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結論

綜合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按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以一、學習者之參與行 為及二、學習者之意見彙整二部份,將各點研究結論陳述如後:

一、學習者之參與行為

依據本研究問卷調查及訪談的分析結果,針對學習者參與數位碩專班之入 學動機、教學工具和教材利用情形、課業準備與活動內容及學習者的潛在需求 等研究問題進行回答:

(一)數位碩專班之參與動機以獲得學分或學位為主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顯 示 , 超 過 八 成 的 樣 本 學 習 者 將 學 分 或 學 位 的 獲 取

(81.4%)視為其數位碩專班入學的主要因素,次二因素為數位學習授課模式

(55.8%)與專業領域外進修(48.8%),其他因素尚有職場專業知識需求

(46.5%)與拓展人際關係(25.6%)。多數受訪的學習者表示,學分或學位的 獲取僅只是參與數位碩專班的推力之一,選擇數位碩專班主要係其授課採遠距 模式進行,能讓工作在身的學習者充分利用其彈性時間從事學習活動。此外,

專業領域外或職場相關專業知識亦為學習者進修的原因之一,選擇此因素之學 習者較不考慮碩專班模式為實體或遠距型式,可知不論碩專班的型態為何,學 習者皆希望能從進修課程中習得對職場有所助益的專業知識。

(二)教材工具以網路學習平台利用程度最高

數位碩專班學習者主要利用的教材工具以網路學習平台(95.3%)為主,

其次為相關平台之討論區(90.7%),其他教材工具所佔比重為網路視訊與影 音串流工具(各為41.9%)、部落格(39.5%)和即時通訊軟體(27.9%)。研 究調查顯示,數位碩專班學習者對於網路學習平台有一定程度的倚賴,對於海 外工作的學習者而言尤甚;學習平台不僅作為教學活動之用,相關訊息的發 佈、師生互動、線上課程的管理與記錄等亦須透過平台進行。而線上討論區的 利用,能讓學習者互相分享課程資訊,雖然此種教學工具較缺乏即時性的特 質,但多數學習者選擇平台討論區作為與教師溝通、互動的管道之一。

(三)教材類型以簡報檔案及影音資料為主

在教材使用類型方面,主要以簡報檔案及影音資料為主(各為95.3%),

其次為文字文件、網路資源和實體書籍(各為83.7%),最末項為PDF資料

(81.4%)。此部份調查結果正好反映遠距課程傳播型式通常為授課教師之串 流影像搭配簡報教材進行教學活動,是故教材利用之各類型所佔比重亦如調查 結果所示。

(四)每週課業準備時數多在6 – 10小時區間

依據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樣本學習者每週花費在課業準備之時數最多為 6–10小時(55.81%)、次為11–15小時(20.93%),其他分佈情形為5小時以下

(16.28%)、16–20小時(4.65%)及21小時以上(2.33%),顯示除了教學活 動的參與外,樣本學習者平均每天利用1–2個小時進行課程相關活動。

(五)課餘活動以作業撰寫為主

針 對 樣 本 學習 者 在 課餘 時 間 從事 活 動 內容之 調 查 結 果, 以 作 業撰 寫

(RM=1.5116)為最大宗,其次為小組討論活動的參與(RM=1.8732),最後

為相關資料之蒐集(RM=2.6512);不少學習者於訪談時表示遠距課程的作業 量較實體課程多,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準備,而小組活動不論是面對面或是線 上型式,亦必須挪出工作與教學以外的時間參與;在課程相關資料蒐集方面,

除了教師提供的教材內容外,尚須倚賴學習者個人進一步檢索、閱讀,此部份 亦反映出數位碩專班學習者必須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六)數位碩專班學習者之潛在需求

1. 提高遠距課程的比例

研究調查顯示,目前數位碩專班的課程架構與「完全數位學習」型式尚有 一段差距;為因應就職人口外派至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工作的機會日漸增加,

並兼顧其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學習者認為此種不受時空限制的遠距課程就目 前比例看來應該持續增加,方能落實數位學習的核心精神。

2. 線上學習輔導人員的支援

針對線上學習輔導人員(線上助教)此角色之必要性及支援程度,研究結 果顯示,部份學習者認為線上助教確實有存在之必要,鑑於遠距課程的參與需 要學習者個人的自制能力,在作業繳交、平台討論或課程活動的缺補等方面若 能有線上助教的監督與管理,學習者參與的態度及意願亦會相對提高;此外,

像是即時性問題的解決、學習方法的輔助等,亦因為與線上助教的接觸機會較 教師高,可獲得相對頻繁的協助。

二、學習者之意見彙整

本研究欲以學習者觀點了解認證規範對於數位碩專班實施成效之影響,以 及規範內容待修正或補足之處。關於碩專班實施滿意度及規範重要性調查結 果,已於第四章研究分析中按其構面項目依序呈現,礙於篇幅過多故不再行贅 述;此部份續以認證規範架構為主軸,將學習者就專班實施情形提出之建議總 結如下:

