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學習的反應

在文檔中 國小中年級品德教育之研究 (頁 91-131)

本節將各單元活動教學中,所討論的內容和學生記錄於學習單上的內容做整 理,以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想法。「答題的類型」欄係將相類似答案 簡單做分類,「回答此類型答案的比例」欄中之比例是以全班人數34人為標準。

一、第一單元『誠實為上策』

本單元的活動單中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曾經做過哪些不誠實的 事情?」是要瞭解學生是否能誠實面對過去。第二個問題「你為何這樣做?」是 要瞭解學生為何不誠實。第三個問題「事後回想感覺如何?應該怎麼處理比較恰 當?」是要瞭解學生是否有心懺悔改過。

在第一個問題「你曾經做過哪些不誠實的事情?」中學生回答的答案統計情 形如下:

回答的答案類型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人數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比例 偷拿同學的文具、玩具等

物品

3 9﹪

偷看電視、玩電腦及跑出 去玩

15 45﹪

考試考差了,推說今日沒 考試

12 37﹪

感冒生病騙說已吃完藥 3 9﹪

表4-4a 回答答案類型統計表(第一題)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故有45﹪的學生最常對父母說的謊就是偷看電視 及玩電腦遊戲,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遊戲愈來愈人性化、生活化,就連大人們 也都愛不釋手,難怪孩子們難以抵抗電腦及電視的誘惑了。再者,現代的父母平 時工作太過忙碌,沒時間陪孩子閱讀,自然而然孩子便不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只

好靠著看電視及玩電腦遊戲渡過空閒時光。

另外有37﹪的學生對於成績仍十分在意,只要一旦考差便想盡方法不讓家長 知道,於是各種理由藉口便紛紛出籠,雖然到最後仍會「東窗事發」,但能逃一 時是一時的心態仍普遍存在孩子們的心中。

在第二個問題「你為何這樣做?」中學生回答的答案統計情形如下:

回答的答案類型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人數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比例 看到別人的好東西,自己

也很想擁有

3 9﹪

忍不住電視機及電腦遊戲 的誘惑

15 45﹪

考試考差了,怕被家長動 手打罵

12 37﹪

藥太苦難以下嚥 3 9﹪

表4-4b 回答答案類型統計表(第二題)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學生開放性的回答了許多答案,其中回答「忍不住 電視機及電腦遊戲的誘惑」的有45﹪的學生,再進一步詢問為何沒有自制力?多 數學生都回答從小就經常與電視、電腦為伴,因此面對電視及電腦遊戲的呼喚難 以抗拒。雖然今日的社會因科技的發達而十分便利,但對兒童身心的傷害亦更勝 以往,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加上現代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們忙著四處 在外奔波勞碌,回到家後常無多餘的心力陪伴孩童閱讀嬉戲,只好讓電視、電腦 作為陪伴孩童的工具,日子一久習慣養成便很難改變。

其次有37﹪的學生回答「考試考差了,怕被家長動手打罵」,教育部日前已 經通過法令嚴禁教師體罰,全國各級教師亦朝向此一目標而努力,期盼以愛的教 育來感化學生、教導學生,在此同時仍有超過三成的孩童因害怕考試考差被打而 說謊,可見家長亦需要一套法律規範來約束,避免使孩童身心受虐而做出令人不 願想見之事。而且這也正足以說明隨著時代的變遷,家長重視「智育」的傳統觀

念並未改變,雖然九年一貫課程強調的是多元性的評量方式,但學童仍舊有基本 學測的壓力,而家長們亦相當在意學童們紙筆測驗的成績,更抱持著「不要讓孩 子輸在起跑點」的共識,如此反倒造成學童們更大壓力,一旦成績考差便說謊欺 騙家長。

另外有三位同學回答「藥太苦難以下嚥」,吃藥或打針本來就是小孩子的夢 靨,而這三位同學的答案正好符合孩子們天真的一面,但說謊畢竟是不良的行 為,因為你說了一個謊言以後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圓謊,隨著謊言的不斷增加,

過錯亦不斷的累積則「福已遠離」。

最後亦有三位學生回答「看到別人的好東西,自己也很想擁有」,經初步了 解得知此三位小朋友的家境普通、衣食無虞,平常週休二日假期家人亦經常安排 出遊活動,生活可謂十分幸福。而其中一位同學甚至在校成績表現十分優異,與 同學之間相處更是融洽完全看不出異狀,故當研究者得知其有此行為時,內心感 到的震驚難以言喻。經深入訪談後得知原來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該生的父母 從小即教導孩童「生活要儉約不可浪費,並要常存感恩心」,相信這樣的教育宗 旨也是許多老師所期盼的,但小孩難免都有好奇心及比較的心態,一個星期二的 下午,班上有一位同學新購買了兩枝搖搖筆,由於顏色及樣式都十分吸引該生,

