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實施教學輔導的問題與修正

從上列觀察後的會談中發現:

(1) 可以看出受輔的李安安老師在帶領任教班級:六年 A 班的任務上,尚未 和學生建立信任的關係,換句話說,還沒帶到學生的心。而在學生功課 上,老師是覺得比較不用費心的,至少學生自己都會去補習或自己去努 力考高分。

(2) 也發現李老師顯現出無助與沒信心,而產生任由學生去作為的情形;換 言之,教師變成只能依照學生的說詞,被他們牽著鼻子。

(3) 但雖然如此,研究者也看到:其實李老師會在課後去請教學校同事,去 問隔壁班的老師,或請教行政的組長,吸取(學習)別人的一些經驗,

以利在班級上的管理與掌控。

第二節 實施教學輔導的問題與修正

本研究對受輔李安安老師實施教學輔導策略之目標項目包含:(一)協助其了 解與適應班級、學校、社區及教職的環境;(二)觀察其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

(三)協同省思教學,改進教學成效;(四)提供教學與班級經營的建議與協助。

而經過上一階段藉由具體客觀的紀錄、示範教學及專業對話,看到李老師受輔過 程的教學及班級經營之成效改善並不明顯,故更深入檢視與分析問題,透過調整 教學輔導進度與策略,期有助於教學者(受輔教師)發現問題,改變認知行為,

共謀解決問題達成教師專業成長。

壹、實施同儕教練輔導策略遭遇的問題

雖然在準備工作上做好瞭解受輔教師的個人資料,充分掌握協助方向外,在 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協助,也提出相關的意見、書籍、文章供參閱,並運用正確 態度:以「協助」代替「指導」、「尊重」代替「批判」,建立「信任」關係,企盼 促發輔導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上仍覺成效未能速現。分析其問題如下:

一、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級任教師對受輔教師而言挫折感重

李老師一直覺得新調校班級和以往帶的學生心智上有很大的差異,沒辦法切 入學生的心理,挫折感很重。

「我是接到已經有點措手不及、也已經有點慌了那種感覺;…他們 也不太會信任你,不太會去跟你交心。」 (PR20406)

尤其對學生問題行為或者是偏差行為的處置,不太能有效的去和學生溝通,

或做行為糾正,老師自己沒有一個強而有力(有把握的方式)的想法或信念去導 正學生,而有些心慌、失去信心。

「問題行為或者是偏差行為的一個處置或是說怎麼去跟他們做溝 通或者是說糾正他們的行為狀況,還沒有說很熟稔、很上手。」

「…我竟然是指定那個陳○○做他們的班長,…才發現說啊-(他)

有點暴力、暴力傾向。」

「…幹部後來是讓他們選、幹部也沒有說很交心、願意去盡責去做 好那些事。…最後女生選邊站,他們大部分選到那(陳○○)邊去。」

(PR30619)

二、受輔教師對於被作為教學觀察的對象有防衛心理

與受輔教師多次對談後,發現受輔李老師的個性較不主動,略顯內向保守,

調任新環境對學校組織文化的融入較慢,且對被實施教學輔導也有一些無奈與防 衛心理。

三、受輔教師對於教學輔導教師的建議與協助在當時使不上力

雖然在輔導過程的會談中試圖引導李老師自己檢視班級經營的問題,並給予 參考的建議,但李老師親師的溝通仍舊棘手,與學生的關係也無法調整改善,以 致輔導效果不彰。

「那時候聽是聽了,也沒有辦法一時就消化。…比如說獎勵制度、

分組競賽,有一套那個獎勵的制度,…使不上力,嗯。」

「…有時候,(別人)是沒辦法教你怎麼做,而是你(自己)去體會,

啊融會貫通。…可是我發現說,啊他的媽媽也是、變成說覺得很棘 手,不太願意(配合)-嗯啊。」 (PR30619)

貳、實施同儕教練輔導策略的問題分析與修正

一、處理受輔教師的壓力與挫折感

(一) 努力形成同儕教練與受輔教練間的信賴與互助關係

教師一般存在著較保守、個人化及不善協同合作的教師文化,對於講求分享、

參與、互助、主動等特性的同儕輔導之實施是不利的。同儕教練者(亦即本研究 者)須觀照所扮演的角色和涉入程度,例如: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及適時引導或協 調溝通、要有自我反省及覺察能力、善用傾聽和同理的技巧,上述這些在教學輔 導歷程都是要不斷的鍛練、磨礪才能成為真正能夠助人的人。因此,在和李老師 對談時會多予一些鼓勵與肯定,以增進彼此的接納與友善並建立其信心。

「不過我覺得-感覺上,其實讓我覺得:你其實很虛心,或者是說很能夠從一

個東西裡面去學習跟成長。雖然是當時或者是那種狀況也許是很辛苦或挫折 的,可是你的一個態度,讓你可能從這個事件裡面成長很多。我的感覺是這 樣,因為你可以很虛心的去檢討自己可以再更好的地方,啊那你真的是有做 這樣的認真。」 (CV30619)

(二) 互相了解以增進同事間的情誼

透過系列的教學輔導活動,增加彼此互動的頻率,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增 進同事間的情誼;再利用機會與善用資源,適時鼓勵,拉近彼此想法,以增進輔 導的效能。

「覺得很累,真的很累!…-就是大家有幫忙,啊不然--,…對我來 講都是、多多少少都是一種力量,因為學校就是重視這個問題才 會、才會來入班觀察。…行政的話-他們來處理而要我在旁邊看,大 概看他們的一些處理的一個方式,和看切入角度這樣子。」

(PR30619)

