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實施歷程與困難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是以行動研究之方式,依照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和學習風格,將 STAD 合作學習法以及差異化教學結合,且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加減法的課程中,檢視 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何。了解運用此種學習模式,學生學習上的可行性或困境為何。

希望在此種學習模式中,不僅能夠讓學生依照自己的程度學習,提升數學加減法 的學習成效,且能透過同儕之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 信心和成就感。本章節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實施歷程與困難;第二節 STAD 合作 學習法融合差異化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學習加減法之影響;第三節綜合討論與 教師省思。

第一節 實施歷程與困難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了解學生學習數學加減法時的學習問題,以及教師在運 用 STAD 合作學習法節和差異化教學於二年級數學加減法時的成效為何。研究者 在研究正式實施之前,將研究對象,也就是班上的學生依照二年級上學期數學加 減法的學習程度,將學生分成三組,高成就、中成就和低成就學習組,分別為山 豬、黑熊和水鹿;依照不同的學習風格與差異將學生分為五種角色,分別為報告 長、小天使、資料長、寫字長以及小組長。實施歷程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單元為 一個階段。本研究實施兩個單元。第一階段課程是 1000 以內的數,實施時間為 110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 1 日,共 12 節課;第二階段課程是三位數的加減,實施 時間為 110 年 4 月 6 日至 4 月 15 日,共 12 節課。本研究第三章有提到,在此實 驗中,STAD 融合差異化教學實施的歷程為:課程開始之前,教師依照學習準備 度與學習風格將學生分成山豬組(學習高成就)、黑熊組(學習中成就)和水鹿組(學 習低成就),並且給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角色任務。接著,教師將這三種程度的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學生異質分組,分成三組,故每組有兩位山豬、兩位黑熊和兩位水鹿。課程實施 一開始,教師進行全班授課。接著,透過分組活動,完成單元上課單及小組任務 單,並且上台分享。同時進行組內成員互相學習與差異化教學的模式,讓孩子在 學習加減法時,不僅能依照自身程度學習,也能適時幫助組內成員,養成互相幫 助、共同成長的習慣。再來,教師透過因才網指派任務給山豬組、黑熊組和水鹿 組的學生進行練習,檢視學生是否學會此單元的重點內容。透過因才網完成任務 不僅能夠讓教師發覺哪位學生還尚未學會該單元的學習重點,同時也能讓學生自 己了解自己不會的地方有哪些,透過因才網的影片,可以再次學習並且訂正。然 後,整個單元課程結束前,進行單元測驗,此單元測驗為差異化評量,不同學習 成就的學生有不同的考卷,測驗各個程度的學生經過 STAD 融合差異化教學的模 式,是否習得該單元的學習重點。最後,依照個人及小組積分,進行分組表揚,

鼓勵認真學習與進步的學生,建立其自信心,希望在下一個單元也能認真學習。

一、教學第一階段(110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 1 日,共 12 節)

本研究是利用每週數學課外加四節課後照顧的時間進行,採用 STAD 合作學 習法融合差異化教學。STAD 合作學習法的模式為全班授課、小組任務、小考測 驗、小組表揚。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依照每位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學習程度差 異,將孩子異質分組;同時,也讓孩子擔任小組長、資料長、寫字長(每組兩位) 、 報告長、小天使。課程進行期間除了 STAD 合作學習法之外,教師同時將差異化 教學融入課程,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不同程度的任務、教具和組內職務,山豬組 的學生通常為帶領整組討論的小組長,上課教具為小白板和白板筆;黑熊組的學 生通常為上台報告組內討論內容的報告長,上課教具為小白板、白板筆和部分積 木教具或錢幣教具;水鹿組的學生通常為寫字長或是資料長,幫忙記錄組內討論 的答案,參與討論加上實際記錄,較能將知識帶入長期記憶區,而水鹿組的上課 教具為積木、錢幣、小白板和白板筆,惟通常這四樣教具會分開給予,避免學生 學習時產生分心的情況。第一階段的教學流程圖如下表 5 所示。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5

第一階段教學流程

節數 教學內容 教學進行方式

第一節 數到 1000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二節 數到 1000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三節 幾個十幾個百幾個一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四節 因材網複習 1-1 1-2 因材網分組完成電腦任務>檢討任務>小組表

