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萬象 博士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 以《婦人王氏之死》為中弖的討論

A Study of Jonathan Spence’s Historical Narrative:

A Discussion Focusing on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研究生:游士傑 撰

中華术國一○六年六月

(2)
(3)
(4)
(5)

致謝辭

五年前的夏天,札忙著準備著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的轉學考;五年後的夏天,

在論文即將完成的時刻,也代表三年學士、二年碩士的學習即將畫下句點。我從 小在臺東長大,對語文和歷史更著深厚的興趣,在高職偶然接觸《明朝那些事兒》

後,便開始關注於明代歷史與陽明弖學。而在大二到大三期間修讀歷代詵選以及 詞選課程後,進而將史的議論融入詵詞的題材中,經由詵詞本身的凝鍊性,使得 歷史事件的朘弖可以更容易的展現出來,這或許也和史景遷運用文學藝術讓史學 得到更高層次的道德批冹,更著相似的目的吧。

在這五年的求學過程中,也受到很多人的協助。在擔任碩班班代時,感謝碩 班同學的協助,讓碩班論文發表得以順冺進行。在修課的過程中,觀萍學姐、素 佑、慈玲、書吟、郁芬,我們也互相討論論文的寫作,也互相提供寶貴的修改意 見;人文學報編輯小組的欣容姐、林靖修老師、靜淵、之幸,還記得當初剛接任 學報編輯時更四期嚴重拖延,但在大家的幫忙下逐步完成並送印,也讓學報出版 回到札常進度;通識教育講座的工作團隊陳淑麗主任、卓淑敏老師、曾瓊瑤老師、

家婕姐、怡君姐、美潔、芳慈、一卉、亭吟,還記得我和芳慈第一次接手的時候 還是非常生疏的,雖更不少狀況,但也都能夠順冺解決,而到了次學期的時候也 加入了兩位新助教,大家在工作中也能相處融洽,互相幫助,感謝團隊中的各位 互相扶持與包容。除了上述這些,當然也要感謝系上的一些老師。在大二時因為 上大二英文認識了蔡佩伶老師,老師給我很多的工讀機會,包括協助臺東縣國中 小教學社群計畫之彙整,增進對計畫的撰寫的能刂;劉靜宜老師知道我的家庭狀 況,也常常給我工讀機會,例如老師觀光華語教材的製作和協助相關研究計畫的 分析;在執行教育部經典研讀計畫的時候,許秀霞老師也給了我擔任工讀生的機 會,而後也多次協助老師研究計畫的整理與排版,雖然老師後來更意讓我擔任國 科會助理,但因為當時的雜務太多而婉拒了老師,還是深感抱歉。但只要我國考 上更任何的問題,老師還是非常熱弖的替我解答;還更董恕明老師,在修課的過 程當中常常能夠學習到許多更意思的問題,在反覆琢磨後總能得出更冸於之前的 想法,此外,能夠擔任通識教育講座也是因為老師的介紹,而讓我能夠接下這份 工作。而在詵歌節的活動當中,也協助老師處理了許多報帳的問題,這些都是非 常寶貴的經驗。還更尌是簡齊儒老師,老師她了解我的家庭狀況,同時對我的工 作態度很是讚賞,所以讓我擔任國科會計畫兼任助理(即使後來計畫未獲通過,

老師也幫我申請了課程助理的工讀機會),協助整理老師的資料與錄音檔逐字稿,

同時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關於术俗文化的知識。我也協助老師製作古典小說課程 緂站、設計古典小說計畫成果線上華語教材《古客棧,新故事》的電子書。更時 候和老師得討論太晚,老師也會把我載回市區,甚至也會多買一份晚餐給我和媽 媽,所以在此也要特冸感謝老師。

除了特冸感謝這位老師,還更也要感謝論文指導教授王萬象老師。在工作上,

從大二進來到現在,老師知道我的家庭狀況,讓我一直在他身邊工讀,協助老師

(6)

製作各種教學教材以及管理教學部落格、設計編輯歷代詵選及習作、詞選及習作 課程成果《寶桑瑤曦》以及《萬象詵詞稿》線裝書等。他知道我不會騎摩托車,

當寒暑假需要去幫忙老師相關教學上的準備時,也都不厭其煩的載我到學朗;在 課業上,如果更課程上的問題或是更需要什麼資料,老師也都會協助我查找資料。

之前,我對寫詵寫詞不是很了解,但老師很細弖教導我掌握技巧,讓我從不瞭解 怎麼寫詵到後來無論是參加第五屆登瀛詵獎,或是第十七、十八屆砂城文學獎均 獲得了好成績,所以我很感謝這位老師的幫忙與指導。

當然也要感謝這次論文考詴的兩位委員──周慶華教授和蘇凰蘭教授。周老 師學識豐富,更新的想法尌會把它寫成一本書,然而周老師不用電腦,所以在王 萬象老師的引介下,接下了周老師的打字工作。而老師無論是一本書或是幾篇文 章,老師都會給我幫忙打字的工讀費用。在打字的過程中,不傴訓練打字的速度 與準確率,更重要的是還能學習學者論述的技巧,對我的論文寫作實為一大助益。

而在這次口考中,周老師也給我很多寶貴的意見,使得論文未來的發展上能更更 多的可能;而蘇老師是系上的新老師,雖然沒更碰過幾次面,但當王老師邀請她 擔任口考委員時,老師很快尌答應了。而在論文摘要翻譯的過程中,老師也非常 樂意的協助我完成這本論文的英摘,使得英文摘要的句式更為嚴謹。而在口考當 中,老師也提出了很多關於西方史學的論點,這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意見,讓我 能在這本研究論文中更更多的發揮之處,

而在最後要感謝的當然還更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朮離異,從此我便和媽 媽一貣生活。因為家境清寒,激發我努刂求學的動機,而媽媽也是含辛茹苦的一 路把我拉拔長大,並且默默的支持我讀書,盡量讓我能夠專弖的求學。而現在即 將完成碩士學位,也可以讓媽媽放下弖中的一塊巨石。接下來更要努刂考上公務 人員,以回饋朮親的辛勞。

感謝所更曾經為這份論文提出寶貴意見的人,這本論文才能如此豐盈而充 實。

游士傑 謹誌 2017.07.03 於臺東

(7)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 以《婦人王氏之死》為中弖的討論

游士傑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士班

摘 要

美國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1936-)是一個能夠關注歷史人物 性情的史學家,透過借用文學表現的歷史敘事手法,賦予他們有血有肉的身軀,

探索他們在面臨生命困境時,如何去應對歷史洪流帶來的改變。歷史,是人類過 去生活的經驗展現,而歷史研究其實就是喚醒人們對過往生活的記憶。歷史學家 作為一個探索者和解釋者,他們將瑣碎的歷史碎片,諸如人類生活的各種圖像、

遺跡、文字等整合起來,向世人敘說過去發生的故事,達到企圖再現過去人類的 生活的目的。也正因為如此,歷史研究如果忽略了人的因素(思想或情感),便 無法對當時時代或事件作一深刻的體認。史氏將錯綜複雜的事件與史料相互印證,

以「說故事」的方式娓娓而談,讓西方讀者能夠對中國文化有所認識,也加深對 中國歷史變遷的暸解。

本文藉由分析史景遷的「說故事」技巧,透過敘事學、超現實主義、文際互 典相互參照的方式,以其最具文學性的歷史學術著作《婦人王氏之死》為探討對 象。首先從史景遷的學術背景談起,再由此進入書中的世界,探討「敘事理論」

與「夢境書寫」所呈現的效果,接著以《婦人王氏之死》與《前朝夢憶:張岱的 浮華與蒼涼》兩本書中的文際互典特色,梳理史料與與非史料間的相互對話,最 後探討史景遷在中國史料閱讀上的困難與解決方式,並得以讓中國歷史在海外英 語國家迅速傳播。

關鍵詞:史景遷、 《婦人王氏之死》 、敘事學、超現實主義、夢境書寫、

文際互典

(8)

A Study of Jonathan Spence’s Historical Narrative:

A Discussion Focusing on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You, Shih-Jie

