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回饋與訪談

一、 學習回饋

依據研究規劃,研究者於課程結束後,進行輔助美術教學平台之使用回饋調 查,回饋面向參照學習成效指標及他人問卷題項,完成後,延請同校兩位美術教 師為回饋單進行專家效度審視。在本回饋單中,選項採李克特量表記分,其題項 細節如附錄三;在本回饋單要點設定上,研究分採五點面向:個人使用經驗、平 台介面使用情形、學習能力、知識分享意願、個人意見陳述;而統計上,由於屬 回饋單形式,故將問卷視為教學回饋,不列為正式問卷模式,因此處理時,不操 作其他回歸驗證等係數;記分上,依李克特 1-5 分特色,以 3 為基準數,再求每 題平均數為何。細節說明如下:

(一) 美術教學平台個人使用經驗 4 題

(二) 美術教學平台介面使用情形-學習效率、課程內容滿意度、團體互動滿意 度,共 26 題

(三) 個人學習能力-學習意圖、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學習興趣滿意度,共 34

130

(四) 知識分享意願 15 題 (五) 個人意見陳述 1 題

依據計算,在 117 位學生中,有效回饋單回收數為 111 份,本研究回饋單總 平均分數為 3.86,以下就各面向中,數據差異較大題項進行省思。而在課程結束 後,研究者亦將依每班個人學習平台使用頻率劃分三階段:頻繁(每週 5 天以上 使用率)、經常(3-5 天)、偶爾(3 天以下),並於每階段中,各選取 2 名同學,進行 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藉以了解教學平台還有何進步發展空間。以下先就回饋單部 分加以說明:

(一) 在美術教學平台個人使用經驗中,此題學生回答的時間計數約可分為三部 分:一為一週使用約 3 天(含以下)的多數人答案;二則有因智慧手機隨 時上網關係,呈 24 小時長時間掛站;另仍有少數人,由於家長和補習時間 限制,一周僅能使用一天。針對此部分的使用差異對學習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所有回饋單完成後,將以抽樣訪談方式深入了解。

(二) 美術教學平台介面使用情形 1. 學習效率:

(1) 「我能充分運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的網誌區了解課程訊息」本 題平均值為 3.98,由此可了解學生已十分熟稔教師課程操作策略-重 要課程資訊,皆會置放於網誌區,避免平台時刻更新的介面特色,而 將重要課程公告隱沒,造成搜尋時的檢閱困難與課程要求的理解障 礙。

(2) 「我能充分運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個人塗鴉牆分享知識及資訊

131

(如:轉貼網路資訊連結)」本題平均值為 3.93,由此可顯示在線上 帶領「資訊分享」策略的循環操作下,學生已能充分運用塗鴉牆介面 模式與資訊分享功能,逐步熟稔訊息交流的運作,進而達到知識分享 之交流目的。

(3) 「我能充分運用 Facebook 相簿作業區互相評論同學作品」本題平均值 為 3.94,在此顯示學生在教師教學相簿與學生作品相簿的課程設計 下,已然能遊刃運用其檢視特性,並由此強化視覺交流可能。

至於其他未討論題項,因平均值皆介於 3.86 左右,差異無大,因此不作探討。

2. 課程內容滿意度:

(1) 「課程目標是明確的」、「課程內容是重要、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是 有趣的」此三題平均約落在 3.98,由此可觀察,由於平台具非同步持 續性功能,學生對於平台上課程設計的的運作,不會因課堂上的聆聽 缺漏而有遺憾,於其返家後仍能回頭檢視,溫故知新。此外,由於本 次研究課程設計皆含科技軟體面的操作,從學生角度而論,除感官上 的運作與刺激外,藉由平台影像的分享功能,五感中的視覺首位,亦 能時時接受資訊洗禮,因此對學生來說,研究者以為應是極具吸引力。

(2) 「此課程讓我認識更多有關美術相關的知識」平均值為 4.0,由此顯 示研究者在第三階段的美術相關知識資訊分享,的確發揮了效用,使 學生能更常接受知識交流的刺激,除增添視覺饗宴外,亦增進了彼此 對話互動可能(如故宮展覽的 30 則對話交流)。

(3) 「課程進行前中後期,我都會利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發言」本 題數值為 3.72,低於平均值 3.86,由此可顯示學生仍未能主動發言,

可能多採觀察角色,而非領導發言角色。此部分的數值低落原因,研

132

究者將列入記錄,並於之後對學生進行訪談,尋求答案與獲致可能的 解決策略。

二、 團體互動滿意度:

(1) 「我覺得上課時的氣氛很好」平均值為 3.95,由此可知學生認同研究 者的課程設計,並滿意課堂學習氣氛。

(2) 「我會利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主動向同學請教學習上的問題」、

「我會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積極參與課程的討論」兩題數值落 於 3.65 和 3.7,顯示學生在發言上,仍有更多進步空間與克服防衛心 的可能,研究者除應更積極引發對話互動外,更應持續不斷誘發成員 彼此之交流。

(三) 個人學習能力 1. 學習意圖:

(1) 「在 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課程中我能認真學習並專心投入」、「學 習的原因是為了自我成長與累積實力」、「對於課程內容或相關知識我 會主動學習並思考」表現皆在 3.9 以上,由此可預見在學生本身具學 習意圖和自省思考的基礎下,利用教學平台的輔助,和帶領策略的設 計實施,的確可能誘發對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習投入。

