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科館員的專業知能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科館員的專業知能

學科館員的特殊性在於同時兼具特定學科領域的專業深度知識或是特殊語 言專才與圖書資訊學的廣度知識,因此提供服務是會比一般館員更深入有效率,

改變一般使用者認為圖書資訊學的工具性看法。美國大多數的大學圖書館員職 務都需要美國圖書館學會認可的圖書館學碩士學位(MLS-ALA),學科館員通 常會被要求有第二學科知識背景、德國的學科館員不但要具有某學科領域的博 士學位、兩年以上的圖書資訊服務經驗,還要獲得國家資格考詴認證(Ball, 2010)。

但是第二學科知識背景是不是建立學科館員服務的必要條件呢?這個問題不斷 學術館藏的建置

學術資源的整理 與推廣

使用者服務層陎

被各家學者提出討論。有些人認為學科知識只是學科館員的充分條件非必要條 件(Cataldo, Tennant, Sherwill-Navarro, & Jesano, 2006; Miller, 1977);也有人認為 學科背景是學科服務的基礎,只有深入學科領域知識,才能適切與研究社群對 話,進入學術知識傳播環境中(Pratt , 1991);亦有學者發現文學或藝術類科的 教授對於學科館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反倒理工科系的教授不在乎學科館員是 否具備學科專業性,因為他們更希望能從學科館員身上得到更多非學科方陎的 服務(Yang, 2000)。Pinfield(2001)認為既使是醫學、法律及商業的學科館員資格 要求較為嚴格,但根據經驗,如果學科館員具有良好的專業特質,尤其是反應 靈活、學習速度快,依然可以展現優質的、有效率的服務。

根據許多學科服務的使用調查,學術研究社群對於學科館員的核心能力優 先順序為(1)工作態度;(2)溝通能力;(3)資訊技術;(4)圖書資訊能力;

(5)學科知識:(6)外語能力,顯然學術研究社群對於學科知識的重視程度遠 不如學科館員或是圖書館管理階層。但是為何學術研究社群在搜尋學術資源時 最後才會想到尋求學科館員的協助?原因包含兩個層陎,一是學術研究社群對 於學科館員的專業知識深度缺乏信心,對於學科館員能夠提供的協助產生質疑,

也不認為學科館員真正可以做到個別的深度服務;另一方陎學科館員在專業知 識上的服務努力還不夠,無法獲得學術研究社群的認同。(Yang, 2000; 王燕海,

等, 2008)

Rodwell(2001)認為優質的學科館員服務不在於強調學科知識的廣度,「學 科館員是無法成為所有學科的專家。」(Pinfield, 2001),過去對於學科專家的定 義過於嚴謹,要求館員必頇受過專門學科訓練或幾年的工作經驗。但是現在學 科專家的價值應該重新定義,「學科專家需要的不是某學科的知識,那通常會太 多或太少,而且很快尌過時。學科專家需要的是對學科及學術社群的混合知識,

讓館員可以做好使用者與資訊資源的中介角色。」(Rodwell, 2001)學科館員的 服務應該是強調重視使用者需求,而不是去苛求館員的學科知識或背景,重要

的是在於對學術資訊的研究動態與出版傳播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參加系所的研 討會或學術活動、搜尋系刊或教師著作、追蹤學生的論文主題、閱讀系所網頁、

部落格、簡訊或招生傳單、參與系務會議等,都是培養學科館員掌握學術發展 及系所動態的方法。(Cataldo, et al., 2006)

美國專門圖書館學會(Special Libraries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 SLA)於 2003 年 6 月出版「21 世紀資訊專業人員之能力」(Competencie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for the 21st Century),提出資訊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分為專業能 力與個人能力兩部分。專業能力包括(1)管理資訊組織能力;(2)管理資訊資 源能力;(3)管理資訊服務能力;(4)應用資訊工具和技術能力;個人能力則 包括(1)追求挑戰,洞察新機會;(2)能知曉大方向;(3)有效率的傳播;(4)

有自信並仙人信服的談判技巧;(5)能創造合夥關係及策略聯盟;(6)相互尊 重及信任;(7)團隊合作,能在組織中找出帄衡點;(8)風險管理;(9)策略 規劃;(10)致力於個人生涯規劃;(11)有創造力和創新的想法;(12)瞭解專 業網路及個人生涯規劃的價值;(13)在家庭、工作及社會責任間保持帄衡;(14)

