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內涵探討

本節重點主要在討論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首先分析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其次探討教師專業成長的特徵與指標;再次析論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接著分析 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最後則探討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

壹、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專業化及精緻化的觀念愈來愈受到重視。「專業」一詞 在現代強調專業重要性的社會,比之往昔更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6年所決 議的「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明確指出:「教育工作應被視為專門的職業。」二 十年後,年美國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教育作為一個專門職業」所發表的報告

「國家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教師作準備」中,人們看到的是作為一個發達的國家,

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對如何提高教育專業化水準的積極建議(葉 瀾,1998)。自此,教師的專業地位乃逐漸獲得較廣泛的認同,教育事業應被視為 專業的職業,而教師的專業成長亦逐漸為眾人關心之議題。以下即分別從專業的 意義、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概念加以說明:

一、專業的意義

全美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簡稱NEA)於1948年訂定 專業規準,做為教育邁進專業化的努力目標,這些專業規準包括:1.屬於高度的 心智活動;2.具有特殊的知識技能;3.具有專門的職前訓練;4.要不斷在職進修;

5.屬於永久性之志業;6.以服務社會為目的;7.有健全的專業組織;8.訂定可行 的專業倫理規範(引自張鈿富,1992)。

Grigg在1987年提出專業的特性包含:1.專門知識:包括理論與系統的知識、

特殊的訓練、專門的領域以及建立繼續訓練、進修的學校和課程;2.自我管理:

包括三項,第一項是控制,也就是建立嚴格的入業條件、證照法令與檢覆標準;

工作的領域內,有作決定的權利,無外在的干擾;4.專業導向:建立專業團體與 以顧客為中心(引自林錦杏,2000)。

因此,研究者認為專業係指在個人在經過長時期專門、有系統的培訓後,具 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於工作生涯中不斷學習、進修,且能與相同所屬領域的 成員共組一專業性團體以促進其專業化,最後願意本著服務奉獻的精神、專業的 操守,以發揮其專業的能力。

二、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觀點加以解釋,茲分述 如下:

Ellis(1984)認為教師業成長是指教師經由不斷的實驗、學習、分析並評估 努力改善教學的活動。

Duke(1990)指出,專業成長不僅指事實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它是一種動 態的學習歷程,使其能對新事物有所了解或熟悉。

李俊湖(1992)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能主動參與各種正 式或非正式活動,以期引導自我反省了解,並增進教學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其 目的在促進個人自我實現、改善學校專業文化、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以及增進學校 教育品質。

蔡碧璉(1993)則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在其教學生涯中,不斷的追求個 人專業知能、技巧與態度等進步與成長的努力及意願。它涵蓋正式與非正式的各 種能達成其積極成長的活動,並且是由教師本人認為有專業成長的必要,而又同 時能獲得其機構組織的行政人員與同事等共同支持,進而不斷評估與改進的連續 歷程。她認為「成長」比「發展」更著重於個人主動的意向,它是動態與積極的,

在階段性的發展中,具有蛻變與突破的意義。

總之,專業成長是互動與學習的過程,它是動態的學習歷程,並且是不斷發

展的,透過在職進修、參與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成長活動、自我學習與反省,促進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以達專業化的目標。而教師專業成長即是指教師在教學生 涯中,持續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經由反省思考,尋求自我成長、專業知能與專業 態度成長的歷程。教師在教學的生涯歷程之中,必須不斷學習,才能促進教師的 專業成長,進而帶動組織發展再造。

三、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概念

「專業成長」與「在職進修」、「教師發展」、「專業發展」及「教師專業 社會化」等概念相當接近,學者在討論有關此一主題時,有時會將這些名詞交互 使用(歐用生,1996a)。雖然每個人的見解不盡相同,然而,當對該主題之概念 進行深入的了解後,仍可釐清其中之差異。

(一)教師在職進修(inservice education)

吳清基(1989)認為在職進修,在狹義上是指由政府或有關學機關所舉辦的校 外教育專業進修活動;在廣義上包括三方面:1.教師的自我教育或自我成長;2.