A Graduate Student at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Jonathan D. Spence (1936-) is a historian who is concerned about the characters and emotion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thus embodies them by means of literary techniques in historical narrative to explore how the figures coped with the sociocultur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historical events. investigates and confirms the complex time events and historical data, and in doing so he uses the way of

"storytelling" to talk about Chinese history in order to make western readers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historical changes. History shows the experiences of human’s life,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is to awaken people's memories of the past. In historical research, t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e or the events will be hard if human factors (such as thoughts or emotions) within are ignored. On the other hand, historians, as explorers and interpreters of the field, must integrate all the historical fragments like images, relics, and characters from human beings to tell the stories and to reproduce the previous purposes of human lif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nce’s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death of the woman Wang a historical work of most literariness within, by using

the mutual reference of narratology, surrealism and intertextuality.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will start from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of Jonathan Spence, and then swift into the world of his book. Next, I will explain the effects of the narrative theories and "dream writing," and then discus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and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focusing on these two book’s

intertextuality features and combing historical data and non-historical data between the dialogue. Finally, I will 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Jonathan Spence have encountered in reading and in interpreting Chinese history, and talk about the ways he solved the problems to rapidly disseminate Chinese histor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Key Words: Jonathan D. Spence,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Narratology,

Surrealism, Dream Writing, Intertextuality

(9)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7

第三節 文獻探討 ... 20

第二章 史景遷的史學道路... 26

第一節 學術經歷與創作背景 ... 26

第二節 史學的風格 ... 32

第三節 相關作品介紹 ... 38

第三章 敘事與夢境:婦人王氏生活空間的建構 ... 43

第一節 中國史傳敘事傳統:《史記》 ... 43

第二節 《婦人王氏之死》的敘事手法 ... 51

第三節 王氏夢境中的超現實主義手法 ... 61

第四章 史料與非史料:文本間的相互對話 ... 69

第一節 《婦人王氏之死》與《聊齋誌異》 ... 72

第二節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與《陶庵夢憶》 ... 85

第三節 捕捉逝去的歷史記憶 ... 89

第五章 理解與同情:史學家的任務... 92

第一節 遙體人情/漫遊中西 ... 92

第二節 文化交流下產生過濾與誤讀 ... 98

第三節 史氏作品的轉譯現象 ... 105

第六章 結論 ... 109

第一節 要點回顧 ... 109

第二節 未來的展望 ... 115

參考文獻 ... 119

附錄 ... 130

一、王氏夢境援用《聊齋誌異》篇章一覽 ... 130

二、《前朝夢憶》援用《陶庵夢憶》篇章一覽 ... 136

(10)

圖次

圖 1-1-2 研究架構圖 ... 19

圖 2-1-3 文獻探討範圍 ... 22

圖 3-3-1《史記》內在結構及其變化形式 ... 47

圖 4-5-2 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對照圖 ... 99

(11)

表次

表 1 史景遷史學風格正反方意見 ... 37

表 2《婦人王氏之死》引用《聊齋誌異》的情形 ... 82

表 3《陶庵夢憶》與史氏誤譯之對照 ... 102

表 4 王氏夢境意象與《聊齋誌異》對比 ... 130

表 5 張岱生活事件與《陶庵夢憶》對比 ... 136

(12)
(13)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電影或是電視劇儼然蔚為一股風潮。電視劇 當中,特別是宮廷劇和歷史穿越劇最受歡迎。中國歷朝帝王後宮中佳麗三千,每 位妃子都想得到皇上的寵愛,誰得到皇上,就得到統領後宮的權力。於是這些為 了奪得皇上的寵幸,而引發的女人間權力鬥爭最吸引觀眾。施百俊對此現象作了 一番解釋:

一個故事可能會被喜愛或暢銷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劇情可以和讀者的現實經驗更相當的 連結,完全天馬行空卻沒更任何現實情節的故事尌比例上不大可能成為市場的暢銷作 品……甄嬛傳卻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最大的原因尌是它在故事細節和敘述方式上 切合了某些人熟悉的生活經驗,例如後宮的權刂鬥爭和職場尌更所雷同,讀者尌能藉由 故事和自身熟悉的經驗找到契合點,所以縱使所更的故事翻來覆去都是老梗,我們還是 可以找到熟悉的部分……1

二○一二年,臺灣最受歡迎的中國歷史電視劇《後宮甄嬛傳》,描述了雍正、果 郡王和甄嬛之間的情愛糾葛。甄嬛出身漢軍正藍旗,自小的夢想是「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聰明伶俐、能歌善舞的她,甫入宮就吸引了雍正皇帝的目光(也 因為她和已故純元皇后非常相似),但也招來後宮妃子們的嫉妒與暗算。在受寵 與失寵的沉浮中,她看透了後宮的一切。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她,從善良純真的女 子轉變為深諳權謀的貴妃。雖然最後成為皇太后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失 去兩個最愛的人(雍正與果親王),也失去了親人、朋友與敵人,成為深宮中最 孤獨的皇太后,令人不勝唏噓。《後宮甄嬛傳》原本是中國作家流瀲紫所著的網 路長篇小說,其故事並不是以清朝雍正皇帝胤禛為背景,而是大周朝乾元皇帝玄 淩,故事架構部分仍以入宮→受寵→鬥智→失去愛人→尊為皇太后的主要情節為 主,電視劇和小說互相解釋兩者未說明之處(如小說提及甄嬛名字原是「甄玉嬛」, 但她覺得「玉」字俗氣,便改為甄嬛)。這些描寫宮廷生活的宮廷劇熱潮不減,

除了《後宮甄嬛傳》外,還有《多情江山》(臺灣另譯《董鄂妃傳》、《多情皇 妃.董小宛》)、《寂寞空庭春欲晚》、《美人心計》、《陸貞傳奇》、《武媚 娘傳奇》、《羋月傳》、《後宮》、《步步驚情》等不勝枚舉。

另一方面,穿越情節也是歷史劇的主要運用手法。二○一○年在臺灣上映的 奇幻歷史電視劇《神話》,描述了蒙毅(易小川)、趙高(高要)和玉漱公主三人 間穿越兩千年愛與恨。易小川是個攝影師,但非常花心;易大川是他的哥哥,是 個考古學家。有次小川在開車途中,無意間誤入了盜墓賊的根據地,隨後被他們 追殺,他們在他車上放入一條毒蛇,毒蛇咬了易小川,易小川最後中毒昏厥了過

1 施百俊,《故事與劇本寫作:文創、電影、電視、動漫、遊戲》,臺北:五南,2015 年,頁 300。

(14)

去。盜墓賊為了分贓不均而起了衝突,剛好一條虎形墜掉在小川身邊,虎形墜發 揮了力量,治好了他的傷勢。他將墜子掛在身上,卻烙印下虎形圖騰(蒙恬後來 以此認定他為蒙毅),小川找女友高嵐修車,這時來了三個女生,親密的和小川 打招呼,高嵐見狀非常生氣,高嵐找來了哥哥高要要找小川算帳。另一邊的考古 現場,發現了一具女屍(虞姬)和一個寶盒,盜賊團也來到這裡想要奪走虎形墜 和寶盒,幾經波折後,小川和高要拿回了寶盒,小川將虎形墜放入寶盒上方的虎 形凹槽,沒想到寶盒發出光芒,將兩人帶到秦朝(小川從刑場天空掉下來,而且 誤打誤撞救了項梁),後來小川一路上遇到了許多人,如項羽、虞姬、劉邦、呂 雉、蒙恬、孟姜女等歷史人物,且受到許多人的幫助,成為歷史上的蒙毅;反觀 高要來到秦朝後,受盡屈辱與折磨,還被閹割成了太監,最後他看盡人世世態炎 涼,認為只有得到權力才可以保護別人(特別是小月,因為她和妹妹高嵐長得一 樣,但小月很愛小川,但小川卻沒有真的喜歡她。小月也就是後來的虞姬,但高 要在烏江看到被亂箭射死的小月卻無法救她,讓他內心更增添恨意),成為了歷 史上的趙高。玉漱公主是小川真正愛過的人,但因為現實的無奈,玉漱成為了秦 始皇的妃子。最後,因為長生不老藥的關係,小川、趙高和玉漱三人都活到了現 代,玉漱在始皇陵等待了小川兩千年,趙高為了向昔日好友,現在卻變成仇人的 小川復仇,也等了兩千年。因緣際會下,找到了開啟天宮(始皇陵)的方法,但 趙高為了不讓他們兩人好過,便破壞支撐天宮的隕石(也是讓長生不老藥發揮效 力的能量),旋即三人迅速老化,玉漱和趙高都被碎片砸中,最後只有小川被家 人救了出來。電影院上映著這一段故事,卻也是小川心中的一段神話。

