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縣永和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北縣永和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研究"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台北縣永和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研究. 指導教授:賴苑玲 博士 研 究 生:蔡宛儒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致 謝. 詞. 時光荏苒,四年研究所生涯接近尾聲,回顧這四年學習的過程,著實感謝台 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所有的任課教授,因為有授課教授淵博知識的傳授, 使我在社會領域的教學上有更深一層的體認,亦充實自身之教學內容,進而提升 教學品質。. 本論文之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與我們有亦師亦友般感情的指導教授—賴苑 玲博士。在論文指導上,學富五車的苑玲老師不斷地給予指導與啟迪,對論文初 稿的修改字字斟酌,可說是鉅細靡遺;在生活關懷上,猶如慈母的苑玲老師,對 我們所遭遇的困境,更能將心比心,給予我們最真誠的關懷。師恩浩蕩,銘感五 內,謝謝您—苑玲老師。此外,承蒙口試委員—胡鳳生教授、廖淑台教授之指導, 因兩位教授的許多寶貴意見與指正,才能使論文更加完整,在此謹致最深之謝意。. 論文創作的過程,是艱辛而漫長的一段路,不論是在論文題目選擇上的困難 及論文資料尋求中所遭遇的困頓,或是在將想法化諸文字時的凝滯不前期間,所 幸有一群好友相伴,相互支持與打氣,無私的將訊息資料共享,成為彼此的精神 支柱,謝謝你們—香廷、敏瑜、惠瑱、雅苓、湘潔、靜妹。另外,在論文寫作過 程中,協助問卷完成的學童與教師,在此也一併致上感謝之意,因為您們的協助, 論文才得以完成,謝謝您們。. 最後,我想感謝一群好友與雙親,謝謝您們對我的支持與包容。特別是好友 梅芳在論文完成期間,給了我極大的幫助,謝謝你—小梅。而雙親的信任與體諒, 更是我在論文寫作期間最大的依靠,謝謝您們—我最愛的爸爸媽媽。 2009 年夏. I. 宛儒筆.

(3)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間的關 係,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童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三者 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習 慣之認知。二、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和社區閱讀環境 之認知。三、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不同背景變項在家庭閱讀環境、 社區閱讀環境、閱讀習慣之差異。四、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 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五、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社區閱讀環境 與閱讀習慣之相關。六、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對閱讀習慣 之預測力。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以台北縣永和市內國小五年 級學童為主要研究對象,受試者總數為 600 人,共得有效問卷 566 份。問卷資料 輸入後,以百分比、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多元迴歸 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考驗。 本研究主要發現有: 一、 學童具有正向的閱讀習慣,並擁有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及社區閱讀環境。 二、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上具有差異;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家庭 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上則無差異。 三、 不同家庭狀況與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國小學童在部分閱讀習慣、家庭閱讀 環境、社區閱讀環境具有差異。 四、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積極度」層面具有差異;不同家長職業 的國小學童在「整體家庭閱讀環境」具有差異;不同家長職業的國小學童 在「整體社區閱讀環境」具有差異。 五、 在不同閱讀地點進行閱讀活動的國小學童在「整體閱讀習慣」、 「整體家庭. II.

(4) 閱讀環境」、「公共圖書館的環境布置」與「動漫畫租書店、書店、書局所 提供的服務」層面上皆具有差異。 六、 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具有正相關。 七、 國小學童之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能部分預測閱讀習慣。 根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及結論,針對家庭、動漫畫租書店、書店、書局、公 共圖書館及未來後續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 III.

(5) ABSTRACT. The main survey of this study were the relation among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dditionally,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reading habits,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of home and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2)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of reading habi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3)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4)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5) to survey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6) to predict th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This research adopts questionnaire method mainly and interview method auxiliary.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fifth grade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Youngho City, Taipei County. The total numbers of the students filling IV.

(6) in the questionnaire were 600, 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566. The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 methods including percentage frequently distribution,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I. Students have positive reading habits, good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II.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eading habit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show les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III.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artially reading habits,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IV.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father’s occupation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parents’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hol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parents’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also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hole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V.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proceeding reading action in a different place also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hole reading habits’, ‘whol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public library’s environment’, and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anime rental shops and bookstores’. V.

(7) VI. Th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abi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VII. Th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uld predict partially reading habits..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rom this study, th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many aspects like family, anime rental shops, bookstores, public library, and future stud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eading habits,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community reading environment. VI.

(8)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8 第三節 研究問題....................................................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五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閱讀習慣之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及相關研究...............................25 第三節 社區閱讀環境之相關研究.....................................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9 第四節 研究流程...................................................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國小學童對閱讀習慣與閱讀環境的認知.........................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與閱讀環境之差異...........83 第三節 國小學童閱讀習慣與閱讀環境之相關情形......................119 第四節 閱讀環境對國小學童閱讀習慣之預測性........................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127 第二節 建議......................................................131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7 附錄 ..............................................................151 附錄一「台北縣永和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問卷 ..151 附錄二 問卷分析表................................................155 附錄三 訪談大綱..................................................159. VII.

(9) 表. 次. 表 3-1. 台北縣永和市公立國小 97 學年度五年級班級數 ........................ 48. 表 3-2. 閱讀習慣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 ..................................... 54. 表 3-3. 家庭閱讀環境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 ................................. 55. 表 3-4. 社區閱讀環境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 ................................. 57. 表 3-5. 閱讀習慣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結果 ................................... 58. 表 3-6. 家庭閱讀環境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結果 ............................... 59. 表 3-7. 社區閱讀環境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結果 ............................... 59. 表 4-1. 有效樣本背景分析分布統計表 ....................................... 65. 表 4-2. 國小學童閱讀習慣現況之各層面分析表 ............................... 67. 表 4-3. 國小學童閱讀習慣現況之逐題分析表 ................................. 71. 表 4-4. 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現況之各層面分析表 ........................... 73. 表 4-5. 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現況之逐題分析表 ............................. 76. 表 4-6. 國小學童社區閱讀環境現況之各層面分析表 ........................... 77. 表 4-7. 國小學童社區閱讀環境現況之逐題分析 ............................... 82. 表 4-8.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 t 考驗 ............................. 84. 表 4-9. 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 t 考驗 ......................... 85. 表 4-10.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6. 表 4-11.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7. 表 4-12.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8. 表 4-13. 母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9. 表 4-14.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0. 表 4-15.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習慣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91. 表 4-16.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 t 考驗 ........................ 92. 表 4-17. 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 t 考驗 .................... 93. 表 4-18.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5. 表 4-19.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96. 表 4-20.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7. 表 4-21.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98. 表 4-22.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9. 表 4-23.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00. VIII.

(10) 表 4-24. 母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1. 表 4-25. 母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02. 表 4-26.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3. 表 4-27.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04. 表 4-28.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 t 考驗 ....................... 105. 表 4-29. 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 t 考驗 ................... 106. 表 4-30.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7. 表 4-31.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08. 表 4-32.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9. 表 4-33.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10. 表 4-34.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11. 表 4-35. 父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12. 表 4-36. 母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13. 表 4-37. 母親職業不同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14. 表 4-38.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16. 表 4-39.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其社區閱讀環境之雪費法事後比較摘要表 ..... 117. 表 4-40. 閱讀習慣與家庭閱讀環境之積差相關分析 ........................... 120. 表 4-41. 閱讀習慣與社區閱讀環境之積差相關分析 ........................... 122. 表 4-42. 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對閱讀習慣之迴歸預測分析 ............. 124. IX.

