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有四:

一、為能了解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之課程優化發展模式。

二、爲能了解社區資源、解說員與學校教師如何相互支援及互動,以發展社區型 環境學習中心之戶外課程。

三、爲了解所發展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之優化課程如何與學校課程結合,並可 作為學校課程的戶外延伸教學資源。

四、爲能了解學校師生接受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優化課程之教學,在學習成效之 影響為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

「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是指由社區熱心人士整合社區附近的資源設施(包 括:自然資源、產業資源、 文化資源、環境設施、營運設施)成為一環境學習帶,

透過資源整合、營運方案及妥適的課程安排、活動規劃、人員解說等服務,提供

社區附近學校師生進行戶外教學及民眾進行親子活動、休閒旅遊的場域(林明瑞、

曾家鈺,2007)。

二、課程優化發展:

本研究所指的「課程優化發展」,係指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解說課程規劃 能夠與學校課程相結合,不但能兼顧學生的學習經驗及認知程度,考量學校教學 的需求,成為學校課程延伸的一部分及戶外教學的場域,亦能滿足一般社會大眾 前往環境學習中心的目的,達到休閒旅遊、體驗大自然、親子活動、興趣滿足……

等;也就是課程同時考慮學生在課程上的需求,及一般民眾的興趣與休閒需求。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社區通網站搜尋台灣區域已發展解說 活動,且擁有較多社區資源設施或較具特色活動的社區,並願意發展社區型環境 學習中心課程之優質發展,且鄰近學校亦有意願協助課程發展之社區為對象,依 不同社區類型,選取 5 組社區與學校媒合,進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質發 展模式之探討。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中心的課程如何優化發展 為主軸,並考慮如何結合學校課程發展為主要目標,兼顧一般遊客需求為輔,故 此發展模式不能普遍推論到其他自然中心或環境學習中心,未能積極將環境學習 中心課程與學校現有課程密切結合的課程發展模式。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目標為建構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課程優質發展之模式,社區型環境學 習中心是以社區資源、解說為基礎,是以本章先說明社區的永續發展與環境學習 中心的發展要素,再分別說明戶外教學與環境學習中心的關係,最後探討環境學 習中心的課程發展及學校運用環境學習中心的現況,進一步探究社區型環境學習 中心課程優質發展之模式。

第一節 社區永續發展

一、永續發展之定義

「永續」之定義最早起於聯合國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WECD,1987)「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中提及之定義:「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自身之需求,即為永 續發展」(李公哲,1999)。永續發展係由聯合國所提倡,是在全球面臨經濟發展獨大的情境下,用以維 護全球資源免受經濟發展負面影響的主張,使之回歸到以生態為中心(朱斌妤,1996、梁玉燕,2009)。

Naess(1989)指出「國」常大得無法解決小問題,而「家」又小得無法解決大 問題,而社區因可承上啟下,正是最適當的生態功能空間(王俊秀,1994,李易 駿,1998)。永續發展強調創造一個生態永續的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社區為公 共生活中的最基本單位,與國人的生活最為密切,加上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良 好的居住環境。因此社區若能永續發展,自然能成為人人心中理想的家園。

「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永續發展理念逐漸成為普世的共識後,學者們

(Beatley & Manning, 1997)也從空間研究的層次指出,「社區」在永續發展 課題上的努力最具實施成效,「永續社區」已然是地方性行動及全球永續發展脈 絡延伸的基礎單位(林錫詮、洪志嘉,2009)。由上述可知欲將「永續發展」的理

念徹底實踐,以社區為最佳施行對象與場域。

二、社區永續發展

社區係指以部落或村里等地方性組織為核心,居住期間的居民具有若干共同 的利益,彼此需要支援,並共同面臨若干生活、經濟、衛生、教育的問題(吳美 麗 、邱雅莉、馬淑貞、連麗玲,2009)。社區是都市、鄉鎮的次級單位,是人 們主要的活動中心,和人民的生活有密切關聯(李永展,1995)。我們可說社區 是一群具有相互關係、彼此關懷、社會互動的人民所居住的一個特定的地理區 域,此區域包含人以及人所生活的空間等各要素。

