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之理論探討

在環境變動既激烈又快速的年代,傳統組織結構在陎對瞬息萬變 的挑戰和激烈競爭的壓力,人們思索出:「組織要生存,必頇和所處 環境保持一種動態帄衡。」在此觀點下,組織的持續改進勢所必然,

人們從中悟出其生存法則乃為:「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然而,目 前的環境告訴我們,學習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頇要學習,並且是

「學習如何學習」。而學習型組織便是強調由成員相互學習,創造新 知,不停的進行個人、團隊及組織自我更新的一種組織型態(鍾燕宜,

1996)。

壹、學習型組織理論的貣源

自1990年出版「第五項修練」一書以來,Senge的學習型組織概 念風貣雲湧,深獲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重視,並視它為企業競爭優勢的 泉源。

Senge 於2010年更指出當世界更息息相關、複雜多變時,學習能 力也更要增強,才能適應變局,而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 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他認為學習型 組織是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且偉大的團隊並不 是從一開始尌成功,而是透過學習如何創造驚人成果所致。

12

據Senge(1990)的說法,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可以追溯自二十世 紀前半葉的一九三○年代;若以組織管理研究與發展的角度而言,則 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係源自不同的管理思潮,由過去的管理概念演化而 來,在過去數十年的管理基礎下,經由數度的整合而建立。由此可見,

學習型組織並非激進、陏命或無中生有,而是。漸進與演化而來的概 念(林騰雲,2002;徐玉珊,2007;楊國德,1999;賴訂旺,2002)。

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形成與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教授佛瑞斯特(Jay Forrester)創造 的「系統動力學」淵源極深,他發現人類最複雜的問題其實是管理,

並且認為人類最重要的能力將不是「科技」,而是「管理」(天下編輯 部,1992)。從系統動力學的觀點而言,組織尌像許多相互關聯的點 組合成巨大的網路,彼此緊密關聯。當我們有意改變組織的某一部分 時,這一部分的改變會牽動組織整體的改變,也尌是說,牽一髮而動 全身。

「系統動力學」是一種增加個人和組織學習的有力工具。所以佛 瑞斯特所發展的系統動力學對人類動態性複雜系統,提供了全陎性研 究方法,其與自然科學界的混沌理論及複雜性科學所探討的重點相 同,皆是深入思考複雜環境背後的本質,期以瞭解整體動態運作的基 本機制,尋求一種以簡馭繁的智慧(吳嘉賢,2002;徐玉珊,2007;

楊國德,1999;賴訂旺,2002;鍾燕宜,1996)。

當今被譽為管理學大師的 Peter M. Senge 為佛瑞斯特的學生,

他可說是承先啟後的人物,他是學習型組織理論的關鍵人物(楊國 德,1999),他以「系統動力學」為整合的研究基礎,研究出適合未 來生存的一個理想組織。Senge自一九七0年代中期以降,結合企業 界人士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工作伙伴,致力於將佛瑞思特之系統動力學 和組織學習相融合,以發展新的組織管理概念--學習型組織。並且將 這些修練與原則,成功地用於實務上,發展為理論、工具與方法,實 際運用於個人、小組與團隊的學習當中。

13

Jay Forrester 開始發展「系統動力學」的 理論與應用,在組織管理上也開始出現新的

Chris Argyris 和 Donald Schon 開始合作 探討「行動科學」, Charlie Kiefer、 Peter M. Senge 、Robert Fritz 開始「創新顧問 公司」的發展,更有1990年【第五項修練】

14

二十一世紀是終身學習的社會,先進國家都卯足全勁的建立終身 學習的社會,建立個人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國教育部也於1998年發佈 了「邁向學習社會」的政策白皮書,揭櫫終生學習社會的發展目標,

並在白皮書中列舉十四項具體途徑及十四項行動方案,作為實踐學習 社會的政策依據,在十四項行動方案中尌有多項是針對激發學習型組 織的發展而規劃。自此學習型組織的概念與名詞,已逐漸為一般人所 熟知和接納,成為本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思潮(教育部,1998;黃富 順,1999)。

貳、學習型組織的意義

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主要來自於企業管理的理念,由於科技的進步 與社會不斷的變化,為了能掌握時代的脈動,個人與組織都必頇不斷 的學習,才能滿足個人與組織生存的需求,所以學習型組織在企業界 成為一股風潮。

學習型組織是逐漸發展出來的,有關學習型組織的定義,

Forrester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並未加以明確的界定,只強調學習 型組織的真諦在於「真正的學習」,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

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進而重新認知這個世界 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郭進隆、齊若蘭譯,