(三) 分享與溝通教師專業概念

經常性的和李老師分享與溝通觀念,建立共識與目標。秉持著同儕輔導的合 作理念,形成的夥伴關係,互相關心學習教學策略與技巧,可改善與提升教師的 工作關係及專業成長。

「整體來講你覺得在帶這個班級的時候,你的角色能夠用一個角 色,或用一個方式來形容你(自己)?。」(CV30619)

「剛開始,我會覺得這種磨合期太短了;…啊說真的,我那時候可 能對自己也沒有-對角色真的是比較沒有那麼的~(停頓)上手啦!」

(PR30619)

「當然,這樣走過來是很、很-是心力交瘁,啊、啊-很想要改變,

所以那時候就參加很多研習。然後、跟、也一直在調整這樣子。」

(PR30619)

二、藉助受輔教師周邊的同學年教師形成助力

(一) 同學年教師的協助

如:同學年教師甲經常到李老師的班上走動關照,並協助其瞭解校園環境及 對周邊人事物的應對等,有利於融入本校的校園文化及團體合作意識。

「他在學生放學之後就有時候會來我教室,啊就問:啊最近、今天 怎樣?狀況怎樣?啊(我會)跟他講。那他就會講一些心法,跟你 講說-這大概要什麼正確觀念,啊他(學生)會怎樣應答…等。」

(PR30619)

(二) 研究者和教師甲探討李老師的問題和協助方式

找同學年教師甲針對李老師導引進行專業對話,或一起協同訪談,並準備飲 料、點心,降低受輔教師的焦慮感,並可增進彼此的情誼;提供教學專業與班級 經營各類問題思考與解決方案,以提升其教師專業。

三、以認知教練引導受輔老師自我覺察、省思與成長

(一) 教練者練習以認知教練的技巧進行專業對話

教練者-研究者要隨時扮演著傾聽者,支持者的角色,以真誠、正面、積極的 態度和同儕教師間進行溝通,以「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取代「我覺得你做 得怎樣」的指導性態度,降低教師抗拒的心理。

「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是不是你也覺得,他(學生陳○○)

對班級有帶頭作用。」 (CV20406)

「有帶頭作用,對,而且很大的影響力…。」 (PR20406)

「嗯,他們的行為有很多反抗的行為,但他們的功課還是…也很 好。」 (CV20406)

用錯地方了。」 (PR20406)

(二) 引導受輔教師自己發現帶這個任教班級:六年 A 班的問題,歸納如下:

1.未能掌握學生心態與心理需求

「啊其實,總的來講應該是對他們的-那時候沒有很深入的去了解他 們的家庭狀況,除此,也是沒有切入他們的核心,可能他心裡的核 心-家裡狀況怎樣、對老師的看法怎樣等,沒有切入到他核心。」

(PR20406)

「那種是-他們也不太會信任你,不太會去跟你交心,嗯啊,有時候 問他事情,他們也不太會願意講真心話,嗯就是跟你是有點距離的」

(PR30619)

2.未能建立班級的規範

所以你那時候覺得你態度與想法是怎樣的?」(CV30619)

「對,還沒有辦法給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他們有問題行為出來 的時候,啊我知道說,有大概跟他們講說啊不要這樣子,但是到什 麼程度掌控自己還沒辦法拿捏,掌控到什麼程度,還沒辦法去拿捏 得很好。」 (PR30619)

3.未能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他爸爸(父親那一代)可能覺得啊男孩子比較愛玩,沒有說去正 視這個問題;那媽媽可能就沒有力量,對阿,她自己忙,就這樣子。」

(PR20406)

(三) 教練者提供摘要或重述問題

研究者試著給李老師一些問題摘要或重述問題,以利其看清問題癥結,並協 助受輔教師正確看待問題、順利解決問題。舉例:以處理問題行為學生陳○○為 例,讓受訪談的李老師進一步思考、澄清問題-

「嗯,那時候你怎樣子的處理不夠?…那你現在想如果你當時可以用怎樣 的方式,就比較可以掌控。-你想到哪一件事情?」 (CV30619)

(可對學生陳○○說)「…你來學校的話,有學校的規矩,啊你要學 的是學這個東西,啊不能夠是-來學校你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 子。

「嗯,你覺得要堅定地對陳○○說:在學校,有學校的規矩?」 (CV30619)

…嗯,他(陳○○)-可能覺得說:他在課業上面沒辦法獲得一 些認同。…他用這種方式來取得同學對他的認同--喔對,(同學)對 他認同-他有辦法做這樣,表示有辦法(跟老師這樣衝撞)。」

「啊其實,總的來講應該是對他們的-那時候沒有很深入的去了 解他們的家庭狀況,除此,也是沒有切入他們的核心,…家裡狀況 怎樣、對老師的看法怎樣等,沒有切入到他核心,…對。」 (PR30619)

四、鼓勵參加研習活動或觀摩優秀教師之教學活動

研究者-教練者發現:因一開始李老師從六年級開始帶的時候就是-就是從中 途帶起,無法和孩子(學生)的心就拉到一起,所以不管李老師要以什麼樣的策 略或方式,學生都有排斥感。感覺就像他是一個外來的人介入到這個團體,結果 這個團體都在看或者在考驗他,看他有多少能耐;而這樣的考驗結果是:老師是

研究者-教練者發現:因一開始李老師從六年級開始帶的時候就是-就是從中 途帶起,無法和孩子(學生)的心就拉到一起,所以不管李老師要以什麼樣的策 略或方式,學生都有排斥感。感覺就像他是一個外來的人介入到這個團體,結果 這個團體都在看或者在考驗他,看他有多少能耐;而這樣的考驗結果是:老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