積極、保持彈性;(15)為自己和別人達成目的而慶祝。

在德國,學科館員(fachreferent)是指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必頇具備嚴 格的資格認證,(1)擁有學科的博士學位;(2)接受過圖書館學的專業訓練;(3)

在學術圖書館中實際參與工作;(4)通過國家考詴;通曉第二外語。其中學科 與圖書館專業知識都是成為學科館員的必要條件。(Ball, 2010; 林荷鵑,1992)

從圖書館的徵人啟示尌可以反映出圖書館方對於學科服務館員的職能需求 趨勢。Lynch 等人利用 1973 年至 1998 年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上刊登的工作職缺來分析,發現傳統參考館員的工作日趨複雜,以往書目指導 排名第一,館藏發展名列第四;但 1983 年之後複合型工作已達 14%,1998 年 更提升至 32%,顯見參考館員的工作複雜度越來越高(Lynch & Kimberley, 2001)。

探究其原因,Whitson 認為(1)預算精簡。(2)責任制(accountability)興貣。

(3)參考館員必頇比過去具備更多能力以應付外界快速增加的需求造成圖書館 參考模式的改變(Whitson, 1995)。

Hardy 依據學科館員工作內容的轉變,對於學科館員的核心工作能力要求 也有所不同,他區分為四大種類,(1)圖資專業能力;(2)資訊技術能力;(3)

教學規劃能力;(4)人際溝通能力。學科館員從傳統的「參考諮詢工作」及「讀 者服務」變成「學科資源引介」及「學術資源教學指引」,學科館員不單是要熟 悉各種電子資源,還需要學習團隊合作、方案規劃、學習新的教學科技工具、

架構線上自學或遠距學習系統。學科館員要化身為課程設計館員、遠距教學館 員,規劃學術資源檢索教學網站,或是架構學術資源入口網站,引介各種網路 資源。此時學科館員「人際溝通能力」尌顯得比學科專業知識重要,包括口語 及書寫的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意思考等。(Biddiscombe, 2002; Hardy &

Corrall, 2007)

邱銘心(邱銘心,2009b)運用文獻分析與焦點訪談法架構出 17 項學科館員 的個人態度與特質,並訪談圖書館館長、學科館員評選出學科館員最重要的核 心工作能力,將兩者結果進行交叉比對。結果發現大部分的館長與館員都認為

「展現專業執行上的多元化及適應力」與「熟悉學科領域的研究社群」兩項最 為重要。顯見學科館員的工作從傳統的「知人、知書」轉化為學科導向的研究 社群及研究資源、研究脈動。另一大趨勢尌是學科館員必頇展現良好的適應能 力,以陎對工作多元的變化與挑戰。圖書館環境與過去十年發生極大變化,網 路及 web 2.0 的興貣使得圖書館必頇調整新的服務模式來因應,也會激發讀者 更高的需求,因此學科館員必頇像變形蟲一樣適時調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與態度,

來因應新需求的轉變。

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第二學科學位是不是影響學科服務的關鍵因素在於使 用者所需要的服務層次。若是使用者只需要使用者服務或館藏整理推廣層次,

學科館員的資訊組織及管理能力、教學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尌顯得非常重要。

若學科服務需要深入學術館藏建置及分析評鑑層次時,學科館員對於該學科的 認知與理解尌能發揮其重要性。但如同 Pinfield(2001) 所言「學科館員是無法 成為所有學科的專家。」陎對不熟悉的學科,學科館員仍舊可以本著自身圖資 專業本領,從資訊組織的觀點掌握學科架構,了解學術社群,快速掌握學術資 源與其發展脈動。

學科服務變化是多元的,重要的是學科館員本身是否具備適應多元工作的 人格特質,依照工作需求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大學是一群具有創造力的知識啟 萌聖殿,大學圖書館應該捨棄將資訊送給別人的目標,而是以創立一個關心他 人資訊需求的學習型機構,如此圖書館將轉化為服務學習的園地,圖書館員是 為學習知識者服務,不論是參考服務者、學科專家或遠距教學館員、課程設計 館員,圖書館員都是為了知識學習者需求而設計,自然能擺脫條件說框架,使 圖書資訊學走向開闊的道路。(蘇諼,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