(11)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7. 圖 3-2. 研究流程圖 ..................................................61. 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與國小學童閱讀習慣之現況 與關係。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之基本理念與研究重點,內容概分為五節: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開始,雖將「閱讀」視為語文領域的核心能力,但由 於語文領域課程時間的縮減,導致教學內容的簡化,而其成效便直接反應在學生 各項考試的寫作能力上。每當考季一結束,許多學者專家即呼籲教育當局應重視 目前學生語文程度低落的嚴重現象。然而學生的寫作技巧,卻往往與閱讀能力有 著正相關。. 根據柯華葳與國際教育評量協會合作(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針對台灣 25 個國小、1200 位四年級學童進行閱讀能力的測試,研究中發現,台灣學生閱讀課程時數偏低, 素材也偏短,無法完整陳述清楚的概念;且素材中說明文比例很少,學生對說明 性的文體容易感到陌生,最重要的是,學生獨立閱讀時間偏低,影響閱讀程度很 大(引自張德厚, 2007)。. 近幾年來,教育部開始正視學童閱讀的重要性,於 2000 年 8 月開始實施為 期三年的「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向全國幼稚園及國小學生與其家長宣 導閱讀的益處,並展開各式的閱讀活動,也在網路上架設專屬於兒童的閱讀網 站,長期提供兒童閱讀資訊。該計畫預定以三年時間,達成以下五項目標:. 1.

(13) 一、 培養兒童閱讀習慣,使融入學習及生活脈絡中。 二、 發展思考性的閱讀,增進兒童創造思考能力。 三、 發展功能性閱讀,增進兒童手腦並用能力。 四、 增進親子互動關係,健全家庭和諧美滿生活。 五、 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奠定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並依據上述目標擬定實施策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營造閱讀環境」的重要 性,應結合社區、家庭、學校等三方面的力量在學童閱讀方面通力合作。此外, 教育部也於 2000 年提撥新台幣四千萬元來推動「親子共讀計畫」 ,號召一萬個家 庭加入親子共讀活動,希望經由「閱讀」來培養國民的全人性格,盼望兒童閱讀 能帶給中華民國更美好的未來。而教育部推動「焦點三百—全國國民小學兒童閱 讀推動計畫」從 2004 年實施至 2008 年,為期四年的打造學童閱讀環境,以期向 下紮根,其目的在培養閱讀習慣,使其融入學習與生活中,並營造豐富閱讀環境, 奠定終身學習基礎等。. 除了我國致力於推動閱讀教育之外,世界其他各國繼上一世紀的軍事競爭 後,早已開始重視閱讀教育,以因應「新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美國前總統柯 林頓曾在其就職典禮的演講中曾經提到,他的施政重點主要放在教育政策,尤其 是「閱讀教育」方面(楊美華, 2003) 。其在 1996 年推動「美國閱讀挑戰」 (America Reads Challenge),1997 年 10 月 22 日美國通過「卓越閱讀法案」(Reading Excellence Act),這是一項為期四年的計畫,總計畫金額高達 26 億美金,目的 在讓美國學童於八歲以前即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繼柯林頓總統大力推動閱讀教 育後,前總統布希亦實施「別讓孩子落後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以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閱讀優先政策」(Reading First Initiative)為其政 策主軸之一,其中包括以七千五百萬美金輔助三歲至五歲的小孩建立良好的閱讀 習慣。前總統布希明白指出:在美國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有許多學童需要幫 2.

(14) 助。因此今日聯邦政府應在中小學教育及閱讀政策上扮演更積極有效之角色。除 此之外,2001 年美國的第一夫人 Laura Bush 亦協助推動「為閱讀而閱讀,為學 習作準備」(Read to Read, Ready to Learn)計畫。由上述可得知美國對推行 閱讀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其希望藉由閱讀來提升國家競爭力之決心。. 再放眼歐洲先進國家—英國,英國人一向重視閱讀,幾百年前,英國人已發 展出「家庭閱讀」的形式。不過,在近幾年,英國的觀察家發覺由於新移民、電 視、電玩、網路等因素,導致英國的閱讀行為能力下滑,成為英國教育的隱憂。 因此,英國於 1995 年開始斥資 10 億英鎊,投資興建全國圖書館,爾後並陸陸續 續推動如:圖書起跑線(BOOKSTART)、睡前故事週(Bedtime Story Week)等閱 讀活動。此外,在英國前教育部長布朗奇上任後,更決議發起「全國閱讀年」活 動,作為「全國讀寫素養策略」(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和終身學習政 策的重要方案,希望動員學校、家庭、圖書館、企業、媒體等共同推廣閱讀風氣, 改變英國人對閱讀的態度,重拾閱讀的樂趣(齊若蘭, 2003)。. 另外,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評比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芬蘭,從 2000 年起就連續多年 囊括「學生基礎能力國際研究計劃」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的多項第一名,特別是在閱讀能力這一項, 更是出類拔萃。芬蘭教育部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成功的主因在於:芬蘭文化 中,對閱讀的重視,家庭中多有閱讀習慣、家長也都會說故事給孩子聽,更重要 的原因之一是—芬蘭擁有世界最先進、最豐富的圖書館資源。. 法國文化部也於 1988 年啟動每年 10 月的「讀書樂」活動。而加拿大設置在 新生兒回家的第一天,父母就會接到社區公共護士的電話,提醒父母要唸書給新 3.

(15) 生兒聽。位於亞洲的日本,國會也決議訂定 2000 年為「兒童閱讀年」 ,讓下一代 從嬰幼兒時期養成閱讀習慣,並於 2001 年頒佈「兒童閱讀推進法」 ,投入年 650 億日圓,促進各級學校、社區和地方政府,改善下一代的讀書環境(薛茂松, 2003) ,近來更由民間開始推動「晨間閱讀」 ,掀起一股閱讀熱潮。除此之外,泰 國與香港亦紛紛投入閱讀的行列,意圖以閱讀能力之提升,進而強化國家之競爭 力。. 由上述可得知,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各國,對於學童閱讀習慣的養成可 說是不遺餘力。各國如此致力於閱讀能力的經營,不外乎是因應「知識經濟」時 代的來臨,對要「獲取知識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點有著深刻 的認知。閱讀乃一切學科之基礎,曾志朗曾說過:「閱讀是教育的靈魂。」一個 人自小若能培養閱讀習慣,相信對他一生知識的追求與技能的培養應都是游刃有 餘的。洪蘭(2001)認為閱讀在生理上能刺激大腦神經,延緩大腦退化的程度; 在心理認知方面,能進行有效的知識累積,培養獨立判斷能力,也因勤於閱讀, 而豐富個人學識;在心理特質上,能減少無知所造成的恐懼感,進而提升挫折容 忍力。閱讀甚至可以改變個人氣質,增廣見聞。有閱讀能力的人,才有自己學習 的能力。所謂的閱讀能力,亦指自己能尋找所需的資料,判斷資料是否合乎期許, 然後透過閱讀來學習。在資訊快速成長的今日,可以很快掌握新訊息並轉化成知 識的人,就能掌握成功的契機。因此,國際間有見識的政府與領袖,莫不大力推 動閱讀,更強調由「兒童」做起(柯華崴, 2006)。. 雖然,教育部將閱讀能力視為首要推動的政策,但是反觀台灣學童在閱讀習 慣上卻是落後他國一大截,根據羅明訓(1998)的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兒童最常 從事消遣性休閒活動,最少從事藝文性休閒活動,如:閱讀書籍等。現代社會資 訊發達,網路、電視媒體衝擊著學童的學習環境,學童絕大部分的課餘時間,不 4.

