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非營利組織「人口資料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日前公佈的最新全球人口趨勢報告指出,臺灣全球生育 率最低,平均每名婦女只生1個小孩。近年來臺灣民眾生育意願萎靡不振,

加上老年人口遽增、經濟環境不佳等因素,使得生育率的問題更加嚴重,

臺灣生育率甚至是全球倒數第一,預估臺灣人口到了2019年就會開始負成 長。行政院推出育嬰假六成薪,就是為了搶救臺灣低迷的生育率。受少子 化嚴重衝擊,近兩年大學招生缺額擴大,2009年各大學新生報到率不到五 成的學校,由2008年的11 校倍增為2009年的25 校,教育部預估每年會以 2%的速度減少,到2021年缺額將高達7萬1000人。

臺灣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每下愈況,1從1998年起,總生 育率繼續明顯下降,到2003年總生育率僅為1.23,使得臺灣成為世界上所 謂「超低生育率」的國家之一,2於2007年總生育率更進一步下跌到1.1的 新低點,不但全球最低,下降速度之快,也是其他國家僅見。一般而言,

先進國家普遍存在低生育率的問題,然而為何臺灣的國民所得水準未及先 進國家,但生育率卻低於先進國家?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臺灣生育率持 續探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本文將從近期的相關文獻中,找出可能影響生育率下降的變數,輔以 臺灣可配合之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本文認為可能影響生育率下降之變數包

1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係指平均每位婦女(一般是指15至49歲之間)一生中所生 育之子女數,國際間評量及比較生育率即是以總生育率為標準。參見內政部。

2內政部:<主要國家總生育率>,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j024.xls。

依聯合國統計,全球生育率2000-2005 年降至 2.7 人,2010-2015 年將 降至2.5 人。2000-2005 年已開發國家生育率 1.6 人,未開發國家為 5.0 人,

生育率呈現兩極化發展。觀察主要國家變化,美國1960-1965 年生育率 3.3 人,1980-1985 年降為 1.8 人,1990-1995 年後維持為 2.0 人;日本 1960、

1970 年代即徘徊於人口替代水準,3此後緩慢下降,2000-2005 年降至 1.3

1960-1965  1970-1975 1980-1985 1990-1995 2000-2005 2010-2015 年 

人  非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出生率持續降低,高齡人口比例會相對增加,人口「少子女高齡化」

必進一步發展,且對未來的勞動市場、經濟發展、社會福利體系及公共基 礎設施的影響甚鉅。面對人口變遷可能引起以下未來臺灣的人口問題:4 一、勞力不足及勞動力高齡化對國家競爭力的影響

出生數減少,可能導致就業市場的人力漸趨萎縮、勞動力結構高齡化 及勞動力供應失調等情形,無法達成預期經濟規模的人力結構與數量需 求,影響市場消費規模,降低工商企業投資意願,減少政府稅收,影響國 家競爭力之提升。

二、人口結構失衡負擔加重對老幼照護的影響

當未來的青少年人口萎縮使家庭成員數逐年減少,家庭養老功能減 弱,國家需負擔較高成本投注於老人福利、安養措施及醫療照顧等。目前 最需未雨綢繆的應是整體人口政策及社會福利制度的問題,以及人口結構 兩端老及幼的照護問題。

三、總人口數日益減少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勞動力減少將使綜合所得稅收入減少。同時消費人口減少、產業萎 縮、營業額降低,將使營利事業所得稅收入減少,影響政府稅基。如果國 家資金都用於支應逐漸增加之退休預算,而無法增加投資或政府的其他建 設,也會導致全面性勞動力短缺及經濟成長減緩現象。

四、總人口數日益減少對教育發展的影響

學生來源逐年遞減,未來國小師資的供應與需求之間,勢必存在大幅 度落差,一旦教師的供給量高於需求量,將導致教育人力失衡,教師失業 與教室閒置等問題。即使有機會進一步調降師生比,儘管可以提高教育品 質,卻會造成教育成本上升、加重財務負擔。

4內政部(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對此危機,政府於 2008 年 2 月通過「人口政策白皮書」,期於 2015 年將生育率提高至 1.6‰的目標。分別列出七項政策目標區,分為健全家 庭兒童照顧體系、提供育兒家庭之經濟支持措施、營造友善家庭之職場環 境、改善產假及育嬰留職停薪措施、健全生育保健體系、健全兒童保護體 系及改善婚姻機會與提倡兒童公共財價值觀等。

有關住宅的持有如何切入生育行為的研究,Mulder(2006)指出住宅 與婦女生育之間的關連性,分為兩個相反方面影響,即住宅的擁有與生育 行為之間無明確的因果關係。因為住宅為穩定的家庭環境的表徵,因此有 助於提高生育率;家庭在有限的預算資源下,購屋後可能會產生排擠生育 行為的效果,換言之,購屋與養育小孩均是極為花費的支出,因此兩者可 能存在競爭關係而產生排擠效果。

在購置住宅方面,如表2,臺灣自有住宅率在 2004 年為 86.8%,與國 際比較屬高自有住宅率國家,雖低於大力推動低價公共住宅之新加坡 93%,但高於歐美國家。臺灣高自有住宅率係因傳統保值、增值觀念外,

反映出華人社會裡有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擁有房子被視為社會地位

表2:主要國家住宅率狀況

單位:%

國家 1994 年 2004 年 新加坡 90.2 93

臺灣 82.5 86.8 南韓 50.9 54.2 澳洲 70.1 70.3

美國 64.2 69

加拿大 62.6 65.2 日本 59.8 61.2 荷蘭 44.1 49.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

的表徵且是多數人一生所追求的夢想。另外,臺灣的住宅政策傾向達到住 者有其屋的目的,即在住宅市場的供給面,透過興建國有住宅提高住宅 量,同時在需求面,提供低利貸款或是針對特定對象直接提供補助以刺激 對住宅的需求。而租賃市場因屋源不如歐美國家充裕,未能滿足多元化住 宅需求,亦是自有住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自2003年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結束以 來,臺灣房價上漲、薪資下滑及所得分配惡化,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並且 認為民眾低生育率係受國內房價上漲、薪資卻下滑的影響。當一個家庭每 月的房貸愈沉重,在手上可供靈活運用的所得就愈少,也就是人們的消費 傾向必然會因此下滑,甚至減少小孩這種消費財,那麼所謂房價飆漲的現 象就不只是房市的問題而已,也不只是所得分配是否合理、公平正義是否 實現的問題而已,而是攸關臺灣長期經濟還有沒有成長動能以及超低生育 率的大問題。

如何減低因幼年人口減少而產生高齡化社會的問題,將會是政府必須 面對的重要課題。「臺灣住宅價格上漲影響生育率」的評論都是建立在模 糊的統計基礎上,論述未盡公允。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動機在於:希冀 藉由實證分析,以瞭解哪些因素影響了臺灣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因素;以及 提供政府在制定促成生育率增加的相關政策之參考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