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設計

如前所述,本研究為探求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對其閱讀能力與 閱讀態度是否有所影響,以及瞭解其電子書閱讀行為及其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 子書的意見,故採用混合方法取向,先以實驗法中屬於前實驗設計的單組前後測 設計,在實驗前後對參與學童施以識字力檢測及閱讀理解力檢測,亦讓學童填寫 閱讀態度問卷,以瞭解參與學童之閱讀能力及閱讀態度是否有顯著改變。又為進 一步探求學童電子書閱讀行為,以程式從平板電腦中擷取學童在電子書閱讀軟體 上的操作行為後進行分析歸納。最後以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學童在自由持有平板 電腦閱讀電子書後,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之意見;另請學童家長填寫意見 回饋單,以調查家長對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也對實驗班級之導 師及圖書教師進行訪談,以瞭解教師對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從 不同角度探討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利弊得失。細節說明如下:

一、 實驗法

(一) 實驗設計:單組前後測設計

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取樣,參與者共有 68 位國小學童,其中三年級有 27 位、五年級有11 位、六年級有 30 位。研究場域是在自然環境中,讓每位參與者 持有已預載 120 本電子書之平板電腦供其自由使用及閱讀電子書,實驗時間為 10 週。由於無法製造另三班學生每人同時擁有 120 本紙本書供其任意選讀的環 境,本研究未設有對照組,而採用單組前後測設計。實驗設計如下所述:

前測一:「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前測二:「中文閱讀理解測驗」。 前測三:「閱讀態度問卷」。

實驗處理:實驗期間,參與者持有預載120 電子書之平板電腦自由使用、自 由閱讀。

後測一:「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後測二:「中文閱讀理解測驗」。 後測三:「閱讀態度問卷」。

在實驗前,研究者先以黃秀霜(2001)所編製的「中文年級認字量表」與林 寶貴、錡寶香(2002)所編製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檢測參與者的識字力與閱 讀理解力,以瞭解參與學童先備的閱讀能力;並請參與者填寫由研究者自編的閱 讀態度問卷,以瞭解參與學童在實驗前的閱讀態度。

實驗處理階段,參與者每人擁有一台已預載120 本電子書之平板電腦,其可 自由使用與閱讀電子書十週,在這十週當中學校每週一節的閱讀課也必須以電子 書中的讀本為閱讀課之素材。

實驗結束後,研究者再次以黃秀霜(2001)所編製的「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與林寶貴、錡寶香(2002)所編製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檢測參與者的識字力 與閱讀理解力,以瞭解參與學童經過十週自由使用平板電腦,並以其中電子書為 主要課外讀本來源的閱讀體驗後,其閱讀能力的表現;並請參與者再次填寫閱讀 態度問卷,以瞭解參與學童在實驗後的閱讀態度。

研究者將參與學童之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前後測成績經由統計處理後,分析 其在識字力、閱讀理解力以及閱讀態度在實驗前後的差異情形。

(二) 實驗變項

實驗有關變項說明如下:

1. 自變項

實驗採單組前後測設計,所有參與者採同樣之實驗處理,以參與者之性別、

年級與電腦能力作為自變項,以探討不同性別、年級與電腦能力者在電子書閱讀 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2. 依變項 (1) 閱讀成效

實驗的依變項「閱讀成效」係指參與學童在「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及「中文 閱讀理解測驗」中前後測的分數差異。

(2) 閱讀態度改變程度

「閱讀態度改變程度」係指參與學童在「閱讀態度量表」中前後測的分數差 異。

3. 刺激物 (1) 平板電腦

研究所使用的電子書載具為明基電通(BenQ)公司之彩色平板電腦(R70),為 多點觸控螢幕,內建 Wi-Fi 及藍芽,並可經由 USB 傳輸資料,參與者在實 驗期間除了閱讀電子書外,也可使用平板電腦的各種功能。

(2) 電子書

研究所使用之電子書為自淩網科技公司提供之上千本電子書中挑選出較適 合國小學童閱讀之120 本電子書,採預載的方式預先載入,使所有的參與學 童同時具有120 本相同之電子書供其選擇閱讀。

4. 控制變項 (1) 前後測的實施

前後測實施過程均要求標準化,施測者均為研究者本人,指導語與施測時間 也相同。

(2) 平板電腦與電子書

參與者均使用相同的平板電腦,電子書的內容也都相同。

(三) 實驗假設

研究者根據待答問題,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待答問題1: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學童閱讀能力之影響為何?