(16) 是玩電動就是看電視,甚至是運用網路沉迷於線上遊戲的世界,對於閱讀根本提 不起興致。林文寶(2000)的研究中也可證明兒童在課餘時間最喜愛從事的各項 休閒活動中,比率最高的是看電視(73.4%),至於實際從事的活動則以休息睡 覺最多,其次為看電視、做功課,特別值得說明的是:看報紙、雜誌者只有 36.3 %,看課外書超過一小時的學童只有 16.3%。從此項研究中顯示,國小學童閱讀 時間明顯不足,能養成閱讀習慣者更是寥寥可數。. 閱讀習慣的養成,從出生就可以開始。零到六歲是人一生中,大腦生長最迅 速的時期,若一個人在十歲以前沒有養成閱讀習慣,長大後要再去培養閱讀習 慣,必定是事倍功半。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中,父母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由 父母本身開始閱讀,有父母的示範,小孩就會跟著讀。因此,父母的以身作則是 很重要的,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更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由此可 知,父母親在家庭閱讀環境的營造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也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孩 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前所述,許多國家早已從家中有初生的嬰幼兒便開始教育父母如何布置家 中閱讀環境,即使家中沒有書房也無所謂,只要有一個可以輕鬆閱讀的空間即 可。當孩子都能隨手拿取自己想看的書,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便養成閱讀習 慣,使閱讀融入生活,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賴苑玲(2001)即建議父母在推展 兒童閱讀方面應多參與學校活動,鼓勵子女參與班級閱讀活動,有時要與兒童一 同到圖書館借書,讓子女知道父母喜歡閱讀,並在家中設立圖書角,提供閱讀環 境。再者,根據有關「兒童閱讀」的研究發現:六歲到十二歲是閱讀的豐沛期, 孩子就如同一塊海綿,求知若渴(柯華崴, 2006) 。因此,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 慣,師長的誘導和社會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合作與父母的努力也是不可 或缺的必備條件之一,尤其在家庭閱讀環境的布置上,更需多下點工夫,在和諧 5.

(17) 的家庭氣氛中醞釀閱讀的氛圍,潛移默化,使孩子自動養成閱讀習慣。. 除了家庭閱讀環境的布置外,社區閱讀環境的營造也是培養學童閱讀習慣的 關鍵點之一,根據顏美鳳(2003)的研究結果顯示,台北縣六年級兒童之課外讀 物,除了家人提供(34.2%)之外,以到圖書館借閱比率(25.1%)為最高,而 其資訊來源除了書店(20.8%),就屬圖書館比率(20.0%)為最高。因此,圖 書館與書店可以說是社區閱讀環境中的重要場所。另外,社區內到處林立的租書 店,亦是可尋找到書籍之處,相信對學童閱讀習慣的養成,必有著或多或少的影 響。況且,學童除了家庭與學校之外,社區等同於他們的學習場所,因此,社區 閱讀環境對於學童閱讀習慣的建立是否有著相關性亦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議題 之一。. 綜觀研究者所處之教學區域—永和市,其素有文化之城的美譽,人口組成區 分為舊移民與新移民兩類,人口密度極高,舊移民多為二次世界大戰後,隨台北 地區的興盛而遷移至此的中南部青壯年人口,新移民則為國共內戰後,政府安置 由中國大陸來台的行政官員或外籍人士居多。另外,近年來,由外地來北部謀生 而定居於此地者,亦多為青壯人口,其中不少新婚夫婦在此生兒育女,使永和市 人口結構呈現年輕化,知識水準提升,人文資產可謂豐富。. 自 2001 年開始,永和市公所以「藝術造市、文化永和」為願景,欲將永和 市建立為一書香城市,市公所大力推動相關閱讀政策,如:永和市 【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活動、好書交換—「閱」換「閱」快樂等活動,期望藉由培養市民 閱讀習慣,提升閱讀風氣,讓閱讀深植,書香永和。除此之外,永和市轄區的公 共圖書館除永和市市立圖書館外,更有民權分館、忠孝分館、第一閱覽室、親子 閱覽室等社區閱讀環境,其中,親子閱覽室主要是以親子閱讀空間打造為主軸, 6.

(18) 館內藏書則是以兒童及親子系列圖書為主,由此可見,永和市公所對兒童閱讀之 重視。. 另外,由於永和市人口密度高,故永和市市內社區大樓林立,許多社區更發 展屬於自己的社區特色,如:社區圖書室、社區讀書會、社團等。再加上國 家圖書館台灣分館之閱讀空間與兩處大型書店賣場之設置,其中國家圖書館 之閱讀活動,常與永和市內公立小學合作舉辦,如:班訪申請服務、新生辦 證得來速服務、得獎圖書巡迴展、暑期閱讀活動、愛書人書架認養計畫等, 使永和市社區閱讀資源充裕而豐富。. 此外,永和市公立國小在推動學童閱讀活動更是不遺餘力,目前台北縣教育 局統一推動讀報教育,班班每日有國語日報可供教師作為讀報教育之參考,秀朗 國小則依此發展出各班教師都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包括分門別類的剪報,以及 針對不同主題配合課程的延伸學習;永平國小則是在平日推動巡迴書箱、閱讀小 學士、借書排行榜等閱讀活動;永和國小則成立「閱讀越快樂共讀計畫工作坊」 提供閱讀建議書單、給家長與老師的閱讀計畫,在學校活動方面,推動閱讀認證 並發給閱讀獎狀,家長會更是全力協助推動閱讀計畫。. 而網溪國小則擁有全盤性的閱讀策略,並定名為「Read Star 遨遊閱讀星 海」,率先成立「滿天星閱讀推動小組」全面推動師生閱讀活動,並建立知識分 享中心,提供閱讀分享平台,以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如:閱讀藝文週、愛的書庫、 好書交換等,來提升學童的閱讀興趣;頂溪國小,多年來不斷推動兒童閱讀運動, 日前更獲得台北縣政府「推動閱讀衛星學校」之一,更榮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的 殊榮,由此可知永和市公立國小在推動學童閱讀教育之用心。. 7.

(19) 故本研究將焦點集中於此,探討永和市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與閱讀 習慣之現況與關係。此外,根據過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國小高年級之閱讀態度 及行為與早年閱讀環境有著相關性,且可能會影響學童日後閱讀習慣之養成,研 究者目前為國小五年級學童之級任導師,故將研究對象設定為永和市公立國小五 年級學童,希冀藉由本研究結果能提供父母與老師對兒童閱讀的指導。因此,瞭 解永和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性,進而改善閱讀環 境以促進閱讀習慣之培養,實為本研究之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所示: 一、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習慣之認知。 二、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和社區閱讀環境之認知。 三、瞭解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不同背景變項在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 環境、閱讀習慣之差異。 四、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 五、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社區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 六、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環境對閱讀習慣之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所示: 一、 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頻率、閱讀積極度、閱讀內容的整理之認 知為何? 二、 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和社區閱讀環境之認知為何? 2-1 家長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消費、閱讀資源之認知為何? 8.

(20) 2-2 公共圖書館所提供之服務與環境布置及動漫畫租書店、書店、書局所提 供之服務與環境布置的認知為何? 三、 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不同背景變項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社 區閱讀環境之差異為何? 3-1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與社區閱讀環境之差異為何? 3-2 不同家庭狀況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之 差異為何? 3-3 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 境之差異為何? 3-4 不同家長職業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之 差異為何? 3-5 不同閱讀地點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之 差異為何? 四、 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為何? 五、 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社區閱讀環境與閱讀習慣之相關為何? 六、 探討台北縣永和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是否能有 效預測其閱讀習慣?.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限於人力、經費、時間之故,因此,設定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如 下: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方面 (一) 本研究僅以台北縣永和市內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主要研究對象。. 9.

(21) (二) 永和市市內公立國民小學共有五所:網溪國小、頂溪國小、永和. 國小、永平國小、秀朗國小。以這五所公立小學為抽樣範圍, 並依照學校之班級比例,從中抽取二十班五年級學童作為施測 對象。. 二、 研究內容方面 就研究內容而言,本研究主要探討家庭閱讀環境及社區閱讀環境與國小 學童閱讀習慣之相關情形。. 贰、 研究限制 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對象係以台北縣永和市市內公立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 象,不包括其他縣市之國民小學,亦不包括私立學校。因樣本與地域的限制, 故其可推估於台北縣的中大型學校五年級學童,無法類推至其他地區與年 級。. 二、 就研究內容而言 影響學童閱讀習慣的因素眾多,本研究僅就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 境對閱讀習慣之影響作一探討,其他諸如班級閱讀環境與學校閱讀環境之因 素,則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 三、 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軸,訪談法為輔助來進行研究。問卷調查法 乃根據學童自陳經驗與能力表現來調查。由於受訪者在填寫問卷時,可能受 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使答題結果與實際狀況有所差異。故加以訪談法來輔佐, 10.