這部電視劇雖然屬於穿越古代的科幻歷史故事,但當中所要傳達的真實,卻 也是不容忽視的。姚占新對穿越劇提出了他的看法:

對穿越劇的盛行,官方意識形態持反對的態度。認為現在穿越劇毫無歷史觀可言,整體 思想不符合官方提倡的思想,對歷史文化不尊重,過於隨意。但贊成者認為「穿越」劇 成功地通過「穿越」,將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純真愛情的理想一一展現……穿越讓觀 眾輕鬆獲得了另一種情感認同。2

穿越劇不同於前面所提的宮廷劇,宮廷劇描寫的是當時的時空背景,而穿越 劇有現時和過去兩個時空可以進行敘事主線的發揮。穿越情節中,主角會因為某 個事件(如《神話》中,小川將虎形墜鑲在寶盒上),讓主角從現世時空進入到 過去或是其他時空(如小川和高要去到秦朝)。在《神話》這部劇中有一點值得 深入探討:歷史無法改變。一般認為穿越後,我們就可以改寫歷史,讓歷史照著 我們所期望的方向前進,又或者可以避免掉某些災難的發生,像有些人覺得如果 卻阻止核彈的發明,就可以避免核戰的威脅,不過事實上卻會有另一個人發明瞭 類似核彈的武器出來,這是無法避免的。在戲中,無論易小川如何想改變歷史,

終究成為歷史的創造者。如在鴻門宴中,小川認為如果鴻門宴上不救劉邦,劉邦

2 姚占新,《中國通識》,新加坡:玲子傳媒,2013 年,頁 55。

(15)

在這裡就會被擊殺,呂雉母子也會成為孤兒寡母,因此起身與項莊舞劍,因而救 了劉邦。這裡說明瞭歷史的必然性,但最重要的仍是因他的性格導引著歷史的發 展,不願看到好友受到傷害,但最後還是傷害了他們。即使他回到過去,知道歷 史的發展,但也無法改變,因為任何的改變最後都會走向歷史的軌道,這是他經 歷兩千年得到的答案。穿越劇因為劇情涉及了回到過去的歷史時空,讓觀眾覺得 荒誕不經,悖離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因此不如宮廷劇那樣受人喜愛。但是在易小 川這個角色身上,他從花心到專情(對玉漱公主的專情)、從隨性到負責(成為 愛護百姓的蒙毅將軍),觀眾對角色在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改變,透過穿越找到了 一個新的可能性。除了《神話》外,穿越劇還有《尋秦記》(因時光機器實驗回 到秦朝)、《終極三國》(異能行者穿梭到銀時空的三國)、《步步驚心》(車禍後受 到電流刺激來到清朝)、《宮》(為追一幅清裝美人圖來到樹林中,隨後跌到清康 熙朝的皇宮)、《穿越時空的愛戀》(小玩子偷了寶物「遊夢仙枕」,被女警撞見,

兩人打鬥中碰巧天上十三顆行星排成一列,兩人旋即消失到了明朝)等等。

無論是穿越或是宮廷歷史劇,內容多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發展為主,看似大同 小異,但他們能如此吸引觀眾的目光,靠的就是編劇如何在這些材料中重新排列 組合,得出新的觀點或是新的敘說故事方式,使觀眾耳目一新。除了電視劇外,

電影當中也常見以歷史題材為拍攝元素。二○○八年在臺灣上映的《一八九五》

描述了吳湯興、姜紹祖等客籍抗日義軍抵禦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率領的日本近衛 師團,最後吳湯興和日本軍隊在八卦山決戰的故事。黃賢妹是苗栗客家望族,好 習武讀書,不過有一次和兩位隨身ㄚ鬟不幸被土匪林天霸擄走,後來林天霸放了 黃賢妹和其中一位ㄚ鬟。她在下山途中遇見了未婚夫吳湯興,吳湯興看見了衣衫 不整的黃賢妹,還是把她帶了回去。後來整個村莊對這件事議論紛紛,也導致ㄚ 鬟受不了流言攻擊而選擇自殺,黃賢妹則跑到河邊哭泣,吳湯興安慰她:「我要 娶的人是你,不是街頭巷尾的傳說」,最後吳湯興不畏風言風語,仍然依約娶了 黃賢妹。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雙方最後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 日本。隔年五月,丘逢甲等人成立「臺灣民主國」,擁護唐景崧擔任大總統。五 月底,由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日本天皇親衛軍──近衛師團,從澳底登 陸,逐步接收臺灣全島。

後來臺灣民主國希望吳湯興籌組一支義軍,由他擔任統領抵抗日本軍的接收,

而金廣福姜家後代姜紹祖、頭份武秀才徐驤也前來加入抗日義軍。吳湯興是銅鑼 的秀才,但他聽到臺灣將被接受的消息後,毅然決然答應臺灣民主國的請託,投 筆從戎;姜紹祖是北埔墾戶姜秀鑾後代,家境富裕,他捐輸財產作為抗日的糧餉,

同時也成立「敢字營」,一同對抗日軍侵擾;徐驤雖然是武秀才,對戰況卻仍沉 著分析。然而,吳湯興和姜紹祖的家人雖然不支援他們去打仗,但最後他們決定 默默的在背後支持他們,作為他們的後盾。六月,辜顯榮和仕紳在臺北城迎接日 軍,順利進入臺北城。日軍認為其他各地不會出現反對勢力可以順利接收,然而 之後的接收行動卻是更慘烈的戰爭。

吳湯興等人客籍義民軍擅長山區游擊戰,因此在北部地區讓日本軍隊節節敗

(16)

退,而近衛師團長也開始意識到這次接收行動將演變成戰爭行為,後來更實施「無 差別掃蕩」,徹底殲滅反抗勢力。姜紹祖在一次圍捕中被逮,在獄中他服毒自盡,

留下母親、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隨著戰期的拉長,義民軍出現糧餉逐漸短缺;

近衛師團這邊也開始出現官兵水土不服、感染疾病的情形。為加速接收行動,師 團長決定要在八卦山決戰。日軍集中火力攻擊,吳湯興最後在八卦山壯烈成仁,

義民軍也隨之瓦解,日軍進入了彰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後來染上傳染病身亡,

黃賢妹也在遍尋不著吳湯興屍首後投井自盡,最後雖然獲救,但仍服毒身亡。在 這場乙未戰爭(八卦山之役)中,義民軍的武器雖然比不上日軍火器精良,但憑 藉著他們的勇氣與對土地的責任感,他們仍以意志力消耗了日軍的軍力,同時也 展現客家人不輕易屈服的個性。除了《一八九五》之外,其他以臺灣歷史作為題 材的電影還有《賽德克.巴萊》(描寫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人反抗日本的壓迫)、

《KANO》(描寫日治時代嘉農棒球隊遠征甲子園)、《大稻埕》(描寫佑熙穿越到 一九二○年代的大稻埕,經歷了大稻埕最繁華的時代)等等。

最後是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小說,在形態上可以分成架空歷史小說(非真實 發生的虛構歷史)、歷史小說(以真實的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實際存在的人物為題 材)、穿越小說(基於某個原因回到過去,或者過去的歷史人物回到現代)。不過 小說這一題材本身虛實參半,它可以細膩表現人物性格與人物命運,也可以和整 個人物生活環境作一呼應,格局可大可小。另一方面,小說具有大眾性與流傳性,

可以迅速在普羅階層流傳,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思考與行為。作家李敏勇認為「歷 史小說是文學語言藝術形式之一,但歷史小說能提供國术文化人格的形圕,對臺 灣歷史的重建更重大效益與意義。」3小說可以反映社會,歷史小說雖然虛實相 生,但它能夠使讀者增加對過往土地所發生的一切,有了一定的瞭解與認識,進 而產生對整個民族社會的認同,這其實也是歷史小說所肩負的任務。

