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之相關研究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天賦的資質條件不同與後天成長環境的交互影響下,

縱使是血緣相近,生長在同一家庭環境的兄弟姊妹,其學業、品德及行為等各方 面的表現也各有不同。家長因著子女不同的特質總有高、低不同的期望,而期望 是否會直接反映在其對子女管教的態度與行為?反之,家長因個人特質、家庭環 境等種種背景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來的管教方式並不一致,直接影響了子女的 學業成就、生活適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家長不同的管教方式是否也影響了他對 子女的期望?易言之,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二者間的關聯性如何?研究者亟感興 趣於了解這層關係。

回顧國內針對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二者相關之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上尚 不充足。陳圭如(1996)以單親的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在其博士論文「單親家庭 子女的自我概念、角色行為與教育期望之研究」的結論中指出,學生在單親後與 同住家長相處的時間增加,則家長愈不會用權威的、拒絕態度對待學生,而較以 接納的態度對學生。家庭的氣氛愈好,親子關係愈密切,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也愈 高。這個結論顯示家長管教方式的改變是受到親子關係親密程度的影響,而間接 影響到其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惟陳圭如(1996)的研究主題,並未針對單親家長

「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二變項間的關連性作探究。

張善楠、洪天來、張麟偉、張建成與劉大偉(1997)曾以台東縣四所國小學 童為例,研究發現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態度二者均為學童教育成就和學歷取得的

重要因素之一,惟張善楠等(1997)的研究也並未進一步探討家長期望與管教二 者間的關係。

至於家長是否因子女性別角色期待不同而在管教方式有所差異,此方面國 內、外學者有些研究成果,茲簡述如下:

黃迺毓(1995)在其「台灣地區家長教養方式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發現,

家長由於對子女如有不同的性別角色期待,則所採用的教養方式也有所差異。通 常對兒子的教育期望較高,在管教上較為嚴格,傾向以體罰教養,對女兒則傾向 說理方式教養。

許筱梅(1995)在「青少年知覺家長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中,

以台中市國中生為對象,研究發現父親對兒子的要求較高、期望也較高,對女兒 期望較低,也較為寬容,所以女生相較於男生容易知覺父親的關懷。歐陽儀(1998)

以台北市國中為對象,在其「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結論中 指出國中男生更能知覺到家長教育期望相較高於女生,而教養方式也較為嚴格。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5b)於 2001 年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計畫」中,分別對台灣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抽樣 13,978 人及高中(職)及五專之 二年級學生抽樣 13,509 人的調查,結果均顯示當男生犯錯時,家長較常採用「處 罰」的教養方式,但是當女生犯錯時,家長則較少施以處罰,而改採訓誡的教養 方式待之。其調查研究在結論部分指出:「是否代表著家長對於男生的期望較高,

因而採用較為嚴厲的教養方式?抑或是男生較常犯嚴厲的錯誤所導致?這樣的 差異對於男女生未來的表現、人格上的發展有何影響?尚待有興趣的專家學者深 入探討。」

Block (1983)的研究發現,家長雙方因對兒子的教育期望較高,因而施以較高 的成就壓力,也鼓勵兒子獨立,自我表現與承擔責任。Chyung(2001)的研究也 指出,青少年男性所知覺得父親權威性較女生高,表示男生相較於女生,所感受 到的家長期望較高,教養態度也較嚴格。

黃淑惠(2005a)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知覺方式做調查研究,發現「父親教 育期望」對「父親管教方式」有正向且直接影響的假設獲得支持。

綜合上述說明,以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育方式」為變項,探討二者相 關的文獻並不豐富,研究對象也以國中以上學生居多,本研究希望嘗試以國小學 生家長為研究對象,除了探討家庭背景因素是否分別在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上有 所差異外,也希望透過本研究探求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之間的關聯性。

圖3-1 研究架構 A

B 家庭背景變項

1. 家長身份 2. 家長教育程度 3. 家長職業 4. 子女性別 5. 子女就讀年級 6. 子女排序

7. 家庭結構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