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教已婚女教師進修高階學位 困境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幼教已婚女教師進修高階學位 困境之個案研究"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嘉彌 博士

幼教已婚女教師進修高階學位 困境之個案研究

研 究 生: 趙典芝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八 月

(2)
(3)
(4)
(5)
(6)
(7)

謝 誌

抱著遊學的半渡假心態踏上台東;心裡正盤算著如何認識這美麗的台東風 光;第一天密集的課程與教授一連貫的作業評分表立刻把我從美夢中打回現實。

經歷四個暑假的洗禮與沉浸,在即將贏得文憑、畫下學生身分句點的這一 刻,回首來時,浮現腦海裡的竟是初登研究之門時,嘉彌老師語帶詭異的至理 名言:「想清楚了嗎?確定要選我當指導教授??那我可是要妳們『長智慧』喔~」。

撰寫論文的歷程,雖然煎熬難奈,但嘉彌老師總是不斷的激發我的潛能,讓我 將許多自地畫限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如今的我真的『長智慧』了;感謝嘉彌老 師一路上對我循循善誘的指導,讓我突破自我、增進智慧與自省的能力。

感謝口委教授何金針老師,您和藹可親、處處為人著想的話語是撫平我焦 慮心情的定心丸;感謝口委教授黃愫芬老師鉅細靡遺的指導,感謝三位老師及 同學頂著颱風、冒著生命危險,完成我的口考;更感謝上帝,讓蘇拉颱風轉向 使我能如期口考。更感謝我的研究參與者,謝謝您們對論文的付出與貢獻;當 然還有一路相伴的幼碩同窗好友,靜雯、彩慧、張簡、韋翎、顯恩、恩惠、盈 秀、玉華、君潔…還有好多的好姊妹們,感謝妳們將這四年的酸甜苦辣化為甘 甜的回憶;感謝打火隊季玲、玉境、淑如學姐們給予的支援。

最後感謝可愛又懂事的女兒,陪讀兩年、妳的精神支持,是我最大的安慰;

更要感謝默默支持與鼓勵我的老公,有你貼心的支持行動與禱告讓我能全力以 赴在課業上,並順利完成學位;除了感謝,還要對你們說~終於畢業了,我們全 家不用再吃便當啦。

謹以此論文獻給所有關愛我的人

典芝 謹誌 2012 年 8 月

(8)
(9)

幼教已婚女教師進修高階學位困境之個案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暑期碩士班已婚幼教女性教師在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 的角色衝突及獲得的社會支持情形。本研究綜合角色衝突與女性主義的相關文 獻,採質性研究方法,以五位目前正在研究所參與在職進修的已婚幼教女性教 師為研究對象,以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所得資料經轉錄為逐字稿並加以編 碼,歸納出核心概念之後,得出以下幾點研究發現:

一、選擇暑期進修的動機、考量及學習衝突:充實專業知識與能力;拓展人際 關係;兼顧工作與家庭為選擇暑期進修的考量;暑期進修者有偏好暑期學 制的慣性。

二、休學因素、進修動力與成長:多重角色任務間的衝突引發休學;個人內在 意志力是堅持進修最大的動力;開拓視野、增進自信與親師溝通是進修中 重要的成長。

三、進修與工作中的衝突:兼任行政工作者進修衝突最大。;與搭班教師的關 係對進修具有正、負向的影響。

四、進修與家庭角色的衝突:母職期望與母職使命是造成衝突的因素;家庭與 進修衝突時以子女教養、家務為先,學習品質受影響。

五、進修中獲得的社會支持:來自教授、同學的情緒、訊息及工具性支持是 順利完成學業的要素;工作中給予肯定與公假的支持;從家庭中獲得的情 緒性支持最多,其次是家務、學業上的工具性支持。

關鍵字:幼稚園教師、角色衝突、女性觀點、社會支持

(10)
(11)

A Case Study of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Married Fe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ursuing

Advanced Degrees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role conflicts and social support received in the areas of the home, work and studies for married fe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articipating in summer Master’s degree curses.

This research drew from literature in role conflict and feminism, used a purposive selection method, took five subjects comprising married fe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urrently participating in part—time graduate courses at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ing materials were transcribed and encoded,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central theme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1) Motivations, considerations and scholastic conflicts: consolidating one’s pers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acquiring advanced degrees has the effect of raising one’s status and self-respect; careful consideration given to balancing work, caring for children and focusing on studies; participants in summer education showed a preference for summer course structure; the time conflicts of condensed courses, telecommuting, lifestyle adjustment, poor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summer course structure collectively resulted in higher scholastic stress.

(2) Factors in temporary suspension of studies, study motivation and results:

conflicts between the duties of multiple roles led to temporary suspensions of study;

personal drive was the largest motivator in continuing study; broadening one’s horizons, enhancing self—confidence and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of continuing study.

(3) Conflicts with study and work: those working as administrators had the greatest

(12)

conflicts with their study;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stituting teacher influenced study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where work and study could not be equally maintained, preference was shown for work.

(4) Conflicts with study and roles in the home: expectations and duties as a mother were factors which resulted in conflicts; motherly duties during study were greater than that of fatherly duties; there was a gender difference in housework delegation, and the thinking that women were better suited than men; primary conflicts between home and study were raising children and home duties, which influenced the quality of study.

(5) Social support for studies: emotional, informational, and material assistance from classmates and professors were key factors in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study; support from work, including approval and granting leave of absence; support from home primarily comprised emotional, followed by material support with housework and stud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husbands were willing to provide support with studies, but relatively less support with housework; actively obtaining support in ones studies was a supporting factor in completion of studie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teachers , role conflicts, female views, social support.

(13)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Ⅲ

目次 ... Ⅴ

表目次 ... Ⅶ

圖目次 ... Ⅶ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 ... 9

第二節 角色衝突 ... 11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 ... 13

第四節 女性主義觀點 ... 17

第五節 已婚女性在職進修學習與工作、家庭之相關研究 ...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9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 2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工具 ... 30

第三節 研究程序 ... 35

第四節 資料蒐集、分析與處理 ... 36

第五節 資料的嚴謹與研究倫理 ... 46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 47

第一節 暑期進修的動機與學習歷程... 47

第二節 幼教工作環境與在職進修的衝突 ... 67

第三節 在職進修與家庭間的衝突 ... 73

第四節 在職進修中獲得的社會支持... 90

第五節 綜和討論 ...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7

(14)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11

參考文獻 ... 114

中文部分 ... 114

英文部分 ... 118

附錄 ... 119

附錄一 ... 119

附錄二 ... 121

附錄三 ... 123

附錄四 ... 124

(15)

表目次

表 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 33 表 3-2 日期表 ... 37

圖目次

圖 3-1 本研究程序 ... 35

(16)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已婚幼兒園教師,參與高階學位在職進修時,面臨多重角色衝突產 生學習上的困境,及其對學習上的影響。本章共分五節,分別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 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研究重要性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教育部 2011 年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就讀高等教育就學比例,具碩士學位之女 性 2002 年就讀率佔 36.89%、2006 年佔 39.61%、2011 年佔 43.41%有逐年遞增的趨勢(教 育部統計處,2011),表示女性追求自我增能的需求較以往為高。且教育部 2009 年統計 處資料顯示,就各國大專院校含進修部之 高等教育中女性就學比例來說,我國佔 48.10%,較日本 45.79%及南韓 38.86%均高,雖與美、英兩國 57%以上相比為低(教育 部統計處,2009),但各國普遍在女性高等教育就學率皆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然而男性 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況仍高於女性,在兩性教育期望的差距存在是個事實(謝小芩,1998)。

