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驗設計

一、實驗設計與步驟:

本研究為了解以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為學校課程延伸教學場域之優化課程 設計,是否能提升學童的環境學習成效,研究者設計「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 計」的實驗設計,且於實驗教學前後,以課程發展小組編制之問卷進行前、後測 量,並輔以教師及研究者的觀察檔案評量等方式,以了解所設計的課程是否能有 效提升學童的環境成效。

二、前後測工具

於實驗教學前後,以課程發展小組依所發展之活動課程編制問卷進行前、後 測量,問卷由課程發展小組進行內容效度檢核,問卷內容涵蓋社區自然資源的認 識、對學校課程相關延伸至戶外教學之內容的了解、對維護社區環境的責任與行

為,藉由問卷前、後測的施測,以了解實驗組學生參與社區戶外解說課程後的各 項成效。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教學研究對象為選定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中,社區內有意願參與 教學活動的學校,將學生分兩組,一組為對照組,施教場域在學校,一組為實驗 組,施教場域在社區,5 組參與的學校學生如表 7 所示,實驗組的學生以「社區 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化發展小組」所設計的課程為教學內容,透過社區資深的 解說員帶領學童進行戶外教學;對照組的學生則以不另編定教學設計課程,僅以 傳統教學方式依校內規定課程進行教學。並同時於施教前後,均先利用問卷進行 調查及施測。5 組學校當中,大山國小由於為六年級全體參與的體驗活動,因此 無對照組進行實驗設計教學,而地利國小因為六年級只有一個班級,因此亦無法 進行實驗設計教學。

表7 5 組實驗組與設計組學生班級表

參與實驗設計學校 實驗組 對照組

高美國小 四年甲班 四年乙班

王功國小 六年甲班 六年乙班

鎮平國小 四年丙班 四年甲班

大山國小 六年級全體學生 無

地利國小 六年1 班 無

四、課程設計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化發展小組」所設計的課程為教 學內容,以了解學童在接受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優化課程後,學童的環境學習成 效是否有增進,故訂定以下課程目標:

(一)增進參與者對社區自然環境資源的了解

(二)增進參與者對學校課程相關延伸至戶外教學內容之了解

(三)增進參與者對維護社區環境的態度(責任感)及行為

課程主軸以社區的解說活動為主,延伸學生學校課程知識的加深加廣為輔,

發揮戶外教學活動體驗的特色,並希望能透過戶外教學加深對社區環境的認識,

激發對社區環境的覺知及愛護,養成學童愛護環境及家鄉的習慣與態度的課程,

5 組社區各依其活動特色產出課程(附錄三) 五、研究步驟與分析

以選定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社區內有意願參與教學活動的學校為研究對 象,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以「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化發展 小組」所設計的課程為教學內容。於課程開始之前兩週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 前測,以確定兩組學童在接受實驗課程之前具有同質性且在自然保育認知上並 無顯著差異;若有顯著差異,其後測結果之分析則採用「共變數分析法」進行 分析比較。由事前參與討論及模擬教學的當地解說員擔任戶外課程教學者。研 究者於課程教學中進行觀察,以了解師生上課互動情形,並填寫觀察紀錄表。

學生完成之問卷收回,經由研究者篩選,淘汰無效問卷,若問卷之各大題的各 題答案相同,則為無效問卷;對於遺漏答案或雙重答案的各小題,則為無效問 卷。本問卷調查的資料分析以社會科學套裝軟體統計程式(SPSS/Window,中文 版10.0)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1.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來表示學童背景變項中各項資料的分布情形。

2.使用平均數、標準差來分析學童對於相關課程單元的認知現況。

(二)推論性統計

利用成對樣本 t 檢定,來檢測不同場域施教,學童對於相關課程單元的學 習成效是否有顯著差異。透過前、後測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了解設計出來 的課程是否確實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是否能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三)非參與式觀察

為了解學生參加社區戶外解說活動之學習感受與表現,研究者透過非參與 式觀察,將學生上課的情形、學習情況及與教學者互動等情形記錄下來,再加 以歸納整理,輔以前後測表現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1.研究對象: 就參與式觀察的研究者角色而言,本研究為參與者的觀察

(participant-as-observer),觀察者參與在活動中,而其研究對象也知道其真正 身份(王文科、王智弘,2009)。研究者針對實驗組學生參與戶外教學的種 種狀況表現加以記錄。

2.質性資料整理如下:資料以單面記錄,以便於檢視,每頁記錄皆加上標題頁,

在記錄欄旁邊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白,以利之後編碼與分析。資料後以編碼 對照表分類 , 如表 8:

表 8 檔案評量原始資料編碼對照表 資料代碼 意 義

觀 察 1000308S01 觀 察 指 研 究 者 於 教 學 過 程 對 學 生 的 觀 察 紀 錄、1000308T01 指書寫時間為 100 年 03 月 8 日、

S 代表學生、 01 代表學生代碼 1 號

3.學習資料分析:本研究希望能觀察學生參與活動後的學習成效的改變,因此 資料分析的目的在收集學生表現的多元資料,旨在深入了解實驗組班級學生 接受「課程發展小組」所設計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課程後,在學習成效 的轉變情形,就教學過程所得學生學習心得發表進行分析。資料分析內容包 括:活動的學習單、學生的心得紀錄、教師的心得感言。藉由分析學生之質 性資料部份,做為與問卷結果相佐之資料,同時更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小組 所設計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優質課程之學習感受差異部分。文件分析分 別為學習單或心得單、研究者觀察札記,目的在更深入了解學生之學習 感受。部分社區課程發展小組設計活動學習單,此為根據教學活動設計 的學習單, 藉 以瞭解學童在此活動之學習情況; 或於後測問卷設計心

得單,以探知學童於該活動後之學習感受與態度 。研究者觀察札記為 戶外教學活動後研究者對教學過程的回顧省思記錄,針對教學狀況、

學童學習狀況與反應、教學應注意之事項等相關主題做省思。以不改原 始資料原意為原則,將資料做有意義的分析,依據本研究欲探討之目的,

比較各資料間的屬性與相關性,統整歸納特性相似的資料,進行整合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