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組不同數感能力學童解題表現的差異性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實驗組不同數感能力學童解題表現的差異性

本節主要目的為,分析實驗組學童在數感能力後測的答題表現,並於數感 各要素題目,分別選擇答題錯誤率較高的題目作為訪談題目,然而受限於研究時 間與人力因素,研究者由數感能力後測成績的高、中、低分三組中各選擇二位口 語表達能力較佳的學童進行訪談,然後根據訪談內容分析三組學童解題表現,並 節錄解題表現較具差異性的訪談內容呈現於後。

一、 暸解並辨別數字的意義

(一)暸解基數與序數的意涵

後測試題○4 :請你數數看上面的動物各有幾隻,把正確答案圈起來?

後測試題○22:4、6、8、10、?、14 中,請問?的數字是(9,11,12,13)

實驗組學童在第 4 題與第 22 題的整體答對率分別為 96%和 92%,顯示高、

中、低分組學童絕大多數已能理解「基數」意涵,並運用標準數詞序列進行「點 數」與「判斷數序中的未知數」。

表 4-3-1

後測試題第 1 題答題分析表

後測試題○1 :看圖 1,酷企鵝排在第 6 隻,從酷企鵝往前數 3 隻是呆頭鵝,請問呆頭鵝 是排在(第 2 隻、第 3 隻、第 4 隻、第 5 隻)

答案類型 第 2 隻 第 3 隻 *第 4 隻* 第 5 隻 選擇百分比 19% 23% 43% 15%

註:加*為正確答案

由表 4-3-1 可知,本題整體答對率為 43%,顯示多數學童答題反應不佳,高 分組答對率為 67%、中分組答對率為 38%、低分組答對率為 22%。不過選擇正 確選項「第 4 隻」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選擇「第 3 隻」。

研究者從下列三位學童的訪談紀錄中發現,受訪學童在作答時都能理解「3 隻」所代表的數量而往前點數 3 隻。造成錯誤的原因如 M2,因誤解了題目中「從 酷企鵝往前數」的意思,而從酷企鵝的前一隻開始點數,因而答題錯誤;或者如 L2,未注意到必須從酷企鵝的序數往前數出呆頭鵝的序數,致使答題錯誤。

由此可知,不同數感能力的學童大多能掌握序數與基數的意涵進行解題,但 部分中、低分組學童答題錯誤的原因是未能正確理解題意所造成。

【H2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第 1 題的答案是哪一個?

S:第 4 隻。

T:你怎麼知道的?

S:(用手指從酷企鵝往前點數)1、2、3(停頓),酷企鵝是第 6 隻,所以這隻是 6、5、4,第 4 隻。

【M2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第 1 題的答案是哪一個?

S:(看圖思考許久)……第 3 隻。

T:說說看,為何是第 3 隻?

S:(用手指從酷企鵝前一隻往前點數後停頓),這隻是第 3 隻。

T:你再看一次題目,酷企鵝是第 6 隻,從酷企鵝往前數 3 隻,你是不是應該從酷企鵝開始往前 數 3 隻看看。

S:(用手指從酷企鵝往前數 3 隻停住)……

T:你手指著的這隻是第幾隻?

S:第 4 隻。

【L2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第 1 題的答案是哪一個?

S:(停頓一下後開始依照題意進行點數,然後指著某隻企鵝停住)……。

T:你現在指著的這隻企鵝是第幾隻?

S:第 4 隻。

T:為何你當初作答是寫第 5 隻?

S:因為我把最大的那隻數進去,沒注意到酷企鵝是第 6 隻,如果從 6 往前數,那這隻就是第 4 隻。

表 4-3-2

後測試題第 17 題答題分析表

後測試題○17:哪一隻羊身上的數字,是從 40 開始倒數到 1,40、39、38……1 都不會數 到牠,請幫牠塗綠色。

答案類型 *43* 32 27 15 未作答或選擇 2 個答案以上 選擇百分比 42% 20% 7% 5% 26%

註:加*為正確答案

由表 4-3-2 可知,本題答對率為 42%,顯示多數學童答題反應不佳。高分組 答對率為 89%、中分組答對率為 25%、低分組答對率為 11%,中、低分組答對率 較高分組低許多,可見本題答對者多為高分組學童,對中、低分組學童而言本題 難度較高。