因應時代的需求,回流教育體制的建立,教育對已婚女性而言,是一個充實新觀念、

新知識與新技能的契機,然而社會上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及諸多要求,使得社會上對父親 與母親的角色期待與責任要求不一致,也因此女性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期望較複雜,她們 常因配偶或重要他人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女性在職進修的自我發展與學習經驗不同 與男性。潘淑滿(2005)研究提到婚姻是女性一生的轉淚點,女性一旦步入婚姻,即受 制於內化的性別角色,將料理家務、照顧家人視為第一要務,特別是女性成為母親之後 子女更束縛了女性的行動自由。當女性面臨學習、家庭衝突時,仍然認為家庭是女性的 責任。Brent(1989)針對 440 名研究生進行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心理壓力,女 性的壓力來源一是角色衝突;二是源於照顧倫理的人際關係問題。閔秀芳(2002)發現,

已婚女性參與教育的歷程,是「自我賦權」的過程,她們通常除了學生的角色外,還肩 負許多其他角色任務。而在女性生命脈絡裡家庭角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而家庭中

(18)

母職角色又是女性不易放棄或改變的任務。對已婚的女性學生來說,在他們進入校園學 習的同時,對於家庭和生活步調難免造成衝擊。在台灣地區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生態中,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 2009 年資料顯示,幼稚園女性教師是主流,女性占 99.04%(教育部 統計處,2010),因此幼教老師對兩性性別角色的觀點亦較其他教育階層更為重要。

筆者是一位服務 20 年的資深幼教老師,面對專業成長、進修的聲浪,迫使筆者不 得不進修。然而走在暑期在職進修的路上,深覺自己在學習上是個弱勢學習者1

當初選擇暑期進修,天真的以為暑假進修,只是犧牲別人暑假休閒的時間,而用來 學習成長、充實自我,亦可重拾學生時代的單純生活。集中式的暑期進修方式,不像日 間、夜間進修,必須天天背負著進修的壓力,暑期進修可以將進修、家庭與工作區隔,

應該是所有在職進修者面臨三者間衝突與壓力最小的進修方式。進入暑期進修卻發現,

進修中的自己每天電話遙控,時時掛念家人的狀況,進修時不只是單純的學生,仍同時 掛心著媽媽、妻子、媳婦的角色責任,在進修中筆者雖然抱著全力以赴的決心,但一路 上仍跌跌撞撞的學習著。在一次聊天中發現,同學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學習經驗與困境,

且她與先生同時進修但學習負擔卻有天壤之別,還有學姐、同儕已有人萌生輟學念頭在 行動邊緣中掙扎,不禁思考,婚姻是已婚女性進修的羈絆?女性進修負擔是否甚於男性?

暑期進修的學習型態是否適合已婚女性進修需求?女性如何在工作、家庭與進修的天秤 中取得平衡點?還有面臨困境仍堅持進修所持的信念為何?

暑期密集、連續式的壓縮學習,使得筆者面對學習時囫圇吞棗,集中的課業負荷真 是令人備感壓力;而且暑期結束後回到職場,真的可以將工作與進修切割嗎?看似無進 修課程應無學習壓力嗎?其實不然。學期間筆者仍然為教育實習及寫論文,傷透腦筋,

必須大量、持續的閱讀與學習,進修的壓力如影隨形。幾經與同學們分享發現,暑期進 修結束後大家因返回居住地而產生時空距離的問題,能與教授、同儕的互動少,我們僅 能孤軍奮鬥,同儕間不易相互提攜、共同成長,僅能隔空彼此打氣。當我們面臨檢索資 料、資料分析、研究上的困境需要討論時,有的是學生不敢主動找教授,有的是教授工 作量大沒有時間、精力立即給予學生支援與協助,如此被切割的學習型態,使暑期進修

1弱勢學習者係指學生個人身、心並無殘疾或缺陷,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到對其學習產生不利、不便或不適

應的各種個人或非個人因素,而使其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個人心理、生理或時間安排上的學習困難或

(19)

的我們在研究的路上像無頭蒼蠅。幸運的是,在寫論文時,教授會主動盯著筆者的進度 給予建議與方向。但每每與教授面談時,即不斷地拉肚子,龐大的壓力令筆者寢食難安,

是自己學習能力不足、年紀大等的個人因素,造成弱勢學習?還是進修制度面的問題令 學而不精的我們,面對寫論文如此惶恐?亦或家庭負擔及多重角色扮演形成學習困境?眾 多的無力、無奈使得我們在暑期進修的學習上呈現弱勢。於是筆者開始關心並查閱已婚 女性在職進修間的相關問題研究,企圖找出自己成為相對弱勢學習的源頭。

查閱學習者年齡與學習衝突相關研究,林子雯(1994)研究發現成人學生的年齡越 高,角色衝突就越強;錢芷娟(1994)研究發現,角色間衝突並不隨年齡不同而有差異。

而筆者於同儕間實際進行非正式訪談與觀察發現,年紀較大的學習者其子女年齡也較 長,在家庭照顧負擔與責任反倒較輕,若家庭中子女或配偶能適時給予實質上支持,幫 忙打字、收集論文資料或精神上加油打氣,反而有助於減緩學習壓力。另外錢芷娟(1994)

研究發現,已婚婦女學生得到社會支持程度愈高,則學生與家庭角色的衝突愈小,社會 支持對於成人學生有減緩角色衝突效果。閔秀芳(2002)研究發現,對於進修中的已婚婦 女而言,配偶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支持來源,配偶提供財力、情感及心理上的支持。林子 雯(1994)研究發現,已婚成人學生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是父母和配偶。綜合上述研究 得知,「家庭支持度」是社會支持網絡中影響學習者最重要的一環。因此本研究將著力 於個案配偶、家人對其進修所抱持的態度與實質性支持度對個案學習上的影響。

關於在職進修的相關研究非常多,探究其學習動機、學習阻礙、學習成效、學習壓 力等,探討面向相當多元;就其研究對象也相當廣泛,就女性教師族群的在職進修研究,

研究對象多集中為國中、小教師,而針對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的研究也不多,且以量化 性的問卷調查為主,較偏向外在性解釋,忽略研究對象的主體性思維。再則探討角色衝 突的研究亦多偏重在工作與家庭、學習與家庭兩者之間的衝突,其中以「女性教師」為 研究對象的研究亦大多以國中、小女性教師為主,針對幼教師角色相關的研究相當稀 少,且直接探討「學習」、「工作」與「家庭」三者間的衝突研究數量更少。

筆者從自身的困境發想,看見身邊已婚女教師在暑期進修中遭遇瀕臨休學的困境,

不禁思想,為何已婚女性進修如此辛苦?就陳昭吟(2005)、何慧香(2010)等研究中提到「時 間不足」是造成已婚女性在職進修中角色衝突最大的因素。筆者認為探討角色衝突的因

(20)

素,應從兩性「性別角色」、「角色期待」的差異探究之,且使得已婚女教師在進修上面 臨多重的角色衝突與困境,與傳統兩性的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傳統對已婚女性的 角色期待相關。因此本研究針對已婚、育有子女並正在就讀暑期在職進修之幼教師為研 究對象,經由女性主義思維,反思已婚女性在職進修所面臨的角色衝突事件,試圖找出 已婚女幼教師在進修學習的困境因素,及面臨困境的抉擇信念與個人社會網絡資源上的 情況。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幼教已婚女教師,於在職進修期間曾 萌生休學念頭或行動者為研究對象,探究暑期進修的學習方式對個案在學習、工作、家 庭互動中所面臨之困境,及面對困境仍堅持學習的信念與進修中獲得的社會支持情況,

並透過女性主義之性別思維,對造成女性進修時趨於弱勢角色的現況進行反思。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幼教已婚女教師,暑期進修時在學習上的衝突?

二、面臨休學困境的因素及堅持進修學習所持的信念為何?

三、瞭解幼教已婚女教師,暑期進修時在學習及工作間的衝突?

四、瞭解幼教已婚女教師,暑期進修時在學習及家庭間的衝突?

