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組學童在故事情境融入「分數」單元教學的學習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實驗組學童在故事情境融入「分數」單元教學的學習情形

本節,將依實驗組學童在「繪本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分數單元教學」過程中的學 習情形進行分析。本研究之故事情境融入分數單元教學共分為繪本導讀與故事情境 教學兩階段。其中,繪本導讀的時間是利用學校的閱讀課時間進行班級共讀,第一 週閱讀繪本《噢!披薩》(連續量情境),第二週閱讀《門鈴又響了》(離散量情境)。

每週進行完繪本導讀後,再進入研究者事先由數學繪本掃描之繪本情境、改編繪本 情境和課本例題所製作成之繪本融入分數單元的簡報教材進行教學。在此教學過程 中,每節課都是依循「繪本情境→教師延伸活動」的脈絡進行布題,首先由教師布 題,布題的內容依序是繪本情境、改編繪本情境和課本例題的分數單元方式進行。

接著小組討論並配合具體物之操作,每一組學童再上臺發表,讓學童自己表達解題 的做法,同時亦可透過同學的提問,練習數學的溝通能力,接著全班共同討論,如 果對答案有質疑時,可再一次操作具體物(連續量用分數板、離散量用花片)以驗證 答案,最後教師再做歸納總結,接著再繼續布下一道題目。

本研究所進行之三年級上學期分數教學之活動名稱有:認識平分、認識單位分 數、認識(真)分數、跟 1 等值的分數、分數的大小比較和解題等六個活動,共實施 6 節課。本單元所指之分數是指分母小於 12 的分數,而單位分數是指內容物為單 一個物的問題情境,以下,首先呈現實驗組學童在六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表現;接 續,再綜合彙整學童在繪本故事情境融入分數單元的學習表現,茲將教學中的學習

90

情形分別說明如下:

一、實驗組學童在六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表現

(一)學童在「活動一:認識平分」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表現:視覺直觀

本活動是讓學童透過等分單一個物(具體操作物;線型圖卡),認識平分的意義,

進而能辨識圖形是否平分。研究者先講述《魔術小子 噢!披薩》繪本故事之後,再 透過「披薩星球」的老闆馬力歐為主角的情境來進行「哪一種分法最公平?」的布 題,接著再引入連續量的等分概念,期望藉由繪本故事中的情境內容為布題內容,

激發學童於解題時對題意的理解,進而引起學童解題之興趣。為了加強平分概念,

研究者接續布並沒有平分的題目,引起學童的認知衝突,經全班共同討論,最後再 由研究者統整歸納,並做價值澄清。

1.透過觀察圖形讓學童了解平分的意義

每一位學童都有分東西的經驗,特別是在食物方面,所以研究者在繪本導讀 後,布一道改編自故事情境和課本例題的題目,期能結合學童本身的生活經驗,

並透過「哪一種分法最公平?」,讓學童了解平分的意義,並連結二分之一就是 一半的概念,以下是研究者與實驗組學童課堂中的對話:

教師布題:今天馬力歐的店裡來了兩位客人,這兩位客人想要分一個起士披薩,

下列三種分法哪一種最公平?為什麼?

一 二 三 【1021223課】

T:下列三種分法哪一種最公平?

S16:第二種。

T:為什麼?

S16:因為只有第二種兩個人才會吃的一樣多,第一和三種則都是取邊邊的,會一個人吃得多、

另一個人吃很少。

T:還有別的答案嗎?

S20:第二種,因為第一和三種並沒有平分。

S07:我也覺得第二種兩人吃得一樣多最公平,第一和三種則會一個人吃得多另一個人吃得少,

91 一個很飽一個很餓喔!

T:在第三種分法取其中的一份,可以說是全部的二分之一嗎?

S15:不可以。

T:為什麼?

S15:因為第三種並沒有平分。

T:所以「平分」的意義是什麼?

S15:平分是每個人分到的都一樣多。

T:如果把一個披薩平分切成2份 (第二種分法),馬力歐吃了其中的1份,是吃了這個披薩的 幾分之幾?

