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之發展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之發展歷程

本節針對在此次本位課程中所實施的探索教育方案的發展進行探討,分別 介紹三個時期不同的方案內容,本次課程內容共有六週,每週預定進行 2-3 個 活動,預擬方案為「實施前之方案」;課程進行過程中,依據方案設計配合學生 表現情形及反應,在課程中進行單元活動之微調,並於課程實施後,和觀課老 師進行討論,調整下一週之方案為「實施中修改之方案」;全部課程結束之後,

綜觀六週課程之實施,研擬出「檢討後之方案」,以利日後探索教育融入學校本 位課程之實施。

在活動進行後,進行評量活動,檢視學生學習狀況,主要是使用紙本工具 及問答方式進行反思,大致上可分為口語評量及學習單評量,配合活動過程中 的實作評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形。將方案中活動內容與評量部分整理比較如 表 4-1,分述如下:

表 4-1

壹、 實施前的方案規劃

本次研究課程實施內容共有六週,每兩週進行一個單元,每週預定進行 2-3 個活動,活動皆由研究者與協同教師討論後選用。本次的探索教育本位課程是 一個創新的套裝式方案課程,利用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自編之教學方案來進行 本位探索課程,期望藉由本課程協助國七同學在參與本課程後,可以學習到人 際溝通的方法,增進同學間團隊合作,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的提升。張素貞

(2001)的研究中指出:本位課程可因課程願景而「創新」,本研究亦符合鄭富 仁(2010)的研究結果,在本位課程的實施上,教師可以自編教材,於課程實 施前報備,實施主題式統整教學。

本次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依循著 APPLE 的模式來設計,利用 A(預 估分析)、P(計劃)、P(準備)三個模式將「實施前方案」擬定,參考校園 團契飛揚教師組(2004)及謝智謀等人(2007)的著作挑選適當、符合當週「人 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的活動進行課程活動之安排,並將全 方位價值契約利用第一週「建造溝通橋」活動擬定,以利後續課程活動之進行。

最後利用經驗學習圈的概念設計反思回饋及分享的活動。

根據校園團契飛揚教師組(2004)的著作指出,團隊剛開始形成的時候,

適合採用的是暖身類型,帶給參與者趣味的活動,協助參與者融入團隊。接著 是溝通合作類型的活動與問題解決的活動,最後才是社會責任、個人責任的活 動類型。因此本次課程內容的方案配合團隊發展歷程與適合的活動類型設計了 實施前的方案,在團隊的形成期及風暴期,選用暖身型的活動搭配溝通合作類 型的活動。進入穩定期後,除了溝通合作類型的活動外,另外還加入了問題解 決的活動來讓團隊加強合作的技巧。本活動設計方式除參考自校園團契飛揚教 師組(2004)的著作外,也與謝智謀等人(2007)的著作結果相同。

第一、二週預計進行「有溝不一定通」單元,以增進「人際溝通」能力為 主,活動順序為第一週「烏龜烏龍」、「頭頂撲克牌排序」、「Do. See. Fb」,第二 週「向左走向右走」、「數字傳遞」、「穿越障礙」;第三、四週預計進行「We are a team」單元,以加強「團隊合作」為主,活動順序為第三週「外星人入侵」、「誰 在一壘」、「人體娃娃機」,第四週「信心起立正面」、「默契拼圖」、「修復計算機」; 第五、六週則是預計進行「問好問題找對答案」單元,以「問題解決」能力的 活動為導向,活動順序為第五週「Yes or No」、「安全蛋」、「出口」,第六週「信 心起立背面」、「城堡攻防戰」、「希望之城」。

本方案自 101 年 11 月 7 日起,除中間跳過月考一週外,連續進行六週時間,

每週 100 分鐘,於每週三下午之本位課程執行探索教育活動方案。由研究者本 身進行授課,配合協同觀課老師觀察及省思日記,再進行實施過程中方案的調 整。

貳、 實施過程中方案的調整

實施中利用 APPLE 模式中之 L(帶領)、E(評定)及 GRABBSS 評估團隊 狀況來進行課程方案調整,配合學生上課狀況適時調整課程可以讓課程設計更 符合學生學習。因此研究者在每次課程進行後皆有與協同觀察老師針對課程狀 況討論,參佐學生學習單及研究者自省資料,找出每次課堂當中的優缺點,並 於下次課堂調整活動方案。最後再將所有課程內容做一統整,以檢討後方案呈 現。

以下將六週課程進行中之方案調整分析如下,並就課程方案內容調整之部 分條列說明如後:

一、 第一週—人際溝通(一)

第一週預計進行活動順序為「烏龜烏龍」、「頭頂撲克牌排序」、「Do. See.

