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壹、 質性研究法

質性研究一般來說,是研究者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感到興趣,藉由觀察行為 當中,蒐集所得資料,經由分析得到結果(王文科,1990)。本研究是因為研究 者對於任教學校本位課程的目標是否可以藉由探索教育課程方案的進行來達到 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希望將本位課程與探索教育活動方案相互結合,並設計相 關活動方案實際進行教學,進行為期六週每週 100 分鐘的體驗教育課程方案設 計。再從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並加以修正、應變。因此選用質性研 究法,要研擬出一套適合在任教學校本位課程中實施的探索教育課程。

質性研究是以了解主觀意義、解釋人類行為與社會生活內涵為宗旨,主要 是對事物進行長期深入的考察,以了解其過程或涵義。質性研究是社會科學領 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主張對調查資料的詮釋和社會現象,強調對事物 的復雜性和過程性進行長期深入的考察與體悟(Berg, 2007)。質性研究以詮釋的 方法看待世界,在事物原有的環境裡研究事物,從人們賦予的意義去瞭解或詮 釋現象。陳芬芬(2010)的研究針對質性研究資料分析提出了五個步驟,一階 文字化,二階概念化,三階命題化,四階圖表化,五階理論化。以此五階梯表 示研究的進程─要提升抽象層級,往建立理論的目標邁進。也提醒研究者:資 料分析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觀念問題、及抽象思考的能力問題。

圖 3-1-1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

資料來源:引自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

初等教育學刊,35,98

質性研究是一項連續的過程,在整個研究概念架構都是密切配合的而不是 獨立不相關的。因此,本次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從班級教師教室層面的課程 設計開始,預計進行六週共三大單元的課程方案,以增進學生「人際溝通」、「團 隊合作」、「問題解決」的能力。本研究根據質性研究資料分析步驟研擬研究方 式如下:

第一步驟—文字化:從過程中蒐集學生學習單、協同教學者觀察紀錄、研究者 省思等資料,將現場課程實施狀況文字化。

第二步驟—概念化:將資料進行編碼分析。

第三步驟—命題化:藉由資料分析中彙整出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之實施歷程 與困難的重點。

第四步驟—圖表化:將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之實施歷程與困難的發現進行交 叉比對,接著製作成圖表。

第五步驟—理論化:將所有資料統整,了解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方案之實施歷程 為何,以及執行中之困難為何,並研擬相關的解決方法,

最後做出研究結論。

希望從這樣的過程中了解此方案於本位課程實施之歷程及可能遭遇之困 難,並研擬解決之道,以期將此探索教育活動方案長期執行於本校之本位課程 中。

貳、 研究設計

本次研究是希望從本位課程的目標當中去設計課程,讓學生透過課程來學 會「人際溝通」、達到「團隊合作」、增進「問題解決」能力。以學校本位課程 做基礎,在學期中採用質性研究法,設計六週的研究方案實際執行於教學現場,

希望透過探索教育課程的實施,並藉協同教師的觀察以及研究者本身的省思,

來了解學生在「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能力上的提升及轉變歷 程。本方案課程一共進行六週,每週三下午在本位課程時間進行 100 分鐘,課 程結束之後施予反思活動及學習單評量,最後分析資料探討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