(22) 以增加研究之真實性,但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經費之限制,因此只針對 學童進行訪談。.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 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包含閱讀時間、閱讀數量、閱讀頻率、閱讀資料來源、閱讀地點、 閱讀時段、選擇讀物根據及閱讀資料類型等,是一種重複的行為(施信華, 2001)。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自編「閱讀習慣量表」來評分,茲將閱讀習慣定 義為包括閱讀頻率、閱讀積極度、閱讀內容的整理等相關因素。問卷上得分越 高,就表示閱讀習慣愈佳,反之則表示閱讀習慣不良。. 二、 家庭閱讀環境 家庭閱讀環境是指家中成員的閱讀習慣及其為子女安排和閱讀相關之活動 與資源(謝美寶, 2003) 。本研究所指家庭閱讀環境包括家長閱讀習慣、親子閱 讀互動、家庭閱讀消費、家庭閱讀資源等。本研究將以「家庭閱讀環境量表」來 評分,量表上得分愈高,就表示家庭閱讀環境愈佳,反之,則表示家庭閱讀環境 較差。. 三、 社區閱讀環境 社區資源係指用以協助社區解決其問題、滿足其需要、促進其成長的所有 動力因素(林振春, 1998)。社區閱讀環境為社區資源中可提供閱讀活動及資 源之場所,其所提供的服務與環境布置均屬社區閱讀環境之範疇。本研究中之 社區閱讀環境泛指距離學校一公里內之公共圖書館、書局、書店、動漫畫租書 店等能提供閱讀資源之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自編「社區閱讀環境量表」. 11.

(23) 來評分,其包括社區閱讀環境中所提供之服務和環境布置的情形等。量表上得 分愈高,就表示社區閱讀環境愈佳,反之,則表示社區閱讀環境較差。.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依序探討閱讀習慣、家庭閱讀環境與社區閱讀環境之 相關理論與文獻。本章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閱讀習慣之相關研究,第二 節為家庭閱讀環境之意涵及相關研究,第三節則為社區閱讀環境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閱讀習慣之相關研究 家庭、學校與社區是閱讀習慣的養成所,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培養閱讀 行為,進而提升語文程度。閱讀的敘事力量,可以整合學童的表達與想法。因此, 閱讀習慣之建立,對日後學習有相當大的助益,這是不容小覷之議題。本節旨在 探討閱讀習慣,內容分為四部分:閱讀的意義、閱讀習慣的意涵、提升閱讀習慣 的方法、閱讀習慣的相關研究。. 一、 閱讀的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將教育的重點放在閱讀上,閱讀成為投資未來重要的項目之 一。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關係著個人未來在學習方面、就業方面及經濟發展方面 等成就。洪蘭指出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廣泛的閱讀才能建立學習能力, 因其提供豐富背景知識,有規矩可言,學習才會輕鬆(引自李名揚, 2006)。 目前學界對閱讀之定義極為多元、說法不一,以下研究者將閱讀的定義概分為三 項來加以闡述:. (一). 從心理學的觀點. Huang 與 Hanley(1997)的看法為人對表徵字詞(Word)的圖形訊號所做出 的反應即為閱讀。Goodman 則認為閱讀必須被視為是個心理語言歷程(洪月女譯,. 13.

(25) 1998) 。1998 年 Bachers 提出對閱讀的論述包括閱讀者、閱讀物及閱讀環境的互 動。渠以為閱讀歷程可以分為下列觀點: (1)由下而上的閱讀,即由認字逐次到 全文理解; (2)由上而下閱讀,從讀者的先備知識去對全文進行整體的瞭解開始; (3)雙向互動閱讀(引自張玉成, 2001)。另外,許多學者亦主張閱讀是擷取 文章中所傳遞之訊息的一種過程(張必隱, 1992; Bender, 1995; Smith, 1971) 。. Downing 和 Leong (1982)強調閱讀是意義的獲得,是一種譯碼的過程,將 閱讀符號譯成聲音的形式。Rubin(1997)認為閱讀是一種動態的、複雜的活動, 包括從出版物去覺知與獲得意義。Carver 曾將閱讀的歷程區分為四個層次(引自 林清山譯, 1991) : (1)將字解碼:決定這些字在句子中的意義; (2)文義理解: 將一些個別的字的意義聯合起來,在記憶中找出連結的意義;(3)推論理解:了 解段落和段落所隱含的主旨,以及原因、結果、假設、含義; (4)理解監控:評 價各種觀念,包括邏輯、證明、真實性、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中國大陸的學者對於閱讀的過程也抱持相同看法,其將閱讀過程分為: (1) 認讀:透過感知而辨認文本中的語言符號,從而由字形的辨認喚起字音,理解字 義; (2)理解: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弄清文本中各級語言單位 的意思,再前後聯繫和思考體驗,以理解作者的本意; (3)評價:經歷聯想、想 像、思維和情感等心理活動,對文本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感受、體驗、判斷和評價; (4)存貯:是指通過記憶或筆記,將所閱讀的書文中有價值的信息知識保留下 來,待需要時能使其再現或所獲得的信息; (5)應用和創新:將閱讀的信息知識, 經過重新組合而應用到實際生活,或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形成相應的技能和技 巧,或因有所發現而創新(胡繼武, 1991:23-24) 。. 總而言之,以心理學的角度看閱讀,可發現閱讀是一個心理的歷程,先透過 14.

(26) 文字的轉譯與解讀,再從文章推論視覺訊息,重建作者的主旨和建構文章中所獲 得之意義,進而類化成閱讀者本身知識的一部分,並運用在日後閱讀其他事物上。. (二). 從社會學的觀點. 前所提及學者 Bachers 曾將閱讀解釋為閱讀者、閱讀物及閱讀環境的互動, 再細究而論,發現 Bachers 所提出的第四個閱讀觀點則是偏向於以社會學的角度 來看的,其認為閱讀是一種全環互動,即進行雙向互動閱讀時,加入社會環境與 讀者個人心境的因素(引自張玉成, 2001) 。由此可知,閱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 看,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文化活動。. 黃毅志(2000)以社會學視角觀察認為,閱讀之文化品味高者,喜歡閱讀高 品味之讀物,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又繼續提高文化品味與文化資本。胡繼武(1991) 則認為閱讀是隨著文字的出現而出現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閱讀與 人類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其更包含著情感活動。. 閱讀可說是人類古老的活動之一,學習型社會的指標之一便是閱讀,也是現 代公民不可或缺的素養(陳明來, 2001) 。閱讀能打開一扇通往古今中外之大門, 讓讀者可以從中品味生活。陳欣希(2001)更認為閱讀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 閱讀就是生活。. 綜上所述,以社會學的定義來界定閱讀,閱讀則是生活的一部分,亦是人與 人之間交流的媒介,透過閱讀,可更瞭解彼此,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不管是 過去或者是現在,閱讀實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 (三). 從教育學的觀點 15.

(27) 國內教育家以教育學的觀點分析閱讀的意義,其中,賴苑玲(2001)指出閱 讀對人文涵養、心智增進、知識增長、價值的改變皆有深遠的影響。而管家琪 (2000)則認為閱讀能使精神受到鼓勵、情感得到安慰、知識得以增進,其最大 益處是讓思想得以啟發,進而內化成為改善自己的行動力。. 國外學者對閱讀亦抱持著相同看法,其認為閱讀是學習的關鍵基礎,學生的 閱讀成就表現,是學校效能的重要指標,閱讀在諸多課程中,扮演著學習基礎的 角色。閱讀更是一種培養閱讀知識、技能、分析、應用、態度、綜合評鑑的教育 歷程(Lerner, 1988; Wigfield & Guthrie, 1995) 。. 因此,以教育論的角度來看,閱讀是培養人的高尚品格,造就人才的一種特 殊手段,正如培根所說的: 「閱讀使人充實」 。透過大量的閱讀,能豐富閱讀者本 身的內涵,進而提升自身的氣質,使人沉浸在書香世界裡。. 綜上所述,不管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觀點來看,閱讀是促使個體向 上提升的方法,不僅只是學習能力的日益進步,甚至個體在社會化方面亦能日趨 成熟,此外,還能透過閱讀對高尚人格養成有所助益。閱讀先從文字解讀開始, 依循著閱讀者本身先備經驗,類化或內化成學習鷹架,再等待適當的時機加以運 用在學習成長以及社會瞭解方面。. 二、 閱讀習慣的意涵 習慣一詞,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2007)中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 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習慣是指一固定長久的慣性行為,亦是指人 們對問題、事物及資訊的看法、作法和反應等具有一定規律性行為的具體表現。 Shaffer 與 Shoben 更進一步指出習慣除了扮演行為表達方式的角色以外,被該習 16.

