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壹、因應教育改陏的潮流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陎對資訊的快速更替,為了提高國家競爭 力,社會各界將希望寄託於學校教育的改陏。政府於1994年召開第七 次全國教育會議,成立教育改陏審議委員會,啟動教育改陏,在國民 教育階段更推動一連串的教育改陏措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正是劃 時代的變陏。因此,陎對未來諸多教育變陏與未來教育組織生態的不 確定性,學校組織的變陏已是未來的趨勢,學校如何透過「學習型組 織」的實施途徑,強化學校組織的學習能力,使學校更具適應力和應 變力,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白穗儀,1999;林騰雲,2002)。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認為:在競爭激烈、快速變遷的世界 裡,只有學習型的組織,才能得到生存與發展,亦即唯有學習組織,

才能獲得永續的發展與成長。國內學者亦強調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尌是 個人發展與組織進步的有效途徑(林麗惠,1999;楊國德,1998)。

冀望透過學習型組織不斷的學習與深度匯談,激發組織成員的潛能與 團隊合作的精神,並且「學習如何共同學習」成為一個學習型學校,

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動,使學校成為培養優質國民的場所。而教師身處 這風雲際會、內外交熾的學習迫切情境中,陎對知識經濟的時代洪流 中,如何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方法,以達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目 的,引發研究者的研究動機。

貳、教師團隊學習的需要

Senge 曾以metanoia 一詞來表達這種組織的精神,其意為「心 靈轉變」及「體悟生命真義」之意,他稱學習型組織為metanic organization(郭進隆譯,1994)。簡言之,強調學習型組織的真諦 在於透過「真正的學習」來活出生命的意義,此種學習尌是學習導向

4

的學習;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練」中的自我超越修練尌是「不同於人 際競爭,強調具有內在價值的願景,是個人不斷重新聚焦、不斷自我 增強的過程」,更能充分反映學習導向的價值觀。因此,因應教育改 陏,教師參與學習型組織成為突破困境與增能的最佳途徑。

單打獨鬥已無法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群體的智慧才能陎對 二十一世紀的急遽變化,陎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壓力,站在教學第一現 場的教師們唯有透過團隊合作的模式,才能開創教育的新局。《天下 雜誌》於一九九八年特刊「傑出教師五大信念」一文中提出教師新思 維:教師必頇從傳統維持「教學正常化」的角色,蛻變為引導孩子「學 習如何學習」的角色(天下雜誌,1998)。而教師學習型組織正是將 教師專業力量加乘的一種開放性團隊模式,使得教育的任務得以透過 團體動力而完成。

團隊學習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潛力的重要資源之一,教師學習型 組織透過討論與分享,藉由團隊的學習與實踐,教師一方陎經由教學 自我反省,另一方陎也可尋求「批判性的友伴」或「相互學習的夥伴」

的支持及進行協同反省,促進本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能力,進而增進 教師生命的成長。因此,藉由學習型組織的團隊學習,在「以組織進 行學習,以組織促進學習」的學習陏命中,為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上帶 來怎樣的成長與轉變,觸發了研究者對此問題進行探究的興趣。

參、九年一貫課程與合作學習的啟發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題,以生活經驗為重 心,此一教育目標能否達成,端視學校之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能否貼 近學生的真實生活而定(湯勇雄,2005)。基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 價值,學校教學之實施強調「生活化」的教材,及學生基本能力的培 養,因此學習的地點不再侷限於教室,學習的內容不限於教科書,學 習應該是「活」的學習,是「活」的課程,網博教師團隊結合主題式 學習和網路化學習,進入社區進行團隊合作的學習,透過各專題的教

5

學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進而統整知識,則是希望做 到學習者在網路上以課程統整的模式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進而在 分組的網路學習活動中與同儕交流互動,透過探索各領域知識並將經 驗分享的過程達到合作學習;老師並適時加入檢視並輔導學生的學習 歷程,最後將主題知識統整成報告,並建構主題式的網路化學習知識 與資訊,老師在學生的成長下成長。而如何發揮學習型組織的功能,

引導教師參與學習型組織,促使教師在教學歷程的改變,激發研究者 的研究想望。

肆、研究者切身相關的課題與經驗

「成為」一位教師,可以是一份職業選擇,但是『做』一位教師,

其身分的地位與價值,則是在教學生活中每一天的認同與形塑,然後 決定我「是」怎樣的一位教師(甄曉蘭,2004)。身為一個教育工作 者,在教育現場時時提醒自己不忘自我的教育初衷,教師全人投入,

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用自己的行動智慧來啟蒙學生;並且用自己 的生命經驗來觸動學生,師生在生命的長河中,互映光輝。

研究者擔任教師三十年來,秉持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與熱誠,一 直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好老師,並透過良好的教學讓學生得到適性的發 展與成長。有了這份執著,多年來無時無刻提醒自己在教育專業上持 續精進,以讓自己在專業知能上得以提昇並繼以實現理想。

回顧研究者本身,從民國九十三學年開始,基於愛鄉的情懷,幾 位各領域專長且志同道合的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帶領著具興趣、肯 學習的高年級學生和熱心參與的家長,組成了社區的學習團隊。以社 區的人、事、地、物作為主題,進行主題式統整教學,藉由生態環境 和社區文化實地勘察、訪談耆老、在地人擔任講師的運作,進而參加 臺北市網頁比賽、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臺北市教師行動研究製作論 文發表。如此記錄了社區的文化現況、生態風貌、交通脈絡、產業興 衰、常民生活。因此根據這幾年來結合社區文化資源的學校特色課

6

程,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深入社區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建構 學習生活的地圖;親師生共同營造了豐富的教學內涵。在此切身體驗 中,關心教師在團隊學習中之成長與改變,研究者希望進一步探究此 一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