然而總有許多人質疑,這些以「歷史」為材料的小說、影視作品,是否就是

「真的歷史」。這些或多或少改編歷史的作品,是否忠於原著(如電視劇《後宮 甄嬛傳》改編自小說),抑或是這些東西偏離史實(如穿越的情節,本身屬於科 幻成分,而且在過去或現在都不曾發生,因此會讓人有悖離事實之感)。這些人 或許是想證明自己博學多聞,又或者是抱持著一種「原典至上」的想法,只要作 品中的細節出了一點差錯,就會被視為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們認為這些差錯會導 致歷史事實被扭曲,有誤導群眾的嫌疑,這些人被稱為是「無聊的考據狂」(直 接對改編結果進行批判);但有另外一群人瞭解為了說好一個故事,可以「合理」

的對史實作改編,如果跟史實有所差異,他們會去思考這樣的改編是否成就出好 作品,這些人被稱為是「有趣的考據狂」(關心是否創造出好的作品)4。事實上,

每個影視作品或是歷史小說上市後,總會引起熱議,其中大家最在意的無非是「與

3 參見楊媛婷,〈〈臺灣歷史小說獎〉李敏勇:歷史小說是臺灣文化工程重要一環〉收入於「自由 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14997(2016/07/30 點閱)。

4 參見 Emery,〈張飛打岳飛?談電影《大稻埕》考據問題引發的歷史爭議〉收入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5280/(2014/07/27 點閱)。

(17)

史實的差異性」。例如近期在臺灣上檔的電視劇《多情皇妃.董小宛》,就是一個 很有趣的例子。在劇中,順治皇帝在下江南時遇見了「秦淮八艷」的歌女董小宛,

還和她譜出戀曲,然而這位漢人出生的女子和皇上的愛情仍舊遭遇波折(滿漢不 通婚、對董小宛的寵愛引來其他妃子不滿)。但這但看似坎坷的愛情,開始引起 觀眾對其真實性的考證。首先,董小宛和董鄂妃各有其人,一個是江南名妓,一 個是內大臣鄂碩之女。第二,董小宛的年紀比順治大上十幾歲,況且她是漢人,

根本不可能入宮,更不可能成為皇后。第三,董小宛是江南四公子──冒辟疆的 小妾,她非常深愛冒辟疆。因為上述幾個原因,有人認為這齣戲硬將兩人綁在一 起,實在有違史實。歷史學家吳義雄曾說:

因為你是以敘述歷史的名義來拍影視劇的,觀眾中也更不少人將影視劇中所表達的情節 當作真實的歷史……藝術家應該儘可能尊重史實,而不能隨意地編造、曲解、戲說,也 不能用「你們歷史學界不要指責我們,我們只是娛樂」這樣的藉口來搪圔。5

這的確是大部分看重考據的人,所據以論述的觀點。這些「考據狂」的論點 其實也沒有錯,的確這些作品如果沒有詳細考證,真會影響群眾的認知。但過於 鉅細靡遺的考證真的就能呈現出好的作品嗎?答案是不一定。就像那些束之高閣 的史書或史料,有多少民眾會去詳加研究呢?歷史有許多地方即使有史料相印證 仍會有曖昧不明的地方,而這些曖昧不明之處則提供改編者想像的空間。透過大 眾文化(影視或小說),歷史得以快速傳播,讓歷史不再是專家的歷史,而是能 更貼近群眾的歷史。因此,考據狂們也不用太過吹毛求疵,而創作者或歷史敘述 者也應在合理情形下完成作品改編。近來也有些作家將考據運用到作品當中,希 冀能呈現出精細的情節,雖然無法真正走入歷史現場,卻可以說服讀者。電影大 導演李安曾說過:

做考撽的工作很困難,但如果因為困難尌不去做,蒙混過關,下一代人真的會認為歷史 尌是這樣。這對我而言更是更了一種任務感。我沒更見過那個時代的上海,而今天的上 海又變了,考撽尌更加重要。我常說這是千秋萬代的事情,苦一點也值得,算是為歷史 做一點事情。6

其實任何的歷史題材作品(無論是小說、電影或是電視劇),其目的都是在呈現 那些被人遺忘的記憶。如果對於敘述主題沒有下一定的考據功夫,或許就無法達 到喚醒歷史記憶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去創造出一個 更好的故事,讓故事能更貼近讀者或觀眾才是最重要的。史景遷便是一個能夠在 浩瀚的史料堆中,找出一個敘述方向的史學家。

5 黃雅婷,《《多情江山》 董鄂妃董小宛哭暈:我倆 真不 是一個人》收入於「 介面新聞」,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02661.html(2016/07/30 點閱)。

6 參見 Emery,〈張飛打岳飛?談電影《大稻埕》考據問題引發的歷史爭議〉收入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5280/(2014/07/27 點閱)。

(18)

會選擇以史景遷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在大四時接受指導教授的提議,以海外 漢學家史景遷為主要研究方向。史景遷是英國人,在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任教,

其研究領域大部分是以中國明清兩代的歷史為主,如他的專書《康熙與曹寅:一 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婦人王氏之死》和《前朝夢 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等,都是以明清史為主要方向。再加上研究者對於歷史 也有興趣,可以結合自身興趣來做研究。而在他的著作中,特別有兩本值得關注。

第一本是《婦人王氏之死》,史景遷在書中使用了史料(包括《郯城縣志》與《Z 福惠全書》)和非史料(《聊齋誌異》),這在一般歷史著作上並不會將史料與非史 料結合運用,非史料的使用也帶給史景遷不同於《郯城縣志》上所記載的僅短短 幾十行的敘述。此外,史景遷在故事中特別加入了一段王氏生前的夢境,又增添 了故事的奇幻與悲劇性,有別於一般歷史實事求是的態度。另一本是《前朝夢憶:

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史景遷在書中同樣使用了張岱最重要的一本散文集《陶庵 夢憶》,這本書是他對晚明的回憶。張岱是中國晚明的散文大家,同時也是一位 史家,早年生活富裕,後來清兵入關改朝易代,原本美好的生活發生鉅變,而他 也歸隱山林。史景遷透過這本書,以及其他可蒐集到的史料,為張岱捕捉了他那 逐漸逝去的晚明回憶,也重建張岱心中的晚明。史景遷關注人物的性格,並且以 文學性的歷史敘事筆法,為這些人物注入生命,賦予它們有血有肉的身軀,讓西 方讀者認識中國歷史,也能對中國歷史的變遷也所同情。

綜上所述,本研究嘗試將史景遷的歷史敘事手法以敘事學方法來進行分析,

其次以超現實主義方法來解析王氏的夢境所代表的含義,最後採文際互典方法對 比出史料與非史料的文本對話,並以下列四點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傳統史學向來著重帝王將相的歷史,對普通百姓的生活較無興趣。然而,

民國初年的文學家兼史學家梁啟超所提倡的「新史學」認為,大歷史背後仍是由 這些無名群眾所牽動著,因此歷史研究必須將眼光投向小人物身上。史景遷以小 處著眼,逐步勾勒出整個時代的面貌,一如《婦人王氏之死》,雖然寫王氏這個 小人物個故事,背後卻是整個中國婦女的縮影。因此,「以小見大」的風格,便 和傳統大歷史敘述的形式有所不同。

二、史景遷喜歡中國歷史,是因為他特別尊崇《史記》作者司馬遷。他認為 司馬遷透過說故事向中國人展現這塊土地上過去所發生的紛擾,自己同樣透過說 故事的方式向西方讀者展現了「中國」這個東方國家的文化與紛擾。不過,史景 遷畢竟不是生長在中華文化的土地上,而是一個海外的學者,兩者文化的差異性 產生了不同的思維。然而,史景遷的視角卻也提供讀者們重新看待自身歷史的契 機。