研究假設1-1: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學童在「中文年級認字量表」的後 測成績比起前測成績有顯著進步。

研究假設1-2: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後,學童在「中文閱讀理解測驗」的後 測成績比起前測成績有顯著進步。

研究假設1-3:不同性別學童的電子書閱讀成效有顯著差異存在。

研究假設1-4:不同年級學童的電子書閱讀成效有顯著差異存在。

研究假設1-5:電腦能力對學童的電子書閱讀成效有顯著影響。

研究假設1-6:學童「中文年級認字量表」與「中文閱讀理解測驗」的成績與其 國語成績有顯著相關。

待答問題2: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學童的閱讀態度影響為何?

研究假設2-1: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前後填答「閱讀態度問卷」的整 體得分有顯著提升。

研究假設2-2: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前後填答「閱讀態度問卷」中的

「認知」向度得分有顯著提升。

研究假設2-3: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前後填答「閱讀態度問卷」中的

「情意」向度得分有顯著提升。

研究假設2-4: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前後填答「閱讀態度問卷」中的

「行為」向度得分有顯著提升。

二、 紀錄分析法(Log analysis)

研究者以工程師撰寫之閱讀軌跡擷取程式,在實驗結束後一一灌入學童的平 板電腦,以取得學童於研究期間在電子書閱讀軟體上的行為。研究者可從閱讀軌 跡檔中獲知學童在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時的行為,包括何時開始一個閱讀活 動、選擇的讀本、在每一頁停留的時間以及使用閱讀軟體提供工具的次數及使用 在哪些讀本上等資訊。研究者以閱讀軌跡檔做為分析學童電子書閱讀行為的基礎,

亦參考其他輔證資料進行整體性歸納,以求獲得學童電子書閱讀行為全貌。

三、 訪談法

(一) 學童訪談

為了瞭解學童本身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在實驗結束後,研究 者從參與學童中挑選前後測成績差異相對較大的學童,並請圖書教師推薦研究期

間表現較為特別的學生,對其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究這些學童在使用平板 電腦閱讀電子書後,對閱讀、電子書與平板電腦各方面的意見,以歸納出使用平 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對學童閱讀的利弊得失。

(二) 導師及圖書教師訪談

除了瞭解學童本身的意見外,研究者亦請實驗班導師與該班圖書教師對學童 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提供看法,以瞭解教師立場的意見。

(三) 增強訪談品質的策略:三角檢測法

訪談法為質性研究中取得資料常用的方法,為了提升研究的品質,本研究採 用三角檢測法作為增強訪談資料品質的策略,而根據 Denzin(1978)古典的分 類,三角檢測法可分為1.資料來源的三角檢測,其中所謂的來源又可分為人員、

時間、與地點等方面。2.方法的三角檢測,是指可運用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 等方法。3.研究人員的三角檢測,例如:聘用研究員 A 與 B 等兩人。4.理論方面 的三角檢測(as cited in Miles & Huberman, 1994/張芬芬譯,2005)。

研究者在訪談之外,另外分析參與學童填寫的電子書閱讀學習單、閱讀紀錄 表、教師日誌等,與訪談內容交互比對,互相驗證。

四、 調查法

為了瞭解家長對子女以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意見,在實驗結束後,請實驗 班學童家長填寫開放問卷形式之家長回饋意見表,以調查家長對子女以平板電腦 閱讀電子書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