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童、家長及教師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意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學童、家長及教師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意見

電子書閱讀實驗後測結束後,研究者從參與學童中篩選出識字力檢測與閱讀 理解力檢測前後測差異較大者,並請教師推薦學生加以訪談,以求取得學童代表 性意見。另外,請家長填寫意見回饋表與訪談實驗班三班的導師與圖書教師,探 求參與研究過程的家長與教師對學童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以下從學童 訪談、家長回饋與教師訪談的整理分析,分別歸納學童本身、家長與教師意見如 下: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工

具 使 用 次 數

編號

螢光筆 註記 書籤

一、 學童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

研究者於所有學童訪談結束後,將訪談內容加以整理歸納如下,以下依學童 基本資料、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兩點分述如下:

(一) 受訪學童基本資料

受訪學童基本資料如表4-5-1 所列,受訪學童基本資料統計則如表 4-5-2、表 4-5-3、表 4-5-4 所示。研究所有參與學童共有 68 位,其中有 17 位學童受訪,訪 談人數占所有研究參與學童的四分之一,而17 位受訪學童中有 8 個男生 9 個女 生,性別比例相當;年級比為三年級6 位、五年級 5 位、六年級 6 位,比例亦相 當,其意見應具有一定代表性。

受訪學童平時每日平均的課外閱讀時間為半小時左右,時間並不長;在電子 書的接觸經驗方面,17 位受訪學童中有 9 位表示沒有接觸過任何形式的電子書,

占受訪比例一半以上,另外8 位則透過家用電腦、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接觸過電子 書。大致歸類受訪學童的閱讀興趣發現,學童較喜歡閱讀小說與動物類相關的讀 本。

由本章第三節閱讀態度前測問卷數據顯示,參與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 子書前,就已具有不錯的閱讀態度,但受訪學童平時一天24 小時中分配給課外 閱讀的時間仍只有半小時左右,時間並不長;而受訪學童中有一半以上在參與本 研究前未接觸過任何形式的電子書,則有利於研究者瞭解學童對使用平板電腦閱 讀電子書的意見,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於研究者提出電子書的相關問題 就會針對本次實驗所使用的平板電腦與其中的電子書回答,不至於和以往的電子 書經驗混淆;另由受訪學童的閱讀興趣顯示,學童較喜歡小說與動物類相關的讀 本,本研究所使用的電子書以故事類讀本為主,但較缺乏動物、恐龍等主題的讀 本,電子書種類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學童的閱讀需求時,亦可能影響學童的閱讀 意願,是研究者必須注意之處。

表 4-5-1

表4-5-4

受訪學童先備電子書經驗統計

項目

先備電子書經驗

總計

無 接觸電子書時所用載具 其他

PC 手機 平板 網路小說 忘了

數量 9 3 2 1 1 1 17

(二) 對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

1. 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和紙本讀本的比較

經過這段以平板電腦內的電子書為主要課外閱讀讀本來源的時間後,請受訪 學童針對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與圖書館內的紙本書做比較,研究者發現,雖然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電子書為不具多媒體互動功能的電子書,在閱讀時和一般的紙 本讀本差距不大,但由於載具的不同,還是給學童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受訪學 童的回答整理如下:

(1) 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較為方便攜帶

學童一拿到平板電腦,就立刻有120 本書可隨意選讀,對他們而言是很新奇 與方便的,當紙本書會隨數量與大小增加重量時,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還是一 樣輕巧與便於攜帶,就是與紙本書不同之處。

就是…平板電腦比較好攜帶,紙本書比較麻煩…(S01)

(紙本書)厚啊…比較重,看大本一點的就…恩…(平板電腦)拿著就好了。(S05)

我覺得…如果、如果妳要看很多紙本書的話,又要出去…又要再出去看的話,要帶很多書 會很重。(S15)

(2) 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比紙本書多了〝操控〞的趣味性,相對也使閱讀變得 有趣

平板電腦本身操控上的一些特性,讓受訪學童感到電子書比紙本書有趣,因

為電子書讓閱讀變得更好玩了,故在與紙本書比較時,更喜愛電子書一些。

它可以轉來轉去…有燈光…比較好玩。…就是…我以前會覺得…閱讀…就是很久才讀一本 書。那如果用電子書的話,就是常常讀。(S02)

就是平板電腦有比較多的功能。(S04)

我一開始認為閱讀就是看書而已,然後有平板電腦以後,我就覺得比較好玩,然後比較會 去看書。(S07)

(3) 遇到字太小的讀本時,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可以把字放大,紙本書則不行 本次研究使用的平板電腦螢幕只有7 吋,加上所選讀本多為以文字為主的讀 本,電子書的字太小一直是教師與學童家長的疑慮,但對受訪學童而言這卻不是 問題,他們認為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可以把字放大來看,就不怕字太小,反而 是紙本書沒有放大字體的功能在遇到字太小時就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有些書…都字太小,要很仔細才看的到,電子書可以放大來看。(S12)

有時候那個紙本書字太小,不能放大。(S13)

