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實證結果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3

第五章、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章主要探討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之調整對臺灣地區生育率造成的影 響,以及探討其他影響臺灣地區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在本章中,將以Limdep 7.0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資料分析,並輔以實證模型分析來驗證各項假設。

本研究使用雙因子固定效果模型,對象為各縣市之政府統計資料,因此有 別於先前相關研究。本章先於第一節中分析實證模型的估計結果,第二節 則對模型的相關統計檢定加以補充說明,於第三節中進行本章內容總結。

第一節、實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的依變數為九個年度(2001年- 2009年)的生育率。本文以一般 生育率:指當年出生數與年中育齡婦女數的比率,做為衡量生育水準的指 標(簡稱生育率),藉以探究九年來臺灣生育率的結構變遷。

由於本研究利用台灣縣市別的追蹤資料,經Hausman test 檢定後,模型的 檢定結果都顯示,在α=0.01 的顯著水準下,採用固定效果較隨機效果為 佳。因此,本文採用固定效果模型估計各縣市價指數對臺灣生育率的影 響,其結果發現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對於生育行為有著競爭關係,且生育 行為於遞延二期及遞延三期之時,及購屋之後,各縣市平均地價對生育率 的排擠效果更大。10

10生育率遞延一期的實證結果詳附錄一。在遞延一期時,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對生育行為的排擠 效果較小,顯示出:一個家庭於購買住宅的初期,因家庭購屋後尚需添購家具及裝潢等需要時間 穩定狀況,等安定下來後才會考慮其生育行為,因此對生育行為的排擠效果較小,但仍呈現負相 關,即各縣市平均地價的調漲對生育行為係負影響。而於遞延二期已呈現顯著水準,遞延三期更 是為顯著的負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4

表10:生育率遞延二期模型之實證結果

變數 係數 t 統計量 P-value 家庭所得 4.384 0.915 0.361 嬰兒死亡率 0.137 1.581 0.116 失業率 -0.840 ** -2.109 0.036 女性教育程度 0.057 0.828 0.409 自有住宅率 0.021 0.499 0.619 各縣市平均地價 -0.918 ** -2.141 0.034 農業人口比例 0.608 *** 6.018 0.000

各縣市粗結婚率 1.140 *** 4.126 0.000 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 0.445 *** 4.285 0.000 原住民人數比例 -2.208 *** -2.672 0.008 婦女勞動參與率 -0.266 *** -3.077 0.002

樣本數 207

Hausman 檢定 0.002

R2 0.966

Adj R2 0.958

註:*0.1的顯著水準;**0.05的顯著水準;***0.01的顯著水準

由上表10 的估計數據可以發現,在控制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本研究之 主要解釋變數地價指數所得比(ALP)對臺灣地區生育率造成的影響,在 模型遞延二期時,於 5%顯著水準下為負影響,且各縣市平均地價每增加 一單位,生育率即降低0.918 個千分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5

表11:生育率遞延三期模型之實證結果

變數 係數 t 統計量 P-value 家庭所得 1.210 0.271 0.787 嬰兒死亡率 0.207 ** 2.567 0.011 失業率 -0.578 -1.557 0.121 女性教育程度 0.080 1.238 0.217 自有住宅率 -0.018 -0.441 0.660 各縣市平均地價 -1.113 *** -2.784 0.006 農業人口比例 0.558 *** 5.931 0.000

各縣市粗結婚率 1.175 *** 4.561 0.000 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 0.357 *** 3.692 0.000 原住民人數比例 -2.247 *** -2.916 0.004 婦女勞動參與率 -0.252 *** -3.133 0.002

樣本數 207

Hausman 檢定 0.001

R2 0.964

Adj R2 0.955

註:*0.1的顯著水準;**0.05的顯著水準;***0.01的顯著水準

由上表11 的估計數據可以發現,在控制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本研究之 主要解釋變數地價指數所得比(ALP)對臺灣地區生育率造成的影響,在 模型遞延三期時,於 1%顯著水準下為負影響,且各縣市平均地價每增加 一單位,生育率即降低1.113 個千分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6

臺灣房地產價格的調漲對臺灣地區生育率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如同本 研究所假設,極為顯著,此估計結果足以證明,倘若房價持續居高不下而 家庭所得卻跟不上調升幅度,民眾將減少生育子女數以減少住房、生活費 等支出。因此,臺灣房地產價格的調漲,的確是造成臺灣各縣市2000年後 生育率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

自變數方面,上表10 顯示模型遞延二期生育率的迴歸分析結果。達顯 著水準的變數有七個:失業率、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各縣市農業人口比 例、各縣市粗結婚率、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原住民人數比例及婦女勞 動參與率。符合預期的有:失業率愈高的地區,生育率愈低;臺灣各縣市 平均地價愈高,生育率愈低;農業人口比愈高,生育率愈高;各縣市粗結 婚率愈高,生育率愈高;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愈高,生育率愈高;婦女 勞動參與率愈高,生育率愈低;原住民人數比例愈高的地區,生育率卻愈 低。

表11 顯示模型遞延三期生育率的迴歸分析結果。達顯著水準的變數有 七個:嬰兒死亡率、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各縣市農業人口比例、各縣市 粗結婚率、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原住民人數比例及婦女勞動參與率。

符合預期的有:嬰兒死亡率愈高的地區,生育率愈高;臺灣各縣市平均地 價愈高,生育率愈低;農業人口比愈高,生育率愈高;各縣市粗結婚率愈 高,生育率愈高;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愈高,生育率愈高;婦女勞動參 與率愈高,生育率愈低;原住民人數比例愈高的地區,生育率卻愈低。

兩個模型皆顯著且影響方向一致的變數有: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各 縣市農業人口比例、各縣市粗結婚率、與外國人結婚人數比例、原住民人 數比例及婦女勞動參與率。

社會控制因素方面主要來自於環境或文化傳統的影響,考慮的變數 有:農業人口比愈高,基於人力需求以及傳統多子多孫的觀念,生育率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7

會愈高。在此一時期,農業人口比(FARMER)的降低對臺灣地區生育率 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顯示社會結構的改變,影響家庭的子女數量的需求。

另外,各縣市粗結婚率(MARRY)越高,則生育率也會越高。主要是 傳統觀念認為先結婚後生子影響,行為者會於成婚後才考慮生育的行為,

此結果符合預期。

族群因素方面,變數是原住民人口比(NP),一般認為原住民有較高 之生育率,然而對於其他族群則較無相關文獻研究。比較意外地,在此期 間各縣市原住民的比例卻是與生育率顯著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此一時 期,相較於漢人及外省人,原住民的生育率並沒有比較高。其與劉君雅、

鄧志松、唐代彪(2009)之研究結果相似,顯示過去對於臺灣生育率有極 大貢獻之原住民生育率,也由1980年及1990年有顯著正影響,轉變成2001 年的負影響,代表在低生育率時代,原住民亦受影響,它已不再具有生育 較多的「優勢」。而各縣市的外籍配偶(FMARRY)較多的縣市,其生育 率如同預期還是比較高的。

個人價值觀念方面:婦女勞動參與率(FLABOR),對臺灣地區生育 率呈現顯著負影響。婦女勞動參與率方面,從經濟條件來看,有工作意味 著所得提升應有利於生育;然而另一方面,從個人價值來看,生育與工作 兩者本身就是機會成本的考量,因此選擇工作的婦女往往就犧牲生育或是 延遲生育。

一、實證模型是否設定錯誤(regression specification error test)

在檢定實證模型是否設定錯誤方面,本文使用RESET檢定加以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