(28) 慣擁有者使用一段長時間以後,它就逐漸地開始扮演動機角色,這類習慣的動機 是經由學習而建立起來(引自柯永河, 1997) 。. 張春興(1983)以心理學的觀點來詮釋習慣,其認為習慣本身就是行為,是 指某種行為表現的方式,更是某種行為表現時,伴隨出現的另一種行為,因此習 慣是學得的行為。而柯永河(1997)則將習慣量表界定在刺激、反應與兩者間的 穩定關係,如: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發生頻率、刺激後的反應發生的長度等。換句 話說,舉凡欠缺上述三元素之一的現象則不屬於習慣範疇。再者,鑑於人類心理 現象的複雜性,柯永河進一步將習慣從不同的觀點來加以分類。有關習慣的分 類,至少有下列四種: (1)依刺激的性質而分類; (2)依反應的層面而分類; (3) 依刺激-反應連結的強度而分類; (4)依習慣的功能而分類(王淳, 2002;謝明 君, 2003)。. 霍爾(Hull)認為習慣是一項假設性的建構概念(hypothetical construct) , 或是介於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一個變數,它的強度是由其所受強化次數的多寡來決 定(引自柯永河, 1994) 。施信華(2001)認為人類的習慣包含心理、生理、行 為與社會等層面,除了生理層面,在其他的層面絕大部分是經由環境影響或個體 的學習,產生刺激與反應間的穩定關係,此一穩定關係的形成亦可謂之習慣。. 進而探究閱讀習慣之意涵,可發覺閱讀習慣為一項複雜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 穩定關係,此種穩定關係的形成需要藉由學習次數的增加,配合心理層面獲得滿 足,方能穩定的延續與維持(施信華, 2001) 。莊慧美(2002)亦指出閱讀是一 種行為,亦是一種習慣,既然是習慣,便可養成。. 總而言之,閱讀習慣可說是一種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是一種穩定關係, 17.

(29) 其強度是由所受強化次數的多寡來決定。在本研究中則將閱讀習慣界定為閱讀頻 率、主動閱讀的行為與閱讀內容後的整理等,是一種可經由學習而獲得的能力。. 三、 提升閱讀習慣的方法 賴苑玲(2001)認為閱讀是一種習慣,此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三、五年就可 養成的,是終身的行為。人們透過閱讀,可以打開智慧的寶庫,在潛移默化中, 提高自己的思想靈敏度、是非辨別能力與創造力,唯有不斷的閱讀,培養良好的 閱讀習慣,藉由吸收新知,才能隨時自我成長。. 閱讀,從出生就可以開始,張開眼睛就可以開始,這就是為什麼推動閱讀由 幼兒開始做起的原因。閱讀習慣需要培養,愈早形成習慣愈穩固,且閱讀能力需 要慢慢學習而成,愈早接觸閱讀以及愈有機會接觸閱讀,能力就愈早形成(柯華 葳, 2006) 。零到六歲也是人的一生中,大腦生長最迅速的時期。每當孩子對某 一刺激有反應時,其腦子就會將經驗儲存下來;反之,若是缺少刺激而未得到練 習的機會,幼兒在這方面的學習就無法得到開展(天衛, 2002) 。因此,閱讀習 慣的養成,應該從幼兒就開始,愈早讓孩童接觸閱讀,孩童就會更貼近閱讀的世 界,錯過了這個閱讀的黃金時間,日後再來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可能會事倍功 半。提升閱讀習慣的方法可分為下列幾點:. (一)瞭解學童閱讀的困難,並建立學童愉快的閱讀經驗 黃金茂(1999)指出在進行兒童閱讀活動之前,應先瞭解兒童閱讀的困難, 然後培養兒童閱讀的興趣,進而建立兒童閱讀的習慣。Nell 也提醒,一旦讀者獲 取了愉快閱讀的經驗後,其就會傾向於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引自何萬貫, 2003)。樋口裕一(2006)更認為從閱讀中獲得正面經驗,並建立起獨立能力和 自尊,這對培養閱讀習慣是很重要的。 18.

(30) (二)父母擁有正確的閱讀習慣 柯華葳(2006)認為養成閱讀習慣,父母的示範很重要,父母喜歡閱讀,肯 花時間閱讀,孩子就跟著閱讀,家長應以身作則培養正確的閱讀態度與習慣(吳 歆嬫, 2005;林武憲, 2000;賴苑玲, 2006) 。例如:父母每天或兩天一次為 孩子讀書、講故事,陪孩子一起在充滿閱讀的環境中成長,或者全家訂定一個親 子共有的閱讀時間,以共同閱讀報紙、父母親講述故事、甚至親子各自閱讀的方 式來引導孩子進入閱讀世界裡。施信華(2001)也建議父母在家庭中建立適宜的 閱讀環境並增加孩子閱讀機會,再藉由物質上的鼓勵,可以使學童延續閱讀活 動。吳歆嬫(2005)認為閱讀習慣的養成,是要被教導與維護的,尤其現在環境 中刺激如此多元,閱讀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成人的帶領更形重要。. (三)廣泛閱讀 柯華葳(2006)認為五年級學童的閱讀表現應該是一本接著一本的大量閱 讀,因此,學童的閱讀數量也深深影響著閱讀習慣的養成。Graves、Watts-Taffe 和 Graves(1999:108)認為應鼓勵兒童廣泛的閱讀,經由閱讀提供各種知識並 能培養自動閱讀習慣而成為終身的閱讀者。曾志朗(2001)亦認為多讓學童接觸 多樣化種類的圖書,才能養成兒童閱讀的好習慣。閱讀書籍的多元化,不但可以 增加知識,亦能增加閱讀能力,進而可以讀更多。讀得更多,又再增加知識與閱 讀能力,可以讀得更多,這就是「富者愈富」的寫照。相反的,一開始沒有機會 閱讀,看到書本不知如何閱讀的兒童,會變得不喜歡閱讀,進而造成無法透過閱 讀增加閱讀能力的惡性循環。. (四)利用社區環境中的圖書資源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從增加閱讀能力及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圖書館的 19.

(31) 資源為重點。林武憲(2000)認為可以每個月至少一次全家一起到鄉鎮圖書 館或文化中心,看書報雜誌、借書、參觀各種展覽、表演活動。而閱讀資源 缺乏之家庭應鼓勵定期參與社教機構如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或書店所舉辦之 閱讀活動,如借書、參加書展或聽演講等(賴苑玲, 2006) 。楊美華(2003) 更指出閱讀應有完整的規劃,經由學校、老師、圖書館、社區、媒體、父母、 學童的合作溝通,並且投入專業的人力以及適當的閱讀資源,才能提振風氣 的效果。另外,從行為習慣層面以學習次數作為閱讀習慣維持之基礎來檢視, 如:定時到圖書館或書店報到、訂定閱讀目標促使自我達成等,亦是能提升 閱讀習慣的方法(施信華, 2001) 。因此,多運用社區的閱讀資源,不僅能 提升社區讀書風氣,亦能帶動學童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提升閱讀習慣的方法一開始必須先瞭解孩童的閱讀困難的原因, 再對症下藥,以解決孩童的閱讀障礙,透過父母的閱讀示範,引導孩童進入閱讀 世界裡,另外,留意家庭閱讀環境、社區閱讀環境的布置,並多利用社區裡閱讀 資源,廣泛的閱讀書籍,從小建立孩童的閱讀興趣,使刺激與反應相連結,進而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閱讀習慣的相關研究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發現,家中兒童讀物有一百本以上的學生,比家 中讀物少於十本的學生,成績幾乎多九十分(何琦瑜, 2007)。國外研究發現 閱讀頻率、廣度與數量高者會多參與社群,且可預測其閱讀理解、閱讀成就與社 會組織參與的程度(Guthrie, Schafer & Hutchisan, 1991; Stanovich & Conningham, 1992)。. 也有研究指出,如果小孩愈早體會閱讀是一種享受,日後往經常閱讀及大量 20.