於是當天放學回家後該生便向父母要求購買,而父母以沒有必要浪費錢回應,然 而該生仍十分想要,隔天便趁同學不注意時拿走了其中一枝搖搖筆,兩天後同學 才發現搖搖筆不見而向研究者報告,但因時隔多日且該同學亦不知東西何時不見 而自認倒楣,或許是因為良心上的責備亦或不忍同學難過,該生便於當日第二節 下課到辦公室找研究者自首而坦承此事,研究者則因該生勇於認錯並以獲得懲誡 而答應不將此事告訴該生父母,使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在第三個問題「事後回想感覺如何?應該怎麼處理比較恰當?」中學生回答 的答案統計情形如下:

回答的答案類型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人數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比例

良心不安,要誠實 27 82﹪

感覺不錯,但下次不再犯 5 15﹪

覺得很難過因為不孝順,

要勇敢面對一切

1 3﹪

表4-4c 回答答案類型統計表(第三題)

將近有八成多的學生都認為,說謊會造成良心上的不安,而且經常必須提心 吊膽深怕被父母發現而獲得更重的懲罰。但是在當下為了免除責罰,無暇顧及其 他只好撒謊。而事後學生都能表示懺悔並認為應該誠實以對。

其次有五位同學在回答「事後回想感覺如何?」時,竟然出乎意料的表示騙 人的感覺不錯,經深入探究得知這就好比一種成就感,平時父母的威權不可抗 逆,稍有過錯就一定會被責罰,是故當能騙過父母而不被處罰時,內心就會感覺 十分的高興,但這五位同學如果可以選擇,他們仍舊選擇下次不再犯此說謊的毛 病,因為快樂只是一時並且要不斷的圓謊很辛苦。

最後有一位同學在回答「事後回想感覺如何?」時,表示了非常難過的心情 因為她覺得自己很不孝順。這位女同學的父親在其就讀幼稚園大班時便已過世,

從小她的母親就靠幫人洗碗而扛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擔,更困窘的是家中除了女同 學外另有一位哥哥及一位姊姊,經濟負擔之大不難想見。而這位堅毅的母親不辭 辛勞身兼多份差事,只求兒女能獲得溫飽並出人頭地,故該生也相當懂事對自我 的要求亦相當的高,在校成績表現十分良好且與同學之間相處十分融洽。這次會 說謊乃是基於同儕的要求及愛玩之心使然,但晚回家後一見到母親便覺得十分愧 疚並立刻認錯,而母親則以「下次不要再犯」做為規勸,使女同學銘記於心。

在活動單的「活動三:我的想法」中,學生普遍都回答了自己在說謊之後的 感覺,以及如果事件再來一次會選擇什樣的方式處理,大多數的學生回答都十分 的簡單且文字敘述亦相當的簡短,例如:「不好,要誠實」、「不錯,不要再犯」、

「不好,不知道」等,這些答案讓研究者不禁感嘆現代學生的文字敘述能力以及

團體探索的成效。

但仍有幾位思考較成熟的同學,他們的寫作則和普遍的同學不同,以下是幾 位同學在活動單上的記錄。

(St02ans1-4):『我覺得我好壞且內心糾結刺痛,在最快的時間內向父母自首。』

(St14ans1-4):『騙了幾天後覺得坐立難安,應該要誠實面對並且以後不再說謊。』

(St18ans1-4):『很不乖、很難受並心如刀割,我應該勇敢的將考卷拿給爸爸不 畏懼懲罰。』

(St27ans1-4):『我欺騙了爸媽就好像沒有道義的感覺,以後要控制自己不再偷 玩電腦遊戲。』

(St31ans1-4):『感覺恐怖、坐立難安怕父母發現,以後要乖乖寫評量不偷看電 視。』

(St32ans1-4):『有一種很深的罪惡感,誠實以對並改過向善。』

由這些同學的答案可看出他們對於回答問題認真的態度,並且透過團體探索 的方式使他們獲得啟發並有所成長。學生能夠有這樣的想法,真是令人覺得欣慰。

二、第二單元『尊重他人』

本單元的團體探索活動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尊重是什麼意 思?」是要瞭解學生對「尊重」的認知為何?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尊重 他人?」是要瞭解學生是否知道該如何表現尊重行為。第三個問題是:「一個尊 重他人的社會會是如何?」是讓學生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

在第一個問題「尊重是什麼意思?」中學生的回答情形如下:

回答的答案類型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人數 回答此類型答案的比例 欣賞他人的優點,不嘲笑

他人的缺點

13 45﹪

多體諒關心別人 15 52﹪

對人要有禮貌,不和他人 吵鬧

1 3﹪

表4-5a 回答答案類型統計表(第一題)

I. Kant 主 張 道 德 的 行 動 必 須 是 出 自 於 責 任 , 其 無 上 命 令 ( Categorical Imperative)要求「把人視為目的,而絕不當作工具」,說明了「尊重」的重要性

28

J. Piaget對於兒童道德判斷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出,在他律期的兒童行為是出 於「片面的尊重」,直到自律期才會表現出「互相尊重」的行為(轉引自歐陽教,

J. Piaget對於兒童道德判斷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出,在他律期的兒童行為是出 於「片面的尊重」,直到自律期才會表現出「互相尊重」的行為(轉引自歐陽教,

在文檔中 國小中年級品德教育之研究 (頁 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