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人類為了維繫社會生活的秩序與品質,除了文明科技的進步,典章、制度的 建立,更發展出各個社會崇高的安定力量-「道德」,因此在各個地區的文化教 育傳承之中,道德一直都是主要的範疇之一。而學校教育中,品德教育也以不同 的形貌存在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學生道德的陶冶、品格 的養成,更是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所以對於品德教育的研究也更形重要。

從美國的安隆到台灣的理律,一個主管或員工的操守出問題,可能就賠上一家企 業幾十年的努力。而近來銀行頻頻出現的盜領及洩密問題,更凸顯了隨著科技日 新月異,有愈來愈多防不勝防的角落出現,能倚靠的只有每個人的「自律」。

在美國,有人曾經對商學院學生做過調查:如果有1﹪的機會可能東窗事發 入獄一年,你願不願意為了賺超過十萬美元的私利而犯法?結果,竟然有超過三 分之一的學生回答「願意」。

而在台灣,《天下雜誌》所做的國中生調查發現,有七成的國中生曾作弊,

而且年紀愈長愈不覺得作弊有什麼不對。

下一代的價值觀是一面鏡子,反映的是我們這一代成人的作為。孩子眼中的 大人世界,從媒體到政治人物,從老師到家長,給了台灣孩子多少良性的示範?

台灣教改多年,爭執的焦點還是離不開「考試」,而世界許多國家已警覺到:

有好品德才有好未來,紛紛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能對自己負責、並能尊重別人的 好公民。新世紀來臨,從家庭、學校到所有國家所面臨的最重要挑戰,是如何回 歸品德教養,讓孩子上好人生中第一堂、也最重要的一堂課。

二、研究動機

品德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一直佔著重要地位,隨著社會變遷品德教育也 經歷一番變革,從「修身科」、「公民科」、「黨義科」、「公民訓練科」、「生 活與倫理」到現今的「道德與健康」,這近百年來,雖然名稱迭經變異,但在注 重倫理道德的中國社會,始終倍受重視,而「國民教育法」第一條規定:「國民 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 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更讓德育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地位。回顧中國近代史,

我國雖號稱禮儀之邦,在傳統儒家思想的陶冶之下,倫理道德一向是教育的重要 領域之一,但在西方文明的衝擊,經濟快速發展、政治操弄、及媒體無遠弗屆的 影響之下,社會呈現文化失衡,價值紊亂的現象,於是大家一方面指責學校品德 教育不彰,一方面又期望學校品德教育能發揮強大的功效,真是成也品德教育,

敗也品德教育啊!

然而隨著新一波的教育改革風潮,強調開放、鬆綁、專業自主的教育,九年 一貫課程已從九十學年度開始,以四年的時間逐年全面實施,其中將學科教學改 為七大學習領域-語文學習領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數學學習領域、社會學 習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在低年級將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統整為生活課程,品

德教育卻未包括在其中,而是以融入各科教學的模式實施,主要是融入社會學習 領域。面對缺了道德科定時教學的課程改革,國小品德教育,實有加強宣導及教 學之必要。

接觸到繪本是在大學修習「兒童文學」的時候,教授要求我們要閱讀一百本 以上的兒童文學作品,其中就有一類是繪本,當時只是覺得這類的書讀起來很輕 鬆,不知它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在課程中經過教授不斷的引導,接觸的繪本愈 多,愈來愈了解其中的奧妙與魅力,繪本當中的每一幅圖畫都在訴說著故事與精 煉的文字相配合,就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面貌。於是,研究者從大學時期就喜歡上 繪本,不但喜歡閱讀繪本,,也開始蒐集與收藏一些特殊有趣的主題繪本,多年 下來竟也累積了不少的數量,這批豐富的藏書就成了研究者進行教學與班級經營 的利器,無論是做為課程的補充或是學生課後的閱讀,都發揮了繪本獨特的功 效,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繪本故事對國民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實施品德教育,

希望將品德教育扎根於孩子的心靈之中;又希望透過研究者的教學歷程,使學生 體現「誠實」、「尊重」、「關懷」、「感恩」、「互助分享」等德行,以教師從事行動 研究的方式,來規劃國民小學中年級的品德教育課程,用適當的教材來引導孩子 認識品德,培養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