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微觀政治及權力運用策略之研究

第三章 校長經營學校公共關係之微觀政治現象與研究

第三節 學校微觀政治及權力運用策略之研究

本節計分為兩大部份,首先,針對學校微觀政治相關之博碩士論文加以歸納 整理。其次,再就權力或政治運用策略之相關博碩士論文研究予以整理評析,玆 分述如下。

壹、學校微觀政治之相關博碩士論文研究

相較於國外對於微觀教育政治學的發展與研究,我國對於微觀教育政治學上 的研究與應用仍屬於萌芽的階段。研究者利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以「微觀 政 治 」 作 為 關 鍵 字 搜 尋 以 此 作 為 博 碩 士 論 文 標 題 之 相 關 研 究 僅 計 13 篇

119

(2001~2010 年度),可供本研究之參酌,茲歸納整理如表 3-1-1,並予以分析說 明如下:

一、以研究時間觀之

國內學校微觀政治相關研究的產出時約為 2001~2010 年。且進一步分析可以 發現,2000 年初期的研究僅有林君齡(2001)、胡士琳(2003)、林逸青(2003)

與胡石明(2004)等四篇,相對地,近幾年的相關研究則如雨後春筍般產出。研 究者以為由於微觀教育政治學係自 1970 年後才逐漸興起的一門研究領域,因此 我國教育領域投入於此的相關研究不僅篇數不多,且在 2000 年前也未有任何的 博碩士論文。基於此,透過微觀教育政治學的視角以研究教育實務當中的諸多問 題,可說是富價值而有創見的研究取向。

二、以研究方法觀之

主要的研究方法為訪談法、觀察、問卷調查法、個案研究法以文件/文獻分 析法等五種方式。其中,以訪談法採行的篇數最多(13 篇)。其中,除了張永宗

(2008)、洪麗雯(2008)與楊淑芬(2009)採用質性取性的深度訪談或田野式 訪談外,其餘大多是結構或半結構式訪談。此外,觀察法也普遍在相關研究中受 到採用,而文件/文獻分析法則最少。另一方面,量化取向的調查研究法也普遍 地被使用於於微觀政治的相關研究,篇數計有 6 篇(林逸青,2003;胡石明,2004;

張永宗,2008;張愷庭,2008;黃毅叡,2007;賴延章,2010)。

綜上所述,就未來進行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微觀政治現象研究時,除「質 化」取向的研究法外,亦可考慮兼量化取向之研究法。諸如:採取訪談研究法或 德懷術以提昇研究資料的深度與廣度,以增加研究實際層面的問題理解與解決。

三、以研究對象觀之

從表 3-3-1 中可以歸納發現,微觀政治的研究對象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分 別是國民中小學校教育人員(包含校長、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與個別的個案學 校。其中,以前者占多數,計有 6 篇。後者,則有 2 篇以國民中學為研究個案(林 君齡,2001;胡士琳,2003),其餘則以個案國小與大學為研究對象。

120

四、以研究主題觀之

從表 3-3-1 中,我們可以歸納分析微觀政治博碩士論文的研究主題主要可分 為以下四類:

1. 以權力運用或微觀政治策略為主題,諸如林逸青(2003)、胡石明(2004)、

黃毅叡(2007)、賴延章(2010)以及林群智(2010)等 5 篇研究。

2. 以探究組織內部微觀政治現象為主體,諸如林君齡(2001)、胡士琳

(2003)、余佳儒(2007)、洪麗雯(2008)與武佳瑩(2010)等研究均屬之。

3. 以探討權力運用或微觀政治策略以及其他變項相關性為主題,諸如:林 逸青(2003)乃以國中校長、教師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以探究國中校長權力運 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此外,黃毅叡(2007)則嘗試由微觀 政治分析角度,研究國民中小學學校權力運作、衝突管理與組織氣氛之相關性。

最後,林群智(2010)則聚焦於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微觀政治策略知覺與組織信任 程度關係探討。

4. 從微觀政治角度分析課程實施之面貌,例如:張永宗(2008)國中生活科 技課程實施之微觀政治分析研究。

綜上所述,國內有關微觀政治的研究多偏向於組織內部的團體或成員的互動 現象或策略之探討。相對地,探討學校組織與其外部公眾(專業 vs.非專業)的 微觀政治現象則付之闕如,而有待未來進一步投入相關研究。

表 3-3-1 微觀政治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研究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林君齡

(2001) 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 一所國民中學為個案 訪談、觀察 文件資料分析 胡士琳

(2003)

學校行政體系之微觀政治現象研究--以一所國民

中學為例 一所國民中學為個案 訪談、觀察

林逸青

(2003)

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 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

