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婦人王氏之死》的敘事手法

在文檔中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頁 63-73)

第三章 敘事與夢境:婦人王氏生活空間的建構

第二節 《婦人王氏之死》的敘事手法

敘事學(Narratologie)最早是在 20 世紀的法國開始盛行,由法國國立科學 研究中心研究員托多洛夫(V. N. Toporov, 1939-)在 1969 年出版的《〈十日談〉

語法》一書中首次提出,認為敘事學即是「關於敘事作品的科學。」136敘事學是 研究敘事作品的一門科學,胡亞敏認為「敘事學重視的是敘事文本身的結構和關 係,它把敘事文視為超越時間和歷史的共時現象」,137它強調研究作品內在的形 式與結構,即故事是以怎樣的角度來觀察和論述,以及故事如何編排,故事的組 成要素等等。羅剛在其《敘事學導論》書中,針對《敘事學辭典》,在「敘事學」

詞條下所摘錄的兩種對立觀點作出整理:

一種以托多洛夫為代表,這種觀點認為,敘事學研究的對象是敘事本質、形式、功能,

無論這種敘事採取的是什麼媒介……它著重研究的是敘事的普遍特徵;另一種意見以著 名的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為代表,認為敘事學研究只限於敘事文學,即以語言為媒介的 敘事行為……敘事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反映在故事與敘事文本關係上的敘事話語,包括 時序、語勢、語態等等。138

托多洛夫與熱奈特(Gérard Genette, 1930-)的說法都屬於敘事學研究範疇,

托多洛夫的觀點屬於對故事本身的研究;熱奈特的論點則屬於敘事話語的研究,

惟須將兩人的論點結合在一起才是敘事學的全貌。講故事實際上就是敘事的一環,

敘事的形式廣泛多樣,電影、戲劇、繪畫、史詩或是街頭巷尾的閒談,都屬於敘 事的範疇。不過說故事因人而異,劉世劍認為「採用不同的敘事話語,不同的敘 事體態、方式或技巧敘述相同或類似的故事情節,會創造出各式各樣面貌上迥然 更冸的小說文本」。139究竟何謂敘事,傑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認為「由

136 轉引自趙毅衡、胡易容編,《符號學:傳媒學辭典》,臺北:新銳文創,2014 年,頁 198。

137 胡亞敏,《敘事學》,頁 23。

138 羅剛,《敘事學導論》,頁 1-2。

139 劉世劍,《小說敘事藝術》,頁 1。

一個、兩個或數個敘述者向一個、兩個或數個受敘者傳達一個或更多真實或虛構 事件」,140申丹認為「即通過語言或其他媒介來再現發生在特定時間和空間裡的 事件」,141徐岱認為「所謂『敘事』,即採用一種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敘述,

來表達一個故事」。142從以上的論點可以得知,所謂敘事即是敘述者透過媒介(或 語言)再現特定時空間的真實或虛構事件。浦安迪則認為敘事就是「作者通過講 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義傳示給他人」,143然而許多文學形式如抒情 詩或戲劇,也是在於傳達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義,並非特屬敘事文學的內涵特質。

因此,浦氏再對敘事文作一定義「敘事文特重表現時間流中的人生經驗,或者說 側重在時間流中展現人生的履歷。」144換句話說,敘事文(或稱故事)的本質就 是在演示人生經驗在時間流中如何開始與如何結束,並且極力描寫當中的轉折之 處藉以傳示讀者,屬於一種動態的時間流變過程。歷史研究脫離不了「人」的因 素,因此歷史敘事其實也是透過說故事傳達人類過去生活的經驗,藉以引發讀史 者的感同身受。此外,歷史所展現的不外乎是事件的時間演變及其影響,其所表 現的仍舊是時間流中的經驗傳遞。

在過往的歷史中有很多事被記錄下來,也有很多事從歷史上消失,然而什麼 事情值得被記錄,什麼事情應該被忽略,往往是根據史家的選擇來決定的。因此 史家本身自然有一套衡量與判斷的準則,究竟如何記錄又應該採取什麼角度紀錄,

就端賴敘述手法的運用。當我們在說故事時,無異也在回顧一件事的過去,而這 個過去正是以故事為框架而得以完整的呈現。歷史本身是由許許多多的事件組成,

但史家觀察事件時,總會希望事件有開頭、過程與結尾,因此他們必須利用講述 故事的方式,串接各種事件的時間點並使它們產生關連性,進入個別事件內的分 析解說,這就是一種說故事,唯有進行敘說才能將雜亂無章的事件整合成一個故 事。史景遷是個擅長說故事的歷史學家,《婦人王氏之死》是史景遷的代表作之 一,他發現在山東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名婦人的死亡案件。全書開頭以 1668 年 的一場大地震開始,試圖尋找一切與王氏之死的相關線索,進而建構出整個社會 的價值觀以及婦女的地位,當我們憐憫王氏的遭遇時,也能深刻體會當時社會價 值觀對王氏或是整個中國婦女的壓迫感所造成的無奈。史景遷除了在史料的基礎 上建構這篇故事,同時還引用了蒲松齡的《聊齋誌異》,造成了一種虛實交替的 風格,蘊含了濃厚的文學敘事手法。他透過《聊齋誌異》補足了上述兩份史料的 不足,進而分析郯城的另一種風貌以及婦人王氏的精神世界。透過他的文字,我 們彷彿能更深入三百多年前的郯城,看到了那個社會和他們的命運,歷史不再止 於一種想像,而是真正的走入人物的生活當中。