Fb」,活動場地為韻律教室,第一週從課程說明開始,律定上課規則。熱身活動

「烏龜烏龍」進行的非常熱絡,雖然場地不像戶外那麼大,但是長型空間還是 可以進行較動態的活動。而在進行下一個活動「頭頂撲克牌排序」時,因為第 一次接觸探索教育活動,活動特性是需要大家進行溝通和思考的,發現學生的 動力很弱,不太能夠遵守活動規則,會想要偷看自己頭上的牌。剛好第一堂的 教室又剛好是有鏡子的韻律教室,雖然空間夠大,但有鏡面就很容易干擾活動 的進行。雖然已在活動前調整規則將牌面翻轉,但又因此增加了活動困難性。

學生配合度高,全班大致上能夠配合。有人會搞不清楚狀況但同儕會幫忙 進行問題澄清,男女會有互相說明的情況。自動會有領導者以及跟隨者出現,

排序主動會有人出來指揮。在活動過程中,大致上遵守規則,目前較無大團體 的溝通出現(1011107 觀察)。

因為第一次使用撲克牌,針對花色和大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希望學生會 比較熟悉,這過程花了一些時間,而且原定的活動還需要架設布幕,因此進行 活動的更換,直接利用撲克牌排序後,進行整理撲克牌的活動,不用再解釋一 次器材,也不用特別再佈置原本要進行的活動,來節省掉一些時間。

另外,在過程當中可以發現,有些組別很快就會放棄,因為始終都是最後 一名,因此分組時如何盡量均質也是可以考量的。

評量活動部分,先使用情緒卡來分享,後續使用撲克牌花色帶入 4F 分享,

最後利用「建造溝通橋」制定全方位價值契約。

二、 第二週—人際溝通(二)

第一週上課時感受到場地的限制是比較大的,還有課程活動的內容以及反 思的方式要再調整,活動需要增加難度,且各組需要有可以協助分享的小組長,

不然就要改變反思活動進行的方式。加上本週下雨,韻律教室有人使用進行體 育課程,因此將本位課程教室移動到閒置之空教室進行課程。

團體是分成主導者、配合者、觀察者、默默努力者->未特別分工,但自動 形成。分工直接、和之前討論一樣,習慣分組,有小組利用討論時間分享策略,

也有小組因為有人搗亂而開始指責同組成員(1011107 觀察)。

第一週實施課程後發現有過於簡單的情況發生,因此從第二週起,利用禁

聲、阻隔視線、改變規則等方式加強了活動的難度。第二週原定進行的活動項 目是「向左走向右走」、「數字傳遞」、「穿越障礙」,但評估場地狀況後,決定將 需要很多空間的「穿越障礙」取消,將上週沒有進行的「Do. See. Fb」移到本週。

在操作本週最後一個活動「Do. See. Fb」中,因為時間太短的關係,來不及 讓學生從混亂中找出自己的模式,就進入反思活動了,雖然團隊想出了很多解 決的辦法,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有辦法再做嘗試,是比較可惜的。

三、 第三週—團隊合作(一)

經過前兩週的操作,發現班級狀況十分良好,因此決定將後續的活動難度 都提高,且原本設計的活動「外星人入侵」、「人體娃娃機」適合較大的場地,

韻律教室因為下雨天都成為體育課的雨備教室,剛好研究者在週末參加了 AAEE

研習,接受到分享的新活動「21 點」,評估後發現這是一個看似很個人,實際需 要全班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很適宜在本週「團隊合作」單元操作,因此 決定更動活動內容(1011121 省思)。

因此,第三週原定的活動是「外星人入侵」、「誰在一壘」、「人體娃娃機」。 後來將本來要在第四週進行的「信心起立正面」提前至本週,並搭配「21 點」

及「誰在一壘」兩個活動為本週活動方案。

研究者發現,其實時間的取捨非常重要,第二週時,因為討論熱烈,最後 一個活動可以進行的時間並不多,研究者嘗試要將方案執行完畢所以硬將活動 帶完,但事後發現沒有足夠的討論時間,就停在一片混亂中進行反思,雖然後 續同學都有檢討混亂的狀況,也都有提出可以改變的方法,但很可惜都沒有再 嘗試的機會。這週發現學生活動中討論狀況非常良好,整個活動的重點快要被 班級討論出來,雖然已經超出原訂的活動使用時間,當機立斷取消最後一個活 動,讓學生可以把「21 點」整個討論的很完整。而且本週原定的最後一個活動 是「誰在一壘」,遊戲的模式是將全班分為兩大組,但結束在「21 點」這遊戲時 全班是一個大團隊,討論的氛圍非常的好,因此沒有再將班級分組,就在這個 遊戲結束後進入反思活動。

四、 第四週—團隊合作(二)

本週原定要操作的活動是「信心起立正面」、「默契拼圖」、「修復計算機」,

「信心起立正面」因為活動調整的關係已於上週執行完畢,但上週原本要進行 的活動因為過程進行的很激烈,沒有時間將所有設計的活動都操作完,因此將

「誰在一壘」移到本週,原本的「修復計算機」因為比較常被使用,所以決定

取消。也因為「誰在一壘」這活動會比較激烈所以先進行動態暖身「走走走」, 活動一下筋骨,再進行接下來的「誰在一壘」。

取消。也因為「誰在一壘」這活動會比較激烈所以先進行動態暖身「走走走」, 活動一下筋骨,再進行接下來的「誰在一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