三、史景遷在史料的選擇上,作足了考證的功夫,在每頁底下都能看見相關 的資料來源。史景遷使用非史料做為印證史料所未能觸及的領域(如他以《聊齋 誌異》鋪設了王氏的夢),都是現今史學界尚未普及的作法,也因此其作品常為 人詬病,認為他是在創作小說而非歷史學術專著。然而,也有史學家認為史料並 不能代表一切,史料只是為史學家還原歷史指出一個方向。史景遷選擇像《聊齋

(19)

誌異》和《陶庵夢憶》的非屬史料的文學著作,其目的是為了彌補史料的不足,

且他所選擇的文本也不是無所根據(如張岱《陶庵夢憶》保存了晚明的寫照,史 景遷也說雖然無法確信每件事的真實,但這些都是張岱想留給後人的回憶),實 可以拓展讀者不同的視野,同時也提供一種不同於史料的見解。

四、研究者欲探究史氏獨特的說故事手法,史氏雖著眼於歷史的細微處卻能 呈現出對大歷史的觀照,從而在無序的史料中建構出有序的人物圖像。本研究是 以《史記》之史傳文學為主軸,透過對敘事技巧的分析來說明史氏的寫作特色,

藉以歸納出其歷史書寫的敘事藝術,進而對史氏的歷史敘事做一審視,目前學界 對於史景遷的歷史敘事著重於史學的探討,而本文試從文學角度出發,期盼對研 究史氏歷史敘事主題之相關研究可提供一個新的視野。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我們常說要從歷史當中汲取教訓。倘若能從 過去歷史總結前人之經驗教訓,透過回顧與反覆思考,並且從當中找尋問題的最 佳解決方案;或是借助歷史經驗,掌握事件的發展態勢,做出因應的對策或方案;

又或是從歷史事件中汲取經驗,告訴自己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不應該採取什麼行 動,以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後,曾以「夫以銅為鏡,可 以札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 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7一言引以為鑑。以銅為鏡可以讓我們整 理衣冠,端正自己的行為;以歷史為鏡可以讓我們知道歷史的興衰,鑑往知來;

以人為鏡可以明白自己得失,同時也能知人善用,歷史的功用就在這裡。一個人 如果面臨了生活上的困難,若能從歷史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許多問題 便能迎刃而解。例如現代社會中常有太太與第三者之間,爭執不休的情形發生。

然而古代的皇宮中,皇后與其他嬪妃也時常發生如此情況,甚至出現狠毒手段,

而漢高祖劉邦之妻呂后(呂雉),對戚夫人的報復可為慘絕人寰。劉邦駕崩後,

呂后開始對付劉邦的寵妃,其中戚夫人因多次要求劉邦改立太子(此時太子為呂 后的兒子),令呂后非常氣憤。先是讓戚夫人作舂米的勞役,後來又毒殺了她的 兒子趙王劉如意,後來還挖去戚夫人的雙眼、砍斷她的手腳、薰聾她的耳朵、用 藥物讓她變啞吧,最後還把她丟到茅廁,命為人彘,可說是慘無人道。即便如此,

後宮中還是有和平相處的例子。漢文帝之妻竇皇后(竇猗房)謙恭賢淑、親力而 為,同時她也不忘民間疾苦,要求漢文帝將布匹、米肉之生活用品賜給疾苦的百 姓,讓他們的生活能夠安飽。然而,一場大病襲來,竇皇后眼睛失明,這時的漢 文帝冷落了竇皇后,開始寵愛慎夫人和尹姬。在宮中,慎夫人仗勢著皇上的寵愛,

跟竇皇后平起平坐,但竇皇后對此並不在意。漢文帝駕崩後,漢景帝即位,竇皇 后並沒有向呂后一樣迫害其他妃子,反而對她們多加關照。竇皇后所表現出的遇 事謙退、寬容大度等美德,贏得了後宮和群臣的敬佩,同時她所崇尚的黃老思想

7 〔後晉〕劉昫等主編,《舊唐書》,北京:中華,1975 年據岑氏懼盈齋刻本點校,頁 2561。

(20)

也為西漢「文景之治」奠下基礎。這種從過往事件中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不啻 是我們在歷史學習中所能得到的幫助。

歷史是對人們過去一切行為、文化活動的描述,如中國婦女運動史、抗日戰 爭史、歐洲基督教文化史和印度佛教史等類別。歷史可以根據是否涉及敘述者(歷 史學家的解釋),細分為歷史事件和歷史事實。歷史事件是一種客觀存在,早在 歷史學家對事件的解釋前就存在,並不會因為歷史學家沒有找到相關文獻就不存 在;而歷史學家透過文獻資料,對過去發生的歷史事件作出敘述,找出背後的故 事,並將其事實化、合理化,進而構成了歷史事實。例如康熙二十二年,許多福 建、廣東沿海居民渡海來台,並將其信奉的神像帶來台灣,這件事本身是歷史事 件。後來有學者發現為何像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當地居民祖先幾乎都來自泉州;

奉祀開漳聖王的廟宇,當地居民祖先都來自漳州。於是他們考據相關資料,發現 原來當年施琅擊敗鄭氏政權後,臺灣納入清廷的版圖。然而施琅向康熙帝上奏,

恐怕臺灣還會出現反清的勢力,且沿海海盜猖獗,因而建請康熙皇帝頒布「渡臺 禁令」,禁止福建東南沿海居民渡海,如果要渡海須經官方審核,且不得攜家帶 眷。因此,許多沿海居民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渡過黑水溝(因為臺灣流傳著「臺灣 錢淹腳目」的俗諺),他們在船上也會帶著家鄉的神像一同渡海,以求海上航行 順利,來到臺灣開墾後,這些神像有些仍舊是家族奉祀,有些則成了聚落的共同 信仰。這些由學者找到的說法即是一種歷史事實,但歷史事實帶有主觀性,如有 文獻無法解釋之處,便會造成不同的歷史解讀。就像一九三八年花園口決堤(黃 河大決口)事件,國民政府利用黃河汛期而進行戰略性炸堤,試圖阻止日軍前進。

但此舉卻造成當地洪水氾濫,上萬人死亡。有些學者解讀此舉殘害了太多無辜的 民眾,罔顧性命;也有學者解讀炸毀堤防的確拖住日軍的行動,為國民政府爭取 了時間。這就是學者對歷史事件的解讀,不同的認知就會產生不同的解釋。林立 樹對此作出解釋:

在歷史的探索過程中,「意識型態」及「指涉」具關鍵地位。歷史是對一個過程的一種 表現。意識型態則是對無法表現的歷史的一種認知描述……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 冺益選擇自己的意識型態。「指涉」(refer)……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一種描述或表現。

描述或表現已發生過的事情,成為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分析的客體。8

歷史透過歷史學家的解讀(即意識型態)予以敘述,最後發表出自己的見解(即 指涉)。換句話說,「意識型態」和「指涉」影響了歷史學家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 見解。歷史學家對於所描述的事件,難免會有自己的喜好選擇,作出不同觀點的 敘述。因此歷史敘述當中,「敘述者」所扮演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

歷史本身無法脫離敘述。新歷史主義(New Historicism)學家海頓.懷特 ( Hayden White, 1928-)認為歷史也是一種敘述,這並不否定歷史的真實性,反 而著重在歷史文本是如何受到歷史環境與各種力量的影響。歷史學家在書寫歷史

8 林立樹,《現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臺北:五南,2015 年,頁 7。

(21)

文本的過程中也像文學家一樣充滿想像,將各種史料整理成有邏輯性的歷史,看 起來很像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一樣。魯小鵬認為「(歷史)強調的是忠實而直白的 紀錄,同時以官方認可的世界觀作為尺度來對外在世界進行重構,」9歷史事件 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只有透過史家的重建,才能讓歷史事件為自己說話。史家蒐 集「史料」,重新組構最貼近歷史真實的歷史敘述。在歷史敘述過程當中,史家 發現歷史事實中存在某些特殊意義,或是彼此間形成的特殊關係,這些發現終將 形成歷史解釋。例如史家在敘述中國歷史上的變法時,發現幾乎無一成功,於是 他們開始尋找原因並作出自己的見解。他們將改革者的立場、改革內容及反對勢 力的存在,詳加歸納比較,進而理出出改革者的缺失:專注於農業改革(商鞅變 法重農抑商)、半途而廢(一條鞭法在張居正死後無人推行)、無法徹底改變體制