研究者從下列訪談紀錄中發現,H1 和 M1 均能夠從 40 倒數到 1 的數序中發 現這個範圍的數字與 40 的大小關係,進而判斷出正確答案應比 40 大,才不會被 數到,可見其不僅已熟悉標準數詞序列,而且已具備數字「部分-全體」間的關係,

知道 43 是未蘊含於 40 內的數字,所以從 40 倒數時不會數到 43;然而,相較於

H1 和 M1,L1 則顯得運用標準數詞序列進行數字倒數的能力不足,無法熟練且 正確的進行數字倒數,容易數錯,但只要加以提醒,就能發現錯誤進而修正,可 見其雖然暸解標準數詞序列,但因不太熟練數字的「倒數」,因此造成解題錯誤。

【H1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答案是哪一個?

S:43。

T:為什麼?

S:因為 40、39、38、37、36 這樣一直倒數到 1 的話,只會數到 40 和比它小的數字,不會數到 43。

【M1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答案是哪一個?

S:嗯……(停頓許久)。

T:從 40 倒數到 1,是指 40、39、38、37、36、35 一直數到 1。

S:嗯……(停頓幾秒後回答)43。

T:為什麼?

S:因為 43 比 40 大,所以不會數到它。

【L1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答案是哪一個?

S:5。

T:你從 40 開始倒數到 1 給老師聽。

S:40、13、12、11。

T:等一下,從 40 開始倒數,為何 40 數完就變成 13 了?,你從 40、39、38 這樣數看看。

S:40、39、38……31、20。

T:31 之後就是 20 了嗎?

S:(搖搖頭再接著數)31、30、29……21、10。

T:21 然後就是 10 了嗎?

S:(搖搖頭再接著數)21、20、19……1。

T:你發現哪一個數沒數到?

S:43。

表 4-3-3

後測試題第 21 題答題分析表

註:加*為正確答案

第 21 題為複選題,要勾選三個選項才算答題正確。由表 4-2-3 可知,整體答 對率為 58%,高分組答對率為 100%、中、低分組答對率均為 38%,遠低於高分 組,其主要原因為多數學童只勾選 1~2 的選項,所以未能完全答對,不過從表 4-3-3 的答題類型來看,學童均未選擇錯誤選項,可見學童已能理解數字 0 所代表的數 量,此外,中、低分組學童多不選「獅子」選項,其原因從下列 L1 的訪談內容 中可發現,學童不瞭解題目中的「4 個 0 加起來」的意思,以為是「4+0」而非

「0+0+0+0」所以認為答案應為 4,因此不選擇此選項。

【L1 訪談紀錄】

T:你為何認為獅子說的不對?

S:嗯…因為 4 個 0 加起來是 4 啊?

T:4 個 0 加起來為什麼是 4?你寫寫看算式。

S:(寫出 4+0=4)

T;這個算式是「4 個 0」加起來嗎?

S:(看了看算式後,又想了一下)不是,應該是 0+0+0+0=0 才對。

後測試題○21:哪一個動物說的是對的,請打 V

□獅子說:「4 個 0 加起來是 0。」

□兔子說:「我有 0 片餅乾,所以可以分給許多朋友吃。」

□河馬說:「0 顆糖果比 4 顆糖果少。」

□斑馬說:「桌上的 20 片餅乾被吃光了就剩下 0 片。」

答題類型 *獅子* 兔子 *河馬* *斑馬*

選擇百分比 65% 0% 92% 92%

(二)瞭解二位數位值

後測試題○8:小新要買 25 元的 , ,他可以怎麼付錢請你用○1051 畫畫看:【○10 是 10 元○5 是 5 元○1 是 1 元】

本題答對率為 65%,多數的學童都能正確答題,高分組答對率為 78%、中 分組答對率為 67%、低分組答對率為 44%,而三組學童作答類型圖 4-3-1 所示:

