓而死,孔 子聞而覆醢,每聞雷鳴乃中心惻怛,亦復如之。27

王淑雍認為緯書的作者是依照董仲舒所提出「三統說」的歷史循環論,為了符 合三統循環,漢以赤統而興的既定序位,只有將孔子認定為素王,以「黑統」應天 命,故為黑帝之子,為「玄聖」,並以此為核心概念,編造了關於孔子的感生神話

28。而子路的感生神話,不類前述各個人物,都因為有天命道統傳承的需要,而各 感其福兆,是屬於政治性的文宣。它更趨近於一篇短篇小說,擁有浪漫感人的故事

141。

24 (清)黃奭:《黃氏逸書考‧春秋演孔圖》(臺北:藝文出版社,1972 年),未標頁碼。

25 (清)黃奭:《黃氏逸書考‧春秋演孔圖》,未標頁碼。

26 (清)黃奭:《黃氏逸書考‧論語撰考讖》(臺北:藝文出版社,1972 年),未標頁碼。

27 《太平御覽‧天部十三‧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年),頁 195。

28 王淑雍:《漢代緯書中感生神話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 年),頁 138-139。

99

情節。漢人崇拜悲劇英雄的浪漫情懷,展露無疑29

漢代緯書中的造神方式可說是中國古神話、漢代思潮與讖緯的產物,除了承襲 子書中原始的敘述外,更添入秦漢之際發展出來的相人術元素以及漢代讖緯的重 要議題──天文元素,試圖以方方面面的神性元素堆疊增加歷史人物的神性30。 撇除漢代緯書中孔子的感生神話,端看其「生有圩頂」的特異相貌,即已符合 筆者所謂「奇人異相」的主張。

生 而 首 上 圩 頂 , 故 因 名 曰 「 丘 」。31

孔 子 首 類 魯 國 尼 丘 山 , 故 名 為 「 丘 」。32

上文意謂孔子的頭型像其出生地尼丘山,頭骨中間凹陷,像是倒扣的屋頂,中 間低而四周高。這樣的相貌在醫學知識、醫療技術相對高明的現代社會或許能有套 合理說法,但古代社會對於這樣的相貌則不然,極可能解釋為奇人異相。

此外,歷史上擁有「重瞳」異相者不少,如倉頡、舜、重耳、項羽、呂光、高 洋、魚俱羅、李煜等。其中舜為遠古帝王,重耳為晉文公,項羽曾自號西楚霸王,

呂光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後涼的開國帝王,高洋為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開國帝王,李煜 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後主。倉頡與魚俱羅雖非為帝王,倉頡相傳為文字的創始者,

而文字的發明對文化的推進、文明的演化有著功不可沒重要性。魚俱羅是隋朝名將,

征伐突厥令其不敢再南下牧馬,戰功彪炳卻因生有「重瞳」異相而遭隋煬帝猜忌,

最後斬首東市33

又如獻連橫以破蘇秦合縱的張儀,胸有仳脅,與晉文公重耳一樣,肋骨一根根 緊密相連,形同一片34。東晉時期,時人稱「王與馬(司馬),共天下」貴為宰相、

29 王淑雍:《漢代緯書中感生神話之研究》,頁 140。

30 高智偉:《漢代緯書中的造神運動──以政治人物的神聖形像塑造為例》(臺北:世新大學碩士論 文,2010 年),頁 60。

31 《二十六史‧史記集解‧孔子世家第十七》,頁 431。

32 《百子全書‧白虎通‧姓名》(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96 年),頁 8194。

33 《二十六史‧隋書‧列傳第二十九‧魚俱羅》,頁 12237-12238。

34 「……晉公子重耳仳脅,為諸侯霸;蘇秦骨鼻,為六國相;張儀仳脇,亦相秦魏……。」見(漢)

100

前後輔佐三任國君的王導,耳豎垂肩,名相師陳訓言其子孫必定在江東飛黃騰達35。 東晉權臣桓溫,臉上的黑痣呈七星狀36;而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則是右膝 蓋有數十顆黑痣,排列成七星的形狀37

諸如此類的記載,以人物為主的紀傳體二十五史,隨處可見、不勝枚舉。各朝 代皆可見奇人異相,為人臣者的異相或許沒有帝王所秉持的革命或天命等原因,然 筆者認為若就廣義論之,奇人異相的成因或可視為「變形感生神話」中的「生後異 態」,與生俱來異於常人的相貌,亦即筆者本節開頭所提及之第三波造神運動,對 象不再侷限於帝王,而是對國家、社會、文化等有所影響的「奇人」。

因為是奇人,所以有異相;又或者,因為有異相,所以為奇人。不論何者,「奇 人異相」標誌著感生神話的延伸與擴張,在帝王離奇玄異的身世與形貌之外,多了 另一種相互佐證的例子。原來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可以是開國帝王承擔著革除前朝 失德不肖的帝王之外,也可以是奇人擔負某種責任而降生於世。

