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論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探討一所國立大學的住宿新生,其重要課外校 園經驗與成功轉化之間的關係。課外校園經驗,界定為住宿經驗中的宿舍投入、

宿舍氣氛知覺、以及包括課堂外同儕互動、師生互動與網路互動經驗的課外校 園經驗。論文採取混合研究取向,希望經由量化與質化研究,了解住宿新生課 外校園經驗的投入與成功轉化的現況,並探討課外校園經驗,如何增進或阻礙 其學習,進而影響其成功轉化,以釐清課外校園經驗協助新生融入校園、投入 與成功轉化之機制。在本章中,第一節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 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界定重要名詞;第四節指出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第 五節則陳述研究之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一、大一新生普遍面臨因轉化而產生的衝擊與壓力

學生在求學階段,經歷過許多次的校園環境轉化(transition),而每一次從 一個階段跨入另一個階段,都可能因為新環境與過去的經驗無法連續,而造成 短期間生活上的改變,甚至形成壓力。大一新生中有許多離開熟悉的家園及社 區遠赴外地求學,加上面對異於高中的校園生活、學術課程和自我成長的需求,

需要面對各種適應的問題。尤其在我國升學主義掛帥的制度中,考試取向的課 業準備,往往是高中師、生、行政人員和家長投注和關心的重點,考上錄取分 數較高的好大學,似乎比做好上大學的準備更為重要。因此,大學生如何面對 轉化的問題,值得關切。

學者 Gullahorn 及 Gullahorn(1963)曾以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的觀點

來描述大一新生的轉化,認為新生的轉化是階段性的、受到文化衝擊的心理過 程,在新生剛入學的蜜月期,學生常經驗到自由和興奮的感覺;學期開始後慢 慢的感受到課業的壓力、室友的衝突、離家失去照顧的不便以及不習慣教授的 上課方式、不了解教授對學生的要求和期待等,而感受到所謂文化的衝擊;隨 著時間的進程,學生逐漸認識環境也學會一些因應的技能,因此稍覺自在,進 入初步的適應階段;接續下來到了快學期末時,學生可能因為較深入的體驗大 學生活,而經驗到第二次的文化衝擊,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會有挫折感、孤立 感和寂寞感,這時學生可能會回頭重建高中時期的重要關係,也有可能在感覺 失去原有的價值時,發展出較具有包容性的新關係與新觀念;最後,當學生能 在新環境中持續的與同儕、教職員互動時,學生將變得更能融入、整合於學校 的文化中,達到整合和連結的階段。

上述觀點提供我們了解新生處在轉化的不同階段,會因為需要適應新環境 產生各種需求,而且新生在遭遇衝擊時,可能即萌生退縮或中輟的意念或行為。

Tinto(1993)提出的交互影響理論指出,當學生不能經由價值的接納與形成連 結而充分整合於新的學校時,將比較不可能成為校園社群的一員,因而可能中 輟;相反的,當學生經由參與課外活動、同儕互動、師生互動,而能在課業和 人際兩方面都能整合於學校的體系時,則將適應得比較好,而且較可能堅持學 業和成功學習。Tinto 的理論說明了學生適應與中輟的關聯,且導引岀大學需要 重視大一新生轉化過程中的各種需求,具備使新生能融入於校園生活的機制、

提供各活動或方案以協助學生和學校連結的重要功能,以留住學生並協助學生 成功的學習與發展。因此,在目前我國高中和大學兩個階段的教育系統,尚未 建立共識與發展出共同協助大一新生轉化的具體策略之際,學生上大學後,如 何成功的接續課業與人際等學習問題,確實有需要更多的關切與進一步的探究。

二、大學宿舍輔導面臨新挑戰

營造校園中的社群感,建立學校成為具有關懷、正義、開放、有目標、有

紀律、有傳承的社群,培育既擁有知識又能為其社群貢獻、負責,具備公益、

利他行為特質的學生,是大學的核心任務(Boyer,1990;教育部訓委會,2004;

林火旺,2005)。然而今日的大學校園,學生人口越來越多元化與複雜化,因此 建立學校社群的挑戰性,遠甚於過去。基於同儕互動頻繁、彼此影響力大的特 質,大學宿舍被認為是營造學生分享共同經驗和發展歸屬感的重要學習環境

(Arboleda,Wang,Shelly,&Whalen,2003),同時,在宿舍中規劃協助新生成功轉 化(successful transition)的生活學習方案(Living-Learning Programs),經由人 際互動結合課業學習來增進學生學習與發展,亦是美國90年代以來,新生定向 輔導中重要的一環(Hlyva, Schuh, 2003/2004),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即在於提供 新 生 一 個 融 入 且 受 到 重 視 的 環 境 , 以 減 除 轉 化 過 程 中 的 邊 緣 感

(Schlossberg,1989)。

雖然以宿舍建立社群,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但是美國學者也擔心著,未來 的學生可能因為更重視個人隱私,而要求並期望住在一個沒有室友的寢室內,

