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的理論基礎、案例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的理論基礎、案例與相關研究

1980 年代以來,美國高等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參與, Astin 的研究發現參與 能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各方面的發展,其中學術活動的參與、與老師互動和與 同儕互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最大。當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愈多、愈積極,

他們的自我成長和對於學習經驗的滿意度就愈大,對於學習也會更堅持,更有 繼續學習的意願(黃玉,1999)。任何教育環境--不管是教室、宿舍大廳、學生 組織或整個校園,都因其設計規劃良好與否而產生不同功能。有效能的教育場 所,以其有利的物理、共同特質、組織的和建構的特質,提供納入、安全、參 與建立和社群的環境,來支持、挑戰學生的學習、發展與成長(Strang, 2003)。

壹、 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的定義與理論

美國大學宿舍從dorm改變成residence hall 的差別,主要在於後者是以方案 和專業及半專業人員的努力,來影響學生的大學經驗。residence hall的定義是提 供學生低成本、安全、舒適並增進智能、情感和人際、道德發展所設計的宿舍,

亦即強調「住宿和學習結合」的宿舍。所謂「住宿和學習結合」的宿舍,是指 宿舍環境強調學生的生活和學業,以及強調加強師生、及學生與學生間同儕知 性的交流,住在強調「住宿和學習」結合的宿舍學生,在知性能力及對學校的 認同感較強,在認知測驗發展上也有較高的表現(張雪梅,1994)。

宿舍方案可以豐富物理和人際的環境,強化學習的過程,以宿舍為基礎所 建立的生活學習方案,基本的目標在於提供學生生活和學業環境之間的連接,

以整合課程和課外的經驗,具體的做法包括在宿舍發展方案,融合學習活動與 住處;修改現有宿舍, 平衡互動與隱私與提供更個人化的空間; 重視學生的差異 與適配程度,細心安排學生住處;利用規範和宿舍方案來培養學生自主、守望 相助和合諧相處等。

在許多改善宿舍環境以增進新生成功轉化和持續學習發展的方案中,生活

學習方案是最為成功的案例,實施生活學習方案的宿舍,開設有學分或無學分 的課程,學生與教師可以在教室外--也就是可以在宿舍的餐廳、宿舍的教師辦公 室或者交誼廳互動。Upcraft(1985)彙整生活學習方案相關的文獻結論岀,實 施生活學習方案的大一宿舍,明顯的能夠增進新生的適應與知能的發展,使新 生對校園經驗有更正向的態度,其中因方案的設計而強化了師生之間的關係,

是方案對學生有幫助重要原因。

宿 舍 生 活 學 習 中 心 ( Living-Learning Centers )、 生 活 學 習 方 案

(Living-Learning Programs)或生活學習社群(Living-Learning Community),

均是指宿舍以開設課程、教師參與的途徑來結合住宿學生的一種介入性方案,

方案可能以樓層或整棟宿舍為單位,以達成整合學生的課業與生活經驗的目 標。宿舍生活學習方案是以學生投入理論為基礎所建構的學習社群的一個類 別,相較於其他以課業為主的學習社群,宿舍生活學習方案是較少被研究的一 類。參加學習社群(結合課程的專題討論小組)的大一學生,投入(involvement)

和持續就學(persistence)的程度較一般學生高,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去參與志工、

兼職工作、同儕研討、與老師互動的活動,而這些學生的平均學業成績也比較 高。透過學習社群的過程,大一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經驗和成果,並且將持續 參與類似學習社群的傾向,形成一個良好循環的結果(Timothy, Jamie & Carlye, 2001)。宿舍生活學習方案與一般學習社群不同的最主要特徵是,宿舍除了提供 課業的方案或服務之外,學生是住在一起的;宿舍經由提供增進師生、同儕互 動、合作學習和課業與人際支持的生活環境,由此,生活和學習得以結合成一 個無間隙大學生活經驗。

Astin(1985)對生活學習方案或學習社群的定義則為,是一個小的學生次 團體,具有團體認同感,凝聚力和獨特性,能夠促進不同課程及課外經驗的持 續和融合;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住宿社群,具備高度的學生參與和投 入特徵、參與者有共同的興趣和目標,高度的人際互動和穩定的人際關係、有 傳承的價值觀以及成員間相互的影響力。同時,宿舍學習社群以學生的參與為

中心,當學生的參與增加,則能從教育經驗獲得的益處也會增加,而且社群中 的學生都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重視的。宿舍學習社群連結宿舍學生和課 業經驗的設計,可協助學生在學習中更能整合,並增進住宿學生與教職員之間 在智能方面的互動。基本上宿舍要成為一個學習的環境,必須強化學生間互動 的品質、師生間互動的品質、投入於課業準備的時間與讀書環境的品質、利他 的機會以及學生之間人際投入的機會、促進多元和族群議題的討論、增進輔導 人員與學生之間連結的關係等六項特質(Astin,1993)。黃玉(1999)亦指出,