五、瞭解幼教已婚女教師,進修時所得到的社會支持實際情形?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暑期在職進修

(21)

本研究中在職進修係指合格之幼稚園女性教師,通過暑期在職研究所進修入學考 試,並利用暑假公餘時間(教師進修獎勵辦法第四、五條)進修具有幼兒教育碩士學位之 進修而言。

二、角色衝突

角色衝突是指一個人的實際角色與預期角色、知覺角色有所差異時,可能面臨相互 矛盾、衝突的情形,使其在健行角色行為時發生困難的現象(吳秉恩,1991)。

本研究之角色衝突為已婚幼稚園女教師在職進修時,同時扮演學習、工作與家庭等 多重角色,為符合自我或他人角色期待、要求,所面臨學習與工作角色之間,學習與家 庭角色之間的衝突與矛盾。

三、社會支持

本研究將社會支持定義為已婚幼稚園女教師在職進修期間,面對角色衝突壓力情境 時,藉著與身邊重要他人的互動歷程,獲得心理資源協助或實質性的幫助、情緒性、工 具性和訊息性的扶持,減緩其焦慮狀況,提升適應環境需求的能力。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就研究內容而言,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幼教已婚女教師在職進修高階學位時,在 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的角色衝突及獲得的社會支持情形。就研究對象而言,本 研究以已婚育有子女並正參與暑期幼兒教育系者,並在參與進修中萌生休學念頭、

行動之現職女幼教師為研究對象。

貳、 研究限制

筆者查詢國內各大院校,目前開辦「暑期」在職幼兒教育相關科系現況發現,目前

(22)

僅存 T 大學仍開辦「暑期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專班,其餘在職大學班與博士班目前皆無 學校開辦暑期部。且多半就讀 T 大學暑期幼教在職碩士專班者,並非隨機報考而是刻意 選擇暑期學制的方式進修,視暑期進修為最理想的進修型態;但筆者從自身進修中的困 境,及身邊已婚同學、學姐在進修中遭遇瀕臨休學的困境裡,不禁想更進一步了解,既 然「暑期在職進修」的學制是個人心中理想的進修型態,為何在進修中仍困難重重,瀕 臨休學的困境? 因此本研究以正參與「暑期在職進修」中的已婚女幼教師為對象,探討 暑期在職進修中學習與工作、家庭間的情形,並透過個人的人際脈絡篩選在職進修過程 中,曾產生休學困境且有意願接受訪談者為研究對象;由於本研究性質仍屬於初探性的 研究,結論只能推論某部份現象的理解,不做通則性的推論。

本研究計畫原先邀請五位研究參與者,並在研究之初親自確認參與意願,且徵得口 頭承諾並簽立訪談同意書。在進行第二次訪談時,研究對象E師即表示,她決定自動退 學以不符合本研究條件為由,婉拒參與本研究;另外,因為研究內容部分涉及個人隱私,

研究對象採取保留態度或於訪談後表明,部份資料不與公開,資料的全貌呈現受限,皆 形成研究上的限制。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教育工作乃是一種專業,身為一位現代教師,面對社會的變遷、科技知識的暴增、

價值觀念的分歧,倘若教師如僅依賴師資培育機構所提供的知識,實不足以應付複雜的 教學情境,教師應不斷的、持續的學習,突破專業發展的瓶頸,追求自我成長及明確的 教育專業態度與觀念,促進學校發展與學生學習,有其必要性。

教師在職進修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職進修既是一項權 利也是一種義務,教師進行在職進修之規劃,已是時勢所趨。近幾年來,隨著師資培育 的多元化政策,公私立大學紛紛成立各種類型研究所,多元入學的方式增加了教師在職 進修的選擇,讓不少在職教師因而返回校園修讀研究所碩博士學位課程。依據教育部

(23)

學歷的比例25.8%高出許多,可見幼教師對於研究所進修之意願及盛況。

不可否認的,教師多了進修學習機會的同時,也多了一個角色扮演的壓力(蘇沁怡,

2004)。許多在職進修研究所課程的幼教師,周旋於家庭、工作、課業中,因為無法同 時扮演好各種角色,許多角色衝突的情況也隨之產生,隨之而來的衝突壓力成為學習的 障礙,影響教師在職進修的意願。教育機構該提供何種輔導措施,以降低或減緩在職碩 士研究生的學習障礙,協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及在職進修教師在面對學習與家庭及工作角 色衝突問題時,如何經由自我調適的歷程或尋求社會支持等方式來因應在職進修學習產 生的多重角色衝突壓力,即為本研究想要探討的重點。故以訪談方式探究已婚在職進修 研究所之幼教師在職進修的實際情形,研究結果不但可以做為基礎理論的資料,更可對 幼教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獲致深度的了解,做為教育機構規畫課程、參與在職進修者 在實務上的參考。

(2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文獻探討部分共分五節:第一節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主要探討現行體制下 幼教師在職進修的學習情形;第二節角色衝突,主要探討已婚女性多重角色衝突觀點與 理論;第三節社會支持,主要探討已婚女性學生的社會支持需求及相關研究;第四節女 性主義觀點,以女性主義思潮探討女性進修與女性學習、家庭關係及女性工作中的面 向;第五節相關研究,藉由文獻分析已婚女性在職進修學習與工作、家庭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

本節將針對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意義、方式、在職研究生的學習情形逐一說明。

壹、教師在職進修的意義

自民國八十三年通過新的師資培育法後,開啟我國師資培育多元化的時代,這也讓 幼稚園教師從單一管道的師資培育體系發展成為多元化的培育方式。師資培訓過程包含

「教師職前養成教育」、「教師實習或導入教育」以及「在職教育」三階段,而第三階段 的「在職教育」為時最長,內容和形態最具多樣性,就教師生涯發展而言在職進修是教 師專業成長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

吳清基(1995)將教師在職進修意義釐清為:教師在職進修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性的 教育研習活動,其目的在增進在職教師教育專業知能與教育專業態度的培養。教師因應 時代變化與實際需求,主動求取新知、滿足教學的需要,及促進教育專業知能成長與培 養教育專業態度,參與學校或機構所舉辦的一種有計畫、有系統、有目標導向的進修,

且具有學位學分的正規進修方式。

貳、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方式

(26)

政府為鼓勵職場教師參與在職進修,陸續為國小及幼兒園教師增設各類型的進修管 道,從短期的校內研習到長期各院所開辦之輔導學分班、暑期學士學分班、各系所碩士 班、四十學分班、及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等。在職研究所碩士專班,已形成當前成 人高等教育的主體與重要工作。研究所在職生與一般生之比例約為 1:4,日後將逐年調 升至 1:1 的目標(張世民,2002)。在職研究所碩士專班主要招收大學畢業或同等學歷,

具相當年限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來就讀,並提供其專業領域結合理論與實際之碩士學程 (楊明煜,2003)。

幼兒教育非義務教育,近年來幼兒教育面臨幼托整合制度上的變革,幼兒教師面臨 教師分級制的挑戰,教師在職進修顯得格外重要。但幼教生態長期被忽視,當教師面臨 教師專業衝擊時,礙於園所領導者對教師專業認同度、園所內教師人力不足及工作時間 長等因素,在在影響私立幼稚園教師、國幼班教師參與具學位之正規在職進修之路(吳 函儒,2009)。

參、在職研究生的學習情形

就在職專班學生而言,有別一般傳統的學生,在職進修學生除了原本在職場上、家 庭中所擔負的角色外,如今又再增加學生身份,如此多重的角色負擔,勢必產生若干的 影響與衝突。因此在職學生的學習問題,顯然要比一般傳統學生來得多且複雜,如何在 學習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點,成為在職進修學生相當重要的課題。在職專班學生平均年 齡大部分在 30 至 50 歲之間,而且已婚者居多(張世民,2002)。對於女性而言,來自 社會文化的性別角色要求,「家庭」中的角色仍給予女性在學習上許多的限制,例如:

婦女必須負責家務和照顧、教養子女的責任,肩負經濟分擔的角色,婦女進修面對家庭 中瑣碎的事務與繁重的課業,其衝突與壓力可想而知;而婦女進修亦有開拓女性自主空 間,增進家庭凝聚力及家庭經濟的成效(鄭玉菁,2008)。

肆、女性在職學習的情形

Hayes認為,女性在學習過程中,較男性偏好合作的、依賴的、人群的學習型態(引 自劉宏鈺,2003,頁27),並在社會形塑下,女性被灌輸必須順從、聽話的思維,因此