高分組答題類型

中分組答題類型

低分組答題類型

圖 4-3-1 實驗組後測高、中、低分組第 8 題解題表現

本題題目與生活情境連結,希望學童能透過幣值表徵二位數的位值。此題 對此階段的小一學童而言較不容易,屬於非例行性的題型,但是有近 7 成學童答 對。從圖 4-3-1 的解題類型來看,高、中分組的學童不但能掌握二位數位值,並 且能夠運用幣值正確表徵;相對的,低分組學童未能正確解題,從低分組的解題 情形可發現其原因有兩種,一是不瞭解題目中○1051 與 25 間的關係;二是不清 楚 25 的 2 或 5 所代表的位值,故無法透過幣值表徵。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高分 組有些學童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幣值組合,正確表徵數字的位值,顯見其除了已 能充分掌握二位數中不同數字的位值外,還能進一步將二位數運用不同的幣值進 行分解。

(三)小結

總結上述的討論,實驗組不同數感能力的學童在「瞭解並辨別數字的意義」

要素的解題表現可歸納如下:

1.瞭解基數與序數的意涵:實驗組不同數感能力的學童大多數都能區別「基數」

與「序數」在問題情境中所表徵的意涵不同,但解題時,部分中、低能力學童較 易受限其對文字語意理解能力不足,而誤解題意造成解題錯誤。

2.位值:實驗組中、高分組的學童絕大多數都能瞭解二位數所代表的整體量,且

能透過幣值表徵出二位數的位值,但部分低分組學童較無法理解個別數字所代表 的位值,因此無法正確分解數字或者透過不同的幣值表徵。

二、 比較數字大小

本研究將此要素內涵分成「比較數字相對大小」與「依照數字大小進行排序」

等二部分,在「比較數字相對大小」部分的題目可分成「比較兩數間的相對大小」

和「比較三數間的相對大小」。實驗組學童在「比較兩數間的相對大小」的答對 率為 92%,「依照數字大小進行排序」的答對率為 100%,可見絕大多數學童已 具備「比較兩數間的相對大小」和「依照數字大小進行排序」的能力,因此下列 的解題類型則不再討論這兩部分的解題情形,僅就「比較三數間的相對大小」部 分進行討論。

(一)比較三數間的相對大小 表 4-3-4

後測試題第 5、7 題答題分析表

後測試題○5 :哪一種動物的數量比 7 多,但比 10 少一點?

答題類型 4 6 *9* 5

選擇百分比 0% 8% 88% 4%

後測試題○7 :老闆說:「 的價錢比 貴,但比 便宜。」,請問 賣多少元?

答案類型 12 元 *18 元* 30 元

選擇百分比 11% 77% 12%

註:加*為正確答案

由表 4-3-4 可知,第 5 和第 7 題的答對率分別為 88%和 78%,顯見學童在「比 較三數間的相對大小」的整體答題表現佳。高、中、低分組在此二題的答對率為:

高分組兩題的答對率均為 100%、中分組分別為 88%和 63%、低分組答對率分別 為 78%和 67%,中、低分組學童在第 5 題的表現優於第 7 題,因此研究者以第 7 題為訪談題目,以暸解學童的解題情形。

研究者從 H2 的訪談紀錄發現,高分組學童能夠較快理解題意,並判斷出正 確答案,並將題目中的「貴」與「便宜」轉換為數量的「多」和「少」,進行數 字的大小比較;相較於 H2,M2 學童解題時間較長,甚至需要再次提示關鍵語句 輔助其判斷出正確答案,其解題時也會將題目中的「貴」與「便宜」轉換為數字 的「大」和「小」進行數字的相對大小比較,由此研究者認為其已能掌握數字的

「部分-全體」關係,瞭解小數蘊含於大數之中,進而以數字的大小作為比較的依 據;而 L2 學童能清楚的暸解題意中「貴」與「便宜」的語意,並能夠依此對判 斷數字的相對大小,回答出正確答案。

【H2 訪談紀錄】

T:(讀題目),你覺得答案是哪一個?

S:18 元。

T:為什麼?

T: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