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環境對學校與校長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媒體環境對學校與校長的影響

要探討校長領導所需具備的媒體素養,首先必須瞭解媒體環境改變對學校與 校長帶來哪些影響,本小節依序就「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連署」、「媒體環 境對學校的影響」以及「校長對新媒體的經驗與因應」進行討論。

壹、 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連署

本研究透過對參與「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連署立意抽樣七位參與連 署之公立高中校長進行訪談,正是因為該活動屬於一個透過新媒體管道展現參與 文化的行為,該行為不僅可以表現出校長對媒體管道的理解與參與,同時也表現 出在參與這樣的活動時,作為一個高中校長,其所扮演的角色與立場。對參與該 連署,受訪校長普遍表示是因為大學端考招制度無法回應高中端在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改革的現況,也聽不到高中端所表達的聲音。

當時我們參加連署純粹只是要表達大學入學方式不管採計幾科怎樣怎樣,

對高中的教育是影響非常大。所以希望大學端這邊思考這些重要決策也能 夠聽聽高中端的想法,因為他不是只有入學篩選的人才機制而已,不是只 有一個目的,他也有帶動讓高中教學能夠正常化的一個機制。(P-01)

60

其實在很多會議中,高中端提出了很多想法可是都不被他們採納,他們還 是很片段的從大學端,如何要到自己的人為出發點,所以他的考試方式其 實沒有到高中端的教學,高中端教學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能不能也聽聽 高中端在這波教改當中,大學可以聽到我們的聲音聽到我們的需求,能夠 回應我們的需求,所以我們才加入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的連署。(P-02)

教育端應該是前後要連貫,大家要在一起,我們就發覺到說,大學可能為 了他自己選材或著是為了他招生的某些利益啊,可能犧牲掉很多我們教育 上理想的一些概念,所以說我們希望說全國的這樣一個連署能夠喚起大學 對高中端教育的一個重視啦,我們就發覺到甚至有很多大學的老師們對高 中目前的運作其實是不清楚,他們只在乎他們能不能招到他們想要的學生,

或著是說學生的能力希望高中幫他們培養好,讓他們可以來使用。(P-03)

從校長參與連署的原因可以發現,校長在選擇參與該連署的主要考量,是外 部的政策資訊如何影響高中在教育制度中的定位與課程變革的可能性。對教育政 策回應的行為,也符應 Waters 與 Cameron(2007)在均衡領導框架中所指出有 效的學校領導應該「因應學校外部變動進行狀況的掌握與事實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領導行為與外部資訊的對應情形是隨著環境脈絡而變動的,

因此,對外部系統變動的回應必須要聚焦於對學校內部的焦點,也就是「學校實 踐(校務經營)」、「教室實踐(課程教學)」與「學生中心(考慮對學生的影響)」

(Wasters & Cameron, 2007),這樣的現象呈現在校長參與該連署時,表達其對考 招制度可能如何影響高中端課程與教學、學生學習以及校長及教師溝通的考慮過 程當中,這樣的議題也包含高中教育的品質、教師如何進行教學改變等。

雖然我不應該百分百為了招生制度,去從事我的教學規劃,可是一個很現 實的問題是:家長關心這個議題,高中老師也關心招生考試怎麼考。所以 我也覺得一直爭執不休,讓高中現場能夠先準備的時間過於緊湊。其實過 於緊湊的狀況,教育的品質一定不會好。所以這是當時我在看到這個連署 的時候,我就想說也應該適度的支持跟表達一下。(P-04)

這其實就是針對整個新課綱跟孩子學習的這件事情。單純那時候簽其實是 希望,一個是好好來想想我們的孩子到底應該要怎麼學;第二,臺灣是一

61

個文化很現實的狀況,我們知道是從考招去改變,才能夠真正改變高中的 家長跟老師的教學。這是我們中華文化背景裡、臺灣的文化裡面,雖然不 是一個很好的狀況,但它是一個很現實的狀況,那時候才會想讓大學去理 解高中也想要改變的決心。(P-06)

大學有沒有看到高中教學現場的改變,因為如果高中在課程與教學的改變 需要被鼓勵被肯定的話,我們是真的在課程規劃上面有努力去做適性揚才 的話,那大學端是否應該要鬆綁他的考招,不要這麼過度,就是你的學習 歷程跟學科,可不可以有個均衡…大學端如果有看到孩子的這一個過程,

高中老師又願意引導他們去試探,去試做,然後去把這個歷程書面化或著 作品畫,能夠呈現或表達出來,那大學端是否該把它拿來採計。(P-07)

至於參與連署的方式,不同於以往連署必須透過紙本,這一次「大學,請讓 我們好好教孩子」的連署活動便是透過社群媒體的快速轉發,才迅速的在短期內 讓許多教育工作者接觸到相關訊息,而且就該連署活動的「參與」行為也變得非 常容易。

以前那種年代你要幹什麼事情,可能有些獨裁者會想要控制媒體管道嘛!

