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為混合取向設計,透過實驗與訪談等方法探討國小學童使用平板電腦

閱讀電子書對其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是否有所影響,以及瞭解學童電子書閱讀行 為及學童、家長與教師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礙於研究限制,仍有 不足之處,在研究過程中也有發現新的議題,在此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相關研 究之參考。

一、 探討年級間電子書閱讀成效研究

本研究為了探討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與態度的影 響,選取三年級、五年級及六年級各一班做為研究對象,卻因為三個實驗班屬於 三個學校,背景因素不同,難以比較年級間電子書閱讀成效的差異性。若能在相 同環境中取樣,探討處於不同閱讀能力發展階段的各年級學童在電子書閱讀成效 的表現是否有所差異,可讓研究更加客觀,以對電子書閱讀推廣實施方向提供更 多貢獻。

二、 以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取得更精確的研究結果

本研究由於研究工具的限制,並未設有對照組,而以實驗研究中的單組前後 測設計進行研究,雖然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力求客觀嚴謹,但由於缺少對照組,

在研究結果的解釋上仍有不足之處。未來若能以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電子書與紙 本書閱讀的比較性研究,對電子書的閱讀成效更能確定,以獲得更精確的研究結 果。

三、 探討閱讀電子書時的多工行為對學童閱讀專心度的影響性研究

本研究發現學童本身與家長及教師對閱讀電子書時多工行為的持不同態度,

生長於數位時代的學童認為多功行為並不會影響其閱讀的專心度,與家長及教師 意見不同。研究者認為,無論是學童或是家長、教師的看法,感覺與事實未必相 符,需要更多客觀的數據證明,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閱讀電子書時的多工行為對 閱讀專心度的影響,設計客觀嚴謹的研究,以探求普遍出現在學童閱讀電子書時 的多工行為對學童閱讀專心度的影響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何薇玲(2011)。電子書產業發展趨勢。研考雙月刊,35(1),13-21。

李央晴(2010)。中文環境閱讀知能評量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數位。

周暐達(2011)。2010 年臺灣數位出版業市場概況。在張崇仁總編輯,2011出版 年鑑(頁22-31)。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林宜蓉(2009)。多媒體電子書對英語學習者閱讀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林素琴(2010)。新一代電子書PCB 走向 HDI。工研院電子報,9901。2011/12/10 檢索自

http://edm.itri.org.tw/enews/epaper/9901/c02.htm

林寶貴、錡寶香(2006)。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邱炯友(2000)。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佛教圖書館館訊,23,上網日期:2011

年 7 月 3 日 。 檢 自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4357

柯華葳(1999)閱讀能力的發展。在增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三卷(頁 98-115)。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培養孩子堅實的閱讀力,打開學習之門。臺北市:

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 2006

報告

)。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2010)。閱讀成分與閱讀發展。在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礙(頁25-42)

臺北市:心理。

周怡君、伊彬(2008)。電子童書之互動程度對三年級與五年級學童閱讀成效 上之影響。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5(3),371-401。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祝佩貞(2003)。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及閱讀態度之比較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施雅茹(2010)。

E-Reader

之新興人機界面發展探索。ITIS 智網。上網日期:2011

年 11 月 10 日 , 檢 自 :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FreeEPaper.screen?rptidno=938765451

徐韶君(2008)。電子童書與幼兒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隆慶(2008)。教學網站輔助資訊課程學習對國小學童電腦態度與電腦自我效 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所論文,台南市。

張媖媜、鐘樹椽(2010)。相互教學法融入多媒體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 之影響。第五屆數位教學暨資訊實務研討會,臺南縣。

陳乃瑋(2006)。兒童閱讀英文電子童書之情境暨需求研究

--

TumbleBook

電子 童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 市。

陳佳韻(2004)。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怡妏(2010)。學童讀者電子童書閱讀行為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昭珍、李央晴、曾品方(2010)。發展適用於我國兒童之閱讀知能指標與評量 之研究。研考雙月刊,34(1),48-61。

陳慧卿(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之閱讀能力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臺中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閱讀知能與閱讀策略研究團隊(2010)。彩 繪閱讀力:閱讀知能指標與檢測。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出版中 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閱讀知能與閱讀策略研究團隊(2010)。讀 出你的悅讀色彩:兒童讀本分級書目。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出 版中心。

程蘊嘉(2002)。網路時代的新閱讀風貌--電子書。全國新書資訊月刊,42,8-11。

童敏惠(2002)。當圖書館遇到電子書。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0(2),1-13。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臺北市:心理。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黃國鑫(2006)。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職前教師學習風格與電腦網路效能信念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黃齡瑩、林惠娟(2004)。家庭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朝陽 社會人文學刊,2:2,1-56。

黃齡嫻(2009)。紙本與電子繪本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成 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

臺北市。

楊惠菁(2005)。國小學童對於不同媒體形式文本的閱讀理解比較-以紙本童書 和電子童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 縣。

趙子萱(2010)。中文環境兒童圖書分級指標建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鄭妃玲(2002)。說明文結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駱英豐(2000)。電子書(eBook)對圖書館的挑戰。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6。

上網日期:2011 年 3 月 10 日。檢自:

http://www.lib.ncku.edu.tw/journal/6/2.htm

魏曉婷(2011)。國小高年級生非互動式英語電子繪本閱讀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韓宜娣(2010)。鷹架支持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程式設計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 (1998) 。教學心理學

學習 的認知基礎(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岳修平譯)。臺 北市:遠流。(原作1993 年出版)

Mayer, R. E. (1997) 。教育心理學

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林清山 譯)。臺北市:遠流。(原作1987 年出版)

Miles, M.B. & Huberman, M.A. (2005)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張芬芬譯)。臺北市:雙葉書廊。(原作

1994 年出版)

二、 英文部分

Arning, K. & Ziefle, M. (2009). Effects of age, cognitive, and personal factors on PDA menu navigation performance.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ilogy, 28(3), 251-268.