(戊戌變法受到守舊派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歷史透過敘述得以被史家記錄下來流傳於後世,其本質上所傳達 的就是一種「記憶」。張隆溪提到:「歷史的敘述能夠保存記憶,抵抗遺忘,其前 提是歷史的敘述能夠再現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能夠給後人以真實可靠的記敘。」

10史家重構人類過去的文化活動的歷程,告訴了我們過去所發生的事件,讓過往 的事件可以被後人記住,形成一種歷史的勸戒教訓。史景遷擅長使用文學性的筆 法進行史學創作,他認為文學化的語言是讓史學更接近藝術。他不以史料的真實 性為最終手段,而是以史料為基礎,透過文學化的語言,獲得某種道德性的意義 與批判,同時發現歷史本來的面目。正如《史記》在敘及項羽失敗同時,也不忘 對其進行道德批判(缺乏自我反省)。傳統中國史家認為歷史人物的「心」足以 左右歷史發展的方向,透過對其道德價值的批判,可以引起正面學習與負面教訓 借鑑的效果。然而西方史學家如巴特菲爾德(Herbert Butterfield, 1900-1979)卻 認為史學家的任務在於對歷史事實的陳述,而不是批判歷史人物的對錯。11不過 正因為有了「道德批判」,才得以歷史事實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展現更加生 動的歷史人物,增添了歷史的可讀性,也讓讀史者在回顧過去的歷史記憶同時也 能有所警惕。而史景遷在運用文學化筆法的手段上(如敘事視角的轉換、敘事時 限的伸縮、環形情節結構的鋪陳、透過夢境剖析人物內心世界和吸收其他文學文 本進行互文書寫等等手法),更開創出的不同於西方史學界的厚度與視野。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將分為三部分進行:敘事學、超現實主義與文際互 典,將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以較為系統性的方式呈現。首先將敘事學的定義作出 基礎的整理與論述,進而將範圍縮小至敘事視角、敘述者類型、敘事時間與敘 事情節等四個類別中探討。接著再以超現實主義中的「夢境」為主體,並探討 其中曲折隱晦之語言所引發的隱喻象徵作出整理歸納,藉以瞭解王氏夢境由美 好轉向衰亡的內心變化。最後以文際互典中的文本對話特性,分析《婦人王氏 之死》與《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對於文學文本的互文書寫進行歸

9 魯小鵬著,王瑋譯,《從史實性到虛構性:中國敘事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2 年,頁 4。

10 張隆溪,《張隆溪文集第三卷》,臺北:秀威,2013 年,頁 315。

11 參見黃俊傑,《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臺灣大學,2014 年,頁 81。

(22)

納,透過文本間相互對話的手法,不僅再現了當時的時空,也捕捉了逝去的

「記憶」。此外,研究範圍當中,以史景遷的作品《婦人王氏之死》為主要討論 範圍,而在文際互典的討論中,針對其《婦人王氏之死》(史景遷著、李孝愷 譯)使用《聊齋誌異》與《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史景遷著、溫洽溢 譯)使用《陶庵夢憶》的篇章予以整理成表,以期清楚展現史氏在非史料上的 選擇樣貌。

一、敘事學(Narratology)

「說故事」早在遠古人類社會時期就已存在。遠古初民面對變化莫測的自然 現象,諸如日月星移、洪災山崩等感到迷惑、驚奇,遂產生對自然界神異靈力的 敬畏崇拜。先民依照自己的生活體驗,賦予自然現象形象化、人格化,並經由想 像力,創造出各種解釋自然界諸神靈的故事,渴求征服令人畏懼的自然現象的願 望,形成一種先民認識自然、解釋自然、駕馭自然的模式,這也就產生了中國敘 事源頭──神話。神話產生之時尚無文字,只能透過口耳相傳的模式代代相承,

直到後來才有文字將之記載下來。這些故事雖然有先民的誇張想像,但這些人透 過故事傳達了他們對世界瞭解,告訴我們其所處的時空是什麼樣子。這些代代流 傳的神話故事也告誡後人面對變化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得 以窺探先民的生活圖景。林東泰認為「人類歷史亙古以來為了延續生命和文化,

尌必頇透過說故事方式傳承社群經驗和精神價值,人類必頇更了敘事,才能夠傳 遞經驗與文化,」12故事有種奇特的魔力,可以啟發和撼動讀者的心,因為我們 總相信故事真誠且真實的,正如小孩子會對虎姑婆感到害怕(其故事想要傳承的 經驗是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故事能夠捕捉觀眾的想望,正如童話故事醜小鴨 變天鵝(其故事想要傳承的經驗是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評斷事物)。正因為故事 帶有這種吸引讀者的能力,因此總能讓人類經驗文化透過敘事承傳下去。而歷史 敘事也帶有這種特性。

盧建榮認為歷史敘事是一種「借用文學表現來從事歷史書寫的一種方式。」

13史學家將史料依照時間先後順序予以組織,且加入必要的合理情節,形成一個 前後呼應的歷史故事。十九世紀的史學研究開始著重在以科學計量分析史料,透 過電腦處理統計數據,產生許多量化結果。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這些套用「固 定」公式的歷史數據可信度真的夠高嗎?是否還有細節成了漏網之魚?此外,人 類發展的文化、行為等文化、精神層面的資料難以數字作分析,過於專業的分析 成果最後也淪為史學家之間的意見交流,仍舊無法傳達給讀史者,也就無法達到 歷史知識的傳遞效果。歷史研究隨時間推移,有著走向傳統敘事的趨勢,但現今 主流學界仍不接受這種富含文學性的敘事筆法,因為這種方法會使歷史敘述逐漸 往小說的道路上發展,最後歷史和小說就無異了。不過歷史學家海頓.懷特

(Hayden White)認為,史家透過史料回溯歷史發展過程,並以各種方法處理史

12 林東泰,《敘事新聞與數位敘事》,臺北:五南,2015 年,頁 102。

13 盧建榮,〈十年孤劍滄海盟:如何操作後現代歷史學〉,收錄在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

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臺北:麥田,2006 年,頁 26。

(23)

料,最後形成一個歷史文本。過去的事實不斷被詮釋、被書寫,本身帶有語言論 述的成分,其中包含了情節、意識型態與指涉,所以歷史帶有小說的意味。然而 小說家與歷史學家最大的不同在於歷史學家所追求的是試圖找出真相。因此,歷 史敘事仍須以史料為基礎(如史景遷書內附有註腳,彰顯史家有憑有據)、重視 時間和空間觀(如史氏於《婦人王氏之死》內附有郯城地圖,告知讀者地理位置)、 在合理情況下增加敘事筆法(如史氏於《婦人王氏之死》的情節安排採取環形結 構,增加可讀性)。

敘事學是研究敘事作品的一門科學,胡亞敏認為「敘事學重視的是敘事文本 身的結構和關係,它把敘事文視為超越時間和歷史的共時現象,」14它強調研究 作品內在的形式與結構,即故事是以怎樣的角度來觀察和論述,以及故事如何編 排,故事的組成要素等等。羅鋼在其《敘事學導論》書中,針對《敘事學辭典》, 在「敘事學」詞條下所摘錄的兩種對立觀點作出整理:

一種以托多洛夫為代表,這種觀點認為,敘事學研究的對象是敘事本質、形式、功能,

無論這種敘事採取的是什麼媒介……它著重研究的是敘事的普遍特徵;另一種意見以著 名的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為代表,認為敘事學研究只限於敘事文學,即以語言為媒介的 敘事行為……敘事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反映在故事與敘事文本關係上的敘事話語,包括 時序、語勢、語態等等。15

托多洛夫(V. N. Toporov, 1939-)與熱奈特(Gérard Genette, 1930-)的說 法都屬於敘事學研究範疇,托多洛夫的觀點屬於對故事本身的研究;熱奈特的論 點則屬於敘事話語上的研究,惟須將兩人的論點結合在一起才是敘事學的全貌。