(32) 閱讀方向發展的機會就愈大(何萬貫, 2003;Baker, Scher, & Mackler, 1997)。 何萬貫(2003)認為如果學生能得到老師或父母不同形式的支持,養成閱讀習慣 的機會就愈大,在其研究中亦發現,如果家庭有正面愉快的閱讀經驗,學生就會 定期閱讀,將來亦會擴展閱讀經驗。林見瑩(2002)建議學童可以嘗試多閱讀、 多到圖書館,可從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開始看起,再慢慢的在數量上、時間上加 多、加長,養成閱讀的習慣,進而讓自己真正的喜歡閱讀。. 事實上,從國內研究中我們發現兒童閱讀的課外書籍數量為十本以上者居多 (萬瓊月, 2002),可見多數學童是不排斥閱讀活動的。林佳霖(2006)以臺北 市大同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調查其課外讀物閱讀數量時,發現學童在寒暑假 閱讀數量最多每週 3~4 本。另外,林美鐘(2002)以屏東縣國小中、低年級學童 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顯示假日的閱讀數量都比平時來得多,但在考試期間則 會降低閱讀的數量。由此可知,閱讀數量之多寡與閱讀習慣的建立,實為息息相 關之因素。. 另有國內研究顯示,學習階段愈高的學生,愈缺乏閱讀習慣。根據林佳霖 (2006)針對臺北市大同區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學童閱讀社會課外讀物與社 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結果顯示,五年級國小學童在校閱讀的時間、寒暑假閱 讀數量較六年級國小學童多。另外,顏美鳳(2002)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寒暑 假期間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女生閱讀量大於男生。除此之外,李寶琳(2000)的研 究則顯示台北市高年級兒童很少至學校圖書館借書,大部分於每週閱讀課去圖書 館一次。. 翁聰慧(2005)以嘉義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學童閱讀活動及其 家庭兒童圖書消費之研究中,發覺大多數學童「每天看課外書時間」為 30 分鐘 21.

(33) 至 1 小時。涂芳瑜(2006)針對「國小學童閱讀兒童讀物現況調查研究-以台中 市國小中年級為例」的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家閱讀時間以平均每天半小時以內 為最多。賴苑玲(2007)從推廣閱讀活動來檢視彰化市國小六年級學童之閱讀行 為中,發現學童每天從事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以未超過一小時為最多。. 根據國內研究結果發現,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雖然會受到國中、高中時期 的升學壓力影響而減少閱讀頻率,但早期建立的閱讀觀念或態度,長大以後也不 會輕易打破(楊曉雯, 1997;嚴媚玲, 1999) 。林淑女(2001)也主張有閱讀 習慣的孩子,會有習慣看書、習慣思考,具備自己尋找答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具備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學生會不會為興趣而閱讀、喜不喜歡和別人討論讀 過的書、進書店和上圖書館看書的頻率高不高,以及重不重視閱讀,都會影響他 們未來的閱讀習慣。. 除閱讀頻率與閱讀數量外,閱讀地點亦是影響閱讀習慣之重要因素,黃育君 (1998)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閱讀資料的來源主要為向文化中心、圖書館或學校 圖書館借閱居多。另外,一份針對台北縣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的調查結果顯示, 兒童閱讀課外讀物的資訊來源以書店比率最高,其次為圖書館。學童課外讀物的 來源以家人購買居多,其次則是到圖書館借閱(顏美鳳, 2003) 。陳明來(2000) 的研究發現國中生取得閱讀讀物的來源受到地域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鄉村地 區主要來自學校或其他圖書館,在城市地區的學生其閱讀材料大部分是自行購買 或家中藏書。. 翁聰慧(2005)在針對嘉義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學童閱讀活動 及其家庭兒童圖書消費之研究中發現,其結果顯示住家附近有書局或圖書館的學 童,閱讀動機最強,另外,學童「家庭兒童圖書消費金額」愈多及「學童看書時 22.

(34) 間」愈長,則其閱讀興趣愈廣泛。涂芳瑜(2006)針對「國小學童閱讀兒童讀物 現況調查研究-以台中市國小中年級為例」的研究結果發現,家長會鼓勵學童閱 讀課外讀物,也認為校外圖書館是中年級學童擴展閱讀領域的場所。. 另外,在吳宜貞、黃秀霜(1998)所做的「家庭環境變項、認字、語意區辨 及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分析」中顯示「閱讀氣氛和習慣」與「語意區辨」之相關 性最高,由此可知閱讀氣氛和習慣對孩子的閱讀影響頗大,因此要進一步培養孩 子的閱讀習慣,必須讓其能自動自發的從事閱讀,培養閱讀習慣。謝美寶(2003) 的研究中也指出從「閱讀習慣」來說,有性別上的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 賴苑玲(2007)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所做的閱讀態度研究顯示,不同性別、 不同家庭狀況且在不同地方閱讀讀物之學童其閱讀態度有顯著差異。上述研究結 果與周芷誼(2006)的研究結果相同,其研究彰化縣五年級學童之閱讀態度,發 現不同性別及父母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態度有顯著差異。. 相同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以高雄縣市學童為研究對象的調查上,研究結果指 出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在閱讀動機上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生,另外,家長 為高社經地位之學生閱讀動機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之學生(方子華, 2004;謝 美寶, 2003) 。在國外的研究中,Cloer 與 Pearman(1992)發現:一到三年級 男女的閱讀態度無顯著差異,但年紀漸長後,女生的閱讀態度則較為男生積極。 由上述可得知,國內外研究者在針對學童性別、家庭狀況等不同因素來研究閱讀 行為、閱讀態度時,都發現兩者有著正相關。. 總而言之,閱讀習慣之養成除與父母本身之閱讀習慣相關外,另外,學童閱 讀頻率的多寡、閱讀地點的遠近、閱讀書籍的來源、學童對閱讀的主動性、學童 23.

(35) 之性別與家庭狀況等皆會影響閱讀習慣之建立。由此可知,閱讀習慣的培養,應 從小做起,對現階段國小學童而言,實為刻不容緩之議題。. 24.

(36) 第二節 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家庭是學童第一所啟蒙知識的學校,透過父母的教導,孩子才能更加成長、 茁壯,其中,家庭閱讀環境氣氛的營造,更是促成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環節。 本節旨在探討家庭閱讀環境,內容分為三部分:家庭的意義、家庭閱讀環境的探 討、家庭閱讀環境的相關研究。. 一、 家庭的意義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2005)的解釋,「家庭」是指透過婚姻、血緣或收養關 係等紐帶結合起來的一群人,組成一個單獨的戶,以其各自所處的夫妻、父母、 子女、兄弟姐妹等社會地位相互聯繫。我國民法(1929)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裡, 亦有說明家庭的意義, 「稱家者,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 ,第 一千一百二十三條更詳細規定:「家置家長,同家之人,除家長外,均為家屬; 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 國內外學者對家庭意義的看法亦相當一致,龍冠海(1964)指出家庭為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人,由於婚姻、血統或收養的關係,所構成的一個團體。謝繼昌 (1985)認為家庭是指一群有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的人,所組成的經濟獨立、 且共同生活的單位,其有繼嗣、傳承和祭祀的義務和權利(引自周麗端, 1999: 9-10)。王鍾和(1985)則認為家庭是具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所組成,進一步將 家庭定義為:人類生命的延續與文化傳遞的發祥地、成長發展的基地、精神寄託 與培養感情之地及個人安全的寄託所。1963 年國外學者 Stephen 提出對於家庭的 看法,其認為家庭是以婚姻與婚姻契約為基礎的一種社會安排,包含以下特性: 夫妻與子女共同居住、承擔為人父母的義務、夫妻在經濟上負有相互扶養的責任 (引自周麗端, 1999:9-10)。. 25.