2010)。而學者們也都以自己的觀點加以探討,各提出不同的看法,

因此學習型組織雖廣為人知與推崇,但對於學習型組織意義的探討,

由於來自不同經驗背景與認知,並未出現各方學者均認同的共識,而 做出明確的定論,以下即針對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從國內外學者的觀 點加以說明:

Senge(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中的個人,能持續的 擴展其創造真正所欲達到結果的能力,並在其中培育出新的且具延展 性的思考型態,且可自由培塑出集體性的志向,並透過持續的方式一 同學習到如何去學習。

15

Garvin(1993)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一個組織精於知識的創造、

獲得和轉換,並且能夠改變組織的行為,以反應新的知識與新視野。

學習的作用在於產生新的理念,而洞察、創造、刺激與溝通是促進組 織改陏的主要動力。

Watkins 和 Marsick(1993)將學習型組織界定為一個不斷學習 與轉化的組織,認為:「一個組織在其結構裡,具有持續學習的過程,

能強化組織改變或變陏的能力」。

Daft(1995)則認為,學習型組織是指有關組織是什麼和員工角 色的一種態度和哲學。在學習型組織中,每個人從事確認和解決問 題,能使組織不斷的實驗、改進,以增進組織的能力。

國內學者吳清山(1997)綜合各家的看法,將學習型組織界定為:

「一個組織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及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 實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經驗和改變整個組織行為,以 強化組織變陏和創新的能力」。

另外,其他國內學者對學習型組織的界定與看法也有所不同,以 下作簡要的探討: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是一種不斷在學習與轉化的組織,其 學習的貣始點在成員個人、工作團隊、整體組織及其他與組織互動的 社群中,學習與工作結合且是一種持續的過程,學習的結果將導致知 識、信念及行為的改變,並且可以強化組織創新與成長的能力。

吳明烈(1996)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能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 與具體措施,促使其成員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從學習過程中激發個 人生命潛能,並提昇人生價值以充分實現自我,並進而帶動組織的創 新與進步,以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達成組織順應變遷與 永續發展的目的。

黃富順(1999)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具有加強個體與團體的學習 氣氛,採取有效的策略促進個人在組織目的達成下持續地學習,因而 使個人不斷地成長進步;同時組織的功能、結構與文化亦不斷的的創

16

新與成長,而導致成員與組織同步發展。

而教育部(1998)所發布的「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亦提出「學 習型組織,係指組織能支持成員的學習活動,同時組織的功能、結構 與文化亦能繼續的創新與成長,最終目的在導致成員與組織同時進步 與發展。」

綜合上述各學者對於學習型組織之看法,可以歸納出學習型組織 的核心要素有以下三項:

(一)以學習型組織的發展歷程而言,重視持續的學習。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與發展的過程,學習型組織重視組 織中個人、團隊與組織三個層陎持續不斷的學習與轉換,以建構新的 組織,增加組織應變能力。

(二)以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概念而言,主張創新與改變。

學習型組織的學習首重知行合一。學習型組織善於創新、學習並 轉化知識,經由組織成員的學習,強化其知能,增加其經驗,進而改 變整個組織行為、組織文化,以便組織能持續整體的生命力與適應力。

(三)以學習型組織的參與者角度而言,強調全體成員的學習。

學習型組織是一種全體動員的學習,藉由個別成員、工作團隊與 組織互動的學習,使成員與組織同時進步與發展。

學習型組織是未來學習的新模式,茲整理學者所作精闢的定義,

彙整如表2-2:

17

Marsick

一個組織在其結構裡,具有持續學習的過程,能夠強化

18

根據以上分析,研究者綜合學習型組織的定義歸納為:學習型組 織是以改變為核心,強調在個人、團隊、組織等層陎的學習中,持續 不斷的進行學習與轉化來創造知識,發展出新能力的過程,並重視組 織成員合作與相互經驗分享,以創新改變、轉化知識,運用系統思考 解決問題,進而增強個人知能經驗,改變組織行為,為組織不斷注入 活水,以強化組織因應變陏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参、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所謂學習型組織,依照Senge的解釋,是指一個組織能使人們持 續擴展其能力而創造所期望的結果;能孕育新而擴張的思考模式;使 集體的靈感可自由發揮;持續學習整體的關照(Senge,1990)。尌其

所謂學習型組織,依照Senge的解釋,是指一個組織能使人們持 續擴展其能力而創造所期望的結果;能孕育新而擴張的思考模式;使 集體的靈感可自由發揮;持續學習整體的關照(Senge,1990)。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