講故事實際上就是敘事的一環,敘事的形式廣泛多樣,電影、戲劇、繪畫、史詩 或是街頭巷尾的閒談,都屬於敘事的範疇。不過說故事因人而異,劉世劍認為「採 用不同的敘事話語,不同的敘事體態、方式或技巧敘述相同或類似的故事情節,

會創造出各式各樣面貌上迥然更冸的小說文本。」16究竟何謂敘事,傑拉德.普 林斯(Gerald Prince)認為「由一個、兩個或數個敘述者向一個、兩個或數個受 敘者傳達一個或更多真實或虛構事件,」17申丹認為「即通過語言或其他媒介來 再現發生在特定時間和空間裡的事件,」18徐岱認為「所謂『敘事』,即採用一 種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敘述,來表達一個故事。」19從以上的論點可以得知,

所謂敘事即是敘述者透過媒介(或語言)再現特定時空間的真實或虛構事件。浦 安迪則認為敘事就是「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義傳示給他 人,」20然而許多文學形式如抒情詩或戲劇,也是在於傳達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

14 胡亞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2014 年,頁 23。

15 羅剛,《敘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1999 年,頁 1-2。

16 劉世劍,《小說敘事藝術》,長春:吉林大學,1999 年,頁 1。

17 普林斯(Prince, G),喬國強、李孝弟譯,《敘述學詞典》,上海:上海譯文,2011 年,頁 136。

18 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2010 年,頁 2。

19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商務,2010 年,頁 6。

20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1995 年,頁 5-6。

(24)

義,並非特屬敘事文學的內涵特質。因此,浦氏再對敘事文作一定義「敘事文特 重表現時間流中的人生經驗,或者說側重在時間流中展現人生的履歷。」21換句 話說,敘事文(或稱故事)的本質就是在演示人生經驗在時間流中如何開始與如 何結束,並且極力描寫當中的轉折之處藉以傳示讀者,屬於一種動態的時間流變 過程。

歷史研究脫離不了「人」這個因素,也因此歷史敘事其實也是透過說故事傳 達人類過去生活的經驗,藉以引發讀史者的感同身受。此外,歷史所展現的不外 乎是事件的時間演變及其影響,其所表現的仍舊是時間流中的經驗傳遞。據此,

研究者採取敘事學為本論文研究方法之一。事實上,史景遷是個擅長說故事的歷 史學家,此處以敘事學的觀點切入其著作《婦人王氏之死》,藉以瞭解史氏的敘 事手法。關於敘事學理論的層面,王平認為至少包含「敘述者、敘事角度、敘事 時間、敘事邏輯、角色模式、敘事結構、敘事修辭」22等七個面向。本文擇取敘 述者(史景遷如何作為敘述者)、敘述角度(史景遷的視角展現)、敘事時間(文 本中呈現的時間流動)以及敘事邏輯(文本的情節結構)等四個面向,從敘述者 端到文本端作一討論。

二、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做夢」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每當夜幕低垂,閉上雙眼躺在柔軟的床鋪 上,過沒多久便進入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時就像日常生活景象那 般熟悉;有時又帶有荒誕、可怖的驚險冒險,狄倫.圖契洛(Dylan Tuccillo)認 為「夢是我們每晚都會經歷的真實體驗,但由於貧乏的夢境記憶,我們忘了另一 個自己也參與其中的完整人生。」23當天亮的時候,我們離開了夢境世界,有時 卻很難記得夢境裡發生了什麼事,也許是考試第一名,也有可能被野狗追。然而 夢醒之後,卻只依稀想起破碎、迷濛不清的些許印象,這些都只是對於夢境的記 憶,並非夢的本身。我們在夢的世界穿梭感覺非常真實,這種真實是鮮明且原始 的,且大腦完全不認為這是在做夢,以致清醒後才會感覺夢的迷濛不清。夢的產 生是因為大腦沒有完全休息所造成的。人在入睡時,腦細胞也隨之進入放鬆和休 息的狀態,但某些腦細胞沒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會引發它們的活動(如聞 到花香就會產生置身花園的夢境;呼吸困難就會產生痛苦掙紮的夢境),從而觸 發夢境。夢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的夢就是一般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其所展示的基本上是生活情景中所經歷的、發生的事件,內容較為直白容易理解;

隱性的夢是大腦對於一些事件選擇性的隱喻表達,經過加工粉飾後也顯得較為曲 折離奇。也因此多數人在夢的記憶上,能夠記得的多為顯夢(隱夢含有違反社會 規範要求,所以隱夢多隱藏在潛意識,同時也展示了心中深層願望,因此成了遭

21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頁 6

22 參見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2001 年,頁 8。

23 狄倫.圖契洛(Dylan Tuccillo)、賈瑞.塞佐(Jared Zeizel)、湯瑪斯.佩索(Thomas Peisel)

著,Maopopo 譯,《清醒做夢指南:全面啟動你的夢境之旅》,臺北:大塊,2014 年,頁 65。

(25)

遇挫折的避難所)。24夢境裡最特別的就是其象徵與借用性,李長博認為:

夢還更很多的象徵性和借用性,比如對於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尌更很多,荷花、飯碗等;

還更借用性,大多少都更過這樣的經歷……同一個夢的場景裡出現了不同地方的標誌性 建築,這尌是夢的轉移性,會把我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遇見的事情,擺在一貣 釋放出來。25

夢充滿各式各樣的象徵,使得夢世界變得多采多姿;夢融合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所 見所聞,並且藉機播放。當我們在入睡時,大腦處理白天的短暫記憶,並將之儲 存成長期記憶,在記憶整理中產生的光怪陸離現象。夢和現實非常密切,人在夢 中經歷無常變化,現實中也是看盡悲歡離合,以致有「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的 虛實交錯慨歎。夢境作為潛意識傳達訊息的媒介,那麼它必定是想傳達給我們重 要的消息(可能是身體上或是生活上的)。夢本身帶有敘述性質,趙毅衡對於夢 的敘述指出:

夢者不是夢的敘述者,而是夢敘述的接收者、感知者。夢敘述必然是這個主體單獨接受,

任何人無法代替冸人,或窺見冸人的夢境……更時候夢者感覺到自己在做夢(在所謂「透 明的夢」之中),但是依然無法控制這個夢中的任何情節,因為這部分意識只是夢敘述 的受述人……夢敘述是一種自身敘述,即意識的一個部分,把故事演示給意識的另一部 分看。26

夢中的所見所聞,做夢的人本身無法指揮或改變它的進行,他只能被動接受夢的 演示(做夢者感覺不到自我意識,意即沒有察覺正在做夢)。夢的內容常常經過 調整與揀選,既然做夢者無法控制夢境,那麼夢竟是由誰在組織呢?其實是潛意 識在操控,它將做夢者想要實現的欲望轉化在夢境中實現,使其經歷一段真實旅 程。換句話說,做夢者實際上是被捲入意識的感知層面。不過夢經由潛意識的加 工敘述,使得我們得以窺見人們心中的想望。史臺茲認為「(夢)用形象連接成 為故事,是人的內在能刂,用回憶中的經驗材料組成情節,卻因人而異,因此是 外在能刂,做夢與講故事實際上是同一種活動的不同類型。」27

夢經過潛意識組織生活經驗轉化為夢境,向做夢者放映故事(敘述)。夢作 為一種敘述,張穎認為該敘述包含兩種形式──演示敘述與語言敘述,同時夢敘 述展現敘述層次的主敘述與次敘述劃分(敘述框架的跳接)28演示敘述是夢境的

24 參見吳靜吉,《心理與人生》,臺北:遠流,1994 年,頁 43。

25 李長博,《超現實夢境:顛覆你所認知的常理》,臺北:永續,2014 年,頁 14。

26 趙毅衡,〈夢:一個符號敘述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 期(2013),

頁 107。

27 Bert O States, “Authorship in Dream and Fiction”,轉引自趙毅衡,〈夢:一個符號敘述學研究〉, 頁 108。

28 張穎,〈談《遊園驚夢》戲劇演出中的夢敘述〉,收入於鄭穎玲主編,《敘事學研究:理論、闡 釋、跨媒介》,北京:北京大學,2013 年,頁 245。

(26)