揚與加分

第五節 數錢換錢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六節 付錢換錢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七節 付錢找錢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八節 比大小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九節 比大小 全班教學,使用教具動手操作>小組差異化學

習單>小組任務大單>分組上台報告>個人習 作作業測試>檢討習作與加分

第十節 因材網複習 1-3 1-4 因材網分組完成電腦任務>檢討任務>小組表

揚與加分

第十一節 單元測驗 分組差異化試題測驗

第十二節 檢討測驗卷 教師檢討測驗卷>學生分組訂正>小組表揚與

加分

在第一階段中學生與教師都在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課程中遇到一些困難與問 題,但在實驗進行途中,有努力解決困難也有激發出一些好的成果,如下述:

(一) 教具太多反而使學生分心

課程中會使用到數學課本、習作、差異化學習單、小組任務單、積木教具、

錢幣教具、小白板和白板筆。有時候會在同一時間使用到三種物品,例如:學生 的桌上同時需要出現數學課本、積木教具、白板和白板筆。太多外在物品使學生 分心,無法專注聆聽教師所給的指令,導致無法完整的完成任務。例如圖 4-1,

教師的指令為畫出跟積木一樣的兩百,正確應該畫出兩個正方形,裡面各寫數字 一百,但此位學生指令接收錯誤,畫出一個兩百和一個一百,變成三百了。圖 4-2 才是正確畫法。

圖 4-1 學生桌上太多物品導致分心,指令接收錯誤。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4-2 指令接收正確,正確畫出兩百

研究者一開始給學生教具的目的在於增加實物感,讓學生有動手做的機會,

從做中學 (Dewey, 1938) ,將新的知識不僅放入短期記憶區,也進駐孩子的長期 記憶區,讓孩子真正學會。課程中發現,孩子的桌上有太多的物品,容易導致分 心,所以研究者將數學課本的內容改為投影方式,讓孩子眼睛專注在黑板上,而 不是桌上的教具,確認孩子有聽懂題目以及指令之後,再請孩子動手操作桌上的 教具。接著再把差異化學習單發下,讓孩子使用教具完成學習單,若是組內有使 用教具仍無法正確完成學習單的孩子,教師會進入組內協助操作教具,引導孩子 完成。班上分成三組,教師無法同時到三個組教導協助不會的孩子,所以其他組 內的高成就學習孩子也會幫忙協助同組的組員操作教具,正確完成學習單。整組 的差異化學習單都完成了之後,教師收回學習單,再發下小組任務單,請孩子依 照自己的組內職務進行討論、記錄與報告。最後再請學生拿出數學習作,進行個 別的作業測驗與檢討。研究者發現,將學生的桌上物品按照順序一一拿出和收回,

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更能有效發揮教具的功能。

(二) 小組任務學習時,有人會搭順風車

研究者將班上學生進行異質性分組,分為三組,每組各有兩位高成就學習者、

兩位中成就學習者以及兩位低成就學習者,分別以動物代表:山豬、黑熊和水鹿。

上課時每種動物操作自己的教具,寫自己的差異化學習單,惟小組任務學習時,

整組需完成同一張學習單並繳交以及上台報告,即使組內每位成員有自己的職務,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每組屬於山豬的同學還是會較有動機帶領整組解題完成任務,而組內屬於黑熊和 水鹿的學生,經常分心,甚至有搭便車的心態,似乎覺得反正組內其他人會完成 任務,自己不需要參與。研究者經觀察後認為,孩子們會有這種心態的原因大多 在於覺得自己的思考速度跟不上組內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久而久之,就乾脆給 其他人思考,自己就在一旁當啦啦隊好了。

S4 一直玩積木,沒有認真學習,差異化學習單都答錯,覺得反正 等一下會有同學幫自己算出答案,也不願認真參與討論,最後看 同學的答案完成學習單訂正。(省思-20210325)

研究者發現這種情況以後,調整整個課程的課程腳步與速度,經常提醒孩子 們要依照自己的組內職務去完成任務,研究者也在小組討論的時間,更頻繁的走

研究者發現這種情況以後,調整整個課程的課程腳步與速度,經常提醒孩子 們要依照自己的組內職務去完成任務,研究者也在小組討論的時間,更頻繁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