Baker, L., & Brown, A. L. (1984).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In P. D.

Pearson,R. Barr, M. L. Kamil, & P. Mosenthal. (Ed.),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pp.353-394).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andura, A. (1986). Self-efficacy in changes societ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ll, J. S. (1983).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

Chall. J. S., Jacobs, V. A., & Baldwin, L. E. (1990). The reading crisis: why poor

children fall behind? Cambridge, Mas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Compeau, D. R. & Higgins, C. A. (1995).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o training for computer skill.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2), 118-143.

Dauzat, J. A., & Dauzat, S. V.(1981).Reading, the teacher and the learn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enzin, N. K.(1978). Sociological methods: A source book (2 nd ed).New York:

McGraw-Hill.

Donald T. H.(2000).Electronic Books: a major publishing revolution. Online, 24 (4), p16.

Downing, J., &Leong, C. K. (1982).Psychology of reading.New York: Macmillan.

Druin, A., Weeks, A., Massey, S., & Bederson, B. B. (2007).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concerns when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A

four-country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Libraries: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18-23 June

2007,167-176.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on reading. MA: Addison – Wesley.

Flynt, E. S., & Cooter, R. B. (1998). Flynt-Cooter reading inventory for the classroom.

Upper Saddle River, N. J.: Merrill.

Goodacre (1979). What is reading: which model? In M. S. J. Roggett, C. Tutt, P.

Raggett, Assessment and testing of reading: problems and practices, Chapter 2.

London: Ward Lock Educational.

Gunning, T. G. (1996).Creating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Huang, H. S. & Hanley, J.R. (1994).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visual skills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and English. Cognition, 54, 73-98.

Kerr, M. A. & Symons, S. E. (2006).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 effects on children’s reading of information material. Reading and Writing, 19 (1), 1-10.

Larson, L. C. (2010). Digital readers: The next chapter in E-book reading and response. Reading Teacher, 64(1), 15-22.

Lee, C. C., Hsieh, M. C. & Huang, H. C. (2011). The Influence of mobile self-efficacy on attitude toward mobile advertising.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3(3), 100-108.

Liaw, S.S. (2002). Understanding user perception of world-wide web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 137-148.

Martocchio, J. J. (1994). Effects of conceptions of ability on anxiety,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in training.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6), 819-825.

Ren, W-H. (1999). Self-efficacy and the search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38(3), 283-291.

Reutzel, D. R., & Cooter, R. B. (2007). Strategies for reading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helping every child succe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erson/Merrill Prentice Hall.

Shamir, A. (2009).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joint activity with e-books for promoting kindergarteners' emergent literacy.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46(1), 81-96.

Stanovich, K. E. (1986). Matthew effects in reading: some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1,

360-406.

Stokmans, Mia J. W. (1999). Reading attitude and its effect on leisure time reading.Poetics, 26, 245-261.

Tsai, M. J., & Tsai, C. C.(2003).Information searching strategies in web-based science learning: The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0(1), 43-50.

Tsai, P. S., Tsai, C. C., & Hwang, G. H. (2010).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of using PDAs in a ubiquitous learning context.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6, 297-308.

Wood, R. E., & Bandura, A. (1989). Impact of conceptions of ability on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complex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407-415.

附錄

我是國小____年____班的學生 我的名字是:

三、對閱讀的感覺

附錄二、閱讀態度問卷(預試卷)

1.我是國小____年____班號的學生 2.性別 男 女

2.對閱讀的感覺

附錄三、閱讀態度問卷(正式施測卷)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有 點 同 意

不 同 意

12. 我會為了自己的興趣看書………     13. 我會到書店看書………    

本問卷到此結束。

謝謝你填寫這份問卷!

附錄四、學童訪談大綱

電子書閱讀實驗班學童訪談大綱

一、 先備閱讀經驗

1. 平常有空時,你喜歡閱讀關於哪些主題的書?

2. 你平常會閱讀的書是從哪裡拿到的呢?

3. 一星期中,你大概會花多少時間來閱讀課本以外的書?

4. 平常會自己上網嗎?上網時比較喜歡做些什麼事呢?

5. 在這學期之前,有看過電子書嗎?是怎麼看到的?那時喜歡電子書嗎?為什 麼呢?

二、 行動載具使用經驗

1. 以前有看過或是使用過像我們這學期發給你的平板電腦這樣的東西嗎?如

1. 以前有看過或是使用過像我們這學期發給你的平板電腦這樣的東西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