體驗過程,做夢者在這裡只是一個接受者,所有的敘述是一種無意識的敘述行為,

其表示夢的正在進行;語言敘述是回顧自身做夢的過程,是一種再敘夢境的行為,

此時除了做夢者外還多了一位敘述者(兩者同時存在),其表示一種夢的事後敘 述。夢帶有諭示作用,不過也因為夢的內容撲朔迷離,因此古來多有「占夢」的 行為,即向巫師或解夢者詢問夢境所要傳達的意涵。《左傳》對夢也多所著墨,

何福仁指出「記晉景公的夢,可說是《左傳》裡最奇特的夢,一個夢貫串另一個 夢,夢與夢相關、夢與現實呼應,寫來妙趣橫生。」29夢在古代常被看做是上天 向人的暗示,且先秦史官也常為帝王占夢以求得喻意,並藉以預防災禍或預知吉 兆(如夢見黑雲壓地代表會發生瘟疫;夢見天光照在身上表示疾病可以痊癒)。 夢和現實相互呼應,夢往往應驗了現實,更加深了夢境的魔幻與真實。

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的流派,影響了文學、繪畫和音樂等領 域,它屬於一種離開現實,返回原始和否認理性的精神革命,強調人們的下意識 或無意識活動。它以「夢境」、「幻覺」作為創作的素材,認為只有超越真實的無 意識或潛意識的世界才能真實的將客觀事實呈現出來。蔡源煌認為:

超現實主義從浪漫主義師承了對夢、傶眠、瘋狂、妄想──簡而言之,即人的「潛意識」

──等等的關弖……超現實主義所提倡的「反調」,乃是強調經驗論式的自我無法管窺

「世界」之全貌,因此人必頇重新去發掘「非具體」世界的重要性。30

超現實主義最常透過「暗喻」手法──「夢」來呈現真實,並藉由「夢境」、「幻 覺」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挖掘潛意識藉以浮現比現實更真實的人性探索。他 們常將不相干的概念、事物並列呈現,透過喻象引起讀者情感反應。超現實主義 受到許多學說的影響,如達達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精神分析學說和直覺 主義,其中又以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影響最 深遠。佛洛伊德認為「夢的內容在於願望的滿足,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31夢 是滿足慾望的手段,夢境並非毫無意義,它是一種精神現象,在每個夢境裡,可 以找到做夢者的自我的願望。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在佛洛伊德的基 礎上加以論述,提出「夢是無意識為靈自發的和沒更扭曲的瓹物……夢給我們展 示的是未加修飾的自然的真理,」32夢是隱藏於心中原始的欲望,它可以成為巨 大的能量而促使願望達成。大衛.洛吉David Lodge則認為「無意識狀態不受 我們清醒生活實的邏輯限制,以生動的形象與驚人的連續敘事,洩漏了隱藏的慾 望與恐懼。」33人的無意識包含各種想法與欲望,這些平常都被壓抑在無意識中,

唯有在夢的世界才會表現出來。張一兵說「超現實主義的意義在於重新發現了精 神世界中一個『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已被眼前的現實物欲生活拕棄了的世界,

29 何福仁,《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香港:三聯,2013 年,頁 145。

30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書林,2009 年,頁 167。

31 佛洛伊德(Freud, Sigmund)著,呂俊等譯:《夢的解析》,臺北:知書房,2014 年,頁 99。

32 格瑞心靈工作坊,《Dream 夢:解夢及夢中清醒》,臺北:丹陽,2014 年,頁 123。

33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十五堂課》,臺北:木馬,2006 年,頁 230。

(27)

即超越現實的似夢的想像世界。」34夢創造出超越「現實世界」而令人驚嘆,而 夢敘述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能深入探索人們內心最真實想法。

傳統歷史研究較少著墨個人精神層面的私領域探索,他們認為這當中充滿太 多主觀因素,影響了歷史的客觀性。不過榮格也認為「人類世世代代經歷的事件 和情感,最終會在弖靈上留下痕跡,這痕跡可以通過遺傳傳遞,」35榮格稱這些 痕跡為「原型」(archetype)或「集體潛意識」。夢境中出現許多奇異的形象,這 些形象與做夢者本身生活沒有直接關連,是潛伏在民族生活經驗中的產物,並透 過夢境的象徵傳達給我們,這就是原型的展現。據此,本文選擇超現實主義為研 究方法之一。超現實主義認為夢境和幻覺才是內心最真實的反映,且擅長構建幻 想、夢境以及記憶中的意象和幻想。史景遷在《婦人王氏之死》雜揉蒲松齡《聊 齋誌異》的意象(如冬天的湖、鞋子和露水等),完成了王氏死前奇異夢境的敘 述,當中的文字富含象徵,同時也暗示了王氏的死亡結局。郯城在明末清初經歷 戰亂、疾病與天災,瀰漫著虛無幻滅的情緒,也因此夢的書寫特能展現內心的複 雜感受,同時可使讀者感受王氏內心無法言喻的哀愁,進而產生歷史的同情。關 於超現實主義的特色,張光達認為有「反邏輯反札統的思路、意識自由聯想的發 揮、純粹通過感官的體察與從帄凡的題材中帶出不帄凡的體悟」36等面向,本文 擇取超現實主義在夢境的表現中,所使用的意象與象徵表現作一論述,探究王氏 夢境的超現實特徵。

三、文際互典(Intertextuality)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會使用典故或是化用前人詩句來增加自己作品的 文采,如晚唐詩人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弖託杒鵑」37就是 援引「莊周夢蝶」的典故;南宋詞人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 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袞袞流」38化用了盛唐詩人杜甫的詩句「無邊落 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39這些在文學作品中是很常見的現象。南朝文學批 評家劉勰認為,用典的作用在於以古鑑今、藉古抒懷。典故的來源有很多,舉凡 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俗諺都可以成為材料。然而 用典不容易,必須對典故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且要用得精妙,才能坐收餘韻盎然、

提升表意造境的效果。化用則是將作品字句化解開來,再從新排列靈活運用。化 用雖然是模仿前人句式,卻仍須注意與作品的協調,並在前人基礎上注入新意,

達到渾化無跡、倍見精巧的境地。無論是詩詞創作、小說戲曲,都可以發現作家 化用前人名句來增加自己作品的豐富性,或是用來增加人物角色性格的鮮明特性。

這種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掉書袋的寫作形式,讓文學作品更加縱橫錯節,不同

34 張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岡哲學映射》,臺北:秀威,2015 年,頁 115。

35 格瑞心靈工作坊,《Dream 夢:解夢及夢中清醒》,頁 127。

36 張光達,《馬華現代詩論:時代性質與文化屬性》,臺北:秀威,2009 年,頁 161。

37 [清]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卷 539,北京:中華書局據揚州詩局刻本校點,1960 年,頁 6144。

38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1965 年,頁 1961。

39 [清]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卷 227,頁 2467。

數據

圖  1-1-2 研究架構圖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敘事學理論中國史傳敘事 視角與敘述者  視角  非聚焦型 內聚焦型 敘述者 對象 層次 行為 態度 時間與邏輯 敘事時間 時序 時限 敘事結構 環狀故事 因果循環 超現實主義理論 夢的意涵 王氏的欲望 王氏的夢敘述 多重意象的轉換 曲折的夢隱喻 夢境與現實交織 幻想-王氏精神世界 真實-郯城歷史空間 文際互典理論 文本間的互動 《聊齋誌異》 《陶庺夢憶》 再現歷史記憶 合併 拼貼
圖  4-5-2  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對照圖(改寫自周慶華, 《反全球化的新語境》 ,臺北:秀威,2010 年,頁 70)  因此西方文化常將中國文化視為異己的他方,這樣並不利於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傳 播,這也是史景遷想將中國文化展現在英語世界讀者的眼前的主要原因。  所謂的文化交流,即是透過分析不同國家、文化的發展之共同點與差異性, 達到交流雙方的相互作用或是相互補足,進而形成一種雙向影響與轉換的一種關 係,交流雙方雖然文化背景不同,卻能互相認識與理解,但這僅僅是文化交流中 的理想狀態。張利群、董洪川認為在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relief fresco "Stories of the Buddha's Life" embody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education: a profound outlook on life, religion and life and death, ultimate care, lif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