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問題與目的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透過繪本的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我自訂的研 究目標,撰寫研究的問題:

(一) 繪本類型的作品是否適合國民小學中年級品德教育使用。

(二) 透過團體探索1的教學方式是否比講述法的教學方式更有成效。

(三) 如何透過品德繪本教學培養兒童樂觀積極、奉獻服務的人生觀。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研究者的教學過程,根據研究問題,利用兒童文學 中的繪本與品德相關之作品做為教學之素材,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 建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

(一)繪本與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就是根據人倫的道德規範,透過課程、教材及教導方法,形塑正確 價值觀、社會規範的教育活動,讓受教者能深刻了解社會生活的目的、社會生活 運作所根據的基本規則、讓社會生活能圓滿運作的基本要素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 關係,進一步的接受社會生活對他的要求,並培養學生辨別和判斷是非的思考能 力,期能有道德自律行為與實踐,達成社會活動所設定目標的良好表現。林敏宜 認為繪本這一類的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僅具有 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圖像與文字相輔相成,幫助學

習了解事理2。 爰此,品德教育之教材可以使用圖畫、文字及情境都非常吸引人,

廣為小孩、大人都喜愛的繪本做為教材。兒童繪本含有心裡、生活、表現、社會、

自然等多元的題材,教師可以從學生最喜愛、最容易接受的繪本導入,再與生活 經驗互為聯結,可避免流於說教,讓學生將自己的行為與書中角色的行為產生關 聯,以消除學生不良的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力量。

(二)團體探索教學方式:

教師在道德教育教學上應扮演著引導者,透過價值澄清、探究式教學法,讓 孩子學會用心思考、表達意見,整理出自己的思考模式,老師不必給予標準答案,

只協助整理、導引出每位學生想法的關鍵與重點,絕不可以灌輸的方式,使教學 流於說理。

瑞斯(L.E.Raths)認為教師應讓學生共同自由的選擇、深思、討論,教師應 保持中立態度,使學生能自己建構自己的價值觀念,珍視自己所建構的選擇,進 一步教導學生,建立明確價值信念,產生正確的價值觀及行為模式,嘗試實踐自 己的選擇。價值澄清強調引導學生建立價值觀的過程而非傳遞套現成的價值觀,

即是杜威「教育無目的」、「教育即成長」、「做中學」的具體實現(謝明昆,1994)。 李奉儒亦指出給予兒童完全的自由,讓他們為自己做決定;教學上只強調推理的 方法或形式,以避免給他們任何特別的、具體的內容3

綜合上述,道德教學是要使兒童能經由自主重視、選擇、澄清等過程,體認 自己的價值、觀念、態度等並依此採取行動。所以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上,採取團 體探索的方式並提出學生認知範圍內所能夠理解的適當例子或問題,引導學生思 考,共同討論,分享個人感受,進而建構出學生的觀念,以期學生能達到道德自 律階段。

2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p15

(三)建立樂觀積極,奉獻服務的人生觀:

現代的青少年與兒童因為生活環境優渥,父母的照顧無微不至,在成長過程 中容易遭受到挫折和情緒上的不安,但往往我們很容易忽略了他們應該有的感 受,總是要他們默默的療傷止痛,但這往往適得其反,反而讓青少年與兒童面臨 更大的壓力,甚至於出現毀滅性的舉動,因此,我們希望藉由品德教育繪本的教 學來分享彼此的經驗,建立樂觀進取的態度,更期望他們能服務人群,重視珍惜 自己生命的價值與可貴。

綜言之,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擬透過草擬計畫、文獻閱讀、教學活動,以行 動研究的精神與概念,進行將繪本導入品德教育的課程中,試著規劃適合用於國 民小學內的品德教育課程,並著重審視研究者自己的教學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