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行動研究依據幸福國小實施認知教練同儕輔導的實施歷程,提出具體建 議,作為推動人員、單位及未來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

壹、對教師的建議

一、改變固有的教室王國觀念,形成同儕視導的合作文化

在研究進行之初,發現教師易存著較保守、個人化及不善協同合作的教師文 化,並有被標籤或置於放大鏡下觀察評鑑的不自在想法。其實參與同儕教練的教 師須怯除此僵化認知,有助於講求分享、參與、互助、主動等特性的同儕教練之 實施。此教學輔導乃是一種協助與支持的過程;以信任感為基礎,引導夥伴教師 認知轉化並對各種教學決定加以思考,使其學習更多的教學型態、技巧與行動;

如是,此歷程亦是一種自我建構知識、促進雙方的學習與成長的歷程。因此,建 議教師們秉持著同儕輔導的合作理念,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夥伴關係,運 用同儕輔導、互相練習教學策略與技巧,以改善與提升教師的工作關係及專業成 長。

二、新進教師或教學有困難教師應勇於尋求支援與協助,以獲成長

每位教師都有其生涯週期及獨特的個人特質,難免在進入新的組織文化時產 生不適應或困頓,而造成教學效能不彰。當教師遇到職涯上的困難時,要勇於發 出訊號,尋求支援解決問題;同時,教學有困難教師若發出需要教學輔導的訊息 時,學校同儕亦要多予以正向的增強與鼓勵。尤其,教師自我的省思、覺察能力 高者有助於問題的正確診斷及適當的切入與協助,更裨益於改善教學效能;因此,

建議教師要培養自我省思的態度,定期檢視、勇於尋求協助,以利發展自己的專 業成長目標與進程。

三、教師應在職進修、充實自我與省思,提升專業知能發展

教師的教育工作是跟隨時代的脈動而改變的,應透過不斷的自我成長與進 修、與同儕專業對話交流及省思教學,提升教材教法的知識技巧,才能針對不同 工作環境、不同差異需求的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

根據文獻發現:不少「教師本身未能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困難」與「教學有困 難教師對協助與輔導容易產生抗拒」等現象,因此教師若有自我檢視機制、增加 教師自我改善意願,則可在具安全咸的情境檢視自己的教學,而同儕可組織志同 道合的夥伴成長小組,藉以有系統的觀察、會談,達到教師教學技巧的改進。

貳、對學校的建議

一、協助解決實施教學輔導的困難問題

(一)實際進行教學輔導的問題如下:

1. 教學輔導教師與夥伴教師互動時間不易安排,空間受限。

2. 教學輔導教師與夥伴教師有任教科目、任教年級及時間搭配不易的問 題。

3. 一般教師對行政抱持著疑慮的心態。

4. 夥伴教師受輔導的意願不強,也擔心被貼上標籤。

(二)對上列問題建議學校解決方式:

1. 鼓勵擴大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可避免被標籤化。

2. 建立教師自我檢核與省思機制,如撰寫自我省思表或與同儕進行省思對 話等,可讓教師定期檢視並省思自我教學。尤其由教師自選同儕成長夥 伴,可減少排拒感,也易形成省思成長的態度與作法。

3. 行政人員、同儕教師共同合作,請學校在學期初安排課務、行政工作時,

因應教師的需要,協助規劃共同討論、觀察的時間,並主動提供有意願 卻不知如何開始的教師諮詢服務,以促使同儕視導的推動。

二、提供教師對同儕教練相關的訓練

由於學校中教師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有困難教師的診斷、輔導與評斷工作,因 此辦理相關研習或提供必要資訊,培養學校教師具有對教學有困難教師的診斷、

輔導、與評斷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在本研究之初,夥伴教師對於入班觀察、評鑑回饋並不自在,造成一些阻礙,

因此學校行政單位應有計畫地提供教師相關的訓練機會,例如,利用週三進修時 間採小組專業對話、學習社群、或類似工作坊的方式,讓教師先熟識同儕教練的 發展模式,自然容易引領教師主動進入同儕教練行列。