嗯…就是…可以放大縮小,啊這些書有些字可能比較小,可以放比較大。(S17)

(4) 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有操作和故障的問題,紙本書沒有

雖然請受訪學童從電子書與紙本書中作選擇時,選擇電子書的人居多,17 位受訪學童中,有15 位表示較喜歡電子書,但由於平板電腦不耐摔還有故障的 問題,還是使學童在閱讀時多了一點需要擔心而感到不便之處。

它(平板電腦),它會當機…而且…它還要充電才能看。(S01)

就是拿電子書看就是要很小心就對了。就是像我有時候去圖書館借書,可以邊走邊看,可 是平板電腦不行,因為怕同學跑過來會撞到你。對…然後就掉下去就壞掉。(S06)

(5) 閱讀電子書時可以同時做其他事情,也不會分心

受訪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時,多有閱讀電子書同時利用平板電腦 其他功能進行其他活動的多工行為,其中以聽音樂最多。但他們並不認為這些行 為會對其閱讀專心度造成影響。

嗯…,我就會一邊用電腦。(S04)

聽音樂就不用去電腦那邊,就直接灌在裡面…而且又不會吵到別人,可以戴耳機。(S05)

有時候,邊聽(音樂)邊讀。(S11)

你會不會覺得比較容易分心?(訪)

還好。不太會有影響。(S04)

不會。(S05)

還好。(S10)

2. 學童認為閱讀電子書後對識字力的影響

學童認為閱讀電子書對其識字力的影響,可從其在閱讀電子書時遇到不認識 字的解決策略與學童自認閱讀電子書後識字力增加的原因兩方面來歸納。

(1) 閱讀時遇到不認識字的解決策略

學童在閱讀電子書時若遇到不認識的字,會依其本身的習慣,選擇求助於人 或自己想辦法。

I. 求助他人

學童求助的對象在家中為父母或兄姐,在學校則為老師或同學,若求助對象 沒空時,才會想到使用平板電腦中的字典或是自己的字典。

不認識的字,問人吧!(S05)

也是去問班上比較聰明的同學,如果都不知道…。也不敢去問老師。(S06)

問爸爸媽媽,或直接用這個(平板電腦)去查。(S07)

會請教老師呀!(S08)

如果是姊姊不在就查字典,如果是姊姊在就問她。(S14)

如果…如果爸爸媽媽沒空的時候我會去查一下字典。(S15)

II. 自行解決

喜歡自己想辦法的學童會直接想到查平板電腦中內建的字典或是家中原有 的字典。

進字典查。(S03)

用 pad 查。(S11)

先去…查一下字典。…平板電腦裡面的字典。(S12)

有時候拿家裡的字典來查!(S13)

(2) 學童自認閱讀電子書後識字力增加的原因

參與學童在實驗前後的識字力檢測有顯著性的進步,受訪學童大多也自認識 字力有增加,當研究者請受訪學童想想讓自己識字力增加的原因時,他們表示應 該是「多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去學起來」兩個原因。

I. 多閱讀

柯華葳(2010)認為讀得多,不但知識增加,閱讀能力也增加,進而可以讀 得更多。讀得更多,則再增加知識與閱讀能力,再讀得更多。學童認為識字力增 加的原因是因為書讀得多,正和柯華葳的理論相符。

應該是…看書的關係吧!(S01)

讀裡面的電子書。(S09)

嗯…可能看書看的比較多就……(S17)

II. 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學起來

學童認為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學起來也是使其識字力增加的原因,而其用來學 習新字的工具,則和其習慣的認識新字策略有關,依其習慣決定以問人、查字典 或上網查資料來認識新字。

有…,很特別的字吧!會去學看看。(S02)

就是因為看到不會的字都會去查字典。(S04)

就是譬如說那一本書,我讀到一個不認識的字,那我就會去問人,就多認識一個字啦(S05)

有字典,還有可以上網查資料啊。(S13)

由受訪學童在電子書閱讀過程中的認字策略可發現,學童在遇到新字時,還 是會依其習慣以問人或自己查字典等方式尋求解答,只有原本就習慣利用工具幫 助自己認字的學童才會想到使用平板電腦內建字典或直接上網查資料;而受訪學 童多認為閱讀電子書後識字力有增加,識字力增加的原因在於多讀和多學。由學 童對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與紙本書的比較可知,受訪學童認為電子書比紙本書 有趣,讓閱讀變得更好玩,也讓他們更喜歡閱讀,因此有了更多的閱讀與學習,

也增加了識字力。

3. 學童認為閱讀電子書後對閱讀理解力的影響

學童認為閱讀電子書後對其閱讀理解力的影響,亦可從其在閱讀電子書時遇 到無法理解內容時的解決策略與學童自認閱讀電子書後閱讀理解力增加的原因 兩方面來歸納。

(1) 閱讀時遇到無法理解內容時的解決策略

學童在閱讀電子書時若遇到不理解的內容時,會有「求助他人」、「自行解決」、

學童在閱讀電子書時若遇到不理解的內容時,會有「求助他人」、「自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