以下將就敘述者(史景遷如何作為敘述者)、敘述角度(史景遷的視角展現)、 敘事時間(文本中呈現的時間流動)以及敘事邏輯(文本的情節結構)等四個面

140 普林斯(Prince, G)著,喬國強、李孝弟譯,《敘述學詞典》,頁 136。

141 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頁 2。

142 徐岱,《小說敘事學》,頁 6。

143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頁 5-6。

144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頁 6

向,探討《婦人王氏之死》的敘事手法,藉以瞭解史景遷如何「說故事」,如何 演示王氏的人生經驗。

一、視角與敘述者

(一)視角

視角在敘述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視角是指敘述者或是人物以什麼樣的角 度來說故事,角度不同,同一事件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構與結果。在敘述作品中,

視角主要由「感知性視角」與「認知性視角」兩種類型構成。所謂「感知性視角」

是指敘述者或人物的感官覺察,如人物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屬於外在環境的部 分;「認知性視角」是指敘述者或人物的意識活動,如人物的回憶、對某些事件 的看法,是屬於內在心理層面的部分。胡亞敏根據視野的限制程度,將視角分為 三大類型:「非聚焦型」、「內聚焦型」、「外聚焦型」。廖卓成認為外聚焦型的「敘 述者嚴格地從外部呈現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動、外表及客觀環境,而不介 紹人物的動機、目的、思維和情感。」145然該敘段手段書中並無採用,故略而不 論,因此此處所探討的以「非聚焦型」和「內聚焦型」為主。

非聚焦型視角又稱為「零度聚焦」,這是一種敘述者或是人物可以從各種角 度來觀察被敘述的事件,這種視角彷彿一種全景圖(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 圖〉將當時的生活面貌細膩的展示在繪紙上,無論是人物的神情或衣著,都詳實 地呈現了汴梁繁華的風貌),可以窺探人物的行為與思想。而這樣的全景式敘述,

更可以用來鋪敘複雜的線索與宏大的場面,也是展現史家歷史事件的通盤掌握,

因為史家在組織歷史之時,所用的材料是紊亂無序的,唯有透過史家對歷史的了 解,才能將歷史事件的因果順序還原,從而避免單一視角的編撰。非聚焦型視角 的敘述者正如先知一般站在故事背後,掌握故事的進行以及人物的命運,也可以 對故事的結局作出預言。不過申丹認為「全知敘述並非『無聚焦』或『無視角』, 只是『視角』變化無常而已」146,因此非聚焦型視角的著重點在於它的視角是變 幻無窮的,以符應全知敘述者的需求。以下就《婦人王氏之死》中的非聚焦型視 角類型加以闡述。

郯城依然下著雪。任抱貣老婆的屐體,用她的藍色夾衫包著她的肩膀……他是這樣計畫 的:她死後,他會把她的屐體帶到高某住處,留在門前;他會說她一直和高某更姦情,

而高殺了她……兩人可以乘任某外出工作時,每天在一貣調情。(〈私奔的女人〉,頁 205)

147

任氏殺了老婆王氏後,還想把這件事嫁禍給高氏,因為任氏懷疑高氏和自己的妻 子通姦。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敘述者生動地描繪出有人抱著屍體在下著

145 廖卓成,《兒童文學:批評導論》,臺北:五南,2011 年,頁 85。

146 申丹,《敘事學理論探賾》,臺北:秀威,2014 年,頁 129。

147 史景遷著,李孝愷譯,《婦人王氏之死》,臺北:麥田,2009 年,以下文中所引皆出自此書。

雪的夜晚穿過森林,這種景象的描述顯然不是任氏自己的敘述,猶如有位攝影記 者站在這裡看著這一幕的發生。第二,敘述者在描述任氏內心想嫁禍給高氏的計 畫時,並非透過人物自己說話,而是由敘述者說出,他對任氏內心的計畫瞭若指 掌,毫無隱藏的表現了任氏的想法。

不過任氏最後並沒有把屍體帶到高家,他遇到許多困難,最後把王氏丟在雪 堆裡,自己卻回到家裡睡覺。

但是任永遠沒更帶著王氏走到高家。當他穿過黑暗的樹林時,一隻狗吠了貣來。躲在門 樓下的更夫鳴鑼示警,亮貣一陣光。任把屐體丟在雪中等候……回到空蕩蕩的家,鎖上 門,上床睡去。(〈私奔的女人〉,頁 205-206)

敘述者在這裡設置了狗和更夫,透過這兩者的形象,對比出任氏的害怕,更貼切 的表現出任氏的心理狀態。敘述者繼續把目光帶到任氏回到家之後的情況,原本 兩人生活的環境頓時變得空蕩蕩,同時也襯托出人物此時的心境。透過非聚焦型 視角,敘事者彷彿站在故事背後講故事,他能通察所有角色的行為與思想,無微

敘述者在這裡設置了狗和更夫,透過這兩者的形象,對比出任氏的害怕,更貼切 的表現出任氏的心理狀態。敘述者繼續把目光帶到任氏回到家之後的情況,原本 兩人生活的環境頓時變得空蕩蕩,同時也襯托出人物此時的心境。透過非聚焦型 視角,敘事者彷彿站在故事背後講故事,他能通察所有角色的行為與思想,無微

在文檔中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頁 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