三、成立學年的同儕教練團體,形塑教師專業成長的學校文化

學校推動教師專業評鑑的教學輔導,其目的為教師專業成長增進學生的學習 成效。教室觀察像一面鏡子,讓教學者可借鑑其反映的景象或事件;惟要周全做 好教室觀察,除了可運用器材、工具輔助外,尚須有可能需分項目由不同人員同 時觀察,或分時間次序由一個人觀察,如果能透過小團體的實施,可避免個別教 師自我摸索的時間和精力過度耗損,並建立學校的本位規準、提升學校的整體績 效,故個人建議學校可採同儕教練成長小組的方式進行。

是故,學校校長應結合行政人員與教學輔導教師以外之教師,積極支持教學 輔導教師之職務。行政單位可發揮整合活動的功能,提供各領域公開知識、分享 成果發表的方式,支持並大力鼓勵教師參與。

叁、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的建議

一、提供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行政配套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及教學輔導教師的宣傳,最好能立法落實執行。也建 議督導設置教學輔導教師之學校,應將教學輔導制度納入學校行政運作體系。

二、建立「教學輔導」的概念與實施模式

縣市教育局處整合縣市教學輔導教師相關人員,協助推動教學輔導教師制 度。促進教師同儕積極的參與合作,並累積更多行動實踐視導模式的經驗,使受 過完整程序認證培訓之輔導人力,提供予學校教師諮詢服務,使教師落實專業發 展。

三、重視人員培訓的重要性,督促產出型的工作坊的成果分享

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必須受到重視,所有教師評鑑人員亦定期為專業能力的提 升而不斷的參與進修,且能安排辦理以產出型的工作坊的研習方式分享成果,激 勵教師產生自發性教學精華加以傳承,並建置中小學教學輔導制度推動的網路資 源平臺提供予更多人分享、運用。

肆、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紀錄與呈現工具方面

在同儕教練的實施歷程中,過分依賴輔助工具的結果,反而使其淪為研究進 行的絆腳石。

在本研究的過程中,為了讓研究更容易聚焦更全面性的發現問題,故多半用 軼事紀錄的觀察方式,且使用校本方式的紀錄表及教學行為檢核重點進行檢核,

再依此檢核結果發展出現場教學的觀察表,但是在敘寫研究報告時卻發現紀錄表 的格式和論文書寫原則頗不協調,造成版面調整困難。因此建議欲作此類研究者 事前可先作考量設計適用的格式。而對觀察的向度指標則請依夥伴老師的需要來 選用觀察,才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二、研究方法方面

為了深入了解同儕教練對教師和學生所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採取認知教練地 圖的計畫會談、觀察與資料蒐集、省思會談、歷程訪談及前後評鑑檢核表比較的 方式,對教學輔導過程中發生的事件進行探討分析。然而,以人為研究主體的研 究,難免產生偏頗或不周延之處。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欲從事相關研究時,可以 增加設計評定量表,或對於教師教學的改變及學生的學業成就的影響加以計量。

則可對同儕教練實施前後的變化,作更有信度與效度的影響分析,使整個研究更 為完備。

三、實施教學輔導的對象採以小組社群的方式進行探究

考慮到教學輔導的研究對象取得不易,因此研究者在選同儕視導夥伴教師

學有困難教師進行同儕教練似乎不確定性過高,因為人的變數太大,過程上頗擔 心夥伴老師會中途退出、拒絕配合完成整個期程,因此研究建議未來若有從事相 關研究者,可採小組成長社群方式、互為受輔者和視導者,以利研究的順暢度,

以減低同儕視導彼此間的緊張與顧忌,進而引領更多教師願意持續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4)。臨床視導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丁一顧(2009)。教學導師運用認知教練提升初任教師心智能力之策略初探。

銘傳教育電子期刊,1,6。

丁一顧、張 德銳(2006)。臨床視導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效 能影響之研 究。

師大學報:教育類,51(2),219- 236。

丁一顧、張德銳(2009)。認知教練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為國(1995)。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白雲霞(1995)。美國中小學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秋玫(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編,教育專業,1-30。台北:師大書苑。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俊湖(199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 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吳芝儀(2000)。建構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運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復文。

吳培源(2005)。教學視導-觀念、知能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吳政達(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政策可行性分析,載於吳政達著:教育政 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清山(1990)。臨床視導在教育實習上的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 編,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