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整體課程的學習感受

肆、 綜合討論、省思與改進 一、 第一次教學的優缺點比較

第三節 第二次教學試驗~改進、精緻實施期

4. 學生整體課程的學習感受

而題目九、十是為調查學生對整體課程的學習感受為何?由下表統計的結 果可知 A、B 二組的學生有九位(90%)學生對整體課程的感受表示非常喜歡或 是喜歡,僅有一位學生表示沒意見,理由為「有時候有興趣、有時候沒興趣所 以沒意見」。而對於學生喜歡的原因與收穫則以下列幾點為主:

(1) 可以到電腦教室找資料。

(2) 可以學到新的知識。

(3) 可以玩磁鐵遊戲。

(4) 可以知道磁鐵和指南針的作法和特性。

(5) 可以知道古人發現磁鐵和指南針的故事。

(6) 讓我們知道古代老祖先的一些事情。

二組學生填答情況如表 4-3-11

表 4-3-11 第二次教學整體課程的學習感受回饋表

學習感受程度 非常喜歡 喜歡 沒意見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人數 6 3 1 0 0

喜歡理由/最 大收穫

1. 可以認識磁鐵的特性,如何製作指南針/可以學到一些平日 上課沒有學到的東西(5819)。

2. 可以到電腦教室查資料/可以認識我們老祖先一些厲害的 地方(5805)。

3. 可以認識磁石的運用和特性/磁鐵的各種知識和中國的四 大發明(5832)

4. 因為可以學到新的東西,而且能增加知識/做指南針,而且 可以知道指南針是誰發明的以及他的用法和製作方法

(5820)

5. 使我學會了做指南針和使用指南針的方法/瞭解很多有關 古人的故事及發明,還有指南針的故事(5814)

6. 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還做了許多好玩的活動/學到指南針 的製作(5733)

7. 讓我們知道古代的事情/讓我們玩磁鐵做指南針(5712)

8. 可以知道一些我們本來不清楚的事/可以知道老祖先的事 情(5720)

9. 讓我們玩磁鐵遊戲/不知道(5706)

10. 沒意見,因為有時沒興趣想睡覺,有時又有興趣所以沒意 見/我學到怎麼做指南針(5725)

題目十為複選題讓學自由填選活動中較喜歡和較不喜歡的項目,設立的目 的是為了瞭解學生對整體課程進行過的活動中喜歡和不喜歡的項目為何?從該 結果中可看出學生較喜歡的活動項目前四名有「上網找資料」、「聽老師說有關 老祖先的故事」、「磁鐵吸針比賽」、「聽老師用簡報講解補充資料」;而較不喜歡 的活動項目前四名為「報告中國的發明資料」、「閱讀補充資料」、「製作指南針」、

「聽老師用簡報講解補充資料」。整理如表 4-3-12

表 4-3-12 第二次教學整體課程活動學生喜歡/不喜歡回饋表

指南針固定指向的方式,較能為學生所接受!

4.學生對中國科學發達與否的觀點是有全面提升的效果,尤其是 A 組從 20%

提升為 100%,而和第一次教學比較,可看出學生對中國科學發達的原 因不再只限於指南針的描述,開始有不一樣的認識如紙、火藥的描述。

5.第二次教學學生的學習感受上,大部分的學生對該課程活動的整體感受 皆表示非常喜歡或喜歡(90%),喜歡的理由與收穫和第一次教學中類似 的有「可玩磁鐵的遊戲」、「可以知道磁鐵、指南針的作法特性」、「可以 多認識中國老祖先的故事」.,可見學生對課程喜歡的理由與收穫有其相 同的體會與感受。

6.從學生最喜歡的活動項目中可知「上網找資料」是最受學生喜愛的活動,

而最不喜歡的則是「發表報告」。另外對閱讀補充資料及聽老師講解資 料的學生學習接受程度也都有提升。

四、學生學習自我評量表

第二次教學之課程結束後,研究者發下自我評量表共發出 10 份,回收之有 效問卷 10 份,依科學素養的分類,整理學生作答結果如表 4-3-13

(一)檢核表結果

表 4-3-13 第二次教學課後學生自我評量檢核表結果

評 量 結 果 人 數 自我評量項目(教學內容與問題舉例) 對應能力 是

指標編號

人數 百分 率

否 不知 道

一、 過程技能 該項平均

人數 8.09 81% 0.73 1.18

二、 科學與技術認知 該項平均

人數 8.67 87% 0.67 0.67

三、 科學本質: 該項平均

人數 7 70% 1.33 1.67

四、 科技的發展: 該項平均

人數 9 90% 0 1

五、 科學態度: 該項平均

人數 7.5 75% 1 1.5

六、 思考智能 該項平均

人數 7.5 75% 1.25 1.25

七、 科學應用 該項平均

人數 8 80% 0.75 1.25

八、 設計與製作 該項平均

人數 9 90% 1 0 總平均人

數 7.92 79% 0.81 1.17

(二)分析與省思

根據上述學生作答資料顯示,整體而言學生自認為學的較好項目(超過總 平均 百分率 79%)依次為「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技的發展、科學應用、

