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討論

第三節     媒體科技使用與創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再互相協調。所以那時候 330 那時候效率沒有… 沒有很好。沒有預先想好,

因為有⼀一些我們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同時可能有三個⼈人在寫同樣的事情,那 其實這樣就是⼀一種⼈人⼒力的浪費啊。」凸顯另類媒體作為業餘生手,可能出現的狀 況。

三、新舊媒體在凱道集結扮演的角色  

從太陽花運動一開始,抗議主辦單位號召吸引大眾媒體的活動,搶得抗議話 語權與曝光度,黑島青的主要媒體策略,就以和主流媒體互動為主,黑島青會刻 意安排成員上電視談話性政論節目,取得非網路世代閱聽眾的注意,媒體組主要 成立目的也是為了回應主流媒體的提問,而不是網路上面群眾的互動(賴郁棻,

訪談,2014)。

凱道集結活動是安排好的集會遊行活動,因此大眾媒體在當中扮演的角色與 傳統無異,《蘋果日報》等各大媒體都有調度記者去現場採訪,也有派用無人機 空拍凱達格蘭大道佔滿人群的畫面,成功確保了新聞價值與媒體曝光率。不過,

媒體編輯台最後寫作方向,卻也不是主辦單位能掌控,而且即使是另類媒體也一 樣,主辦單位認為網路世界的聲音和大眾媒體一樣,不可能教唆網民根據主辦單 位的意志報導,只能盡量透過這樣的現場活動,培育運動的能量與公民參與,讓 大家關注這個議題(賴郁棻,訪談,2014)。

第三節     媒體科技使用與創新  

「那個時候(1989年)台灣的媒體其實很關⼼心中國那邊的狀況,可是那 時候只有三台,然後就是只有固定的電視節目時間,然後政治新聞或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事也是只有⼀一塊,⼀一小塊,所以三⼗十分鐘裡面,這(抗議報導)可能 也許五分鐘到⼗十分鐘,所以我⼤大部分其實是聽廣播。然後那時候也可以

⼀一面準備聯考⼀一面聽廣播這樣。⼆二⼗十四小時聽。然後可能因為我自⼰己還 是學⽣生,所以我也沒有跟外面的⼈人做很⼤大的接觸,不知道到底關⼼心的⼈人 多不多。但是我到了現場覺得說,並沒有很多,我預估⼤大概只有幾百⼈人

⽽而已啦。」

--張龍僑(談天安門靜坐經驗)(拖鞋直播,訪談,2014)

從太陽花運動直播負責人張龍僑分享自己二十多年前參加的第一場抗議經 驗,可以看出最早以前抗議傳播當中,由於傳播科技的限制,組織動員非常倚賴 大眾媒體報導,不在現場的人更是很難得到任何大眾媒體報導或是廣播節目以外 的資訊,資訊呈現方式非常有限,抗議活動的詮釋也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到近年的野草莓與苗栗大埔事件,網路上的公民活動慢慢成形,不過都屬比 較零星、封閉的活動,主要仍以大眾媒體報導為重(李明穎,2012;邱惠恩,2011),

一直到白衫軍剛好時機成熟、議題引起共鳴、加上發起者刻意降低參與門檻與提 升互動,最後號召25 萬人上街聲援(柳林瑋,訪談,2014),彰顯網路大規模集 結抗議群眾的力量。

太陽花運動期間,網際網路串起扁平化組織與新資訊傳播科技,賦予網民快 速與直接應變的能力,許多人藉此發揮網路結構反科層與威權的潛能,而網路瀏 覽裝置與大量資訊,改變閱聽人接收與傳播資訊的習慣,以多元豐富的呈現方式 創造多媒體資訊,不論是簡短即時、創新突破、或者是融合影音、程式碼、文字 檔,加上社群的串連與分享傳播,都能夠觀察到太陽花運動新科技的傳播潛力展 現(簡立峰,2014 年 8 月 31 日),抗議傳播行動的節點,也從傳統大眾媒體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織內的封閉網絡,變成多元結點的動態網絡,其中包含抗議參與者與另類媒體,

並以傳播科技作為串聯節點,如下圖五所示。

圖五、當代抗議行動者網絡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整理三大事件的行動連結時,提到傳播行動者使用科技的狀況,但承 如Latour(2005)提出的 ANT 概念所言,人造物的特質也是行動者網絡當中的 一個行動者,和人一樣具影響行動的轉介特質,本研究特別將媒體科技使用與創 新部分獨立討論,希望進一步探究個別科技的特質與狀態,以及這些科技的特質 如何影響它所展現的行動,描述呈現人與科技在ANT 中的動態連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協作開放  

「每個⼈人立場不同,最⼤大共識是資訊公開透明,⼤大家能更深⼊入了解議題,

⼤大部分參與者是基於這點支持佔領⾏行動。如果學運訴求改變,參與者會 自⼰己選擇是否繼續支持,沒有中⼼心統籌制定聲援的規則,完全有機發展。

這次⾏行動完全符合g0v 宣⾔言裡提到的:『提供讓公民更容易使用的資訊 服務。資訊的透明化可以幫助公民更確實了解政府運作,更快速了解議 題,更有效監督政府。』」

--瞿筱葳(g0v參與者,新新聞採訪共筆,2014)

