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的實施程序,首先說明訪談的進行,呈現訪談的時間 與地點,再則說明研究進行過程中,研究焦點的調整

壹、訪談的進行

進行訪談前,研究者會先將訪談大綱寄給受訪對象,在徵詢受訪意願的電

45

子郵件中,研究者也會提及訪談時間為一小時左右。在所有訪談裡,有兩位受 訪對象因後續行程之故,受訪時間較短,均為 30 分鐘左右。第一位受訪對象為 重要影響者,究其受訪內容,主要重複出現相同意義單位,即「過猶不及」與

「學術國際化需求」,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與其他重要層級者之內容進行比對後 確認資料的可信度,故保留之。另一位受訪教師則於事後以郵件聯繫,研究者 就有疑問處再進行補問。另有兩位受訪對象的訪談時間較長,分別是 2 小時多,

以及 3 小時多。訪談實際進行的時間主要為 50 分鐘至 1 小時 20 分鐘以內。此 外,有兩位訪談對象先以書面回答訪談題綱的方式,研究者視需追問處再進行 補訪。有些受訪者有兩次受訪日期,是因當次訪談未能完成,日後追加之故。

因受訪對象的訪談期程安排不易,為顧及訪談資料的確實性(credibility)

(Lincoln & Guba, 1985), 研究者採用下述三角檢證的方式確保之。首先,在 每次訪談進行的過程中,以不同事件向受訪者詢問同樣主題的看法,例如,訪 談之初詢問受訪對象「對於實施 SSCI 學術評鑑的看法,及為何持有這樣的看 法」,在訪談中段時,詢問其服務單位在「發表 SSCI 文章的要求如何,及其感 受」,藉以檢核受訪者前後說辭的內部一致性;其次,透過同一身分群體內不同 成員的訪談資料進行比較,以對照比較其內容是否重複出現相同的意義單位,

並比較不同身分群體成員的觀點,其中可能存在的權力關係;最後,與相關研 究文獻進行比對,或印證或挑戰原有發現,從多種資料蒐集方法進行三角檢證

(Denzin, 1989, p.307; Patton, 2002, p.559-560)。

訪談開始前,研究者會先詢問受訪者對於訪談題綱是否有需要說明的部分,

接著徵得受訪者同意後才進行錄音,並告知會遵守匿名與保密原則。訪談進行 地點主要為受訪教師的研究室,另外也包含咖啡廳、系會議室、飯店大廳、高 鐵站,以及住家等,主要以受訪對象便利並能放心進行訪談的地點為主。

茲將各類別受訪對象的訪談日期與地點整理如表 3-5、3-6,及 3-7。

46

47

資源、權力,或壓迫或阻礙他人確保自身地位,進而鞏固制度運作。

而在開始訪談之後,研究者逐漸發現受訪對象對現有學術評鑑制度的態度,

實則批評有之,肯定亦有之,教師對於現行學術評鑑制度的關切處,更多在於 與過去學術評鑑制度的比較,及對於客觀性與公平性的介意。甚且,對於相對 受益者的定義,亦非僅如文獻所指的特定領域,而是依據職級存在不同的指稱 對象。因此,研究者依據現場資料浮現之線索,調整研究焦點,探究受訪對象 對於制度的肯定處為何,客觀性、公平性對受訪對象之意義,及其與學術社群 所處之制度、文化間的關聯,期能從現場教師如何回應,來分析影響其回應之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