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索教育課程方案實施困難與解決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二節 探索教育課程方案實施困難與解決方法

本節旨在探討實施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以及解決的方法,參考其他研究者

(劉鴻蘭,2012、林瑾芳,2012、賴淑秀,2012、柯景耀,2011、謝玉珍,2010、

楊景聿,2010、江玉群,2009、曾姵瑄,2009)之研究結果大致分為三類,以 下根據課程時間、課程活動、與課程配套三大項次整理成表 4-2 來進行討論,

分述如後:

表 4-2

課程實施困難與解決方法

實施困難 解決方法

課程 時間

單堂 100 分鐘 教師需要適時地介入,以利活動進行或討論 課程僅六週 建議週次可再拉長

課程 活動

學生秩序不易控制 善用全方位價值契約與各組組長 反思活動發言不定 給予正面肯定及鼓勵,善用分組分享

學習單書寫狀況不定 配合口語評量及非正式評量(如:小日記)

課程 配套

場地使用不易 善用閒置教室

活動道具使用問題 叮嚀學生愛惜、大型道具事先布置 授課者人數不足 找協同授課教師一同上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壹、 課程時間--操作的大敵

一、 單堂課僅 100 分鐘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本次課程為每週三下午兩節連排之本位課程,一共進行六週,ㄧ大節課僅

有 100 分鐘。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須考慮課程的操作性及延續性(劉鴻蘭,2012、

楊景聿,2010),否則在單堂課程操作上會影響活動的安排,若單堂課的時間可 以加長,則可設計的內容又能更完整,而因為一百分鐘的限制,教師需要適時 地介入,以利活動進行或討論。

本週因為暖身活動開始就使用了比預估還多的時間,因此將本週的第三項 活動時間縮短,但就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可以將討論後的策略再操作一次

(1011114 省思)。

二、 課程僅六週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這個禮拜的第二個活動進行的非常熱烈,而且討論狀況良好,因此決定將 第三個活動取消,挪到下一週進行,讓本週的第二個活動可以有完整的操作時 間(1011121 省思)。

其實,每一週的活動在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因為課堂進行的狀況而 需要做調整,因此週與週之間必須注意關聯性,以免學生學習上較無感受。團 隊的形成和課程的操作是需要時間的,觀察學生上課情形,一開始和到第六週 就有明顯的差異,包含活動進行和討論,因為熟悉這樣的模式,所以越來越有 效果。此發現與林瑾芳(2012)、劉鴻蘭(2012)的研究結果相同。因此若之後 校方有意常態規畫這樣的套裝課程,週次可再拉長,可融入的課程內容將會更 多。

貳、 課程活動--基本的要素

一、 學生秩序不易控制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本次課程的班級學生人數很多,共有 34 人,與一般探索教育團體的人數有 很大差異。上課進行中如何有效率的進行活動,又要掌握班級的秩序是非常需 要方法的,尤其是班級人數眾多的關係,更需要配合活動規畫進行分組活動。

此發現與賴淑秀(2012)、林瑾芳(2012)的研究結果相符但因為本位課程不像 正常童軍課或是綜和活動課中所進行的課程有一整個學期,因而沒有時間完整 的時間可以重新建立小隊制度,但其實有效的小隊制度和獎勵制度可有效的讓 活動進行,建議可以利用原有的童軍小隊來進行,這樣可以利用小隊或獎勵制 度協助管理學生秩序。

或是可再加長課程週數,增加一週可建立團隊規範的課程時間。在第一週 要花一些時間強調加分制度,因為整體而言,學生的榮譽感是很強的,會想要 幫自己的隊友加分,或是配合上學校榮譽卡制度,就可以有效的讓集合時間縮 短、聽講專注力提高。

研究中也發現若能採用前述之不同的方式進行分組,利用競賽的元素來帶 動各組的發表,對於現場的反思回饋會更有內容。但要避免消極的組別從頭到 尾都不把競賽當一回事。或者是多找一些大團體的活動,進行全班的大活動。

本次課程分組的方式多半為全班分四組→全班分兩組→全班一大組。組別的變 換可讓學生活動更熱絡。而且因為主體是全班,藉由和不同人在同一組別合作,

最後可以讓班級整體更加熟悉。

總而言之,課程活動中會產生的秩序問題多半和規則是否清晰有關,因為常 有些先完成的人會忘記仍在活動中,變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聊天。所以有好 的規則和明確的指令是很重要的,可以藉由全方位價值契約提醒學生活動仍在 進行中(謝智謀等人,2007),也要學生觀察他人,或是其實只是他以為活動完 成了,事實不然。除了這些明確的規則和指令外,探索教育活動並不一定有正 確答案,只要是方向和價值觀正確,而且夠安全,剩下模糊地帶就是給學生成 長和創意的空間了。因此,在第一週活動時要建立全方位價值契約,並將小隊 架構起來,最好連同小隊長都能產生,這樣對於整體活動方案的進行是比較有 利的。