設計與製作」的項目,和第一次教學時比較可看出「過程技能」類的檢核評量成 效有提升,此也看出學生自認為在科技發展、應用、設計方面對自我的學習成效 都有不錯的評價。

而學生自我檢核較不足的部分(未達總平均百分率 79%)則仍然有「科學本 質、科學態度、思考智能」類的能力指標,在第一次教學時也是這部分學生的自 我學習評價較低,在本次的循環教學中研究者特意的加入「對磁力來源解釋的介 紹與討論」及「找資料報告」這幾方面的學習活動,但仍無法提升學生對此方面 的自我學習成效評量。

肆、綜合討論與省思

總結其上第二次的教學,研究者在課程中加入一些改進活動措施後,從學 生的訪談、學習單、課後問卷、自我評量表的回饋中,有下列幾點省思與收獲:

一、 補充教材的修正

課後閱讀資料透過簡化資料內容及加畫重點與增加圖片的說明等方式,已 較能讓同學願意閱讀,另外透過簡報檔、單槍呈現來解說相關資料的方式從學 生的訪談與學習感受中也發現,此方式除了較能讓學生喜歡與接受外,更能增 加學生對補充資料的閱讀理解。

二、 教學融入方式的調整

第二次教學過程中,磁學科技史料的融入除了原有相關事例的融入方式 外,還增加了找資料與發表報告的過程,此自行上網找尋自己較有興趣之中國 古代科學發明資料的方式,課後從學生的訪談與課後學習問卷中也發現,學生

非常喜歡此上網找資料的活動,而透過此活動研究者也察覺到學生能體會到更 多老祖先的科學智慧所在,不再只侷限於指南針或磁鐵方面。

三、 探索活動的調整

第二次教學中地磁現象的介紹,不再讓學生透過對磁力線的認識來進行探 索,而是特地將地磁觀點提出,透過簡報檔的方式來講解,從訪談與課後問卷 中也呈現學生對指南針的指向原理已較能清楚說出是因「指針和地球磁場交互 作用的結果」。可見這樣的解釋方式學生是較能接受的。

學生對磁化現象的原因解釋從課程訪談中雖呈現已大致能瞭解磁分子的說 法,但從課後問卷中只有二位會用磁分子的觀點來解釋磁化現象的結果來看,

可見學生仍不大習慣用此方式來思考磁化的原因。

四、 學生對課程活動的感受

從學生感覺最有收穫項目來看,學生反應除了可學到指南針、磁鐵的新知 識和玩磁鐵的活動外,很多人也提到因能更加認識老祖先的事情而感覺很有收 穫,此方面從和學生的訪談中也發現,學生對學習磁鐵、指南針而能多認識老 祖先的所發生的事例是覺得很喜歡的,因為學生覺得能更瞭解磁鐵、指南針的 由來,可幫助瞭解與記憶。也就是說學生覺得所學到的磁鐵知識不再只是別人 所整理好的知識,而是在認識該知識背後的緣由與事例後,能更有助於對磁鐵、

指南針的瞭解與記憶吧!

從學生最喜歡的活動項目中可知上網找資料是最受學生喜愛的活動,而最 不喜歡的則是發表報告。此二項目皆是第二次教學中新增的活動,學生有此兩 極化的觀點,由前面的訪談中也科可看出學生對能上電腦教室自由的找資料張 貼在部落格上的活動感覺到很新鮮也很有成就感,但發表則因本身準備不夠的 緣故,感覺到有壓力而不喜歡。

五、 學生對中國科學觀點的提升層面

學生對中國科學發達與否的觀點經過兩次的循環教學發現都有正面提升的 效果,尤其是第二次教學,並沒有受到課程中曾介紹過老祖先對磁力來源解釋 不清的影響,這也和教學過程中曾讓學生自己去蒐集中國科學的發明資料來報 告有關,因從學生自己找到的資料佐證中也間接增強了學生對中國科學發達與 否的正面觀點。

六、 學生深層思考面向的省思

從學生自我評量表統計的結果來看,可發現二次教學後學生對「科學與技 術認知、科技發展、科學應用、設計與製作」上的檢核項目皆較優於其他項目,

這意味著本課程設計在這幾方面的學生學習評價上,已讓學生深感認同,但在

「科學本質、態度、思考智能」類上則仍然不為學生所認同,在第二次的循環 教學中雖然研究者有加進一些活動,但這些活動仍無法提升學生對此方面的自 我學習成效評量。省思其原因應在於活動中仍著重在科技、實驗方面的知識與 實作活動,深層討論的部分仍然不夠。例如教學中對中國磁力來源的解釋於課 程中介紹後,礙於時間因素並沒有讓學生進行較深入的討論,這部分應可再加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