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家庭是學童第一所啟蒙知識的學校,透過父母的教導,孩子才能更加成長、

茁壯,其中,家庭閱讀環境氣氛的營造,更是促成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環節。

本節旨在探討家庭閱讀環境,內容分為三部分:家庭的意義、家庭閱讀環境的探 討、家庭閱讀環境的相關研究。

一、 家庭的意義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2005)的解釋,「家庭」是指透過婚姻、血緣或收養關 係等紐帶結合起來的一群人,組成一個單獨的戶,以其各自所處的夫妻、父母、

子女、兄弟姐妹等社會地位相互聯繫。我國民法(1929)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裡,

亦有說明家庭的意義,「稱家者,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第 一千一百二十三條更詳細規定:「家置家長,同家之人,除家長外,均為家屬;

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

國內外學者對家庭意義的看法亦相當一致,龍冠海(1964)指出家庭為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人,由於婚姻、血統或收養的關係,所構成的一個團體。謝繼昌

(1985)認為家庭是指一群有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的人,所組成的經濟獨立、

且共同生活的單位,其有繼嗣、傳承和祭祀的義務和權利(引自周麗端, 1999:

9-10)。王鍾和(1985)則認為家庭是具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所組成,進一步將 家庭定義為:人類生命的延續與文化傳遞的發祥地、成長發展的基地、精神寄託 與培養感情之地及個人安全的寄託所。1963 年國外學者 Stephen 提出對於家庭的 看法,其認為家庭是以婚姻與婚姻契約為基礎的一種社會安排,包含以下特性:

夫妻與子女共同居住、承擔為人父母的義務、夫妻在經濟上負有相互扶養的責任 (引自周麗端, 1999:9-10)。

教育的第一現場是家庭,新加坡「重親情,享倫理工委會」宣言中也指出「家 庭重要,是因為家庭帶給人們愛,溫暖和歡愉,家庭是我們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

安定人心的錨……。」(引自何琦瑜、陳雅慧, 2005),由此可知,家庭,確實 是在學童的學習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綜上所述,家庭為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 同生活單位,為同一目的所組成之團體,其共同享有權利與義務,並具有精神寄 託之功能,除此之外,家庭更是培養感情之處與個人安全的寄託所。

二、 家庭閱讀環境的探討

天下雜誌的家庭教育專刊中指出,許多先進國家,把家庭教育當成兒童教育 的基石。人力素質和競爭力數度名列國際組織排名前矛的芬蘭,認為家庭教育才 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何琦瑜、陳雅慧, 2005)。而家庭環境是屬於家庭教育的一 環,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有成功的家庭教育。

國際閱讀協會(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有一句重要的 口號:「有喜愛閱讀的雙親,就會有喜愛閱讀的孩子。」荀子也曾說:「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由此可知,要孩子學習有效果,父母需要在家庭環境下工夫。

在國外,研究家庭環境的理論中,以 1967 年英國倫敦的普勞頓報告書

(Plowden Report)最著名,其將家庭環境區分為家庭物質設備、子女人數、父 親職業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等(林清江譯, 1981)。Bloom、Kellaghan、Sloance 與 Alvarez 則強調家庭的過程變數對兒童的學業成就具有影響力,這些因素包

件的學習刺激、語言的環境以及對兒童學業的抱負和期望(吳國淳譯, 1996)。

而在 Levine(1983)研究中,則將影響閱讀成就的家庭因素分為六部分:社經地 位、家庭結構、母親的特質與可及性、父母親的態度和期望、孩子時間的使用、

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等。

國內的研究者對於家庭環境的定義,也有不同的解釋,如:賴保禎(1994)

將家庭的一般狀況、子女的教育設施、家庭的文化狀況、家庭的設備以及子女的 創造與知性文化活動等皆納入家庭環境的範圍。陳翠華(1996)則以家庭社經地 位與父母教育期望來解釋家庭環境。吳明隆(1998)亦是從家庭社經地位的角度 切入,認為家庭環境分為家庭結構及家庭社經地位兩個向度。

石培欣(1999)的研究中,將家庭環境分為靜態與動態環境,其包含家庭文 化狀況、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等。周新富(1999)將家庭環境分為家庭背景與家庭 文化資源。盧秀芳(2004)研究家庭環境,包括社經地位、家庭氣氛、父母教養 等面向。陳麗妃(2005)則提出不同的觀點,試圖以家庭的教育物質設備、父母 運用在子女教育的物質經費與教育學習的投資上,做為家庭環境的指標。

由此可知家庭環境所涉及的層面很廣,包括:家庭物質設備、子女人數、父 母的教育程度、雙親的職業、父母對兒女的課業指導與支持、語言的環境、父母 的社經地位、教育經費的運用、家庭文化資源等。

瞭解家庭環境的意義後,以下將進一步探討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張淑如

(1993)的研究中,提出父母應為子女安排一個理想的閱讀環境,父母在日常生 活中重視書籍,可以為子女奠定良好的閱讀態度。唐榮昌(1994)將家庭所提供 的閱讀環境分為父母的閱讀習慣、為幼兒出聲閱讀、親子閱讀互動等。而鄭靜欣