社區發展依聯合國的定義是指:「居民以自己的努力與政府配合,來改善社 區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環境為目標。」。聯合國「21 世紀議程」中特別強調為 了達到永續人類居住的目標,必須發展出一套先進的社區模式,此種社區即是「永 續社區」,以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社會永續概念作為發展基礎,三個面向相輔 相成(倪進誠、林冠慧、張長義,2004;謝佳伶,2009)。因此社區欲尋求長遠 且優質的發展,應朝向永續發展的模式發展。學者羅賓遜(Robinson,2004)的 研究指出「永續發展」經過長時期的探討與實踐,總體而言,係以生態、社會與 經濟三個層面為主軸。一個永續社區乃是一個有人的活力社區,社區具有良善的 共同價值和實踐行動,以持續增進該社區之生態環境、經濟生產與社會關係的整 體發展(林錫銓,洪志嘉,2009)。梁玉燕(2009)的研究指出「永續社區」以了解社

區所擁有和所需之基礎資源,提供現在和未來的社區成員居住在一個健康且具生產力的生活環境中,並 且促進社區在經濟、環境及社會間連結,由當地社區人士自行管理與運作,作為維護地方生態環境與促 進發展的主要行動者。

因此綜合上述,對於永續社區之具體描述應該完整涵蓋三個層面:「生態環境」、

「經濟產業」、「社會文化」等三大主軸。而永續社區的發展觀則強調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 成長的平衡,並要能提昇在地的社會關係,故其目標在於同時滿足社區居民的經 濟需求、保護環境。所以社區期望能達到永續發展,必須將社區內部及附近各種

資源加以整合,以利經濟、環境、社會文化三層面之發展,透過資源的整合、導 覽解說、課程設計等,重新規劃營造社區,並進行各項親子活動、戶外教學、休 閒旅遊等,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的平衡,達成社區經營的永續發展。而 當社區循此方式發展時,該社區其實逐步具備了「環境學習中心」的雛形,因此 下一節將進一步說明「環境學習中心」的發展要素。

第二節 環境學習中心的發展要素

一、環境學習中心

在世界各國發展環境教育的過程中,環境學習中心(或自然中心、田野學習 中心、保育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學校……等)是指在擁有環境特色的地區,

提供適當的場域、展示、教育、設施及活動,並運用環境教育、環境解說及環境 傳播相關理論,使參與者在環境中學習,在歐美的起源甚早,1892 年於英國設置 了第一個田野學習中心(field study center),是在自然地區或都會區內,提供完 整的環境教育服務給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之環境教育學習機構(謝佳伶,2009)。

王鑫(1995)認為傳統環境學習中心、自然中心,是指一個擁有戶外環境教育教 學資源之場域,再經規劃設置為環境教育學習用地,設有管理中心及人員,並備 有必須之教材、教具及導覽解說設施等。周儒(2001)的研究將自然中心(或是環 境學習中心)定義為在一片具有環境教育資源特色的土地區域上,整合環境教育專 業能力,專業課程方案與適當的環境教育資源,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給學校師 生、一般社會民眾,以達到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之多功能目標的環境 教育專業設施。透過專業人員的解說、 引導及教育,使各年齡的對象,能在環 境中體驗自然的美好,珍視環境與資源的可貴,學習環境的知識,探索人與環境 互動與互賴的關係,並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

周儒(2001)表示隨著環境議題備受重視,「環境教育中心」或「環境學習中 心」的名稱逐被推廣,在很多國家地區已有的做法上,將之定位在一個社區自然 中心。Stapp and Tocher(1971)的研究中亦提到社區自然中心(community nature center)最普遍的定義是:一個在城市或鄉村及其附近地區有些未開發之區域,

提供設備、人員及專業服務,去執行在自然科學、自然欣賞和環境教育方面的計 畫,讓民眾及學校師生在此學習與環境相關的知識、享受自然之美、親近自然、

紓解壓力與休閒的地方。綜合上述,我們可歸納出:環境學習中心是一個結合了 環境教育、環境解說、自然資源保育、環境管理、規劃、社區發展等諸多特色的 學習型服務體,能提供一般民眾及學校師生在此學習與環境相關的知識並親近自 然、享受自然之美與休閒活動的地方。

二、環境學習中心的功能

以現今環境教育的世界發展趨勢來看,環境學習中心其實是一個提供社會各 階層滿足其對環境教育學習需求整體解決方案的一個環境學習園區(梁玉燕,

2009)。針對環境學習中心所具備之功能敘述如下 (Shomon , 1962; Milmine, 1971;

Nomura, Hendarti, & Abe, 2003):

(一)提供可呼吸的空間、及未開發土地及都市化地區之間的緩衝帶,亦是社區 的開放空間計畫。

(二)提供附近居民戶外教育與休閒的機會與接近自然世界的經驗,並刺激個人

(二)提供附近居民戶外教育與休閒的機會與接近自然世界的經驗,並刺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