(27)

女性對於研究所所學必須獨立思考與批判的產出式學習方式出現困難,在加上幼稚園教 師養成過程及工作環境中對於外語寫作與口語能力的學習、訓練缺乏,造成在職進修的 學習上特別在論文一項更是壓力倍增。Whitman 等人研究亦發現親切的人際關係發展與 維持上的困難、考試與論文的學業壓力都是研究生在學習上的壓力(引自謝美蘭,2002,

頁71)。而閔秀芳(2002)論文提到,女性較男性容易中途休學,而休學的因素部分是非關 學業性因素,而是與外在的因素,並將已婚婦女參與學習會面臨的障礙因素簡述如下:

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二、子女教養與家務的牽絆:陪伴子女、做家事或工作的繁忙最讓多數已婚女性感到 學習的困難。

三、缺少支持系統。

四、學習費用問題。

五、學習內容不符需求、對學習能力質疑。

Hayes 認為女性學習重視人際互動連結性的學習,因此同儕關係與指導教授的溝通 與互動、重要家人對女性學習者的支持,可為其在學習上的阻力或助力(引自劉宏鈺,

2003,頁 29)。

第二節 角色衝突

本節將針對角色衝突定義與理論、已婚女性在不同場域裡面臨多重角色衝突之相關 議題逐一探討。

壹、角色衝突的觀點

「角色」與「衝突」之定義,可知「角色衝突」是指個人在社會和團體中所佔有的 身份或地位,伴隨這些身份、地位,而來一些不同的角色期待與必須遵守的行為,當這 些不同的角色期待或是應遵守的行為無法相容並存時,個人就會面臨難以取捨的困境,

(28)

進而產生左右為難的失衡現象,因而產生角色衝突。

Nevil 和 Damico(1974)指出所謂角色衝突是指個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時,所遭遇 到的心理困境。因為每個角色都有特殊的角色期望與行為,這些期望可能來自社會規 範、重要他人的期待及自己的期望,個人同時欲履行數個角色期望時,如果這些期望不 一,甚至互不相容時,便會產生角色衝突。

宋鎮照(1997)認為在同一個情境下,個人同時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而且 面對衝突矛盾且對立的角色期待要求時,角色衝突就產生。而其衝突的強度則是此角色 對該個體的重要性而定,越被認為重要的角色,個體越不容易放棄。

從角色理論的觀點來看,女性每增加一個角色,社會便賦予這個角色相對應的角色 期待。女性進入婚姻、生子後,面臨角色多元問題,同時也承擔了許多家庭責任。對於 已婚女性教師而言,女兒、媳婦、妻子、母親等家庭角色,以及職場的工作角色與進修 中的學生角色,三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會造成已婚女性教師的心理衝突。

角色本身的衝突來看包含:單一角色內的衝突、多重角色間的衝突、角色賦予者間

(role-sender)的角色衝突、以及角色賦予者本身的角色衝突。單一角色內的衝突是指,

每個角色與實際角色的知覺產生差異。多重角色間的衝突,是指女性教師在職進修時身 兼多重角色於一身,而這些角色各有其不同或相反的角色期望與規範,以致使角色接受 者(role-accepter)無法調適來完成所有的角色任務與期望。角色賦予者間的角色衝突是 指不同的角色賦予者對同一角色接受者相互衝突的期望(石麗君,2007)。

貳、多重角色理論

多重角色理論,是從角色的供給及需求面來分析,最常被使用來解釋的觀點有二:

一為耗竭理論(Scarcity Theory),另一則為增強理論(Enhancement Theory)(唐先梅,2001,

頁 182):

(一)耗竭理論:

此一理論強調的是個人的供給角色(Supply role),基本上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 限的,而每個社會組織(如職場與家庭)卻都要求個人在時間和體力上全力以赴。因此,

在個人時間不足以分配、某一角色負擔過重,及行為無法符合兩個以上角色期望時,來

(29)

自角色的壓力便不由自主的產生,緊張與過度的負荷造成角色衝突。故耗竭理論說明了 個人的角色愈多、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就愈容易超負擔的被需求,也愈容易形成不同角色 任務間的衝突,進而造成個人身心的雙重壓力。強調個人因不斷付出時間和精力以滿足 不同的角色需求,卻忽略了自我角色的需求,亦即需要從中獲得成就感、喜悅與變化等,

以回饋個人的付出讓壓力得到抒解。

(二)增強理論:

此一理論強調的是多重角色參與所帶來的收獲與資源,以及個人時間精力的彈性 (flexibility)特質。認為個人在執行角色任務時是具有相當彈性的,個人可藉著轉移不是 必須由自己完成的角色任務,來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支出,以應用在必須由自己來完成的 任務上。增強理論基本上認為多重角色的扮演,可增加個人的利益與資源,並不必然增 加許多壓力。增強理論認為隨著角色扮演的增加,個人所獲得的利益與資源也愈多,在 角色的轉移上會更容易。

幼教女教師在職進修時,在老師、人妻、人母、人媳的角色之外又增添學生的角色,

就耗竭理論而論,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因角色越多,越容易超過負擔也越容易形成不同角 色任務間的衝突,造成個人身心的雙重壓力,面臨多重角色間的衝突與抉擇,特別是個 人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少,產生個人內耗與多重角色的衝突就越大。就增強理論來看,

幼教師在職進修中研究生的學習角色,增加個人利益與資源,進修中所獲得的專業知識 增加工作上的能力,學位進修後的升等加薪為家庭增加經濟收入,對幼教師的工作、家 庭而言是有幫助的。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

本節主要在了解社會支持對已婚女性教師學生的重要性,藉此了解其在職進修時,

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有哪些,以下就社會支持的意義、來源與功能及社會支持與壓力相關

(30)

研究分別敘述。

壹、社會支持的意義

李再發(2003)在研究中指出社會支持亦指個體感受到、覺察到甚至實際接受到週 遭他人對於自己生活上點滴的關心與協助,以解決生活上所面臨的問題。

社會支持包括「社會」和「支持」兩個概念,社會指個人所接連的社會環境與社會 網絡,支持則指感情和工具性支援行動(單小琳,1990)。關於社會支持的定義,吳靜 吉(1984)認為,社會支持是人生面對各種發展危機化解的力量,不僅可以減低憂鬱、

焦慮,且可使人產生新活力,而其中「人」是社會支持的最重要資源。石麗君(2007)

指出社會支持是指重要他人對個體的心理資源協助及情緒的支持,這些重要他人不僅會 分擔工作任務,而且也提供個體額外的經濟、物質、技巧及認知的協助,使個體增加適 應環境的能力。各家學者雖然對社會支持定義名詞不同,而其共通之處則強調社會支持 與人際關係顯著相關。因此,社會支持需以穩定的人際關係為基礎(吳宗立,1993)。

貳、社會支持來源與功能

錢芷娟(1994),研究指出已婚婦女學生的社會支持愈高,其所感受到的角色衝突 就相對的愈低;而其中配偶的支持對她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但同儕和工作上 的支持也具有決定性。

林子雯(1996)研究發現,對於已婚、育有小孩的女性學生而言,其社會支持來源 是父母和配偶。Dean 與 Lin(1977)也表示家人經常是最主要的支持來源,因為家庭強調 成員彼此的責任、相互照顧、成員彼此間緊密結合的關係能夠提供成員支持、情感及安 全感。

Swindle 認為社會支持的來源有三種,(一)為社會資源,如學校、社團、教會;(二)

為個別的社會網路,如同學、朋友及同事;(三)為重要關係人如家人及重要他人(引 自林佳蓉,2002,頁 44)。

Cohen 和 Russell 歸納社會支持的功能,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引自吳宗立,1993,

頁 32):

(31)

(一)自尊支持:

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與接納,並把他視為有價值的人,自尊 支持也稱為情感性支持。

(二)訊息的支持:

提供個人因應問題情境時的解決策略,也稱為評價性支持或認知指引。

(三)社交的關係:

指能與他人共享休閒和娛樂活動,並經由與他人的接觸中使個人獲得親密需求 的滿足,故也稱之為歸屬感。

(四)工具性支持:

指經濟上的幫助或物質上的支援,也稱之為物質的支持。

社會支持功能包括有自尊支持、社交關係、情緒性支持、工具支持、訊息支持等分 類。不同的社會支持方式及不同的對象,提供個體不同協助,滿足其個體需求,使個體 能降低生理壓力及心理壓力。本研究將自尊支持與社交關係歸入情緒支持,探討已婚女 幼教師在職進修中發生多重角色衝突下所處之社會網絡,獲得的社會支持來源,並將探 討其身邊的社會資源、個別的社會網路及重要他人所給予不同的支持功能。本研究將探 討的社會支持為:

一、情緒性支持:

已婚女幼教師,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中潛藏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在加上在職進修的壓 力,眾多的壓力累積會直接影響身心健康,間接影響工作表現,因此適時的情緒支持,

家人、親友、同事等重要他人所提供安慰、關心、傾聽、鼓勵及在職進修過程中的人際 交往,是否獲得他人的接納與尊重,亦是影響女性幼教師舒緩壓力情緒的重要因素。

二、工具性支持:

已婚女幼教師在工作及進修中,能由家人或親友方面所提供的家務協助、子女教養 的分擔;由上司、同事或好友方面所提供的工作支援協助;在職進修中研究所同儕、教 授及學校機構,提供的實際行動或物質的協助,讓在職進修更順利進行。

(32)

三、訊息性支持:

已婚女幼教師面對在職進修困境時,其家人、親友、與長官同事提供的指引、忠告、

建議或提示,協助其解決困擾、跨越盲點與工作、家庭生活品質的維持。

參、社會支持系統與壓力之相關研究

Pines 與 Aronson 研究,認為社會支持系統可以視為介於壓力環境與個人反應之間 的一個中介變項,扮演緩和壓力的角色。而由於女性屬於情感性的角色,重視情緒上的 撫慰和支持;Weinraub 與 Wolf 的研究亦發現,社會支持系統對已婚職業女性來說可以 平衡壓力事件所帶來的負向效果,對易陷入家庭與工作角色間衝突的已婚職業婦女而 言,支持系統的力量就顯得十分重要(引自鄭雅娟,2001,頁 27-28)。

Pittman 與 Lloyd 的研究發現,不論何種來源之支持系統,對已婚職業女性,都將有 助於降低其角色衝突的壓力(引自鄭雅娟,2001,頁 27)。對暑期在職進修的女性幼教 老師而言,其家庭、工作與進修中的多重角色衝突所帶來的壓力需要重要家人的支持,

在家庭方面其進修過程中家人給予家務分工、子女照顧與教育上的實質協助,分擔各樣 家庭、子女的問題,或者當其面對課業上挫折壓力時給予情緒性的安慰、關懷與支持,

亦或給予其他協助的訊息或建議都能減緩其進修學習的衝突與壓力。在工作環境中對在 職進修的教師抱持正向的進修風氣,學校行政人員、同事對進修者給予職務、課務衝突 上的分擔,進修者在暑假期間准予公假前往的實際支持,學校同事的口頭、精神上的情 感支持及給予進修相關福利申請的資訊提示等,皆能減緩進修學習者面臨多重角色衝突 的壓力。在人際支持方面,包括個人生活中的朋友、研究所的教授、同學給予進修者在 課業上的實際協助行動、訊息建議或同儕間彼此聯絡打氣、關愛的情緒支持等,皆能減 緩進修者所面臨的壓力亦是支持進修者堅持學業的力量。國內相關研究發現,社會支持 著重於人際互動層面和整個社會環境交流,已婚職業女性如能自周圍的環境中獲得愈多 的社會支持系統,其生活滿意度越高,所以社會支持是在職進修者在面對環境壓力時的 外在支持力量(唐先梅,2001)。

(33)

第四節 女性主義觀點

本節將從女性主義的理論思維出發,探究在社會性別刻板印象中,女性所被建構出 的家庭角色如何影響已婚女性參與回流教育進行高階學位學習的經驗,並就女性在家 庭、工作職場與進修學習中做一探究。

壹、女性主義觀點與女性壓迫

Hill 指出,女性主義思潮認為,社會對女性語言、道德觀、性感、信仰崇拜、認知 方法、以及工作與休閒觀,往往視為當然等於男性的經驗,這種看法是造成女性壓迫的 原因,是需要改進的(引自許義忠,2004,頁 54)。而構成女性壓迫的因素,一般說來 是由於兩個緊密連結的結構:(1)身為妻子與母親的身份。(2)家庭代代所傳承、構築 的性別角色基模,造成女性的被支配地位(曾意琇,2008)。

馬克思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在經濟上依賴男性使得女性受到剝削與壓制,而現今職業 婦女、雙薪家庭已是普遍的家庭型態,女性在經濟上早已掙脫對男性的依賴,但現況中 絕大多數的職業婦女並未擺脫家庭裡不平等的困境與勞務剝削,反而陷入工作與家庭中 蠟燭兩頭燒的窘境,再加上女性在工作中專業成長與增能的需求與日俱增,家庭、工作 與在職進修三方面的協調已是已婚職業婦女必須面對的課題。根據周白雪(2006)研究 雙薪家庭父母同時進修研究所的研究發現,成人進修學生家庭中父母的親職並未真正的 平權分工,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受訪夫妻亦是如此,透過訪談可以發現,母親普遍擔 任「情感性」與「照顧性」的角色,而父親的想法中,也傾向認為母親是子女最主要的 照顧人,負責孩子起居生活的打點,男性透過家庭代代所傳承、構築的性別角色基模,

順理成章的將女性推入從屬的地位,特別是強迫性「母職」的信念,更讓已婚女性在工 作、進修與家庭的兩難間抉擇或心生愧疚。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女性被男性這個社會 群體矮化、剝削與支配的狀態,是女性無意識擺脫根深蒂固的傳統包袱而不自覺?還是 女性在意識中早已認同自己的「從屬地位」,將勞務剝削與支配視為愛的負擔,根本不 願跳脫出兩性不平等的框框?而進修與母職信念的交互影響為何?我想透過訪談,除了

(34)

呈現多重角色衝突的困境,更想發掘已婚女性在進修困境下的內在信念。

貳、女性主義與家庭關係

家庭意識型態形塑出女性種種的角色,女性在成長歷程中經由社會化,使其自主感 與自尊感大多與負面感覺相關,女性也因性別角色態度的內化(如:男尊女卑)與情感生活 的不連續性(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產生許多心理上的困擾。女性主義者則強 調,女性各種性別化的家庭生活經驗讓她們不斷遭受壓迫及剝削(潘淑滿,2005)。而 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內涵為何,就下列面向做一簡略的說明:

一、母職角色與迷思

傳統上父親被定位為家庭的「負擔家計者」,而母親則肩負照顧孩子的責任,臺灣 女性對母職認同與西方女性相似,對女性「成為母親」持以高度肯定(潘淑滿,2005)。

女性有了小孩後,人們便時常以母親及照顧者的角色來定義她們;在傳統社會化的過程 中,女性不斷被教導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神聖偉大及母性天職的不可或缺性,且將親職工 作當作母親的職責,母親的勞務與父職不同。

許多有關母親角色的迷思:(1)所有的女人天生就該作母親;(2)因為女人能夠生 孩子,大家就以為女人會照顧小孩;(3)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母親持續的照顧,並且母親 被視為有責任保護小孩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王惠元,2000)。在女性主義者的眼中,

母職是讓女性被支配的主要原因,養兒育女這個意識形態顯然被性別化了,人們大多認 為,女性天生善於扮演母職,女性也常被認為要負責照顧及控制她們的小孩;當小孩生 病或社會問題發生時,母親時常是被責怪的人,人們會認為她不夠資格或粗心大意(潘 淑滿,2005)。