狹義的感生神話即為多數學者所主張之「始祖神話」,在民智開化、生育觀念 普及後即銷聲匿跡;但廣義的、變異的感生神話仍以「異相」或「異象」的樣貌呈 現於世人面前。「變形感生神話」本質是政治神話,因著政治而生,有政治的地方 就有其蹤跡,時至今日,歸屬於「變形感生神話」的奇人異相仍見諸於世,也許少 了奇人的封號或頭銜,但異相、異象卻仍基於某些人的特殊需求─尤其是政治需求

─而存在著,但卻已經淪落為以訛傳訛或怪力亂神之說,失去感生神話最初的單純 與衍生的意義。

王充:《論衡‧骨相篇》,收錄於《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臺北:世界書局,1974 年),頁 23。

35 《二十六史‧晉書斠注‧列傳第六十五‧藝術‧陳訓》:「丞相王導多病,每自憂慮,以問訓。訓 曰:『公耳豎垂肩,必壽,亦大貴,子孫當興於江東。』咸如其言。」頁 5808。

36 《二十六史‧晉書斠注‧列傳第六十八‧桓溫》:「桓溫……姿貌甚偉,面有七星。」頁 5877。

37 《二十六史‧南史‧列傳第六十六‧隱逸下》:「陶弘景……右膝有數十黑子,作七星文。」頁 13208。。

101

小結

蕭兵認為神話的自然分類可分為橫向(共時性)與縱向(歷時性)兩式,依照 時態性可再分類為原生態神話、次生態神話、再生態神話及新生態神話:原生態神 話指的是典型的神話,即一般所謂的原始神話;次生態神話指的則是集體或口傳的 非原始神話;再生態神話指的是改作神話及擬作神話,新生態神話指的則是近世孳 生的準神話38

筆者所分類之「原型感生神話」當屬於蕭兵所謂「原生態神話」或「次生態神 話」,而「變形感生神話」則屬於「再生態神話」或「新生態神話」,尤其延伸型的 變形感生神話:生時異象、生時異狀與生後異態,其人為性、假定性更為明顯。

二十五史以《史記》為首,直書無隱的史學家司馬遷除保留殷契、周后稷、秦 大業等原型感生神話外,亦記載漢高祖劉邦的變形感生神話。自劉邦後,幾乎每位 開國帝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感生神話,或言出生前,或言出生時,或言出生後五官 身形、行為舉措等。就各開國帝王而言,編造出如此神秘、玄妙的感生神話,目的 在於為自己的革命或篡位建立最正統、最合理、罪無可挑剔的血統證明39;就各民 族始祖而言,或者帶有該民族文化遺留的軌跡,或者民族的特性。

感生神話由來已久,從最初凝聚民族的向心力、區別民族的特性或地盤,到後 期淪為政治附庸,感生神話雖然在今人眼中荒誕無經,確實有其必要與必須的存在。

即便科技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仍殘存著感生神話的影子,即便統治者無心塑造 神話,追隨者在盲目追從的蒙蔽下,有心或無意地為其所擁戴的領導者,型塑如同 原型感生神話的事蹟,仍時有所聞。

連橫《臺灣通史‧序》有云:「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

40即使是穿鑿附會之說也有其保存和探究的價值,不管是原型感生神話或是變形感

38 蕭兵:《神話學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 年),頁 92。

39 除各開國帝王及民族始祖之外,二十五史中不乏開國帝王之後繼位帝王的感生神話,雖為造神 運動,卻少了革命與正名的意味,純粹為了神化自己的身分與地位,或者滿足自己真龍天子的虛榮 心。

40 連雅堂:《臺灣通史‧自序》(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1 年),頁 20。

102

生神話,皆有其存在的必要與價值:原型感生神話萌芽於遠古初民單純、簡單的思 維之中,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演化為變形感生神話。而變形感生神話因 為摻揉複雜的政治因素,衍生出生時異象、生時異狀與生後異態。不論變形感生神 話變化的成因來自於革命造說、神化鞏權或德配賢王的天命觀,變形神化自有其存 在的意義與質變的目的,吾人當跳脫科學侷限的框架,以更多元的角度、多變的面 向來看待變形感生神話。

生神話,皆有其存在的必要與價值:原型感生神話萌芽於遠古初民單純、簡單的思 維之中,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演化為變形感生神話。而變形感生神話因 為摻揉複雜的政治因素,衍生出生時異象、生時異狀與生後異態。不論變形感生神 話變化的成因來自於革命造說、神化鞏權或德配賢王的天命觀,變形神化自有其存 在的意義與質變的目的,吾人當跳脫科學侷限的框架,以更多元的角度、多變的面 向來看待變形感生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