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預期效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7

第三節、資料來源與預期效果

一、資料來源及研究期間說明

本研究目的,著重於研究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對於臺灣生育率的影 響。因此,模型變數所使用的資料來源,主要分兩個部分,分別就影響生 育率的相關因素及臺灣房地產價格為說明。在樣本年份的選擇上,考量從 決定生育、受孕到實際生產之間存有十個月以上的時間落差,所以對生育 率的影響,應是次年度而非相當年度的生育率,甚至遞延到第三年。而2000 年是龍年,國人的習慣,龍年生育率會偏高,而偏高的程度又非一致,依 不同情況(自變數)、地區而異,為避免龍年效應造成的估計偏誤,因此 選2001 年的生育率作為分析對象,而其他樣本為2000 年到 2008 年的資 料樣本。本文樣本為臺灣的23 個縣市,資料的建立以各縣市為基本單位。

本研究歸納出可能影響臺灣生育率的因素為:各縣市家庭所得、嬰兒死亡 率、失業率、女性教育程度、各縣市自有住宅率、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

結婚率、各縣市與外國人結婚登記的人數比例、各縣市原住民比例、婦女 勞動參與率及臺灣各縣市平均地價等。將每一變數的資料來源分述如下:

(一)、一般生育率(GFRtk

一般生育率(生育率)是指某年每 1,000 名十五歲至四十九歲婦女的 活產嬰兒數,樣本取自內政部統計處「統計年報」。一般生育率比出生率 要精確一些,因為它將可能生育的特定性別年齡的人口聯繫起來,這樣排 除了年齡性別結構不同引起的偏差。因此,一般生育率比出生率更能揭示 生育水準的變化,故採用一般生育率而不使用粗出生率。9

9粗出生率:一年內每千位年中人口之平均活產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9

價調查估計規則規定估計區段地價,再用各個區段地價等級面積予以加權 平均,得出各該使用分區之平均區段地價。

本研究的選取之資料時間點為2000年到2008年,雖然此地價乃政府 公告,一般是低於市價而且會有政策性考慮而有特殊調整,但可用以反應 地價時間分佈之相對關係。因本變數係分別於每年01月15日發表前一年度 04月01日至09月30日資料,及07月15日發表前一年度10月01日至當年度03 月31日資料,因此每年度的地價採三期平均數以免失真,例如2000年的各 縣市地價是1999年10月- 2000年3月、2000年04- 2000年09月及2000年10月- 2001年03月的地價加總後的平均數。

Mulder(2006)認為住宅與生育的關係有兩面:一是兩者間接的關聯,

許多民族國情文化常使人以為要先有良好的居住品質才有結婚的可能 性,且社會價值觀認為成婚後才導引出生育子女的計畫,簡言之,個人的 成家過程是固定的,每個階段都必須完成,而擁有住宅的家庭,生育計畫 易於執行,住宅與生育為正向關係。另一方面,直接的關聯為夫妻若有生 育的計畫,多數夫妻偏好有一定的居住品質後,才有能力生育、養育子女,

如此住宅的購買與生育計畫兩者間可能存在資源排擠效果,或者生育行為 會因購置住宅而被遞延,住宅與生育為負向關係。購置住宅與生育乃為不 確定關係,因此本變數探討在家庭預算限制式下,臺灣各縣市地價與生育 率間的關係。當地價上升的幅度大於家庭所得成長,家庭負擔愈重而產生 排擠生育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預期生育率會呈現愈低的趨勢。

(三)、臺灣各縣市家戶所得(INCOMEt

以家庭預算限制式討論家戶所得這個自變數,當家庭總收入愈高,表 示越有能力生育、養育小孩,因此在經濟層面的考量上,本研究預期生育 率會呈現愈高的趨勢。扶養人口意指15歲以下人口加上65歲以上人口,除 以青壯人口即為扶養比,扶養比愈高意味青壯年人口的負擔會越重,照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0

說,負擔重會降低生育的意願,因此預期生育率會呈現愈低的趨勢。

(四)、臺灣地區各縣市嬰兒死亡率(IMRt

嬰兒死亡率為臺灣地區各縣市每年一千個活產嬰兒中,未滿一歲及死 亡的數目,樣本取自衛生署「公務統計年報」。而黃智聰(2002)依臺灣 地區目前資料,所做的實證模型結果顯示,嬰兒死亡率對台灣地區生育率 呈正向影響,本研究預期嬰兒死亡率愈高,生育率會呈現愈高的趨勢。

(五)、臺灣地區失業率(URt

失業率指失業人口占勞動力之百分比,樣本取自行政院主計處「人力 資源調查統計年報」。有關經濟景氣對生育行為的影響之相關文獻,Mocan

(1990)研究景氣循環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指出,生育行為有著順景氣循 環的特性。Huang(2002)依據臺灣地區目前資料,所做的實證模型結果 顯示,失業率對臺灣地區生育率呈負向影響,本研究預期失業率愈高,生 育率會呈現愈低的趨勢。

(六)、女性教育程度(FEDUt)與各縣市婦女勞動參與率(FLABORt) 女性高等教育程度比率取自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 報」,以受過專科以上教育之女性人口除以女性總人口數。養育小孩的成 本會隨著女性的時間機會成本增加而上升,因此女性的時間機會成本是決 定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Cleland and Wilson(1987)與 Easterlin(1989)

認為,提高教育程度愈會降低對生育的偏好。Sander(1992)的實證研究 亦指出,女性教育程度與生育率有顯著的負相關。

簡言之,個人價值觀念方面,女性自主意識愈強,生育的意願會降低,

而教育程度愈高的地區,應有助於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而女性的勞 動參與,對生育的意願亦有影響,一般認為,參與工作可能會提高婦女對 家庭以外事務的興趣,取代生育子女的欲望。本研究預期女性教育程度愈 高,生育率會呈現愈低的趨勢。此外,受到較高程度教育的婦女,其勞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1

參與率也較高,因此預期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呈現負相關。

(七)、臺灣地區各縣市自有住宅率(HOUSEt

吳閔鈺(2006)探討臺灣地區自有住宅與生育決策之間的關連性,說 明一個家庭在面對預算限制式之下,自有住宅與生育行為兩者之間存在互 補關係抑或競爭關係。其實證研究發現,當生育率遞延一期之時,住宅的 持有對於生育行為存在負向關係,顯示出自有住宅於購買初期會延後生育 決策的形成,兩者之間存在資源排擠效果;而當生育率遞延兩期時,兩者 之間的資源排擠效果更為強大。本研究預期自有住宅率愈高,生育率會呈 現愈低的趨勢。公式如下:

100 總戶數 自有住宅數

(9)

(八)、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FARMERt)、各縣市結婚率(MARRYt)、

與外國人結婚登記的人數比例(FMARRYt)及原住民的人數比例(NPt 社會控制因素方面主要來自於環境或文化傳統的影響,考慮的變數 有:農業人口比愈高,基於人力需求以及傳統多子多孫的觀念,生育率應 會愈高,而近年來,由於臺灣自從社會開放後,教育水準普遍提高,女性 意識抬頭,追求男女平權,結婚並非女性唯一的選擇,而導致結婚率下降,

因此預測結婚率愈高,生育率應該會愈高。

族群文化因素是綜合性的指標,族群因素方面,變數是與外國人結婚 登記的人數比例、原住民人口。每個族群由於歷史環境背景的不同,通常 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因此對於生兒育女的觀念自然也會有所 不同,一般認為原住民及外籍新娘有較高之生育率。

此將各變數所用之數據資料與單位,以及預期影響方向列於下表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