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朋友支持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家庭、朋友支持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將青少年時期分為「國中」與「高中」兩個階段,以邏輯迴歸模型在 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起始狀態的情況下,檢視家庭、朋友支持、支持變化 及支持變化類型對青少年外在偏差的影響。因此將分為七個邏輯迴歸模型,以外 在偏差行為為依變項,將其他自變項同步放入邏輯迴歸模型之中分析,本節將說 明各模型分析結果。

壹、 國中階段

各模型中皆放入控制變項,由表 4-4-1 及表 4-4-2 七個模型的結果顯示,控 制變項中,除自尊外其他控制變項對於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皆有顯著影響。就性 別而言,相較於男性,女性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在父母教育程度的 部分,父母教育程度越高,青少年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在家庭結構 的部分,相較於非雙親家庭,雙親家庭青少年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

初始偏差的部分,相較於之前沒有外在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之前有外在偏差行為 的青少年後來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高。初始家庭支持的部分,在模型十 一、模型十三、模型十四中,初始家庭支持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皆有顯著影響,

初始家庭支持越高其後來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初始朋友支持對外在偏差 行為無顯著影響。以下就各模型分別詳述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關係。

模型八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與家庭支持,

表 4-4-1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81.99,p< .001)。

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偏差行為等變項後,家庭支持對外在偏差行為 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顯著,顯示家庭支持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進一步 檢視其影響的方向後,家庭支持越高,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支持 研究假設七。根據機率比值(odds ratio)來分析,當「家庭支持」增加一個單

67

位,青少年有偏差行為的可能性降低 27%。

模型九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與朋友支持,

表 4-4-1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45.40,p< .001)。

結果顯示僅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及初始偏差行為等控制變項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朋友支持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未能支持研究假設八,朋友支持對 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無顯著影響。

模型十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家庭和朋友 支持,表 4-4-1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83.78,

p< .001)。結果與模型八跟模型九相同,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偏差 行為等變項後,家庭支持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而朋友支持 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根據機率比值(odds ratio)來分析,

當「家庭支持」增加一個單位,青少年有偏差行為的可能性降低 27%。

68

表 4-4-1 國中階段家庭、朋友支持對青少年偏差行為影響之邏輯迴歸分析

國 中 模 型 八 模 型 九 模 型 十

b Exp(B) b Exp(B) b Exp(B)

性 別

女性 -0.76*** 0.47 -0.75*** 0.47 -0.82*** 0.44 (男性=0) (0.16) (0.08) (0.17) (0.08) (0.17) (0.08)

自 尊 -0.03 0.97 -0.05 0.95 -0.03 0.97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父 母教育程度 -0.07* 0.94 -0.07** 0.93 -0.07* 0.93

(0.03) (0.02) (0.03) (0.02) (0.03) (0.02) 家 庭結構

雙親家庭 -0.57* 0.56 -0.64** 0.53 -0.57* 0.57 (非雙親家庭=0) (0.23) (0.13) (0.23) (0.12) (0.23) (0.13) 初 始偏差行為

有偏差行為 2.00*** 7.39 2.01*** 7.49 2.00*** 7.37 (沒有偏差行為=0) (0.20) (1.49) (0.20) (1.49) (0.20) (1.49)

家 庭支持 -0.30*** 0.74 -0.31*** 0.73

(0.05) (0.04) (0.05) (0.04)

朋 友支持 0.03 1.03 0.07 1.07

(0.05) (0.05) (0.05) (0.05)

常 數 0.95 0.21 0.59

(0.59) (0.64) (0.65)

N 1628 1628 1628

pseudo R2 0.143 0.114 0.144

χ2 181.99*** 145.40*** 183.78***

備註:括弧內數字為標準誤

*p< .05, **p< .01, ***p< .001

69

模型十一中放入控制變項與家庭支持變化,表 4-4-2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 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83.31,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 初始狀態等變項後,家庭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顯著,顯 示家庭支持變化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支持研究假設九:家庭支持變化 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影響。進一步檢視,相對於家庭支持維持的青少年,

家庭支持增加,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約減少 59%;家庭支持減少,

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高,約增加 70%。

模型十二中放入控制變項與朋友支持變化,表 4-4-2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 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45.82,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 初始狀態等變項後,朋友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未 能支持研究假設十,朋友支持變化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無顯著影響。