女性主義者並非鼓吹女性離開家庭,而是挑戰傳統母親角色的荒謬和缺點。Firestone 主張「女性若想跳脫女性迷思,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注意力從丈夫、小孩和家庭移開,放 在自己身上」。固然女權團體不斷爭取及呼籲,在雙薪家庭中,子女的教養責任,父親 仍都屬於「幫忙」性質,女性負責母職的工作, 雖然部份無法逃脫是由於源自於生物 因素所造成的,但是更大的部份是社會建構出的文化結果,多數的女性習而不察,更欠

(35)

缺覺醒意識(引自俞彥娟,2006,頁 6)。參與在職進修的已婚婦女能否存在這種母親角 色的迷思?這也是探討時重要思考的層面。

二、女性與家務分工

「女人的職責在於家庭」這樣的意識形態是大部分女性,包括她們的丈夫、社會所 認同,即使女性從事有薪工作,她們仍然是唯一且主要負責教育與家務勞動的那一方。

Valle 研究發現,41%的受訪者認為男性與女性在家庭與有薪工作中的角色應該平等;

47%的已婚男性則說他們比較喜歡有工作的妻子,當然,丈夫希望妻子有一份有薪工作 並不代表他們因此願意分擔家務勞動。雖然有越來越多男性參與家務勞動,但家庭中大 部份的工作仍是女性的責任(引自鄭玉菁,2008,頁 243)。

在目前家庭家事分工的現況中呈現「女為主、男為輔」的情形,在觀念上男人仍然 抱持做家事只不過是幫忙妻子的想法,男性時常只有在妻子不在家才勉為其難地料理家 務。大部分的妻子時常被要求依照丈夫的工作需求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準備三餐及從事 其他活動都需配合丈夫的工作時間,並且依他的需求來進行改變。女性主義者認為,家 務勞動是一種需要體力及情感的工作,卻不受到正視,連女性自己也貶低它;兩性從事 家務不僅有數量上的差別,心理認知的差別,亦有性質上的差別,女性所做的家務往往 為具不間斷的、重複的、千篇一律的性質工作,例如:煮三餐;而男人所做的家務,則往 往具備了罕見的、不規則的、非千篇一律的性質,例如:修繕;家務分工隱含著高度的性 別隔離(鄭玉菁,2008)。

兩性往往會將「家務乃是女性天職」或「女性較有天份做家事」等想法,作為合理 化傳統家務分工的基礎。因此,致使當女性未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家務時而產生自我罪惡 感,這樣的限制是否影響到女性教育學習的參與,這是探究已婚婦女參與在職進修時需 要思考的層面。

三、家庭的經濟與主權

今日,由男性賺取「家庭薪資」的概念非常普遍,結了婚的男性不僅被假定必須撫 養妻子與子女,也確定男性賺取家庭薪資的資格;即使女性處於有薪工作的條件下,女

(36)

性仍無法取得這個資格。Zoya 及 Khotkina 認為,雖然在法律上訴諸平等,但從實際的 日常生活看來,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女性都被期望要擔負大部分的家務責任,她們的 職業選擇也因此受到限制(引自鄭玉菁,2008,頁 158)。

閔秀芳(2002)指出,從婦女對家庭生活有關的研究之中發現:

1.婦女的家務勞動角色不變, 其家務責任並未因婦女工作而減輕。

2.婦女的家庭決策角色並未因為婦女經濟力的提高而受到尊重。

3.婦女參與勞動力市場被認為是家庭角色的延伸。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 2006 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顯示,有 32.1%的婦女本人 為家庭財務分配或管理者;隨著教育程度提高,婦女平均每月收入有愈高的現象,有 8 成以上的婦女將收入提供家庭使用;女性時常把丈夫與孩子擺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需求 放最後一位,當家庭經濟拮据,縮衣節食的通常是女性,女性很少像男性一樣擁有個人 花費,而且婦女覺得若把家管費挪作自用,等於剝奪了孩子的權利。顯然,女性缺乏使 用經濟資源的權力,不僅涉及了男性與女性所扮演的刻板角色。婦女在職進修,需要額 外的家庭經費支出,其家庭經濟及主權的限制是否影響婦女進修學習的參與。

參、女性主義與女性工作

女性在工作選擇上常因女性本質或者和女性性別化的社會經驗有關的工作;於教育 職場中女性被認為天生適合從事「照顧」性質較高的中小學或者幼稚園的工作,在台灣 幼教職場中女性教師占 99.04%的絕對多數(教育部統計處,2010)。根據勞動力調查報告 統計,在一些專業工作或是和專業相關的工作中,性別化的區格更為嚴重,舉例而言,

男性依舊掌控 90%的工程工作,女性在低階教職的工作佔極高比例,大學教師中卻只有 38%是女性。人們會說,女性之所以在一些專業領域中缺席,是因為她們必須奉獻給家 庭,她們必須從專業生涯中抽取時間來養育小孩。在一項以大學院校女教師為對象所做 的工作生活素質研究中發現,性別分工中的男性可以從事耗費大量時間的工作,女性卻 往往是時間截斷式的任務;換言之,男性的時間可以是集中的、延續的,女性的時間則 是片段的、瑣碎的(劉宏鈺,2003)。

(37)

即使在這二十一世紀的職場上,女性終於有了和男性競爭與合作的機會,不論其教 育、職業有多少提升,家事與養育小孩的責任仍大於男性,社會對母親的期望往往也比 父親來的多;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女性工作不過是點綴,女性還是應以家庭為重。因此 本研究將思考幼教師在工作的多重角色衝擊下,幼教工作與在職進修間互為影響的情 形。

肆、女性學習

呂秀蓮(1990)在《新女性主義》書中提到,教育是一把金鑰,它為婦女們帶來智 慧、勇氣、信心和毅力。在李麗英(2003)的研究發現,提昇婦女自覺最有效、長期且 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透過教育的力量,破除一般大眾對傳統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

並化解發生在家庭、婚姻與工作中的種種衝突,才能徹底改造原有不平等的社會,賦予 女性在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權利,可見教育是婦女自覺的第一步。但女性長期在男性主導 的社會環境文化下,容易忽視自己內在的需要,努力配合別人的聲音,也形成了害怕失 敗、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不知道自己能擁有什麼… 等特質,再則社會大眾對女性的 評價常以「妻子、母親」的角色職責來衡量,縱使妻子擁有就讀進修的機會,也常將「就 讀機會」優先讓於先生,害怕自己的學歷高過於先生(魏惠娟,1999)。在實際的生活 中女性依然有自我成長的需求,以下就女性的學習特性、學習發展與困境討論之。

一、女性學習發展的特性

從已婚女性生命週期來看,女性階段性的發展任務,最大特色是不連續性、配合性 與特殊性。「不連續性」是指婦女由於結婚生子,影響女性在教育上及就業上之連結性;

「配合性」是指婦女總是被期望去配合別人的需求,因而經常改變自己的生涯計畫;「特 殊性」是指婦女需要特別的課程應付不同發展階段的任務與不連續現象,以調整自己的 生活問題(林美和,1997)。Brainard & Ommen(1977)相關實證研究證明,在學習過程中,

女性較為重視個人經驗及自己和其他參與者之間的連結,女性較男性偏好參與的、合作 的、依賴的、人群的學習型態,當遭遇失敗時,女性往往歸因自我或是內在因素,認為 是自己能力不足或智力不夠。

(38)

羅寶鳳(1992)認為,女性在發展過程中,和男性最大的不同在於社會價值、規範 及其扮演角色的差異。影響女性發展因素:一是女性扮演的多重角色;二是在此多重角 色中,女性的因應模式與支持系統;三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本研究欲探究已婚幼教老師在四年的進修過程中面對多重角色衝突困境時,個人的 支持系統對婦女學習的影響為何?在職進修過程中發生重大事件時,對婦女學習歷程造 成什麼樣的衝擊?