太陽花運動當中,資訊處理最特別的特質,就是協作與公開。一般人對協作 的認知,偏向組織內部的溝通,是跨地域多人同時處理一筆資料時,很方便的一 種方式。新聞媒體基於組織體系運作,早已花錢請工程師建立內部的協作編輯台,

在這方面並無特別創新。然而這次太陽花運動大量使用的Google 與 Hackpad 協 作平台,免費、便利、易用的特質,相當有利於籌組、參與另類媒體的民眾。

太陽花運動特別強調資訊公開性與協作,是這次運動傳播能夠快速、無限制 擴散的關鍵之一。像是 g0v 社群參與者把內部討論公開於網路上,並用 Google Spreadsheet 整理物資需求,在立法院現場分成影音直播、文字直播、網管、中 控、機動等五種工作,網路遠端也分配翻譯、物資訊息整合、媒體發布、文件撰 寫、軟體開發等五種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自願加入工作,不隸屬任何主管單位,

如 g0v 社群的瞿筱葳所言,「所有人的貢獻,都可交流累積(有大量工作共筆公 開在網路上),不是為了某特定團體,大家會更願意投入」(商業週刊採訪共筆,

20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外,g0v 社群也協作整理「抗議者自保須知」(http://bit.ly/protestsafe)等 資訊,用方便且好記的的短網址,讓抗議期間的重要訊息能夠快速在網路上面分 享擴散。現場的抗議群體與另類媒體在訪談中也表示,議場是一個開放空間,任 何只要無關抗議機密策略的消息(不論文字或影音),都是越公開越有利於抗議 資訊的分享,影響力也會擴大。

除社群平台與行動裝置的即時分享以外,太陽花運動在g0v 社群建立的平台 上面總共1,500 位以上的參與志工,藉多人共筆模式的 Hackpad 文件編輯工具,

即時同步、公開透明的資訊流動,達到擴散規模的溝通與協調,使用者從Google 或臉書帳號登入即可搜尋瀏覽內容、直接修訂或新增文件,也可嵌入影音檔網頁 連結(atticus,2014 年 4 月 9 日),而像24 日行政院遭到警方用水車驅離這 種臨時狀況,也會有網友製作影音內容上傳到YouTube,透過批踢踢等網路論壇 分享出去。

g0v 社群也架設g0v.today 網站整理太陽花運動相關資訊,一般民眾產製的 資訊都可上傳至g0v.today, g0v.today 網站提供 14 個現場影音與文字的轉播載 點,也設置不同功能的線上專區,像是「自己的服貿自己審」的公聽會全紀錄、

「服貿人物誌」各種議題相關的討論視角,「你看見的真相」的網友現場目擊狀 況,而「全世界的勇氣」則是由全球民眾參與3 月 30 日遊行的民眾發布現場照 片,展現網路跨越地理疆界的資訊流動(李惠珍,2014 年 3 月 30 日)。

而現場因為人數眾多,網際網路流量數度多到無法承載,也影響場內外資訊 流通,協作平台Hackpad 系統當機多次,安裝伺服器支援以及調整系統架構後,

技術問題才得以解決,也透過行動通訊工具與社群分享串連人際網絡,徵求到麥 克風、音響、攝影機、麥克風等設備安裝(atticus,2014 年 4 月 9 日)。群眾 也在24 小時之內徵得免費線上空間、4 位工程師、以及數名志願翻譯者,把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陽花運動國際版網站4am.tw 完工上線,並在 3 小時內透過 flyingV 平台募資新臺 幣633 萬元購買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以及紐約時報國際版廣告(李惠珍,2014 年3 月 30 日)。

群眾動員則是抗議運動的主力,因為回歸政治抗議的本體,在抗議活動當中 號召越多的人,就越有實踐政治訴求的機會。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突破警方封鎖 線、佔領立法院之後,透過臉書社群分享,在短短一天內號召到上千人聚集在立 法院外聲援(林楠森,2014 年 3 月 19 日)。g0v 參與者號召民眾使用 Google 地 圖和Google Document 的協作功能,也讓現場抗爭地點等資訊得以即時流通(戴 廷芳,2014 年 3 月 22 日),並且藉由大眾媒體報導、社群平台與各種資訊的 散布分享,凝聚社會資源與專業人才的力量。

貳、社群媒體  

「你要跟你群眾產⽣生非常非常多互動,讓他們真的知道你在幹什麼,然 後他們就會真的去知道說,然後他們會看到這個運動逐步在成形的過程,

他們就不會覺得我那天去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啊。

如果你從頭到尾只是叫⼤大家按讚然後說我們要去什麼什麼,你會不會很 擔⼼心去的那天只有你⼀一個⼈人?你超擔⼼心的啊!」

--柳林瑋(公民1985與沃草創辦⼈人,訪談,2014)

太陽花運動期間最常用的社群媒體,以台灣人最常用的臉書與LINE 為大宗。

這也與同年Facebook for business 針對台灣人臉書使用狀況做調查的結果相符,

調查發現將近九成的台灣網路使用者都有使用臉書,在下午到深夜時段攀升到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過 50% 的使用率,並在其他時段都有 10% 到 30% 的人在使用臉書(Facebook,

2014 年 6 月),因此臉書也成為太陽花運動現場消息對外的主要傳播管道。

至於國外經常使用的推特,則因為在台灣不如臉書普及,本研究訪談發現,

至於國外經常使用的推特,則因為在台灣不如臉書普及,本研究訪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