(37) 教育的第一現場是家庭,新加坡「重親情,享倫理工委會」宣言中也指出「家 庭重要,是因為家庭帶給人們愛,溫暖和歡愉,家庭是我們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 安定人心的錨……。」(引自何琦瑜、陳雅慧, 2005) ,由此可知,家庭,確實 是在學童的學習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綜上所述,家庭為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 同生活單位,為同一目的所組成之團體,其共同享有權利與義務,並具有精神寄 託之功能,除此之外,家庭更是培養感情之處與個人安全的寄託所。. 二、 家庭閱讀環境的探討 天下雜誌的家庭教育專刊中指出,許多先進國家,把家庭教育當成兒童教育 的基石。人力素質和競爭力數度名列國際組織排名前矛的芬蘭,認為家庭教育才 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何琦瑜、陳雅慧, 2005) 。而家庭環境是屬於家庭教育的一 環,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有成功的家庭教育。. 國際閱讀協會(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有一句重要的 口號: 「有喜愛閱讀的雙親,就會有喜愛閱讀的孩子。」荀子也曾說: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由此可知,要孩子學習有效果,父母需要在家庭環境下工夫。. 在國外,研究家庭環境的理論中,以 1967 年英國倫敦的普勞頓報告書 (Plowden Report)最著名,其將家庭環境區分為家庭物質設備、子女人數、父 親職業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等(林清江譯, 1981) 。Bloom、Kellaghan、Sloance 與 Alvarez 則強調家庭的過程變數對兒童的學業成就具有影響力,這些因素包 括:家庭的工作習慣、父母對兒女的學業指導與支持、提供探索並討論觀念和事 26.

(38) 件的學習刺激、語言的環境以及對兒童學業的抱負和期望(吳國淳譯, 1996)。 而在 Levine(1983)研究中,則將影響閱讀成就的家庭因素分為六部分:社經地 位、家庭結構、母親的特質與可及性、父母親的態度和期望、孩子時間的使用、 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等。. 國內的研究者對於家庭環境的定義,也有不同的解釋,如:賴保禎(1994) 將家庭的一般狀況、子女的教育設施、家庭的文化狀況、家庭的設備以及子女的 創造與知性文化活動等皆納入家庭環境的範圍。陳翠華(1996)則以家庭社經地 位與父母教育期望來解釋家庭環境。吳明隆(1998)亦是從家庭社經地位的角度 切入,認為家庭環境分為家庭結構及家庭社經地位兩個向度。. 石培欣(1999)的研究中,將家庭環境分為靜態與動態環境,其包含家庭文 化狀況、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等。周新富(1999)將家庭環境分為家庭背景與家庭 文化資源。盧秀芳(2004)研究家庭環境,包括社經地位、家庭氣氛、父母教養 等面向。陳麗妃(2005)則提出不同的觀點,試圖以家庭的教育物質設備、父母 運用在子女教育的物質經費與教育學習的投資上,做為家庭環境的指標。. 由此可知家庭環境所涉及的層面很廣,包括:家庭物質設備、子女人數、父 母的教育程度、雙親的職業、父母對兒女的課業指導與支持、語言的環境、父母 的社經地位、教育經費的運用、家庭文化資源等。. 瞭解家庭環境的意義後,以下將進一步探討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涵。張淑如 (1993)的研究中,提出父母應為子女安排一個理想的閱讀環境,父母在日常生 活中重視書籍,可以為子女奠定良好的閱讀態度。唐榮昌(1994)將家庭所提供 的閱讀環境分為父母的閱讀習慣、為幼兒出聲閱讀、親子閱讀互動等。而鄭靜欣 27.

(39) (1997)認為家庭閱讀活動對閱讀習慣十分有助益,而父母的推動,決定著家庭 閱讀活動的成敗。. 曾志朗(2001)明白指出兒童是未來的希望,要為下一代營造良好的閱讀環 境是家長的期望。賴苑玲(2001)認為家中要有讀書角的設置,提供閱讀的環境, 每日有一定時間,大家一起各自閱讀。黃敏秀(2002)認為家庭閱讀環境包含家 長社經地位、家庭閱讀材料與父母閱讀引導。. 另外,根據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會(2003)討論的結果發現,閱讀場 的經營是影響兒童閱讀興趣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庭閱讀場即是指家庭閱 讀環境,其認為家庭閱讀環境的經營是和家庭經濟、氣氛、家庭價值觀與信念有 關。謝美寶(2003)將家庭閱讀環境分為父母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父母 親的教育期望與家庭閱讀資源等四方面。周芷誼(2006)在研究中將家庭閱讀環 境區分為父母對閱讀的支持度、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資源與閱讀的關係等要 素。黃家瑩(2007)在研究家庭閱讀環境時,則將焦點放置於父母親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互動及家庭閱讀資源等層面。. 綜上所述,可知舉凡父母親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中閱讀資源、家庭 閱讀氣氛的營造、家庭價值觀、父母親的教育期望與父母親對閱讀的支持度等都 是屬於家庭閱讀環境所研究的範疇。. 三、 家庭閱讀環境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將家庭閱讀環境定義為家長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消 費、閱讀資源等方面,以下將針對上述主題來逐一探討。. 28.

(40) (一). 家長閱讀習慣. 國內學者對於家長閱讀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視,幾乎是有志一同的認為有良好 閱讀習慣父母,才有良好學習成就的子女。多位學者曾指出家庭是兒童第一個學 習環境,父母喜歡閱讀,學童自然而然會喜歡閱讀並養成閱讀的習慣(王嘉龍, 2001;林見瑩, 2002;馮秋萍, 1998;黃育君, 1998;賴苑玲, 2006) 。楊 美華(2003)也認為家長扮演著培育下一代閱讀習慣的重要角色。國內信誼基金 會(1990)研究發現,母親是經常閱讀者,兒童閱讀的頻率較高,閱讀行為表現 也較佳。. 另外,從黃齡瑩(2004:1)的研究中發現: (1)多數幼兒家長都擁有良好 的閱讀態度和習慣;(2)家長的教育程度愈高、職業愈屬於專業性質、平常傾向 經常閱讀者,比較關心孩子的閱讀態度和習慣養成,會營造較良好的閱讀環境和 學習情境,且重視幼兒閱讀的相關事宜;(3)家長愈重視「幼兒閱讀」,則孩子 的閱讀態度也愈積極正向。. 而國外學者亦抱持著相同看法,日本學者樋口裕一(2006)認為孩子不愛看 書,只有一個原因,因為體驗不到閱讀的樂趣。如父母能以身作則的讀書將會為 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綜合西方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有相似的結果,他們 認為父母若能較常閱讀,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子女也會跟著學習(Dwyer & Flora, 1980; Jobe, 1982; Mellon, 1992; Williams, 1989)。Blanton(1972) 認為孩子經常地觀察父母閱讀,才會將閱讀視為一種有價值的活動。除此之外, 有閱讀圖書或報紙習慣的父母,其子女對閱讀活動的興趣也較為熱衷(Nebor, 1985; Rasinski, 1994)。Bobel(1981)以 38 位在學業上資賦優異的學童為研 究對象,調查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早期閱讀的經驗,研究結果指出父母的影響與學 童的早期閱讀息息相關。 29.