二、女性學習動機與困境

在社會化形塑之下,女性必須柔順、乖巧、體貼、嬌弱,女性被灌輸「強迫性的利 他主義」--認為只要犧牲自己,就能成就其他人的幸福,對於育有子女的婦女而言,接 受教育可能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使自己有能力成為子女的良師與角色典範。多 位學者(羅寶鳳,1992;Hughes& Kenney, 1985)認為,成年婦女所處的生命階段和生 活形態,及其所接受的價值觀念,會影響她們的學習需求(引自劉宏鈺,2003,頁 32)。

閔秀芳(2002)研究指出,已婚女性學習動機傾向於「求知興趣」、「逃避或刺激」與「社 交關係」,學習需求以家庭為中心,在追求自我成長的動機背後隱含有母性意識大於女 性意識的學習傾向。Farmer(1978)也發現已婚女性學生角色衝突主要來自扮演學生和母 親角色,子女是已婚女性知覺角色壓力的主要影響因素。黃富順(1993)指出,相較與 男性而言,女性傾向多為家庭方面所造成的學習困境,女性反應的學習困境常是家庭責 任、學費、兒童照顧及沒時間等問題。

因此,已婚婦女參與學習活動的可能性來自個體與社會互動後的需求,或個體內在 的自我需求,將此需求化為具體行動即實際參與學習活動。相對的,也是形成不參與或 中途休學的因素,因此學習障礙的存在與否對於已婚婦女參與行為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39)

第五節 已婚女性在職進修學習 與工作、家庭之相關研究

筆者於一百年十月二日搜尋全國碩博士論文鍵入關鍵字在職進修、已婚女性及角色 衝突,茲歸納整理敍述如后:

壹、在職進修相關研究

關於在職進修的相關研究非常多,探究其學習動機、學習阻礙、學習成效、學習壓 力等,探討面向相當多元;就其研究對象也相當廣泛,就女性教師族群的在職進修研究,

其研究對象多集中為國中、小教師居多,質性研究(何慧香,2010;施淑娟,2005)、量 化研究(吳淑賢,2009;吳慧玲,2003;翁碧慧,2002)等;以量化性研究居多。而針對 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的研究就顯得相當稀少,以下就其研究分別說明如下:

陳美齡(2004)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屏東縣公、私立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之現況。研 究發現:幼兒教師在職進修的主要問題與困難為進修時間不恰當、家庭無法配合、進修 管道不足及教師缺乏行動研究的能力;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會受個人因素、教學知能的 缺失、缺乏教師互動及園所的不支持的影響;高學歷、修過教育學分、服務於公立學校、

服務年資高及有意願進修的幼兒教師有較高的在職進修比率。

陳盈詩(2006)透過質性研究方式,訪談服務於中部縣市在職身份進修幼教碩士學位 之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研究結果:個人家庭、同儕因素及婚姻狀況皆是影響進修動機之 因素;其次是園長領導風格、合班老師與家長態度。

游麗君(2008)將利用部分辦公、夜間進修之幼教師為對象,比較個案在職進修中的 角色衝突壓力及因應策略之差異。研究發現:學習斷層導致研究所課業內容陌生艱難造 成角色衝突,其中使用原文書及統計課程造成心理衝突最大;課程時間和舟車勞頓導致 身心俱疲;教授期許與同學間競爭充滿挫折。

(40)

研究者歸納其結論認為,阻礙幼教師進修因素:家庭無法配合、進修時間不恰當、

進修管道不足及缺乏教師互動、園所的不支持、學習斷層造成心理衝突等影響;而服務 於公、私立幼教師在進修意願及園所支持上仍有相當的差距。

貳、已婚女教師進修與家庭之相關研究

探討進修與家庭間的研究論文不少,其中又以角色壓力面向的研究為多(林淑卿,

2007;陳昭吟,2005)等。探究進修與家庭間的角色衝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質性(吳麗 明,2004)等與量化(茱萸,2004;陳美勳,2009)等,其探究面向有:角色衝突與婚姻滿 意度、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角色衝突與學習倦怠、學習與家務分工等,面向相當多元。

而探討「女性教師」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則少了許多,且大多為國中、國小女性教師為主,

針對幼教師角色相關的研究相當稀少,僅郭美貴(2006)一篇探討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 象;還有游麗君(2008)探討幼教師在職進修中不同場域所產生的角色衝突,僅此而已。

因此本研究將以往已婚女性在職進修與家庭間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進行文獻分析,將不 受限於教師族群。以下就已婚婦女在職進修與家庭角色衝突之研究結果分別說明如下:

林惠文(2007)針對五位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性教師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了解 多重角色衝突之情形與家務分工現況。研究發現如下:女性是家事與親職工作的主要負 責人,而先生只是扮演替代性角色;受訪者在家庭中兼有母親、媳婦與妻子三種角色,

由於角色期望無法同時被滿足而引起角色衝突。

張昭琴(2006)探究在職進修之中等教師對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程度之差異情形,將 全台灣北、中、南地區的中等已婚在職進修的男、女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家 務種類仍具性別差異,家務勞務次數仍女性多於男性;子女陪伴、課業輔導、家庭經濟 呈現夫妻兩人共同分擔情形,表示在職進修教師對傳統由女性從事家務的觀念已有改 變。

游麗君(2008)將利用部分辦公、夜間進修之幼教師為對象,比較未婚與已婚個案在

(41)

職進修中的角色衝突壓力及因應策略之差異。研究發現:在家庭與研究所角色間衝突以 母親角色的衝突最大;已婚者在家庭與研究所角色間的衝突比未婚者更為嚴重。

吳麗明(2004)以質性研究方法,將研究焦點放在女研究生的就學、就業及母職,重 新省思其多重角色間關係。其研結果如下:文化允許男性發展理想,女性卻必須在母職 與進修間尋求生存;進修帶來成長力量,有更多資源及彈性可以面對工作環境;進修帶 來增權賦能,以反轉母職處境。

茱萸(2004)以國立空中大學全省十三個學習指導中心的 684 位已婚婦女學生為對 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探究參與學習的已婚婦女其家庭角色衝突與婚姻滿意度間的關 係。研究發現:配偶支持度是影響婦女學習與家庭角色衝突及婚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就業狀況對學習與家庭角色衝突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陳美勳(2009)針對高雄縣市之公私立二專、二技、EMBA、及博士班之女性在職進 修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並以角色間衝突及社會支持為自變項,以學習倦怠為欲探討之依 變項,研究結果如下:角色間衝突之「家庭影響課業」對學習倦怠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社會支持之「師長支持」對學習倦怠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劉宏鈺(2003)以五位 30-45 歲大專以上學歷,至少育有一位子女的專業女性為訪談 對象,探究女性的學習特性、歷程與經驗。研究發現:學習促成女性全面成長,能自己 解決工作家庭所產生的衝突,勇於追求自我成長與能力表現;重要他人的支持配合是女 性學習無憂的保障;女性在工作態度上表現現代化,但家務分工態度上卻為傳統,認為 教養子女的重責大任主要在於母親。

周白雪(2006)以五對同時進修研究所的夫妻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以研究親職方面 經驗的轉變、調適的歷程。研究發現:親職觀皆以「家庭、子女」為重,做法上先生傾向 要求太太優先配合;重要網絡支持,尤以配偶間的相互鼓勵與分憂解勞最能減緩壓力,

(42)

還有家中小孩學習獨立亦是父母精神支持力量。

饒浩文(2010)針對十三位育有子女的已婚在職進修婦女,進行訪談,了解已婚在職 進修婦女家庭學生進修動機與角色衝突的因素、發掘在多重角色間的學習助力及阻力、

探討已婚在職進修婦女家庭學生角色衝突調適的經驗。其研究發現: 受訪者無感受到嚴 重的角色衝突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現今已婚在職進修婦女,當她決定再進修時,已將孩 子、家務等各方面事務都安排妥當才選擇去唸書,且由於修習碩士在職專班所花的時間 不需太長,當學位取得後,升官、加薪能帶給已婚在職進修婦女實質上的回饋,又能滿 足自我成就感,就整體而言,大多數的受訪者對於多重角色的扮演都能勝任。

