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學習者相關背景分析

根據本研究所實施之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針對數位碩專班之學習者其相 關背景進行分析,期望從調查結果了解學習者之相關背景和過去數位學習之經 驗,與其參與數位碩專班的感受與所遭遇困難之間的關聯。本節首先陳述問卷 調查結果之有效樣本其性別、年齡和工作年資等相關背景之描述性統計資料;

爾後針對學習者之「數位學習課程經驗及訓練」、「入學動機」以及參與數位 碩專班之所利用之「教學工具及教材」和「課程準備及活動內容」等調查項 目,進一步了解學習者對於數位碩專班實施的想法及意見。各點內容說明如 後:

ㄧ、相關背景分析

分析回收之43份有效問卷並針對華商數位碩專班學習者之相關背景進行了 解;就性別而言,參與數位碩專班的學習者以男性居多,有34人,佔有效樣本 之79.07%;女性則有9人,佔29.93%。學習者之年齡層分佈如圖4- 1,以「36–

40歲」此一區間最多,有14人,佔有效樣本之32.56%,其次為「35歲以下」區 間,有11人,佔有效樣本之25.58%。

圖 4- 1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年齡層分佈比例

工作年資方面,有效樣本於各年資區間的分佈比例如圖4- 2,從圖中可了 解參與華商數位碩專班之學習者其工作年資多集中在「11–15年」此一區間,

有16人,佔有效樣本之37.21%;其次為「16–20年」區間,有12人,佔有效樣 本之27.91%。

圖 4- 2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工作資歷分佈比例

學習者之其他相關背景分析如表4- 1:

表 4- 1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之其他相關背景分析 基本資料項目 人數 百分比 最高學歷

專科 17 39.53 大學 26 60.46

碩士 0 0

博士 0 0

隸屬學院

文學院 1 2.32 商管學院 25 58.13 資訊學院 6 13.95 工學院 8 18.60 社會學院 2 4.65 教育學院 0 0 藝術學院 0 0 法學院 1 2.32 工作性質

商/金融 9 20.93 資訊 11 25.58 服務 5 11.62 軍公教 4 9.30 工/製造 10 23.25

其他 3 6.96

註:N=43

進一步將學習者之年齡層、最高學歷與工作資歷的分佈進行綜合分析,若 排除數位碩專班之入學條件等因素,以男性學習者而言,推測其自大學畢業、

退伍後直接進入就業市場(年齡約23–25歲),多數學習者累計「11–15年」工 作年資後參與數位碩專班,其年齡層恰好以「36–40歲」此一區間為主;相對 的女性學習者可能因為較早累積工作資歷,故調查中顯示的女性學習者年齡階 層分佈較低,9位女性學習者中即有5位的年齡分佈於「35歲以下」此一區間。

二、數位學習課程及訓練經驗

調查數位碩專班學習者過去的數位學習課程相關經驗,結果顯示完全無接 觸數位學習課程之學習者有33人,佔有效樣本之76.74%;數位學習課程相關訓 練調查部份,完全無接受課程訓練的學習者有24人,佔有效樣本之55.81%。進 一步了解數位碩專班所提供之課前訓練(包含數位學習平台操作、圖書館利用 教育等課程)是否對學習者往後之學習有所幫助,多數受訪的學習者對於課程 的提供及其效果表示肯定(IV002, IV003, IV004, IV011):

我覺得有幫助,在真正上課的時候比較不會手足無措,因為至少都有go through一遍了,使用上比較不會陌生(IV002)。

過去文獻顯示數位學習課程之相關經驗及訓練,對於學習者往後的課程表 現有所影響,尤其是無參與經驗的學習者,較容易在課程遭遇挫折而降低對課 程的期望(Katz & Yablon, 2002)。本研究調查之學習者,多數在參與數位碩 專班前沒有任何數位學習參與經驗,但受訪的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機構提供的 課前訓練,大多表示能滿足其需求;調查結果亦間接說明學習支援服務對於甫 成為遠距學習者的重要性。

而研究者亦於訪談中發現,儘管課程訓練對於往後課程進行有些許幫助,

部份學習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倚賴個人經常的操作以保持對課程軟硬體的熟悉 度,進而克服數位落差並減少影響學習效果的阻礙(IV001, IV006, IV010):

主要是自己操作啦!一年級一進來就上課了,這確定有的。我覺得〔訓 練〕的時數夠啦,它有像你講的在網路上直接教你,教你怎麼使用的動 畫,手冊我忘了有沒有提供,但是動畫我看了二遍,他告訴你要怎麼樣 按,按什麼,蠻清楚的(IV002)。

後來是邊學、邊看、邊會,我們同學也會互相問。我覺得操作要看個人的 熟悉度,熟能生巧嘛。… 因為這是遠距的東西,本來就應該要有學習的態 度跟熟練度,多學以後就會了解這種平台(IV010)。

在學習者過去參與的遠距課程類型中,若以「授與學分與否」作為正式與 非正式二種遠距課程類型的分野,前者的課程來源主要以網路學分班為主,後

者則多為公司內部員工訓練或坊間補習班之進修課程;而數位學習課程相關訓 練內容,主要係以系統平台的操作課程為主(32.55%),有13人;次為資訊檢 索課程(20.93%),有9人。

