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方法

一、發問教學法

至聖先師孔子在三千多年前,即提出他對教學方法的重要觀點:「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美國教育學家Bruner曾說:「我們不 必也無法學習大自然的每一事物,假如我們能夠學習到如何學習大自然的方法,

或大自然現象的主要原則的話,我們不必放很多東西在腦海裡而知識淵博。16」 因此,Bruner強調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的重要。這種學習形式是教 師在提供重要的基本資料後,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習者嘗試問題解答的捷徑。因 此,學習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累積,而且是一種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促 進學習的自主和類化。

詢問是一種引導的策略,藉著發問或調查,可刺激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追 求事物真正的本質,澄清問題及觀念,培養獨立思考及推論或歸納的能力。創造 一個激勵思考的自由氣氛,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7

1教師的態度是支持的和接納的。

2強調正向的、好的表現。

3以讚可及提供線索鼓勵學生。

4接受任何假設及方法。

5鼓勵交換意見的討論。

總之,創立一種開放的氣氛,使學生感到能自由貢獻及分析解釋各種意見,

而不會害怕因推理錯誤而可能被懲罰的心理。

16 Bruner, J. S.(1971).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 New York:W. W. Norton.

二、教學的技巧

一個發揮功能的教師,能提出一些超過表面回答的問題來問學生,如此能使 討論不很快中止。教師可應用兩種技術,第一是所用的問題本身即能使學生無法 以表面化的回答來應付,較高層次的問題即屬此類。第二是讓學生說出很粗淺的 答案之後,教師繼續提出問題,使學生超出原答案的層面而做進一步的探索。發 問的技巧可因教師發問的目的而不同,例如18

□教師要求澄清

可用的句子如「你真正的意見是什麼?」「請把你的觀點再說一遍。」「你能更 進一步說明嗎?」

□教師要求增加學生對自己反應的判斷

可用的句子如「你能指出你如此想的理由嗎?」「這些是所有的嗎?」「與這看 法相反的觀點是什麼?」

□教師要求轉移反應的焦點

可用的句子如「假如這是真的,那麼它對……有什麼涵義?」「你看看這與……

有關聯?」

□教師以暗示促進學生的反應

教師:團結合作比單打獨鬥如何?

華彥:不清楚。

教師:一根筷子折得斷嗎?

華彥:很簡單折斷。

教師:二根筷子折得斷嗎?

華彥:還是折得斷。

教師:那一把筷子呢?

華彥:折不斷。

教師:團結合作比單打獨鬥如何?

華彥:團結力量大。

此外,教師使用發問教學法時所應注意一些配合技術如下19

1提問時最好先對全班發問,再指定特別學生。

2提問後給予二、三秒以上的候答時間,視問題的難度而定。

3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包括探索性的、分歧性的。

4注意讓班上的大多數同學參與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的機會。

5增加注意傾聽、獎勵回答、探究與匡正、歸納答案、延緩批判、容多納異 等行為出現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