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流程係參考 Kvale (2007) 對於訪談調查的七個步驟,其中研究的規 劃程序及技術,可以緩和研究過程的困難,並有助於產生較高品質的訪談知識

(陳育含譯,2010)。本研究流程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如圖 3-3:

圖 3-3

壹、研究準備時期

研究者在學校服務期間,已開始對「學生在課程參與前後,無論是對全球 議題的認知程度、積極性和行為的展現皆有所改變」的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在與指導老師討論後,決定以「模擬聯合國課程方案」為研究主題。

為了在進行個案訪談以前,能夠對於受詴者進行活動當下產生的行為、思 考或者感受應當要有部分層面的認識(王文科、王智弘譯,1999),因此研究 者以從旁觀察一學期模擬聯合國課程為第一階段的研究主軸,透過觀察活動,

對於聯合國模擬會議課程的組織架構、課程的內容與課程的操作有全面的認 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觀察學習者參與的狀況,包括:參與程度、參與態 度、以及課程對於學習者是否產生連貫性的影響等。

研究者一邊閱讀文獻的同時,一邊觀察學生在教學現場的參與,一邊擬定 自己的研究計畫。從先前學術研究的內容,一層一層釐清模擬聯合國課程對於 學習者發展的價值,並理解過去研究者如何探討教育課程對學習參與者的影 響,逐漸形成研究者自身的問題意識,提出某些一般性問題,例如:學生參與 模聯課程的動機?學生在參與課程的過程中有哪些學習收穫?這些收穫對於學 生未來成為一個全球公民有何關聯?

在受訪者的挑選上,研究者先確立自身欲探究的是本課程中充分沈浸的學 生,藉由他(她)的經驗分享,歸結本課程的學習效果有哪些重要的面向?因 此,研究者遂以自編全球公民素養量表(附錄一),檢測出在各面向上均為高 分群的學生,再透過之後的訪談,理解與釐清學生在課程參與中的學習經驗與 上述量表所代表的意義。

貳、參與觀察時期

在鎖定研究場域和研究對象後,研究者帶著一般性問題進入觀察場域,在 觀察現場蒐集資料、分析資料,透過反思、澄清、修札並逐漸聚焦於研究問 題,此時研究者進入研究的循環歷程。

在此一循環的過程,研究者會持續發現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會引導研究 者產生新的觀察方向,在初步分析這些資料後,研究者察覺到較特定的研究問 題,接著做焦點式的觀察,聚焦在更特定的研究問題上,直到研究者離開研究 場域。本研究的資料來源總共有三個取向,分別是參與者訪談、參與觀察的田 野紀錄單、學習歷程文件。

其中,為了探求研究參與者的認知、學習經驗及改變,研究者與指導老師 討論後編制半結構的訪談大綱(附錄二、三);其次,為了檢驗受訪者的學習 經驗能與整體學習場域有相當程度的吻合,研究者根據訪談大綱內容,並與指 導老師討論後編制「模擬聯合國課程方案認知與學習調查問卷」(附錄五),

其分析結果將與參與觀察記錄、文件分析等,作為檢證研究參與者訪談信實度 的輔助資料之一。

參、研究後期

研究後期,研究者從先前蒐集到、累積到的資料中,進一步分析與解釋,

發展本研究的編碼,仔細說明學生在模擬聯合國課程方案的學習歷程中,其知 覺到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成果,並針對目前的模擬聯合國課程方案給予相關建 議,提供模擬聯合國課程在發展上的學術基礎和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