教師參加學校舉辦的教學研究或教師進修活動;3.教師參加校外長期或短期的在 職進修活動。

由上述學者觀點可知在職進修是促進教師在教學領域(知識、技能、及態度) 的專業成長活動,不過對於教師自我方面的成長則較為忽略。

(二)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uke(199O)認為:專業發展不僅指事實、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它是一種 動態的學習歷程,在其中對新的事物有所了解,同時還能增進教育工作環境的了 解,透過此種了解來對習以為常的措施加以反省。

李俊湖(1992)認為:專業發展包括職前引導及在職的發展,兩者皆著眼於教 師的教學能力之提升,而且專業發展更是教師自我抉擇專業拓展的一種動態歷程。

歐用生(1996a)也指出,專業發展的主要意義是:1.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技巧

的訓練活動;2.學校改革的整體活動,可促進個人最大成長,營造良好氣氛,提 高效果;3.專業發展本身就是目的,可協助教師在受尊敬、支持、積極的氣氛中,

促成個人的專業成長。

歸納上述觀點可知專業發展著重於個人的主動意向、自發性的發展,其目的 在使自身能朝向專業的發展,並進而促進教學專業的提升和自我實現。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特徵和指標

教師專業成長有其依循的特徵和指標,以下就教師專業的特徵和指標敘述如 下:

謝文全(1989)所提出教師專業化的標準,除了包含以上六個特徵外,還指 出教師專業應視教育工作為永久性的職業。 何福田、羅瑞玉(1992)將教師專業 歸納出七個指標:1.專業知能;2.專業訓練;3.專業組織;4.專業倫理;5.專業 自主;6.專業服務;7.專業成長。

王為國(1995)認為教師專業應具備下列的特徵:1.具有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2.成員須經長期的專業訓練;3.經由檢覆證照制度,進入專業組織;4.能依專業 需要不斷地在職進修;5.具有服務社會的精神;6.擁有專業自主;7.能遵守專業 倫理規條;8.獻身於專業;9.尊重所服務的的對象;10.對專業產生認同;11.得 到社會的認可。

江秋玫(1997)將教育工作視為專業,其理由如下:1.教育知識體系逐漸系 統化;2.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3.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擁有;4.教師為社會提供重 要的社會服務;5.專業倫理信條的訂定;6.教育專業組織的成立。

綜上所述,所謂教師專業成長指標,乃是指在教師專業領域中,要衡量一位 教師是否達到專業水準、是否為專業的成熟者,其所據以評量的一套行為、能力、

表現等特徵或標準。

叁、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Phinney指出教師專業成長是:1.教師個人的素養,包含感情、態度、人際關 係、領導能力以及改變的意願等;2.教師的普通知識;3.教學內容的知識;4.有 效教學方法的知識(引自李俊湖,1992)。

鍾任琴(1994)認為教育專業的主要內涵歸納為六項:1.專業的知識與技能;

2.專業自主;3.專業成長;4.專業倫理;5.專業認同;6.專業服務。

郭丁熒(1995)曾對小學教師角色的內涵加以分析,歸納有教師個人特質、

教育專業、教學、教師人際關係、學生管理與輔導、教師權利與義務等六個層面。

其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專業角色內涵包括:1.具備任教的學科知識;2.處理教育問 題的應變能力;3.能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與需求;4.進修研習;5.參與教育專業 團體;6.從事教育研究。

饒見維(1996)將教師的專業內涵劃分成四大類:1.教師通用知能;2.學科 知能;3.教育專業知能;4.教育專業精神。其中教育專業精神乃指教師對教育工 作所產生認同與承諾之後,在工作中表現出認真敬業、主動負責、熱誠服務、精 進研究的精神。

綜合上述專業的意義與特徵,研究者認為專業的內涵包括個人的自我成長精 愈求精,並且接受長期而專業的職前訓練,具備專業的知能、專業的理念與態度,

擁有執行職務與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專業組織的成長。

對於教師專業的主要意涵,研究者歸納為四個層面,分述如下:

一、自我成長

教師的自我成長係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生涯中,經由參與各種正式與非正 式的教育性研習活動,以期引導自我反省、思考與瞭解,進而充實新的專業教育 知能,惟有教師的不斷自我成長,方能有效地執行教學工作、正確合理做出專業 的判斷,也才能教育出具自我成長的學生,達成提高教學品質與學校效能的教育

目標。

二、專業知能

豐富的專業知能是構成專業中的首要條件,構成專業的標準必先植根於一套 完整的知識體系,否則專業便成為空談。教師的專業知能意指教師在經過長時期 專門、有系統的培訓後,具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包括學科專門知識、通識教育 知識以及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

三、專業理念與態度

這裡所指的專業理念與態度包含專業了專業精神與倫理。盡責與奉獻是教育 專業的特性,一個盡責的教師會竭盡所能,善用各種方法來達成有效的教學,主 動積極來幫助孩子成長。而當教師對教育工作充滿熱忱,且願意將熱忱化做實際

這裡所指的專業理念與態度包含專業了專業精神與倫理。盡責與奉獻是教育 專業的特性,一個盡責的教師會竭盡所能,善用各種方法來達成有效的教學,主 動積極來幫助孩子成長。而當教師對教育工作充滿熱忱,且願意將熱忱化做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