歸納上述研究認為,已婚女性仍是家務主要負責人,先生只是協助角色,在家務部 份仍存在女性以家庭為重的傳統觀念;已婚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衝突造成課業倦怠;配 偶、師長的支持最能減緩已婚女性進修中的角色衝突;母職是進修中最大的角色衝突,

而進修帶來增權賦能,反轉母職處境。從上述研究大多可以發現,已婚女性在職進修與 家庭角色間的衝突頗深,唯饒浩文(2010)認為現今在職進修婦女在進修前即安排好家 務、子女,再加上取得學位後升官、加薪所帶來的回饋,進修者對多重角色皆能勝任。

參、已婚女教師進修與工作之相關研究

研究進修與工作間的論文多以量化性的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王姿懿,2006;陳志忠,

2006)等,其探究面向有:進修與行政工作、教學工作間衝突,工作中的支持來源等。

而探討女性進修與工作的研究不多,而其中鎖定「女性教師」的更少且皆為國中、小教 師為研究對象,針對幼教師進修與工作的相關研究非常稀少。以下就已婚教師在職進修 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結果分別說明如下:

吳淑賢(2009)將中部五縣市內具現職國小教師身分且進修碩士專班者,進行問卷調 查,樣本 423 份。探究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與工作角色的衝突。研究結論如下:在職 進修國小教師在學習與工作角色的衝突中,行政工作角色的衝突高於教學工作角色。

(43)

何慧香(2010)以問卷調查,國中、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與工作間之阻礙因素。研究 結果:未兼任導師或行政職務的老師,在工作上的阻礙較少;相較於國中教師,國小教 師在學校業務的顧慮較少。

蘇沁怡(2004)比較已婚及未婚各一位女性國小教師,在家庭、工作、研究所及其他 四個場域所產生的角色衝突、適應策略及社會支持之相異處。研究發現:在工作方面的 衝突則是教學品質下降,缺乏參與校內研習;工作上同事、上司給與調課等之實質支持。

謝美蘭(2001)論文,針對台灣地區的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為調查對象,探討碩士 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狀況。研究發現:在職專班學生的學習與工作衝 突以「時間衝突」最高;「工作影響學習」層面感受大於「學習影響工作」層面;獲得 服務單位公假者,其各方面衝突低於未獲得公假者。

筆者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指出,已婚女性教師在面臨進修與工作間衝突時,以時間衝 突最高;其角色衝突以行政職務教師比導師高;工作影響學習層面感受大於學習影響工 作層面;獲予公假進修者角色衝突較小;長官、同事間給予實質上的支持減緩角色衝突 壓力。

肆、已婚女幼教師在職進修與工作、家庭的探究

閱讀相關研究後發現,已婚女性在工作、家庭中身兼多重角色,在職進修後學生的 角色更增添與不同場域中其他角色間的拉鋸,女性並未因工作而減輕家務責任,從相關 研究得知已婚女性在職進修後其家務勞動角色仍然不變,而家庭、工作中的多重角色衝 突造成課業倦怠、學習品質低落,此時配偶、師長的實質支持是減緩已婚女性進修中最 大的力量。相關研究曾以量化或質性的研究探討進修學習對不同場域、不同職業類別者 的影響,其中以量化研究探討多重角色壓力、衝突者居多,對於質性研究則多探究不同 場域間的角色衝突因素與因應策略,少有針對角色衝突背後之個人及家人的性別態度、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家庭觀念進行反思,特別教師是身為性別平等的教育者、傳播者,

(44)

其自身的兩性角色觀念與態度顯得格外重要。

幼教領域對在職進修與其他場域角色衝突的論文如麟角鳳毛。因此本研究就面臨學 習阻礙、瀕臨輟學之幼教在職進修已婚女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訪談方式瞭解其多重角色 的衝突情形與衝突背後女性教師、家人的性別角色觀念,盼望透過女性主義的觀點,剖 析女性在職進修中所面臨的衝突根源,藉由研究個案的親身經歷揭開深植於現代女性觀 念下的傳統價值觀。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於探索幼稚園已婚女教師在職進修期間的生活面向,一方面了解她們參與 碩士在職專班的經驗,以及所面對的性別角色衝突; 另一方面了解參與碩士在職專班教 育後,她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全章共五節,第一節研究取向與方法;第 二節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工具之介紹;第三節實施程序之敘述;第四節資料之蒐集、分析 與處理方式;第五節研究資料嚴謹性與研究倫理之說明。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徐宗國(1993)認為,質化研究的目的,是發現和瞭解個案的主觀世界,著重互動的 過程導向,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周遭發生的事物。而女性現象多半具隱約、脈絡、非正 式的特質,因此很適合以質性研究來詮釋女性經驗。本研究為探尋已婚幼稚園女性教 師,面臨高階學位在職進修在家庭、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並探索根植於社會情 境脈絡中的女性現象,因此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並以個別訪談為主要資料收集的方式。

本研究針對研究問題設計半結構之訪談稿,進行一對一的個別化訪談。資料來源以 筆者對研究參與者進行正式訪談的質化資料為主。

壹、訪談方式

筆者透過實地訪談,以進入個案世界觀看其所鋪敘的個人經驗。正式訪談採用一般 性訪談導引法,根據研究目的,事先設計半結構性訪談問題(詳見附錄一),並與研究對 象約定時間、地點,進行面對面的錄音訪談;亦有少部分訪談以電訪、電子郵件等形式 進行。本研究之訪談次數,隨筆者與受訪者之時空距離差異、受訪者接受訪談的開放程 度,每個個案預計訪談 2 次,每次 2~3 小時。每次均以錄音作為紀錄。在訪談後,立即 以訪談手札紀錄訪談過程摘要、與紀錄研究者的感想與省思。

(46)

貳、訪談時程

筆者於 99 年 9 月確立研究方向,並開始閱讀相關文獻,於 99 年 12 月~ 100 年 5 月 確認篩選研究樣本的目標,透過研究者人脈開始尋找符合樣本目標之研究對象,預計於 100 年5~12 月間完成研究參與者的第一階段訪談工作,100 年 12 月~101 年 2 月間進行 第二階段訪談,並持續進行訪談,資料收集同時進行資料分析工作。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工具

壹、研究參與者

質性研究的取樣對象為選擇資料豐富的研究個案,即那些可提供有意義與大量資料 又值得研究的個案。且研究對象的選擇,應符合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現有的資源及研 究所面臨的研究限制(吳芝儀、李奉儒,1998)。本研究之目的並非在建立廣泛的推論,

而是在於深入瞭解受訪者之生活歷程與學習經驗,因此所取之樣本較少。研究對象限定 為仍在暑期在職進修中之已婚幼稚園女教師,並於進修過程中感受到心理、生理或時間 安排所造成的學習困難或問題,引而萌生休學念頭或行動者。

研究取樣過程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主要篩選判準:(1)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在職 幼稚園女教師;(2)正參與暑期在職進修;(3)學習過程中萌生休學念頭或行動;(4)隨機 晤談中發現其在職進修過程中有困境衝突並產生抱怨者。隨機晤談焦點內容如下(1)進修 動機為何?(2)進修中產生哪些困境?(3)他人對自身的進修態度為何? 透過自身的人際網 絡關係為起點,以滾雪球方式,挑選適合目標取樣者,且認同及了解本研究意圖與目的 仍願意接受與配合訪談者為研究對象。訪談同意書中說明,受訪者權利、本研究進行方 式、研究意圖與目的供研究對象參閱,待研究對象完全了解訪談同意書、訪談大綱內容 後邀請受訪者簽立訪談同意書。盼望藉由研究對象的親身經驗了解幼稚園已婚在職進修 教師的困境、堅持進修所抱持的信念與個人社會支持情形。

本研究共計訪談五位研究對象;相似的生涯背景,經過研究過程的分析,不但可以

數據

表 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a) the respective number of whole-day and half-day kindergarten students receiving subsidy under the Pre-primary Education Voucher Scheme (PEVS) or the Free Quality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