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質發展之模式: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流程,進行社區與學校之間的媒合,媒合了五組社區與學 校的合作,分別為:高東社區與高美國小、王功蚵藝協會與王功國小,楓樹社區 與鎮平國小、大山社區與大山國小及地利社區與地利國小。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 的提出以下結論:

(一)學校與社區媒合模式之建立 1.以媒合說帖進行媒合

促成社區或學校的媒合,設計媒合說帖是必要的,經由媒合說帖的呈現 與研究者的口頭說明,可以很清楚的表達媒合的目的及運作的方式,並讓社 區與學校了解可能達到的預期成效,容易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2.媒合會議前應先進行資源探勘

對社區資源及學校課程先行探勘及分析是絕對必要的,為能促使研究 者及參與者了解社區有那些活動資源能與學校現行那些課程進行連結,將 社區資源探勘結果與媒合的學校的學習領域及課程製作成表,並預先分析 適合的學校課程,先設定適合課程發展小組成員中教師的領域專長或年 段,再依此請學校徵求有意願且適合的老師加入課程發展小組。

3.組成課程發展小組並進行第二次資源探勘

課程小組若對於社區活動不夠了解,應行二次資源探勘,並做好學校 課程與社區資源的連結,便於規劃教學前後的課程銜接。

4.課程小組運作

課程小組以最適宜連結或可達到最多延伸的學習年段,作為活動發展 的主要教學對象,依此年段的學習需求去討論社區現行活動的學習目標與 學習內容是否與能與教師教學上的需求相契合,確定學習對象後,接下來 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除規畫的課程要能滿足學校教師帶學生進行戶外教 學時的需求,並能達到加深加廣的學習效果外,也要能維持社區原有的活 動特色。

5.討論與修正

於戶外活動教學後,再次召開課程發展小組會議,藉由對活動課程成 效之檢討,進行課程修正外,並針對社區整體發展及如何永續媒合等議題 進行綜合座談,以促成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永續經營及發展。

二、課程發展小組之運作

在課程發展小組的運作過程中,需要一位能資源統整且較具威望的人,來負 責工作分配與意見整合,擔任好的媒合橋樑,能讓小組運作發揮最大效果。如此 的合作模式,不僅社區成為學校課程的交學場域,也促使教師協助社區活動課程 設計,以達成社區永續發展,甚至有機會成為一環境教育認證場域。就社區整體 永續發展來說,除了課程內容優質發展外,社區在食、宿、行及休閒娛樂等方面

週邊的環境需能滿足遊客所需,即使周邊環境尚未齊備,也可以透過網頁提供訊 息、導覽褶頁或提供住宿情報等服務,提供遊客更多資訊與服務,以吸引遊客再 次前來。次外,社區需逐步建立常態性的活動課程、設置正職的社區活動人員,

開放給一般遊客參與,以利社區的資源充分運用,以達成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 永續經營及發展。

三、學生學習成效

各校學生在各社區環境教育活動課程的教學成效,在環境知識的答對率及 態度都有顯著提升,由分析結果得知,高美國小部分:實驗組前測自然保育知 識平均答對率.703、標準差.079,後測.0858、標準差.082,實驗組前後測答對率 有明顯的增加,而經t 檢定亦具有顯著的差異(t 值為 8.621,p 值為.000*),顯 示經社區戶外教學,學生在濕地自然保育知識平均答對率有顯著差異。王功國 小部分:實驗組前測自然保育知識平均答對率.669、標準差.092,後測.0821、標 準差.080,實驗組前後測答對率有明顯的增加,而經 t 檢定亦具有顯著的差異(t 值為6.241,p 值為.000*),顯示經社區戶外教學,學生在濕地自然保育知識平 均答對率有顯著差異。鎮平國小部分:實驗組前測知識平均答對率.724、標準 差.107,後測.0828、標準差.097,實驗組前後測答對率有明顯的增加,而經 t 檢 定亦具有顯著的差異(t 值為 5.657,p 值為.000*),顯示經社區戶外教學,學 生在認識社區知識平均答對率有顯著差異。地利國小部分:實驗組前測知識平 均答對率.688、標準差.070,後測.0771、標準差.077,實驗組前後測答對率有明 顯的增加,而經t 檢定亦具有顯著的差異(t 值為 5.657,p 值為.000*),顯示經 社區戶外教學,學生在認識社區知識平均答對率有顯著差異。

在環境行為方面也增進,由學習心得的回饋及教師的觀察,都顯示學生對社 區環境重新認識都非常喜愛,部分學生還能呈現出關注生活環境、提出改善環境 的想法、也願意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環境付出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