模型十三中放入控制變項、家庭和朋友支持,表 4-4-2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 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85.24,p< .001)。結果與模型十一跟模型十二 相同,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狀態等變項後,家庭支持變化對外在偏 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而朋友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未達到統 計上的顯著。進一步檢視,相對於家庭支持維持的青少年,家庭支持增加,青少 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約減少 60%;家庭支持減少,青少年產生偏差行 為的可能性越高,約增加 71%。

模型十四中放入控制變項及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表 4-4-2 結果顯示整 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

χ

2=185.20,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

家庭背景及初始狀態等變項後,朋友補償型、負向減弱型、維持不變型及其他類 型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顯著,顯示部分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 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支持研究假設十二: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對

70

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影響。進一步檢視,相對於家庭補償型的青少年,朋 友補償型的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高,約增加 331%;負向減弱型的青少 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高,約增加 461%;維持不變型的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 的可能性較高,約增加 196%;其他類型的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高,約 增加 183%。

71

72

維持不變型 1.08* 2.96

(0.45) (1.34)

其他類型 1.04*** 2.83

(家庭補償型=0) (0.29) (0.82)

常 數 1.07 0.14 0.72 -0.28

(0.61) (0.64) (0.67) (0.69)

N 1628 1628 1628 1628

pseudo R2 0.144 0.114 0.145 0.145

χ2 183.31*** 145.82*** 185.24*** 185.20***

備註:括弧內數字為標準誤

*p< .05, **p< .01, ***p< .001

貳、 高中階段

模型中皆放入控制變項,由表 4-4-3 及表 4-4-4 七個模型的結果顯示,控制 變項中,僅性別、初始偏差與初始家庭支持對於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影響。

就性別而言,相較於男性,女性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初始偏差的部 分,相較於之前沒有外在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之前有外在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後來 發生外在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高。初始家庭支持的部分,在模型十一、模型十三、

模型十四中,初始家庭支持越高其後來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以下就各模 型分別詳述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關係。

模型八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與家庭支持,

由表 4-4-3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23.76,p< .001)。

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偏差行為等變項後,家庭支持對外在偏差行為 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顯著,顯示家庭支持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進一步 檢視其影響的方向後,家庭支持越高,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越低,支持 研究假設七。根據機率比值(odds ratio)來分析,當「家庭支持」增加一個單 位,青少年有偏差行為的可能性降低 15%。

模型九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與朋友支持,

73

由表 4-4-3 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05.11,p< .001)。結 果顯示僅性別及初始偏差行為等控制變項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朋友支持並未達到 統計上的顯著,未能支持研究假設八,朋友支持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無顯著影 響。

模型十中放入控制變項(初始家庭支持和初始朋友支持除外)、家庭和朋友 支持,由表 4-4-3 顯示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26.24,p< .001)。

結果與模型八跟模型九相同,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偏差行為等變項 後,家庭支持與外在偏差行為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而朋友支持與外在偏差行為 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根據機率比值(odds ratio)來分析,當「家庭支持」增 加一個單位,青少年有偏差行為的可能性降低 16%。

74 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24.27,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 初始狀態等變項後,家庭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未 能支持研究假設九,家庭支持變化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無顯著影響。

模型十二中放入控制變項與朋友支持變化,由表 4-4-4 結果顯示整體的迴歸 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05.18,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

75

初始狀態等變項後,朋友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未 能支持研究假設十,朋友支持變化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無顯著影響。

模型十三中放入控制變項、家庭支持變化與朋友支持變化,表 4-4-4 顯示整 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25.79,p< .001)。結果與模型十一跟模 型十二相同,在控制個人特質、家庭背景及初始狀態等變項後,家庭支持變化及 朋友支持變化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皆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模型十四中放入控制變項及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由表 4-4-4 結果顯示 整體的迴歸模式達到統計上之顯著(χ2=130.28,p< .001)。在控制個人特質、

家庭背景及初始狀態等變項後,朋友補償型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 顯著,顯示部分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支持研 究假設十二: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影響。進一 步檢視,相對於家庭補償型的青少年,朋友補償型的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

家庭背景及初始狀態等變項後,朋友補償型對外在偏差行為影響有達到統計上之 顯著,顯示部分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可以預測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支持研 究假設十二:家庭和朋友支持變化類型對青少年外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影響。進一 步檢視,相對於家庭補償型的青少年,朋友補償型的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