那這些新興媒體就是由下而上的嘛,因為這些都免費的啊,那你如果說在 這個議題持續關心,你一定會有一些基本的粉絲嘛!所以如果你想要倡議 一個行為,你就透過這種串聯,應該是可以會有一定的力量。(P-01)

我覺得就是跟媒體有關,因為現在這個社群媒體,校長會有很多 LINE 的 群體,那就是有人在上面發起,然後我們就響應。(P-02)

其實我們在工作職場上就有很多的群組啊,FB 啊或是 LINE 群組啊,大家 很快就可以透過[社群媒體]參與聯署,那當然這次裡面也包括 OOO 老師嘛!

他們也都是參與中間,其實我們有很多很多的互動機會啦,所以這個連署 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一個連線在運作。(P-03)

這樣的連署活動反映新媒體對教育帶來的衝擊,閱聽人僅僅作為媒體的被動 接收者已經不足以有效地參與這個社會。這也顯示現在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因 應媒體改變溝通方式,轉換為媒體環境的參與者,以及主動建構的產製者(Reich

& Soloman, 2008; Solis & Breakenridge, 2009)。

62

綜上所述,「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的連署活動便是一個新媒體環境 下,高中校長展現對外部社群(大學端、社會大眾)領導行為的一種產物。由此 觀之,對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臺灣社會已經如吳翠珍與陳世敏(2007)所述,媒 體已經成為我們本身文化的一部分,而這樣的教育連署活動,正是新媒體改變傳 統溝通互動方式對教育領域帶來的影響之一,然而,本研究的焦點在於探討校長 領導與媒體素養的關係,因此,有必要更深入的針對媒體環境的改變對學校教育 的衝擊與影響。

貳、 媒體環境對學校的影響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取徑,試圖透過深度訪談以理解媒體素養與校長領導之 間的關係,正如對 Buckingham(2003;2014)與 Lin 等人(2013)之媒體素養 理論基礎的比較時所指出,要理解校長領導所需要的特定媒體素養組合,必須將 系統放諸於更大的社會文化脈絡之中,因此,考慮到本研究對將個案界線界定於 校長所屬學校的範圍,本研究將以新媒體環境對學校帶來的衝擊與影響進行脈絡 的梳理,並依不同的影響分項分析與討論之。

一、 創造新的學校資訊交流平台

媒體環境的改變最顯著的便是在於提供學校內外部參與者發布資訊與交流 的平台,並且不同的學校參與者可能會透過不同的平台來對學校發表資訊或進行 交流,例如校長可能會有校長的社群、行政會有行政的社群、導師也會有導師的 社群,學生也會透過新媒體的便利性表述其參與學校的意見及想法,例如黑特 XX、告白 OO 的社群媒體網頁,這些社群的出現影響了學校內部成員資訊交流 的方式,使得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立即且快速的針對學校的特定議題進行意見的發 表或資料的蒐集。

這個影響就是在於,學校很多的校園內的東西,像比如說靠北什麼,因為 學務處的人都會跟我講,他們學生都會搞這個我也搞不懂這些,那其實行 政夥伴有時候他們主任都會偷偷加進去,很多資訊他會從這裡得到然後跟 我講,說一些學生的反應是什麼。(P-01)

63

網路的快速發展──拜 3C 科技的進步──它確實在傳播上、在聯絡上,

速度之快是我們前所未料的。那你要問我說這個速度快、好不好,我覺得 這沒有一定的答案,要看不同的事件,要看不同的性質。但是我覺得對學 校環境來說,它確實有很大的影響。(P-04)

這顯示了新媒體快速且立即的特性,過往學生可能無法對學校議題進行意見 的發表,但透過社群媒體的出現,他們也成為媒體資訊的產製者,這便是 Koltay

(2011)所指出新媒體使得使用者在消費與產製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也正呼應 了 Shouse 與 Lin(2010)針對臺灣校長遇到面對外部群體的重大困境,這些外部 群體對學校的影響力逐漸擴大,而學校內部的不同參與者也正透過新媒體作為表 達意見的新管道。

正如同受訪校長指出,不同的性質與事件可能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影響,部分 校長便認為就校務運作的層面考慮,社群資訊平台的流通可以迅速凝聚共識,便 於立刻就學校事件進行討論;也因為新媒體的普及性與渲染力,使得教育資訊可 以快速擴散。

正如同受訪校長指出,不同的性質與事件可能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影響,部分 校長便認為就校務運作的層面考慮,社群資訊平台的流通可以迅速凝聚共識,便 於立刻就學校事件進行討論;也因為新媒體的普及性與渲染力,使得教育資訊可 以快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