1. 學習活動設計

(1) 學習進度表可輔助師生規劃與選擇合適課程

在學習活動設計部份,學習者對於學習進度表的提供表示贊同,部份 表示因為個人工作情形不同,若有教學大綱輔助個人學期課程規劃的相關 事宜,將能克服更多時間上的不便;另一方面,授課教師應於每學期初提 交學期進度表,經由機構內部事先彙整、審核以減少授課內容重複性過高 的情形。此外,清楚載明課程資訊於教學大綱,可協助學習者在課程選擇 上能更貼近個人需求及學習能力。

(2) 線上測驗須考慮題型設計並兼顧系統穩定度

關於教材互動,部份學習者認為線上教材所設計的課後練習能了解個 人學習狀況,但常因為測驗題型及系統穩定度方面的問題,反而容易增加 學習者操作與練習上的困擾。針對線上筆記功能,多數學習者肯定此功能 之原意係為便利學習者能於教學活動中能記錄個人學習要點,但亦因為系 統介面設計等相關問題,部份學習者認為不一定要將線上筆記功能併入教 學平台的操作介面,或許能因此降低對於系統的干擾程度,另有學習者認 為此功能相較於充實教材內容本身、系統頻寬穩定度等問題顯得不是這麼 迫切,也會選擇傳統紙筆來代替線上筆記的功能。

(3) 線上討論區的彈性應用可提高學習者參與素質

在同儕間的互動上,主要係以電子郵件及教學平台討論區為主;前者 的利用雖亦涵蓋課業方面的聯繫,但與後者之正式學習活動的訊息交換相 比,則較傾向課外活動的連絡管道,也因此在提供學習者個人的連絡方式 及相關資訊係屬必要。而針對正式互動管道之一的教學平台討論區,多數 學習者認為以主題分類的管理型式雖能幫助指向特定資訊,但亦相對地限 制了運用的靈活度;學習者認為應以彈性方式開放個人選擇有興趣之議題 進行意見發表來取代每項議題之回應皆列入評量參考,將可減少內容浮濫 情形並提高文章的可看性。

(4) 線上測驗的實施須符合教學教材及目的

在學習評量方面,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可知,學習者認為遠距課程評量 的內容與方式須切合教材內容與教學目的之重要性最為一致,對於作業繳

交管道的提供亦表示滿意;部份學習者表示,針對是非、選擇題題型的線 上測驗,宜作為學習者自我練習之用,對於正式測驗實施的意義不大,且 其公平性較難控制。

(5) 教師應加強測驗或作業回饋之指導與支援

測驗結果評閱部份所獲得的滿意度排序第一且意見最為集中,除了系 統自動給予的測驗成績外,學習者認為教師態度積極與否對於作業或是測 驗的回饋程度有相當的關聯。

(6) 依學習者需求設計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學習動機

在維持學習動機部份,多數學習者期望藉由教學活動的參與獲得實務 方面的回饋,並將其應用在工作上。其表示願意參與回流教育的在職人 員,會主動透過同儕互動與其他學習者交換有利資訊,因而授課教師可利 用最新產業資訊或按學習者需求規劃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習者參與課程之動 機。

(7) 利用多元管道提高課程資訊傳播的即時性

就教師是否提供實例或個案來輔助課程內容的部份,學習者認為實體 課程的參與體認較深,亦建議教師可活用其他訊息管道(例如電子郵件、

教學平台討論區等)來即時、主動地補充相關資訊予以學習者。再者,針 對學習方法的相關建議,學習者在本研究調查中並未明確表示,少數學習 者認為此部份可由其他角色(例如課程助教)代為加強;由於遠距課程在 即時性服務或相關支援上較難有突破性的加強方式,其轉而傾向調整數位 課程實體與遠距時數的比例,並指出實體課程時數的提高希望以正式課程 外加的方式實施。

2. 教學管理與系統服務

(1) 開放個人化系統設定可提升訊息傳達的即時性

在科目基本資料管理部份,學習者雖未對教學平台身分註記的部份表 示任何意見,但平台系統會依其使用者身分別確實給予相對等的操作與瀏 覽權限;另外,對於系統提供個人電子郵件帳號之服務表示,因訊息接收 的管道過於繁雜,若能開放系統設定改以學習者個人常用信箱為主要聯絡 管道,將可提升訊息接收之時效性,亦能減少使用者彙集分散資訊的困

在科目基本資料管理部份,學習者雖未對教學平台身分註記的部份表 示任何意見,但平台系統會依其使用者身分別確實給予相對等的操作與瀏 覽權限;另外,對於系統提供個人電子郵件帳號之服務表示,因訊息接收 的管道過於繁雜,若能開放系統設定改以學習者個人常用信箱為主要聯絡 管道,將可提升訊息接收之時效性,亦能減少使用者彙集分散資訊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