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女性主義觀點

本節將從女性主義的理論思維出發,探究在社會性別刻板印象中,女性所被建構出 的家庭角色如何影響已婚女性參與回流教育進行高階學位學習的經驗,並就女性在家 庭、工作職場與進修學習中做一探究。

壹、女性主義觀點與女性壓迫

Hill 指出,女性主義思潮認為,社會對女性語言、道德觀、性感、信仰崇拜、認知 方法、以及工作與休閒觀,往往視為當然等於男性的經驗,這種看法是造成女性壓迫的 原因,是需要改進的(引自許義忠,2004,頁 54)。而構成女性壓迫的因素,一般說來 是由於兩個緊密連結的結構:(1)身為妻子與母親的身份。(2)家庭代代所傳承、構築 的性別角色基模,造成女性的被支配地位(曾意琇,2008)。

馬克思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在經濟上依賴男性使得女性受到剝削與壓制,而現今職業 婦女、雙薪家庭已是普遍的家庭型態,女性在經濟上早已掙脫對男性的依賴,但現況中 絕大多數的職業婦女並未擺脫家庭裡不平等的困境與勞務剝削,反而陷入工作與家庭中 蠟燭兩頭燒的窘境,再加上女性在工作中專業成長與增能的需求與日俱增,家庭、工作 與在職進修三方面的協調已是已婚職業婦女必須面對的課題。根據周白雪(2006)研究 雙薪家庭父母同時進修研究所的研究發現,成人進修學生家庭中父母的親職並未真正的 平權分工,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受訪夫妻亦是如此,透過訪談可以發現,母親普遍擔 任「情感性」與「照顧性」的角色,而父親的想法中,也傾向認為母親是子女最主要的 照顧人,負責孩子起居生活的打點,男性透過家庭代代所傳承、構築的性別角色基模,

順理成章的將女性推入從屬的地位,特別是強迫性「母職」的信念,更讓已婚女性在工 作、進修與家庭的兩難間抉擇或心生愧疚。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女性被男性這個社會 群體矮化、剝削與支配的狀態,是女性無意識擺脫根深蒂固的傳統包袱而不自覺?還是 女性在意識中早已認同自己的「從屬地位」,將勞務剝削與支配視為愛的負擔,根本不 願跳脫出兩性不平等的框框?而進修與母職信念的交互影響為何?我想透過訪談,除了

呈現多重角色衝突的困境,更想發掘已婚女性在進修困境下的內在信念。

貳、女性主義與家庭關係

家庭意識型態形塑出女性種種的角色,女性在成長歷程中經由社會化,使其自主感 與自尊感大多與負面感覺相關,女性也因性別角色態度的內化(如:男尊女卑)與情感生活 的不連續性(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產生許多心理上的困擾。女性主義者則強 調,女性各種性別化的家庭生活經驗讓她們不斷遭受壓迫及剝削(潘淑滿,2005)。而 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內涵為何,就下列面向做一簡略的說明:

一、母職角色與迷思

傳統上父親被定位為家庭的「負擔家計者」,而母親則肩負照顧孩子的責任,臺灣 女性對母職認同與西方女性相似,對女性「成為母親」持以高度肯定(潘淑滿,2005)。

女性有了小孩後,人們便時常以母親及照顧者的角色來定義她們;在傳統社會化的過程 中,女性不斷被教導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神聖偉大及母性天職的不可或缺性,且將親職工 作當作母親的職責,母親的勞務與父職不同。

許多有關母親角色的迷思:(1)所有的女人天生就該作母親;(2)因為女人能夠生 孩子,大家就以為女人會照顧小孩;(3)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母親持續的照顧,並且母親 被視為有責任保護小孩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王惠元,2000)。在女性主義者的眼中,

母職是讓女性被支配的主要原因,養兒育女這個意識形態顯然被性別化了,人們大多認 為,女性天生善於扮演母職,女性也常被認為要負責照顧及控制她們的小孩;當小孩生 病或社會問題發生時,母親時常是被責怪的人,人們會認為她不夠資格或粗心大意(潘 淑滿,2005)。

女性主義者並非鼓吹女性離開家庭,而是挑戰傳統母親角色的荒謬和缺點。Firestone 主張「女性若想跳脫女性迷思,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注意力從丈夫、小孩和家庭移開,放 在自己身上」。固然女權團體不斷爭取及呼籲,在雙薪家庭中,子女的教養責任,父親 仍都屬於「幫忙」性質,女性負責母職的工作, 雖然部份無法逃脫是由於源自於生物 因素所造成的,但是更大的部份是社會建構出的文化結果,多數的女性習而不察,更欠

缺覺醒意識(引自俞彥娟,2006,頁 6)。參與在職進修的已婚婦女能否存在這種母親角 色的迷思?這也是探討時重要思考的層面。

二、女性與家務分工

「女人的職責在於家庭」這樣的意識形態是大部分女性,包括她們的丈夫、社會所 認同,即使女性從事有薪工作,她們仍然是唯一且主要負責教育與家務勞動的那一方。

Valle 研究發現,41%的受訪者認為男性與女性在家庭與有薪工作中的角色應該平等;