2. 吸收能力:

(1) 「作品上傳後,我期待觀看同學們給我的評價(如:按讚)」、「觀看 同學對我作品的意見,有助於我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同學的意見 內容,我能更了解自己的優點」、「在互評活動中,同學們給予我的具 體意見是恰當的」、「回應同學給予我的具體意見,有助於增進自己的

133

反省思考」、「進行互評活動時,我能認真給予同學評價(如:按讚)

及具體意見(如:互評)」、「透過同學間的作品互評,我自己也獲益 良多」、「透過觀看其他同學的作品,對改進自己的作品很有幫助」、「透 過小組團隊合作方式,讓我能從中學習成長」以上平均值皆落在 3.9 以上,檢視上述題項,可發現其相互有前後因果關係,由此可知學生 肯定作品互評的教學設計,並能掌握其互動價值。

(2) 「我覺得同儕互評活動中的作業份量(平均每人評 3 份)是恰當的」數 值為 3.72,數據顯示學生可能覺得作業太重,然自身未有辛苦耕耘與 經營,同儕並不可能主動回應。由此可知,欲歡呼收割他人對自己成 品的肯定前,仍需揮汗播種,否則對上述互評階段的肯定,方難有實 踐之可能。

(3) 「透過網路學習與分享,能讓我更輕鬆學習並獲得知識」平均值為 4.04,由此可知學生認為透過網路中介,在知識的獲得上,能更游刃 有餘,享受其中。

3. 整合能力:

(1) 「我滿意學校的學習環境與設備(如:教室、軟硬體設施等)」數值為 3.54,顯示學生不滿學校過於容易斷線之網路,和常需報修之硬體,

因此,研究者引以為鑒,下回操作需運用網路之課程時,仍需多加注 意教學環境之配合。

(2) 「我滿意本課程提供的多元教學方式(如:教師講授、網路資訊、軟 體實際操作示範、提供操作示範相簿等)」、「整體而言,我對此課程 的教學方式感到滿意」數值分別為 3.9 和 3.92,由此可知,學生喜歡 亦願意採納多元的教學方式,並能對此實體結合網路教學平台的課程 設計予以肯定。

134

(四) 知識分享意願:

(1) 「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平台使我容易搜尋關鍵所需的資料(如:課 程公告、操作教學相簿等)」、「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平台有助於師 生間的互動」、「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有助於我的學習方式革新」、

「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平台利於教學教材與電子作業之彙整與增 新」、「整體而言,我認為同學們利用 Facebook 知識分享的意願是高 的」上述題項數值皆落於 3.9 以上,再再顯示學生皆正向肯定 Facebook 輔助美術教學平台的規劃,並能以此革新自我的學習方式。

(2) 「我會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主動與其他同學們分享有關課業上 的資訊、知識或經驗」、「關於同學詢問我問題,我會盡可能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回答其問題(如:信件區、聊天室、塗鴉牆等)」數值分 別落在 3.72 與 3.71,由此可知學生在自主分享上,仍處被動且害怕 被觀看角色,於此研究者應可再思考其他克服困境之帶領細則。

在知識分享面向中,研究者發現有三題數值十分具討論空間,分別為「整 體而言,我認為同學們利用 Facebook 知識分享的意願是高的」、「我會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主動與其他同學們分享有關課業上的資訊、知識或 經驗」、「關於同學詢問我問題,我會盡可能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回答 其問題(如:信件區、聊天室、塗鴉牆等)」三題。在「整體而言,我認為同 學們利用 Facebook 知識分享的意願是高的」其數值為 3.94,但在「我會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平台主動與其他同學們分享有關課業上的資訊、知識或 經驗」則僅 3.72,「關於同學詢問我問題,我會盡可能在 Facebook 美術教學 平台回答其問題(如:信件區、聊天室、塗鴉牆等)」則是 3.71。探究數值的 矛盾,顯示學生認為他人是容易也願意分享知識的,但將分享角色回歸自 身,則採逃避態度,不願多展現發言可能。針對此矛盾,將由半結構式訪談

135

進行了解。

二、 訪談結果

藉由上述回饋單之教學自我檢視,研究者針對有疑問部分,依每班教學平台 使用密集度作一分層,在每一層級(頻繁、經常、偶爾)中各選 2 名同學,共記 18 位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希望藉由訪談,了解更多教學上的細節與可改 進之處。以下即針對半結構訪談之題目與回答作一處理:

(一) 你最常瀏覽及使用美術教學平台的哪個介面?

1. 恩…應該算塗鴉牆吧。因為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顯示在塗鴉牆上面,除 非有時候要翻比較久以前的資料或是作品,才會到相片區或是網誌區,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瀏覽塗鴉牆比較簡單,所以選它。

(S0218—訪─20120612)

2. 都會用阿…塗鴉、照片、網誌都有…看到大家的作業都覺得很有趣,像 塗鴉牆上面大家放的動畫,或是老師給大家的功課,大家都做的好有趣

2. 都會用阿…塗鴉、照片、網誌都有…看到大家的作業都覺得很有趣,像 塗鴉牆上面大家放的動畫,或是老師給大家的功課,大家都做的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