宿舍學習社群的的定義是有共同興趣和目標,高度的學生參與和投入和互動的 小型同儕團體,學生在參與學習社群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參與、投入、情緒 支持和智能學業的成就,當投入和參與增加時,學生對團體認同上升,受團體 的影響也更大。

因此在界定上,不同的大學所設置的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可能因為不同的 學校類型、組織結構和目標而有不同的定義,但是促使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術 學習環境能更進一步的融合,則是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基本的共同目標。一般生 活學習方案的特徵包括:在宿舍上課、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在宿舍舉辦文 化活動和演講、以及參與的學生一起上同樣的課程等。生活學習方案的團體合 作,帶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增進學生合作及多元價值的學習,也讓參與的 學生更能感受環境中的課業和人際的支持氣氛(Lenning & Ebbers,1999)。

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的理論基礎,來自於 Astin(1996)學生學習成果與其於 投入於校園經驗所付出的努力相關,投入越多,在認知和情感發展的收穫也越 多,以及學生投入於課業、師生互動和同儕互動,最能影響其學習成果的觀點。

Kuh (2001)亦以同儕互動、師生互動、教室內外的課業學習來描述學生投入,並 根據相關研究的結果指出,學生的投入與高品質的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相關 (Astin, 1993; Chickering & Gamson, 1987; Pascarella & Terenzini, 1991;

Sorcinelli,1991),認為學生在教育上投注的時間心力,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最佳 解釋因素 (Kuh,2001)。學生投入亦是 Tinto 理論中定義課業和人際整合的要素,

而且 Tinto(1990)也指出,增進學生的學習即可增進學生的持續就學。Kuh 等依 據美國 DEEP (Documenting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的研究資料,說明學 生的投入包括:

1、學術挑戰的程度 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準備課業的時間、閱讀寫作、

批判思考為達到期待而努力用功。

2、主動和合作學習 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課堂的參與、出席率、課 外與同學一起完成計畫、教導別的學生、課外討論功課、參加學習社群。

3、師生互動 Student interactions with faculty members:與教師談話、討論課堂 內所學的觀點概念、因老師的回饋被鼓舞、與老師一起做研究。

4、豐富教育經驗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與不同宗教的人談話、談政治 意見、價值倫理、能用電腦完成作業、參加實習、成為交換學生、參與課外 活動。

5、支持的校園環境 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知覺環境的學術與人際支持 氣氛、知覺環境對非課業的協助。(Kuh, Kinzie, Schuh,&Whitt, 2005)

根據上述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的定義及學生投入之理論基礎,可以了解到生 活學習方案的運作,係將學生的學習視為學生與他人之間的連結,而且學習是 在互動分享和合作中完成的。生活學習方案重視宿舍經驗中的人際互動,目的 在於提供給學生有助於學習的人際互動與協同合作的環境。

貳、 大一新生宿舍生活學習方案之案例

美國在過去的十年間有許多學校開始發展結合宿舍生活與學生課業的生活 學習方案,做為達成協助新生成功轉化目標的主要途徑。生活學習方案規劃課 業主題或宿舍的學習環境,經由加強新生與同儕、教職員及學校的互動與連結 來增進新生的學習。生活學習方案需配合學校不同的資源、結合學生需求與興 趣,才比較容易達成目標,規模較大的學校,可以因為生活學習方案讓學生擁 有小團體學習的經驗,而透過學務與教務的協同合作,則是最能發揮方案效益

的的模式。

以下列舉協助大一新生結合生活與課堂內學習而獲得成功經驗的方案,包 括住宿新生興趣團體 (Residential Freshman Interest Group Models, FIGS)、第一 年住宿生經驗方案(Residential-First-Year-Experience Programs)、宿舍規範模式

(The Community Standard Model)和宿舍服務學習社群(Service-Learning Community)等不同目標的方案。

一、住宿新生興趣團體 (Residential Freshman Interest Groups)

住宿新生興趣團體最早在1980年代的Oregon大學開始實行,透過方案幫助 學生結合課業、同儕與教職員。方案的設計,係將選修共一課程的學生組成幾 個小團體,安排討論和研討會,讓大一住宿學生因為課程的主題,而認識學習 的夥伴,同時課程中教師和宿舍專業人員的參與,也增加了師生非正式互動的 機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提供學生人際和課業上的支持(Zeller, 2005)。

在Iowa State University宿舍裡有14個興趣團體,團體以增進學生的自我了解 和學校資源利、增進同儕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增進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增 進課業表現與持續就學為目標,以協助新生的成功轉化(Zeller, 2005)。

史丹佛大學則在大一新生的宿舍,請教授和資深專業人員(resident fellow)

進駐其中,擔任教育的主管工作。宿舍專業人員在自己宿舍內開設大一新生必

進駐其中,擔任教育的主管工作。宿舍專業人員在自己宿舍內開設大一新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