S:二分之一。 (全班同學都回答) T:還可以稱為什麼?

S02:四分之二。

S20:六分之三。

T:你們兩位同學說得都對,那是四年級才會學到的說法,還可以用平常說的話說成什麼?

T:例如馬力歐和班長兩人要平分一個披薩,我們可以說他們一人分得多少呢?

S11:一半。

T:很棒,所以二分之一就是什麼?

S:二分之一就是一半。 (全班同學都回答)

2.透過圖形的辨識讓學童了解是否平分

【1021223學】下列哪些是平分的圖形?請把平分圖形的代號寫在( )中。

a b c d e f g h

(1)有 19 位學童填入正確的答案為:a、b、d、e、h

圖 4-3-1 A04 學童作答表現

圖 4-3-2 A08 學童作答表現 (2)有 6 位學童填入的答案為:a、b、e、h

圖 4-3-3 A06 學童作答表現

92

圖 4-3-4 A18 學童作答表現 (3)有 2 位學童填入的答案為:a、b、(d)、e、f、h

圖 4-3-5 A04 學童作答表現

圖 4-3-6 A25 學童作答表現

即有7位學童(A06、A10、A15、A16、A18、A24、A25)並未將d圖形選出,兩位 學童(A01、A25)將f 圖形誤認為是平分圖形,因學童不了解平分的意義,而有「平 分成N份,但每份的總量不相同」的迷思概念,即只注意到分割的份數,未注意到 每一份的大小是否相同。而且圖形中的等分線間隔相等(如f 圖),會影響學童判斷 圖形是否等分的結果。

研究者運用故事情境布題,除了希望能幫助學童理解題意之外,更在教學過程 中引導並且鼓勵學童多元思考,而且透過與小組其他學童討論的方式,學會與人溝 通、分享。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多數學童能透過圖形正確的辨識是否平分,少數 學童未將d圖形選出,研究者認為是在課堂上只帶入偶數等分,並未帶入奇數等分 的圖形。

(二)學童在「活動二:認識單位分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表現:動手操作

本單元所指的單位分數是指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問題情境,例如:把一個披薩 等分成6塊,則取其中的1塊是1

6個披薩(連續量情境)或是一盒雞蛋有8顆,那麼取 其中的1顆是1

8盒雞蛋(離散量情境)。即單位量所含的塊數(或個數)等於分母,部 分量等於分子,所以學童處理此分數問題時,只需注意分母(單位量)和分子(部分

93

94 S15:取8等分的長方形其中的1份,是八分之一。

2.透過平分實作活動讓學童會平分圖形

【1021224學】今天奶奶在家烤了一塊正方形蛋糕,要平分給媽媽、湯姆、漢娜 和自己共4個人吃,請問要如何切才公平呢? 請幫她畫圖找出三種不同的分法。

請畫圖分分看 請你說說看,為什麼這麼畫呢?

全班有 25 位學童在「畫圖分分看」能畫出三種正確的分法,有 2 位學童解題 錯誤,本題學童作答分為 a 到 g 七種類型,茲將學童作答表現整理如下表 4-1-1:

a b c d e f g

表 4-3-1 學童作答表現類型

類型 舉例

學童 畫圖 說說看

正確

1 有26位學童畫出a圖形 A15

2 有18位學童畫出c圖形 A20

3 有16位學童畫出b圖形 A06

4 有12位學童畫出d圖形 A22

5 有1位學童畫出e圖形 A21

95

正確 \ 錯誤

6 有4位學童畫出g圖形 A24

7 有4位學童畫出f 圖形 A05

其中以 a 圖形有 26 位學童最多,其次依序是 c 圖形有 18 位、b 圖形有 16 位、

d 圖形有 12 位、e 圖形則有 1 位、f 圖形有 4 位、g 圖形有 4 位,a 和 b 分法是研究 者上課時學童操作過,所以出現次數較多;c 和 d 分法同時出現者有 8 位,表示在 三年級學童的認知上 c 和 d 是不同的分法;另有 4 位學童則同時出現 f 和 g 分法,