國中校長、教師 行政人員

個案研究、深度訪談 文獻分析、問卷調查 胡石明

(2004) 國民中學教職員運用微觀政治策略之研究

台灣地區現職國民中學 校長、主任組長、職員

與教師

文獻分析 問卷調查方式

121

122

不同科系文化因素上之衝突等。此外,楊淑芬(2009)則研究發現初任主任可能 會產生角色內衝突,同時也會產生教學角色、家庭角色與行政角色之間的角色間 衝突。

另一方面,該些研究也揭發了微觀政治互動後的結果以及影響。林君齡

(2001)即指出透過不斷地磋商互動,教師會與學校行政單位改變權力支配的關 係,逐漸走向權力分享的關係。余佳儒(2007)則以為家長間交流聯誼對學校事 務各有利弊影響。然而,張永宗(2008)則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之微觀政 治分析研究」,點出意識型態、利益關係、和權力運作等微觀政治現象,直接交 互影響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實施樣貌,並間接影響國中生活科技教師之教學生涯 選擇與蛻變。最後,張永宗(2008)研究也顯示意識型態、利益關係、和權力運 作等微觀政治現象,直接交互影響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實施樣貌(走向課程邊 緣、荒蕪和消逝化)。

表 3-3-2 微觀政治互動現象研究結論一覽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林君齡

(2001) 一所國民中學為個案

1. 個案學校教師會成立使學校生態產生衝突逐漸過渡至穩定的轉變。

2. 透過不斷地磋商互動,教師會與學校行政單位改變權力支配的關 係,逐漸走向權力分享的關係。

3. 教師本身對教師會存在的態度與認知影響教師會與行政單位間互 動。

胡士琳

(2003) 一所國民中學為個案

1. 在學校行政體系微觀政治現象中,不同利害關係人間意識型態的矛 盾,來自其所持利益觀點的不同。在學校行政體系微觀政治現象 中,各利害關係人常會避開正面的衝突。

2. 學校行政體系微觀政治現象中,某一利害關係層級的政治衝突,會 影響其他利害關係層級亦產生政治衝突。

3. 學校行政體系微觀政治現象所蘊藏的問題,在於利害關係人缺乏反 省力。

4. 學校行政體系微觀政治現象所蘊藏的問題,會擴大影響學校組織層 級的運作。

余佳儒

(2007) 一所國民小學為個案

1. 學校特色的選擇取決於校長的決策為多,但也存在著組織內外人員 的複雜角力互動。

2. 學校變革過程,校長會遭遇較多內外部的阻礙;且當校長領導表現 愈強勢,成員私下的抗拒行為愈激烈。

3. 家長間交流聯誼對學校事務各有利弊影響。

4. 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僅限於教室內的教學事務,且大部份教師仍質疑

123

2004;林逸青,2003;黃毅叡,2007;張愷庭,2008;賴延章,2010)。

另一方面,隨著微觀政治策略的運用者不同,其所認知的應用「頻率」以及

124

125

貳、權力運用策略之相關博碩士論文研究

長久以來,國內有關學校領導之研究頗為豐碩。然而,Burn(1961)亦曾批 評傳統組織理論過於重視共識模式之探討,實際上卻相形忽略了實際組織運作中 的衝突行為及權力運用。是以,細察國內針對學校領導「實然」面向之諸多權力 運用策略等相關研究即相形顯得薄弱而有待進一步的發展。研究者利用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以「權力運用策略」及「權力策略」作為關鍵字搜尋以此作為論 文標題之相關研究則各僅有 1 篇。此外,若再以與權力策略相關之「政治策略」

關鍵字來搜尋以此作為論文標題之研究則略增至 5 篇。然而,若再扣除掉與教育 領域無關之研究,則可供本研究參酌之博碩士論文僅有計 6 篇,茲歸納整理如表 3-3-4,並予以分析說明:

一、以研究方法觀之

主要的研究方法僅有文獻分析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等兩種方式。其中,問卷調 查法採行的比率最高(100%);而文獻分析法則次之。由此觀之,上述研究的研 究方法似乎較集中於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時可考慮納入質 化取向的研究法,以彌補量化研究之不足。

二、以研究對象觀之

權力運用策略的研究對象大致為整體國民中小學校教育人員(包含校長、學 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其中,僅有賴延章(2010)聚焦於國民小學主任為研究對 象。而林群智(2010)與張愷庭(2008)則單獨以國民小學教師作為研究分析資 料之來源。

三、以研究主題觀之

從表 3-3-4 中,我們可以歸納分析權力運用策略之相關研究主題主要可分為 四類:

1. 理解權力運用策略現況的知覺性研究,例如:黃坤政(2000)、胡石明(2004)

及賴延章(2010)等研究屬之。

2. 以探究權力運用策略之與其它變項間相關性為主題,諸如:鄭進丁(1990)

126

127

128 避推諉」。

賴延章

(2010) 臺北市立國民小學主任

1. 國民小學主任使用微觀政治策略為交涉磋商、聯合結盟、條件交換、

形象願景、理性說服、職權壓力、讚美施恩、迂迴推託等八項主要 策略。

2. 較常使用交涉磋商、理性說服、讚美施恩等主要策略;較少使用條 件交換、職權壓力、迂迴推託等主要策略。

3. 使用交涉磋商、理性說服、讚美施恩等主要策略及討論、協調、網 絡、迎合、說理等子策略最有效果,迂迴推託及權力、推託、威脅、

迴避、消極等子策略較無效果。

4. 與校長互動品質良好者認為使用交涉磋商、聯合結盟、形象願景等

4. 與校長互動品質良好者認為使用交涉磋商、聯合結盟、形象願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