47%的已婚男性則說他們比較喜歡有工作的妻子,當然,丈夫希望妻子有一份有薪工作 並不代表他們因此願意分擔家務勞動。雖然有越來越多男性參與家務勞動,但家庭中大 部份的工作仍是女性的責任(引自鄭玉菁,2008,頁 243)。

在目前家庭家事分工的現況中呈現「女為主、男為輔」的情形,在觀念上男人仍然 抱持做家事只不過是幫忙妻子的想法,男性時常只有在妻子不在家才勉為其難地料理家 務。大部分的妻子時常被要求依照丈夫的工作需求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準備三餐及從事 其他活動都需配合丈夫的工作時間,並且依他的需求來進行改變。女性主義者認為,家 務勞動是一種需要體力及情感的工作,卻不受到正視,連女性自己也貶低它;兩性從事 家務不僅有數量上的差別,心理認知的差別,亦有性質上的差別,女性所做的家務往往 為具不間斷的、重複的、千篇一律的性質工作,例如:煮三餐;而男人所做的家務,則往 往具備了罕見的、不規則的、非千篇一律的性質,例如:修繕;家務分工隱含著高度的性 別隔離(鄭玉菁,2008)。

兩性往往會將「家務乃是女性天職」或「女性較有天份做家事」等想法,作為合理 化傳統家務分工的基礎。因此,致使當女性未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家務時而產生自我罪惡 感,這樣的限制是否影響到女性教育學習的參與,這是探究已婚婦女參與在職進修時需 要思考的層面。

三、家庭的經濟與主權

今日,由男性賺取「家庭薪資」的概念非常普遍,結了婚的男性不僅被假定必須撫 養妻子與子女,也確定男性賺取家庭薪資的資格;即使女性處於有薪工作的條件下,女

性仍無法取得這個資格。Zoya 及 Khotkina 認為,雖然在法律上訴諸平等,但從實際的 日常生活看來,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女性都被期望要擔負大部分的家務責任,她們的 職業選擇也因此受到限制(引自鄭玉菁,2008,頁 158)。

閔秀芳(2002)指出,從婦女對家庭生活有關的研究之中發現:

1.婦女的家務勞動角色不變, 其家務責任並未因婦女工作而減輕。

2.婦女的家庭決策角色並未因為婦女經濟力的提高而受到尊重。

3.婦女參與勞動力市場被認為是家庭角色的延伸。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 2006 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顯示,有 32.1%的婦女本人 為家庭財務分配或管理者;隨著教育程度提高,婦女平均每月收入有愈高的現象,有 8 成以上的婦女將收入提供家庭使用;女性時常把丈夫與孩子擺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需求 放最後一位,當家庭經濟拮据,縮衣節食的通常是女性,女性很少像男性一樣擁有個人 花費,而且婦女覺得若把家管費挪作自用,等於剝奪了孩子的權利。顯然,女性缺乏使 用經濟資源的權力,不僅涉及了男性與女性所扮演的刻板角色。婦女在職進修,需要額 外的家庭經費支出,其家庭經濟及主權的限制是否影響婦女進修學習的參與。

參、女性主義與女性工作

女性在工作選擇上常因女性本質或者和女性性別化的社會經驗有關的工作;於教育 職場中女性被認為天生適合從事「照顧」性質較高的中小學或者幼稚園的工作,在台灣 幼教職場中女性教師占 99.04%的絕對多數(教育部統計處,2010)。根據勞動力調查報告 統計,在一些專業工作或是和專業相關的工作中,性別化的區格更為嚴重,舉例而言,

男性依舊掌控 90%的工程工作,女性在低階教職的工作佔極高比例,大學教師中卻只有 38%是女性。人們會說,女性之所以在一些專業領域中缺席,是因為她們必須奉獻給家 庭,她們必須從專業生涯中抽取時間來養育小孩。在一項以大學院校女教師為對象所做 的工作生活素質研究中發現,性別分工中的男性可以從事耗費大量時間的工作,女性卻 往往是時間截斷式的任務;換言之,男性的時間可以是集中的、延續的,女性的時間則 是片段的、瑣碎的(劉宏鈺,2003)。

即使在這二十一世紀的職場上,女性終於有了和男性競爭與合作的機會,不論其教 育、職業有多少提升,家事與養育小孩的責任仍大於男性,社會對母親的期望往往也比 父親來的多;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女性工作不過是點綴,女性還是應以家庭為重。因此 本研究將思考幼教師在工作的多重角色衝擊下,幼教工作與在職進修間互為影響的情

即使在這二十一世紀的職場上,女性終於有了和男性競爭與合作的機會,不論其教 育、職業有多少提升,家事與養育小孩的責任仍大於男性,社會對母親的期望往往也比 父親來的多;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女性工作不過是點綴,女性還是應以家庭為重。因此 本研究將思考幼教師在工作的多重角色衝擊下,幼教工作與在職進修間互為影響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