(1997)認為家庭閱讀活動對閱讀習慣十分有助益,而父母的推動,決定著家庭 閱讀活動的成敗。

曾志朗(2001)明白指出兒童是未來的希望,要為下一代營造良好的閱讀環 境是家長的期望。賴苑玲(2001)認為家中要有讀書角的設置,提供閱讀的環境,

每日有一定時間,大家一起各自閱讀。黃敏秀(2002)認為家庭閱讀環境包含家 長社經地位、家庭閱讀材料與父母閱讀引導。

另外,根據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會(2003)討論的結果發現,閱讀場 的經營是影響兒童閱讀興趣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庭閱讀場即是指家庭閱 讀環境,其認為家庭閱讀環境的經營是和家庭經濟、氣氛、家庭價值觀與信念有 關。謝美寶(2003)將家庭閱讀環境分為父母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父母 親的教育期望與家庭閱讀資源等四方面。周芷誼(2006)在研究中將家庭閱讀環 境區分為父母對閱讀的支持度、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資源與閱讀的關係等要 素。黃家瑩(2007)在研究家庭閱讀環境時,則將焦點放置於父母親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互動及家庭閱讀資源等層面。

綜上所述,可知舉凡父母親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中閱讀資源、家庭 閱讀氣氛的營造、家庭價值觀、父母親的教育期望與父母親對閱讀的支持度等都 是屬於家庭閱讀環境所研究的範疇。

三、 家庭閱讀環境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將家庭閱讀環境定義為家長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消 費、閱讀資源等方面,以下將針對上述主題來逐一探討。

(一) 家長閱讀習慣

國內學者對於家長閱讀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視,幾乎是有志一同的認為有良好 閱讀習慣父母,才有良好學習成就的子女。多位學者曾指出家庭是兒童第一個學 習環境,父母喜歡閱讀,學童自然而然會喜歡閱讀並養成閱讀的習慣(王嘉龍,

2001;林見瑩, 2002;馮秋萍, 1998;黃育君, 1998;賴苑玲, 2006)。楊 美華(2003)也認為家長扮演著培育下一代閱讀習慣的重要角色。國內信誼基金 會(1990)研究發現,母親是經常閱讀者,兒童閱讀的頻率較高,閱讀行為表現 也較佳。

另外,從黃齡瑩(2004:1)的研究中發現:(1)多數幼兒家長都擁有良好 的閱讀態度和習慣;(2)家長的教育程度愈高、職業愈屬於專業性質、平常傾向 經常閱讀者,比較關心孩子的閱讀態度和習慣養成,會營造較良好的閱讀環境和 學習情境,且重視幼兒閱讀的相關事宜;(3)家長愈重視「幼兒閱讀」,則孩子 的閱讀態度也愈積極正向。

而國外學者亦抱持著相同看法,日本學者樋口裕一(2006)認為孩子不愛看 書,只有一個原因,因為體驗不到閱讀的樂趣。如父母能以身作則的讀書將會為 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綜合西方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有相似的結果,他們 認為父母若能較常閱讀,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子女也會跟著學習(Dwyer &

Flora, 1980; Jobe, 1982; Mellon, 1992; Williams, 1989)。Blanton(1972)

認為孩子經常地觀察父母閱讀,才會將閱讀視為一種有價值的活動。除此之外,

有閱讀圖書或報紙習慣的父母,其子女對閱讀活動的興趣也較為熱衷(Nebor, 1985; Rasinski, 1994)。Bobel(1981)以 38 位在學業上資賦優異的學童為研 究對象,調查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早期閱讀的經驗,研究結果指出父母的影響與學 童的早期閱讀息息相關。

從以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顯示,父母閱讀習慣之建立,與營造家庭閱讀環境 的氛圍有著莫大的關連。如在學童幼年時,父母即以身作則培養積極的閱讀習 慣,將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相信對學童閱讀書籍習慣的養成,一定有 所助益,如此,學童才能在閱讀中得到樂趣,並體會閱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 閱讀行為。

(二) 親子閱讀互動

根據 2005 年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顯示,親子共處時,孩子認為親子之間最 常從事的活動為「看電視」,但雙親對親子之間最常從事的活動之認知則為「陪 伴孩子做功課」。由此敘述中,除了可以看出親子認知上的差異外,更可以得知 閱讀並非親子之間的主要活動。再進一步從調查中發現,希望孩子有高學歷的父 母約佔 77.24%,而實際陪孩子一同閱讀的家長卻只有 5.89%。由此可知,國內 親子閱讀互動之不足,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大過於實際教育孩子的行動。

從國外的研究結果中發現,透過閱讀活動,父母與兒童互動愈頻繁,兒童將

從國外的研究結果中發現,透過閱讀活動,父母與兒童互動愈頻繁,兒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