除了提供輔助課程引導學生適應不同於以往的學習模式,授課教師亦能提 供單機版課程等的變通方法以減少影響學習效果的外在因素:

像有些老師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異地無法連線至學習平台〕,會另外把 他的課程copy到光碟裡,這樣同學去大陸的時候就可以看。所以我覺得也 要看老師的態度,多少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意願(IV008)。

三、入學動機

入學動機的次數分配統計結果如表4- 2。勾選次數最多之項目為「能獲得 學分或學位」,計有35次,佔有效樣本之81.4%,顯示在43位有效樣本中,有 超過八成的學習者將學分或學位的獲取作為決定參與數位碩專班的首要因素;

其次是「以數位學習授課模式」(次數計有24,佔有效樣本之55.8%)及「專 業領域外之進修」(次數計有21,佔有效樣本之48.8%)。

表 4- 2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入學動機之次數分配 反應值

入學動機 個 數 百分比 觀察值百分比 能獲得學分或學位 35 31.5 81.4 職場專業知識需求 20 18.0 46.5 拓展人際關係 11 9.9 25.6 以數位學習授課模式 24 21.6 55.8 專業領域外之進修 21 18.9 48.8 總數 111 100.0 258.1 註:本題項為複選題

N=43

「拓展人際關係」此一因素雖然在有效樣本中,僅約四分之一的學習者選 擇其為入學動機,但研究者進行訪談時發現,部份學習者會利用課餘時間與來 自各企業體系的同儕分享不同企業的文化理念,交換、討論各種產業資訊的最 新情報(IV002, IV007):

…可以認識更多不同產業界的人,會比較有不同的觀點,認識的人也不

進一步詢問受訪者使用討論區的詳細情形,此部份包含網路學習平台以及 其他系統平台提供的討論(版)功能,研究者發現雖然討論區無法進行同步的 課程活動,但對於學習者參與課程的互動性確實有所提升;而討論區開放訊息 的特性,能將原本一對一問答的非公開隱性知識,傳達給所有學習者受惠:

我們都直接把問題放在平台上的討論區,或是email給老師或助教;有的 助教會留msn,但一般來講都是在討論區為主,因為起碼你在討論區發 問,所有同學都知道有什麼樣的問題,有的時候甚至也不需要等助教回 覆,同學就可以互相幫忙解答這樣,執行上效果蠻好的(IV007)。

教學工具的利用可輔助課程進行以達學習效果,在數位課程中運用教學工 具,更是為了加強實體課程與數位課程之間的互動落差;反之,教學工具的不 當使用亦可能造成學習者的困擾,進而對課程活動產生排斥的心態;Wang and Reeves(2007)亦以教學工具中的溝通管道為例,就課程建構者的觀點表示,

多種溝通管道在遠距課程的效果較單一管道好,但為了避免過多資訊模糊學習 者的焦點,指導者必須事先整合一溝通流程;因此,在教學工具過於複雜或多 種教學工具其功能重複性甚高的情形下,若沒有加以整合,學習者須耗費更多 時間整合課程的相關資訊:

...如果能把一些東西整合在一起,我覺得比較能夠達到那個效果。像學校 有學校的〔網路學習平台及email帳號〕、EMBA有EMBA的〔網站〕、班 上又有自己的blog,這樣訊息分散很難掌握(IV004)。

而且〔網路學習〕平台上發佈的訊息也不會直接寄送到學生的常用信箱 裡,變成說我們需要一個人去整合那些資訊,像班代可能就必須要常常上 去平台看有哪些最新訊息,然後再發email給大家知道(IV008)。

在教學教材使用類型之分析結果,各類型教學教材皆有超過80%以上的學 習者曾經接觸,其中以「簡報檔案」與「影音資料」二種檔案類型之次數最高

(95.3%),計有41次;顯示數位學習課程多以簡報檔案搭配影音資料進行教 學課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檔案的應用雖然在數位學習課程中最為普遍,

但在利用上須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如伺服器(server)的承載容量、頻寬大小 限制等,否則容易造成負面的學習效果:

我覺得遠距課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讓整個教學比較流暢吧!就頻寬的部份 要改善。我們之前有跟老師反應過,看是不是〔簡報檔案〕直接搭配聲音 就好了,或是教材、投影片搭聲音。...還有同學想建議老師乾脆轉成MP3 檔案,這樣坐公車的時候也可以聽(IV014)。

五、課業準備及活動內容

遠距課程的優點之一為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模式,提供在職學生彈性安排 時間進行學習活動,除了固定的課程參與時數外,研究者調查數位碩專班學習 者準備課業的時數分佈比例,結果如圖4- 3:

圖 4- 3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課業準備時數分佈比例

由圖中可知,超過五成的學習者每週花費在課業準備的時數為「6–10小 時」此一區間,有24人,佔有效樣本之55.81%;其次為「11–15小時」區間,

有9人,佔有效樣本之20.93%。接著分析學習者於課餘時間從事的相關活動,

如表4- 4:

表 4- 4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課餘時間活動內容次序等第摘要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課餘時間活動內容次序等第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