二、 反思活動發言不定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課程進行過程中,常常學生活動到十分投入時,就會忘記應該有的秩序與 規矩,研究者需要不時的提醒與糾正。而討論的時候國中生一開始敢在現場發 言的比較少,且分組討論時各組不一定能有效進行。課程活動所遭遇的情形與 林瑾芳(2012)、劉鴻蘭(2012)、賴淑秀(2012)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課程 中秩序常會因為活動很激烈而失序,且在反思活動時口語表達能力會影響發表 的狀況。

整個課程進行下來,也發現學生的自信心會和發言次數成正比。比較有自 信的同學,會比較敢發言,而缺乏自信的孩子,非要等到全班都沒有人回答,

而老師仍在候答時,偶爾才會怯怯的舉手;也有的孩子一開始發言沒有得到同 學的讚賞,後來就不太敢舉手,相反的,一開始發言被同學稱讚的,後來就會 嘗試多發言。不過雖然發言的次數不多,讓學生討論時,大多數的同學都很認 真的在交換自己的意見,也很認真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分組討論時各組不一定能有效進行是因為沒有具有領導能力的小組長,這 樣很容易會沒有內容、流於空泛,因此,如果可以善用小組長,可以解決這樣 的問題,或是使用可以全班一起討論的反思工具。雖然討論的時候國中生能勇 敢在現場發言的比較少,但有發言過被肯定的學生接下來就會很熱烈地發表意 見和分享。可是被大家笑過的就會比較不敢再說,所以要再次提醒全方位價值 契約,尊重發言的每一個人。

分析第一週到第六週的評量活動結果,很明顯的就可以發現,學生寫學習 單的狀況變好了,而且在活動中的口語評量發言的人變多了、願意分享的人也 增加了,而且會更直接的可以講出有建設性的話語,切中關鍵。而像是 4F 反思 工具的使用,學生越來越熟悉後,也可以很快的聯想到如何帶入自己的生活中 做改變,多半是提出如何讓班級變的更好。所以,評量活動和工具不用太過花 俏,因為不熟悉的反思工具學生操作過程需要適應,不一定當週就很有效果。

評量工具的熟悉度也會影響評量的效果。

三、 學習單書寫狀況不定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評量模式的差異也和學生表現差異有很大的關係,像是有些同學在現場討 論時,發言十分踴躍,常常可以講很多很關鍵的話語來提醒同學,但是,類似 的問題回顧在學習單上卻沒有寫下任何的東西,常常一語帶過,或是留下空白;

也有的同學是在聯絡本的小日記上面才有寫心得,學習單上的欄位反而寫的很 簡單,三言兩語就把學習單結束。這與劉鴻蘭在 2012 年的研究中發現學生喜歡 體驗活動而不喜歡文字書寫的作業結果相似;也與林瑾芳(2012)發現口語表

達能力與表達想法、感受的能力有直接的關係相同。所以說,不同個性的學生 在不同評量活動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況,因此讓害羞的小女生寫學習單或是分組 討論效果就會好一點。要配合多元化的評量方式,才能讓不同狀況的學生皆能 表達出他們的學習感受與想法。

其實評量方面除了口語評量和學習單評量外,本次研究中發現利用小日記 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學生聯絡簿上的小日記是導師與學生溝通的工具,發 現學生自主在小日記上寫下課程學習過程和心得的,會比學習單上的寫得多,

在輕鬆的筆談下學生們可以寫出許多對於課程的收穫和心得。

分析原因有二:覺得學習單又是多一個作業不想寫;其次是和導師在小日 記筆談習慣了,很容易寫出心裡話,而學習單是一個只來見面六次的老師,不 是每個孩子都會願意寫心裡話。而且小日記導師會每天批閱,有立即性回饋,

比兩週一次的學習單有回應。所以可以發現,有時候非制式的評量(如:小日 記)也很值得參考。

參、 課程配套--輔助的工具

一、 場地使用不易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探索教育活動是一個很需要空間的課程,在各研究中就常發現場地是一個 很大的問題,室外場地常常遇到下雨,而適合大團體運用的教室往往都是學校 熱門的室內場(劉鴻蘭,2012、賴淑秀,2012、江玉群,2009、曾姵瑄,2009)。

研究者目前任教之學校現有校區室內外活動空間限制受限,僅能與體育課協調

場地。研究期間又常遇到下雨,因此預計使用之室內教室都被體育課使用了。

還好有一遠距教室,平時較無課程在內使用,且教室內無大型桌椅,因此借用 成為本課程主要使用之教室。否則平時各班教室內挪動桌椅後所剩之空間太 小,挪動桌椅又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在進行第一個活動--頭頂撲克牌時,學生不太能夠遵守活動規則,會想要偷 看自己頭上的牌,剛好第一堂的教室又剛好是有鏡子的韻律教室,雖然空間夠

在進行第一個活動--頭頂撲克牌時,學生不太能夠遵守活動規則,會想要偷 看自己頭上的牌,剛好第一堂的教室又剛好是有鏡子的韻律教室,雖然空間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