不一定願意住在多人同住、必需犧牲隱私的生活環境裡(Schuh,2004),同時,

學生可能只和幾個熟識的同學、朋友,在個人的寢室裡看電視轉播球賽、喝啤 酒,而不願意參與宿舍所舉辦的電影欣賞、閱讀心得分享等活動;學生對社群 的定義改變,宿舍流動量大,一些方案並非住宿助理(RA)宣傳、帶領得不好,

只是學生有限的時間已經被活動塞滿,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多閱讀一些書籍、

多參加心得分享的討論…(Nathan, 2005; 張至璋譯,2006)。

國內亦有學者肯定宿舍的學習功能,張雪梅(2000)指出,學生住在有良 好輔導與管理的宿舍中,與來自不同地方具不同習性的人共同生活,可以學習 到互相配合、尊重與適應群體生活的規範,也有更多機會接近同學和校內的師 長,不論在自我認識或人際關係的增進上能夠獲益,更可以在縮小的社會(宿 舍)中,提早認識未來的社會,以增進對社會規範的批判和反省。然而,我國 的大學宿舍的輔導與管理,由於受限於未能重視學生全人發展的目標,以及重 研究、發展而輕教學和驗收學生學習成果的原因,加上學務單位人力資源不足

等因素,以致甚少以學校或教育的期待來經營,宿舍只被當成是為了離家求學 方便而提供的服務工作,是以使得學生宿舍在理論上可以達成分擔、協助培育 人才的目標,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的現況(張雪梅,2003)。

大學宿舍在面臨良好社群難以發展的困境,但為協助學生成長及成功轉化 必須設計及推展宿舍方案,積極鼓勵學生走出房間與人互動,增進學生各種學 習與成長的機會,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以連結新生與學校(Strange&Banning, 2001;Strange,2003),確實是個重要也富有挑戰性的議題。

以上研究背景所提及的兩個主要議題是,大一新生在轉化階段可能容易感 受到不知所從、孤單寂寞的邊緣感與壓力狀態,此一壓力需要藉助環境對其需 求的重視與回應來消減,亦即學校需具備提供學生安全、融入和投入機會的機 制,透過各種設計的活動與方案,來連結學生與學校,而宿舍即是提供機會,

協助學生在新環境中找到自己受重視的機會與學習管道的重要場所。

貳、 研究動機

一、了解大一新生的轉化經驗

轉化是個人知覺到改變而經歷的心理過程以及過程中伴隨而來的感受,大 部分的人可能會用「旅程」來描繪生活中的轉化,每個人可能也都會從不同的 視 角 來 表 達 自 己 對 轉 化 的 觀 察 、 體 驗 和 思 考 ( Bridges,1980, 轉 引 自 Brammer,1992);Schlossberg(1989)則從社會互動的觀點,以類型、脈絡和影 響來界定轉化,並認為轉化與個人主觀的知覺、人格特質及環境中的支持等因 素相關。對於不同成長經驗的新生而言,知覺到的改變及改變所帶來的影響並 不相同,面對轉化過程中所擁有的自信、能力以及可運用的資源、引發的壓力 程度以及因應改變所採取的策略、和經歷轉化所需要的時間也都不盡相同

(Evans,Forney,1998)。

誠如 Terenzini (1992) 所說,雖然已有許多研究都證實學生努力和投入

(Astin, 1977,1985)或學習品質(Pace,1984,1990)將正向且直接影響智能和個 人的改變(Pascarella & Terenzini, 1991,2005),同時投入也是學生學習與發展 的最佳解釋因素(Kuh, 2001),然而,關於學生如何通過轉化而投入校園的相 關研究並不多見。近年來國內學者們亦開始從事大學生校園經驗的研究(林義 男,1987、1990;張雪梅,1999;黃玉,2000;葉紹國,2006;葉紹國、何英 奇、陳舜芬,2007),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的校園參與程度低於國外學生,

大一新生的課業學習態度不積極,上網時間太長,欠缺時間管理,打工增加、

社團等校園參與程度又比其他年級的學生更低。另潘正德教授(2007)的研究 則發現,有將近二成或以上的大一男女生,近兩個星期內常常及總是感到孤獨、

寂寞,潘教授亦指出許多大學一年級新生遭遇退學,其原因之一為孤獨找不到 朋友或與家人關係不好,因此,大學學務工作者不能忽視問題的嚴重性。

從目前為數不多的相關研究中,可以掌握住的是大一新生的轉化過程,確 實存在需要學校加以重視和協助的問題,因此,以新生的校園經驗為主體,探 討新生轉化的經驗,了解校園經驗如何增進或阻礙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本論文 主要的研究動機。

二、探討學校住宿在新生轉化經驗中的重要性

自從 Artrur Chickering 於 1974 出版〝Commuting Versus Resident Students〞

和 Alexander Astin 於 1977 出版〝Four Critical Years〞兩本重要著作出版後,如 何增進學生住宿生活的品質、如何強化宿舍的方案規劃、住宿舍對人際發展的 助益、住宿對學生的影響等內容,大學宿舍輔導成為許多研究和討論的重心

和 Alexander Astin 於 1977 出版〝Four Critical Years〞兩本重要著作出版後,如 何增進學生住宿生活的品質、如何強化宿舍的方案規劃、住宿舍對人際發展的 助益、住宿對學生的影響等內容,大學宿舍輔導成為許多研究和討論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