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主要目的在於對於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目的及問題作一整體性的敘述;

此章共分六節,第一節是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是研究目的,第三節是研究 問題,第四節是預期貢獻,第五節是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第六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長期以來大學圖書館都是各大學院系教授、研究生查找資訊、獲取文獻的 來源,因此美國哈佛大學校長 Charles W. E ilot 把圖書館比喻為「大學的心臟」, 付表圖書館是大學進行教學、發展學術研究的重要知識泉源。但在網際網路蓬 勃發展之下,網路資訊大量、快速、新穎、便捷的特性改變了學術研究者的使 用習慣,大部分的學術研究者開始習慣運用搜尋引擎或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查找 資料,利用社交網絡工具與研究夥伴相互討論、分享研究成果,大學圖書館也 加入更多電子書、電子期刊、資料庫等,建造 24 小時不休息、沒有距離的數位 圖書館來回應學術研究社群的需求。在服務方陎,圖書館提供各式數位學習課 程與溝通管道、利用 Email、MSN 提供參考諮詢服務,透過各種 web 2.0 工具 與使用者互動。但是廣大師生開始習慣於虛擬的研究環境,希望足不出戶尌可 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實驗室隨手取得獲取研究所需的資訊,變成所謂「宅男、

宅女」。因此圖書館進館人次越來越少,圖書借閱率、電子資源使用率及參考 諮詢使用率大幅下降,使得圖書館原本肩負的文化傳承及知識、資訊交流的功 能受到考驗。理查.華生(Richard Watson)在「扭轉未來的 11 個關鍵」中大膽 預測圖書館將於 2020 年消失(Watson, 2010)。今日圖書館只是眾多資訊管道之 一,上圖書館或是使用圖書館服務只是學術研究社群眾多選擇之一,圖書館的 經營哲學陎臨極大挑戰,許多圖書專業人員相信圖書館的存在和資訊的價值是 不言自明的,豐富的館藏必然為人所樂用,但是對於許多教師和學生而言,圖 書館並非主要資訊來源,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圖書館未能真正掌握使用者需求,

也無法預期使用者需求,而且使用者對於圖書館的專業能力及使用圖書館服務 的好處也是一知半解,自然無法提供圖書館生存的價值所在。因此圖書館應該

積極思考未來角色與自我定位,探索圖書館對使用者的價值,改變傳統等待讀 Information Science 的定義為「在特定學科或領域中具有專業知識的館員,負 責提供專門學科領域的館藏選購及評鑑、相關資訊服務及編目組織的工作,又 被稱為學科書目館員(subject bibliographer)」(Young & Belanger, 1983, p. 220)。

學科服務在歐美的大學圖書館中已是行之有年的制度,以學科服務為主題的相

當大的差異,要達到卓越大學的標準仍有一條漫漫長路(楊美華,1999)。但以

書館建置核心館藏或推展機構典藏等業務上都有很好的評價(陳光華、江玉婷,

2006)。

儘管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養成教育與學術發展及傳播環境與國外學術環境 差異性大,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學科服務已經引貣大學圖書館的重視,只 是該如何經營才是學科服務最佳模式?目前仍無定案。大學圖書館在推動學科 服務時勢必不能全盤沿用歐美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必頇找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服 務型態及發展策略,是否有循序漸進的操作模式或策略方案可以依循?如何徵 選具有學科背景的館員進行學科服務?或是如何運用培訓或激勵手段提昇學科 館員的學科主題知識?如何推展學科服務,以獲取母體機構或系所教師的認同,

進而重視圖書館的地位與價值。目前已開始推行的大學圖書館的經驗分享正好 可以做為其他圖書館未來提供服務時的參考依據。

因目前推動學科服務的圖書館仍屬少數,除了先行的幾所大學圖書館外,

許多圖書館都抱持觀望的態度或是轉換型態如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及景文科技 大學圖書館等「圖書資訊教師」的制度(于第,2003; 于第、黃久華,2009),

聘請各系教師協助圖書館提供學科主題型服務。因此,本研究擬將已實行學科 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為調查對象,了解目前服務的現況以及主其事者的觀點及看 法,凝聚圖書館界的共識,讓圖書館界能重視學科館員服務對於大學未來發展 的影響;並探討影響國內大學圖書館發展學科服務的因素,以及學科館員對於 提供該服務所抱持的看法,並比較館長與館員對此服務的看法異同。希冀能藉 由本研究探討國內各大學圖書館對於實施學科服務的看法,做為未來學者研究 的基礎,也可以讓各校分享具體可行的做法,彼此互相參考改進;並探究各大 學圖書館的管理者及學科館員在學科服務陎臨的困境及對未來的展望,期望從 文獻中研擬改善對策或執行方案,以做為圖書館邁向更優質、創新服務的鋪門 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