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之關係。本章分為 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將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機制,其中「家庭」是組成 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兒童最初接受社會化的場所,深深影響兒童人格、價值觀 以及行為模式的形成(林清江,1972a)。在家庭中家長是子女的第一個啟蒙老師,

於子女心目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意義。在親子之間自然而長期的親密互動中,家 長成為影響子女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關鍵角色。

多數家長確信,教育是決定子女未來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使子女 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長總是投入相當多心力和物力,同時也對子女在教育上有所 期望(expectation)。家長教育期望(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可以反映 出家長對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效用的認知,而使子女知覺後形成自我概念進而影 響其學習成效(侯世昌,2002)。當前社會走向高學歷的文憑主義趨勢下,許多 家長擔憂子女的升學競爭力不足,教育期望過於偏狹於期待子女有好的學業成 績,能擠進理想的學校進而取得高的學歷,相對於子女求學階段品格的陶冶、人 際互動的培養及生活知能的學習情況反而輕忽與漠視。反觀子女每天必須承受著 家長在學業成就上高度的期望所帶來的壓力,其實生活過得並不輕鬆,童年的生 活就在學校課業壓力及課後補習的忙碌中度過。

惟近年來,社會快速變遷,為了追求更精緻、卓越的教育理想,政府與民間 攜手推動一波波教育改革的浪潮,其中國民教育改革的幅度與速度變動最為劇

烈,訴求五育均衡、開展多元智慧的教育理念備受重視,強調以教導生活「素養」

與「能力」取代灌輸死背的「知識」,使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又能涵養豐 富的生命內涵,促進健全的人格發展,不再以學生學業成績為衡量學生成就表現 的唯一,其理念與立意甚佳。許多家長為教育改革開放帶給孩子更寬廣的學習空 間而慶幸,不再以逼孩子讀書、考高分為光耀門楣的途徑,反而期望孩子有健全 的人格發展,並協助孩子適性發展、習得專長,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具有競爭力。

然而仍有許多憂心忡忡的家長反而缺乏信心,深怕子女成為教改運動下的犧 牲品,喪失升學的競爭力,而不斷加強子女在學業上的課後補習,關注與期望的 仍只聚焦於孩子考試的成績上,認為孩子的人格養成及是否能適性發展是次要的 事。當前教育改革浪潮衝擊下,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成就、身心健康、品德陶冶及 人際關係的期望程度究竟如何?又家長教育期望可能受到哪些家庭背景因素的 影響?亟待瞭解,因此瞭解當前國小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的現況,並分析家 長教育期望是否因家庭背景因素而有所差異,乃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對於兒童而言,家長是相處最久、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也是兒童基本 生理與心理需求獲得滿足的來源。家長不僅是兒童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也是兒童 認同的對象(簡茂發,1978)。家長管教方式(parenting style)不僅塑造了子女 的性格,建立了子女的行為模式,也影響了子女的生活適應(李亦園、楊國樞,

1972)。換言之,家長管教方式對子女的認知、自我概念、自我肯定、學業成就 及生活適應等都有顯著的影響(楊國樞,1986)。從前家長與子女尊卑關係為較 明顯,家長多數採取較嚴格的管制方式,家長身教、言教,家規明確。然而,近 年來社會結構逐漸轉變,小家庭、職業婦女及單親家庭與日俱增,家庭的功能逐 漸在萎縮中,加上傳統威權社會體系的解構,在家庭普遍少子化及受到西方民 主、自由及開放的教養風潮影響,家長與子女尊卑關係逐漸變得不明顯,以往家 長管教子女不容侵犯的上、下權威關係似乎已漸漸走向平輩的朋友關係。

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發現,部分家長或因忙於工作,或因不懂管教子女 的方法,在觀念上仍停留在教育是學校教師的責任,而採取消極、忽視甚至放任 子女的管教方式,既無身教、言教,又與孩子溝通時間不足,只想努力滿足於子

女的物質需求,即認為已盡到為人家長的責任,殊不知如果家長不懂運用適當的 管教方法,只憑自己的好惡、感覺或經驗來教育子女,則教育失當或失敗的可能 性極高,影響所及,青少年偏差行為不斷增加,犯罪年齡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當前緊張、忙碌的工商社會,家長採取的管教方式現況如何?又家長的管教方式 可能受到哪些家庭背景因素的影響?此為研究者有興趣進一步探討之處,故瞭解 當前國小學生家長對子女管教方式的情形,並分析家長管教方式是否因家庭背景 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乃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天賦的資質條件不同與後天成長環境的交互影響下,

即使是血緣相近,生長在同一家庭環境的兄弟、姊妹,其學業、品德及行為等各 方面的表現也各有不同。家長因著子女不同的特質,總有高、低不同的期望,而 期望的高、低是否會直接反映在其對子女的管教方式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家 長管教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子女的學業成就、生活適應與行為表現,子女的實 際行為表現或成就水準如與家長的教育期望相符,長久以來,即顯示家長教育期 望應驗;反之,如行為表現及成就水準與家長期望不符,則家長會重新調整其對 子女期望水準。易言之,當家長知覺其管教方式會影響子女的成就表現後,是否 也會相對調整其對子女的期望水準?例如:一個終日忙於事業,對子女採取放任 態度而疏於管教的家長,可能知覺自己管教方式不利於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而會 主動降低其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從上述探討中,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二者間 是否有相關性?研究者亟感興趣於暸解這層關係。回顧國內針對家長「教育期望」

與「管教方式」關係之研究,此方面的文獻尚不充足,研究者希望藉由對國小學 生家長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瞭解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之間的關係,

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及學校推動親職教育之參考,乃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