(41) 從以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顯示,父母閱讀習慣之建立,與營造家庭閱讀環境 的氛圍有著莫大的關連。如在學童幼年時,父母即以身作則培養積極的閱讀習 慣,將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相信對學童閱讀書籍習慣的養成,一定有 所助益,如此,學童才能在閱讀中得到樂趣,並體會閱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 閱讀行為。. (二). 親子閱讀互動. 根據 2005 年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顯示,親子共處時,孩子認為親子之間最 常從事的活動為「看電視」,但雙親對親子之間最常從事的活動之認知則為「陪 伴孩子做功課」。由此敘述中,除了可以看出親子認知上的差異外,更可以得知 閱讀並非親子之間的主要活動。再進一步從調查中發現,希望孩子有高學歷的父 母約佔 77.24%,而實際陪孩子一同閱讀的家長卻只有 5.89%。由此可知,國內 親子閱讀互動之不足,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大過於實際教育孩子的行動。. 從國外的研究結果中發現,透過閱讀活動,父母與兒童互動愈頻繁,兒童將 有愈好的表現(Snow, 1983; Teale, 1978; Tompson,1984)。日本學者則建議父 母首先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閱讀的樂趣,常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童年時代,曾經為 之癡狂的冒險故事。要讓孩子對故事有憧憬、再進一步勾起孩子想一窺究竟的情 緒(樋口裕一, 2006) 。天下雜誌也曾建議家長在親子共處時,將孩子抱在大腿 上,說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在與父母親密肢體接觸的環境下,逐漸愛上閱讀, 或抽空利用孩子睡覺前三十分鐘,講床邊故事。 (林芝安, 2005). 王錫璋(2001)指出就讀幼稚園或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如果父母親能多 參與、陪伴孩子閱讀,相信孩子以後自然會培養喜歡閱讀的習慣。許多學者更同 30.

(42) 意父母親在推展兒童閱讀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認為父母親需要透過 閱讀活動,讓子女知道父母親喜歡閱讀,並常陪孩子共讀,從旁鼓勵、協助或示 範,這些親子互動都會使孩子對書本產生正向閱讀態度(王嘉龍, 2001;賴苑 玲, 2001;謝美寶, 2003; Osiobe & Okoh, 1988; Tompson, 1984) 。. 有些研究發現,家長愈重視「幼兒閱讀」 ,則孩子的閱讀態度也愈積極正向 (黃齡瑩, 2004; Anglum, Bell, Roubinek, 1990; Liston, 1980; Jobe, 1982) 。 柯華崴(2006)則認為父母的示範很重要,父母喜歡閱讀,花時間閱讀,孩子就 跟著閱讀。唐榮昌(1994)的研究結果顯示,親子閱讀互動與父母為幼兒出聲閱 讀的次數愈頻繁,那麼幼童在認字測驗的得分便愈高。. 綜上所述,父母如能多加參與孩子的閱讀生活,在學童成長階段,嘗試以朗 讀故事、故事引導、書籍內容討論等方式來帶領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裡,學童閱 讀成績也愈高,總之,親子閱讀互動的頻率越高,對學童閱讀態度是呈正向發展 的。. (三). 家庭閱讀消費. 高宏煙(2005)對臺北縣民眾所做的消費研究發現,台北縣民眾在知識性消 費花費偏低,平均每月花費在購買圖書、 訂購報紙、雜誌經費在一千元以上者, 僅佔百分之五左右。在周玲霞(2005)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結果,在書籍消費行 為方面,高文化資本者會花比較多時間看書,對書籍市場比較了解,書籍消費是 高文化資本者生活中重要的活動。對低文化資本者來說,書籍消費是比較不重要 的花費,大部分低文化資本者在書籍消費行為上參與度低。. 另外,在家庭閱讀消費方面,歐佳玟(2007)的研究結果表示,因國內風氣 31.

(43) 之故,成人代替兒童選購書籍而成為兒童讀物主要消費者。周玲霞(2005)的研 究中發現個人的文化資本是傳承自上一代,高文化資本者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 會特別用心,而低文化資本者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則不會太在意,而這些結果 也與天下雜誌在 2007 年所做的家長民意調查不謀而合。何琦瑜(2007)在調查 中發現,購書預算和家中藏書冊數,都呈現明顯的 M 型分布。以購書金額而言, 最低一年全家只有兩百元,最高卻有三十萬。家中孩子課外讀物的冊數,最低只 有兩本,最高卻有三千冊。給孩子買課外書的金額,一年花不到三千元的家庭居 多,佔四成六以上。. 何琦瑜(2007)指出家長最容易採取之促進閱讀策略的作為就是「買書」 。 調查顯示,七成六的家庭有買書習慣,全家一年平均花九千五百零四元買書。其 中,給孩子買課外閱讀書的購書金額,平均有五千零四十七元。家中兒童課外讀 物的藏書冊數也相對偏高,平均一百四十一本。. 在兒童閱讀消費部分,根據李國祿(1990)對台北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所 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的消費類型以育樂類為主,其次是飲食類,衣著類最少。 兒童花在看電視的時間,比花在看報紙和看雜誌的時間為多,平均每天看電視的 時間約為 2 小時,從中剖析,可發現,雖然育樂消費佔兒童消費的多數,但兒童 在娛樂所從事的消費,大過於教育所從事的消費行為。. 翁聰慧(2005)的研究指出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其家庭中兒童圖書消費有顯 著差異。其中以女生、住家附近有書局或圖書館及家庭社經地位影響最顯著。 「家 庭兒童圖書消費類別數」 、 「家庭兒童圖書消費金額」愈多及「學童看書時間」愈 長,則其閱讀興趣愈廣泛。. 32.

(44) 歸納以上的研究可發現,在國內,家長以購買書籍來作為促進學童閱讀的策 略,愈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則有愈高的閱讀消費購買力。書籍愈多,家中的圖 書資源愈豐富,孩子的學習成就也較優異。從「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中,發 現家中兒童讀物有一百本以上的學生,比家中讀物少於十本的學生,成績幾乎多 九十分(何琦瑜, 2007),即可看出端倪。. (四). 閱讀資源. 張必隱(1992)提出,許多研究顯示家庭中具有一定數量的書籍,與兒童的 閱讀能力之間有一定的關係。許多研究(Brezinski, 1964; Briggs & Elkind, 1977; Dix, 1976)的結果都是通過訪問有學前兒童的母親得到的。被訪問的母親認為, 家庭中有閱讀材料是兒童較早獲得閱讀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引自張必隱, 1992) 。. Anderson、Hiebert、Scott 與 Wilkinson(1985)的研究顯示家裡有許多 書、雜誌與教育閱讀資源及高收入家庭之兒童在學校表現的較好。Morrow(1982) 發現對讀寫活動較感興趣的學童,家中通常也有較多的書籍。在國內,嚴媚玲 (1999)則提到家中成員有習慣閱讀或收藏圖書者,會影響學生閱讀的領域。王 嘉龍(2001)認為圖書資源並不限於購買,可與親朋好友相互借閱、交換有無, 或到附近的縣市鄉鎮圖書館、文化中心借閱圖書,如此,必能找到眾多式樣的書 刊,做為家庭親子閱讀使用。Anglum、Bell 與 Roubinek(1990)的研究發現, 孩子上圖書館的頻率與其閱讀成就呈正相關。在 Briggs 與 Elkind(1973)的研 究中也有相同的結果,其表示早期閱讀者的父母較常帶孩子上圖書館。. 除常帶孩子尋找其他的資源外,多位學者並指出可為子女準備一間靜謐的書 房,讓孩子擁有一個寧靜的讀書空間,讓孩子可以隨時沉浸在書香世界裡,享受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Different KLA/subject departments can collaborate and arrange a diversified range of reading activities and schemes for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across disciplines, and

reading and creating multimodal texts, promoting Read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RaC)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capabilities... “Work as a team to identify the

For example, the teacher librarians teach students reading strategies whil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provide reading materials for students to

Through arranging various reading activities such as online reading, book recommendation and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schools help students connect reading to

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water cycle afterwards – speaking and writing (individual and/or group work)... In nature, water keeps changing between liquid water and

Planning and using digital multimodal texts to facilitate KS2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development and enrich their reading experiences?.

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develop the skills, strategies and confidence needed to participate in Guided and Independent Reading as well as the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