其中 A01 和 A05 學童因沒有說明或說明不正確,而解題錯誤;而 A23 和 A24 學 童能清楚說明,圖 f 每人分得 2 塊,圖 g 每人分得 4 塊,而作答正確。另外,學童 在「請你說說看,為什麼這麼畫呢?」多數的答案都是「因為這樣分才公平」、「因 為這樣才能平分」。

研究者在進行這個教學活動中,由於本單元之分數概念是學童的啟蒙,而且日 常生活中又較少使用,因此考慮到學童的起始能力,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留較多 時間給學童思考。綜合上述,多數學童能透過圖形正確的辨識是否平分,且能正確 畫出正方形4等分的圖形,但是在「請你說說看,為什麼這麼畫呢?」中,只有少數 學童能說明清楚,可見對於三年級的學童來說,這是較感困難的。

(三)學童在「活動三:認識(真)分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表現:多元表徵

此多元表徵是指語言和圖像表徵,學童分數的啟蒙概念除了平分的意義之外,

還有對單位「1」的掌握,無論物件是連續量或離散量都是如此,但是對於三年級 學童初次引入時,連續量的「1」以完整的「1」為主,例如一個披薩;離散量則以 分割後內容物以1為主,例如6顆巧克力裝一盒,分給6個人,一人可以吃幾盒﹖此 時為吃1顆,是1

6盒。所以研究者的教學是先藉由等分成數份的連續量平面圖形進

96

行單位分數的命名,再引入離散量情境下分數的命名活動。並在教學進行過程中,

揭示不同之圖像表徵,藉以連結語言表徵與符號表徵,期學童能在多次練習之後,

培養其在表徵之間的轉換能力。

1.透過引導討論讓學童破除「分子一定要小於分母」的迷思概念 教師布題:馬力歐今天做了一個披薩,自己吃了一些後

,還剩下下圖所示。

以下是研究者與實驗組學童在課堂中的對話:

【1021226課】

T:馬力歐把一個披薩平分成幾片?

S:六分之二、六分之四。

(同時有人說出這兩個答案,可能是因正在上分數單元,就不加思索的回答) T:要先看清楚題目問什麼單位再回答喔!

S:6片。 (全班都回答)

T:這個問題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單位?

S:「個」和「片」兩種單位。 (全班都回答) T:他們是什麼關係?

S15:1個等於6片披薩。

T:所以1片是幾分之幾個披薩?

S16:六分之一個披薩。

T:所以馬力歐是吃了2片是幾分之幾個披薩?

S20:吃了六分之二個披薩。

T:還剩下幾分之幾個披薩?

S15:剩下六分之四個披薩。

T:取10片是幾分之幾個披薩?

T:注意看圖中披薩切的片數,也就是分母有改變嗎?

S16:六分之十個披薩。

S07:不對,分子不可以比分母大。

T:分數的分子不可以大於分母嗎?

S02:當分子大於分母時,分母要乘以2。

T:為什麼呢?

S02:因為當分子大於分母時,披薩會不平分,所以分母要乘以2。

T:一個披薩只有6片,另外4片可以放在另外一個嗎?

(此時教師在黑板畫兩個一樣大的6等分圓形披薩) S:可以。 (全班都回答)

T:所以10片是幾分之幾個披薩呢?

S08:六分之十個披薩。

T:所以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分母嗎?

S:可以。 (全班都回答)

97

2.透過分數符號轉換為圖像表徵讓學童了解(真)分數的意義

過去的文獻(林碧珍,1990;楊德清、洪素敏,2003;Cramer, Post, &

delMas,2002;Lesh, Post, & Behr, 1987)指出,學童要能使用不同的方式表徵概念,

並能在各個表徵間進行自由轉換,才能算是真正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因此研究者 在進行此教學活動時,先讓學童由圖像表徵轉換為符號表徵,接著再從符號表徵

並能在各個表徵間進行自由轉換,才能算是真正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因此研究者 在進行此教學活動時,先讓學童由圖像表徵轉換為符號表徵,接著再從符號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