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實證模型設定與資料來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實證模型設定與資料來源

張軍洲(1995)描述,自 1994 年中國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後,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結構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地方政府需承 擔的財政壓力逐年增加,中國各區域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受到各地方政 府利益競爭的影響。據此,本研究將以 1994 年為基準年,資料範圍將涵 蓋中國 1995 年至 2010 年,共 16 年 31 個省市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

進行實證分析,探討中國財政分權與地方金融發展之間的關聯性。

一、實證模型

如前所述,本研究將針對中國 1995 年至 2010 年的追縱資料進行實證 分析。追蹤資料同時兼顧時間序列與橫斷面資料兩者之特性,可以解釋 不同觀察個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個體本身隨時間趨勢所產生的動態變化。

如此,不但將有助於提高樣本數與自由度,使估計結果更為準確,而實 證模型的採用也將擁有更多的選擇。其中,追蹤資料又細分為固定效果 模型與隨機效果模型,為了將各地區間對金融發展存在影響,但卻難以 觀察、衡量的特質導入模型的解釋說明之中,如地區人民的教育程度、

財政分權的程度、經濟成長的差異等,故本研究將採取固定效果模型進 行估計,進而解釋特質因素對地方金融發展程度的影響。

經由實證文獻之回顧,除了本研究主要之財政分權變數以外,本文另 外歸納出數個較重要的解釋變數,並導入實證模型中進行分析,分別為:

𝑃𝐺𝐷𝑃𝑖,𝑡(每人國內生產總值),𝐹𝐵𝑖,𝑡(各省市之財政收支平衡)、𝐹𝐷𝐼𝑖,𝑡(各 省市國外直接投資總額)、𝐶𝑃𝐼𝑖,𝑡(各省市通貨膨脹率)、𝑇𝑅𝐴𝐷 𝑖,𝑡(各省 市對外貿易)、以及 𝐷𝑈𝑖,𝑡(各省市教育程度)等。此外,集權化與完全 財政地方分權化,一般而言被視為一個地區發展最具效率的兩個極端;

即暗示中國財政地方分權與地方金融發展之間,極有可能存在非線性的

域特別效果(region-specific effect)𝛽0𝑖。而為了估計時間趨勢的效果,本 模型亦導入隨時間經過,產生影響被解釋變數的時間效果𝛾𝑡。是以,(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式之實證估計模型即為二因子固定效果模型。另一方面,本研究將解釋 變數𝑃𝐺𝐷𝑃與𝐹𝐷𝐼採落後一期對解釋變數作回歸分析,以避免內生性

(endogeneity)問題的產生。本研究所採用之樣本數據範圍,包涵 1995 年至 2010 年中國 31 個省市的資料,共 496 個樣本數。

二、資料來源

為了確保本研究之實證模型的精確性,以探討中國地方財政分權與金 融發展之間的影響,經前述所統整之相關文獻的分析與經驗,本研究將 歸納整理出可能影響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之主要相關變數,並納入模型 中進行實證分析。相關之變數資料來源,茲分述如下。

考慮到資料取得的方便性,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地區金融發展」

(𝐹𝐼𝑁)所使用之資料,為各省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之總量,與各地區同 期之名目 GDP 的比值,藉以衡量各地區金融發展之水準。資料來源為《新 中國 60 年統計資料匯編》、《中國金融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45

在衡量財政分權變數方面,本研究將以地方財政收入之自主性衡量該 地區財政分權的程度。其變數資料中,包含:中國各地區之省、市、地 區的財政收入、上繳中央政府之數額,46以及中央政府對地方之移轉性支 出。上述之財政分權相關的變數資料,可自《中國統計年鑑》以及《中 國財政年鑑》中取得。在其它解釋變數方面,各省市地區每人國內生產 總值、財政收支平衡、通貨膨脹率與教育程度,資料皆來自各年《中國 統計年鑑》。各省市國外直接投資總額與對外貿易等數據,取自《新中國 60 年統計資料匯編》以及各省市 2010 年與 2011 年之統計年鑑。

45 重慶於 1997 年升格為直轄市,故 1997 年以前四川之相關資料,將分別減去各年重 慶之數據以估算之。

46 中國各省市上繳中央數額,該資料自 1995 年後始可取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