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實驗階段與工具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是否有助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成效 有所改變。研究者採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共分成二階段依序進行,實驗工具計 有學習態度量表及新生入學成就測驗及三次段考成績。

一、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以數學學習態度量表為數學學習態度的前測,以新生入學成就測驗 為學習成就的前測。因任教學校採常態編班的模式,在新生入學前的暑期輔導期 間會進行新生入學成就測驗,考試科目為國語與數學兩科,範圍為國小所學過的 內容為基準,然後以此測驗的結果用電腦採 S 形方式編班,因此測驗可以測出學 生學習前的起點行為,故以此作為數學學習成就的前測。另,引用林星秀(2001) 所編製的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在開學第二週進行施測(因第一週只有一天),測量學 生在國小時數學的學習態度情形,作為數學學習態度的前測。

第二階段根據研究者所任教的四個班級,實驗組與控制組各兩個班級,分別 實施不同的教學。實驗組為運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控制組採一般的教學,所使 用教材皆以教科書、輔助教材為主。因教育部規定第八節課不得進行新進度的教 學,故研究者會於第八節課實施數學遊戲闖關活動,加強學習共同體的合作精神 或是進行數學習作的考試及檢討。兩組的差異為於遊戲闖關活動時,實驗組是以 小組方式進行,共同討論、協同學習;控制組則不採分組模式,仍以排排座的一 般的教學模式進行,自行完成學習單。另外,兩組皆利用每週三的早自習時間運 用測驗卷進行學習評量,且所有學生每天皆要完成研究者所指派的回家作業,並 於每次段考前結算所有的作業成績。

進行一學期的課程後,四個班級以三次段考數學成績的平均值作為學習成就 成績,然後在學期結束前一週內再次就數學學習態度量表施測,作為數學學習態

度的後測成績,再比較兩組成績,瞭解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在數學學習態度及學 習成就與一般的教學是否有差異。

二、實驗工具

本研究所需要的實驗工具包括:數學學習態度量表、新生入學成就測驗、學 習成就測驗。分別敘述如下。

(一)數學學習態度量表

本研究目的之一,在於探討運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後,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 度的影響為何。數學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所持有的各種 心理狀態與行為趨向。其意義泛指個人對於數學一般直覺性的看法、學習數學的 狀況及對數學喜歡或厭惡的程度;也就是個人對於數學所抱持的一種較具持久性 和一致性的行為傾向(李嘉惠,2008)。因研究者參考許多的研究,結果顯示數學 學習態度量表的內容相差無幾,故採用林星秀(2001)參考其他研究者製作的數學 學習態度量表,加上數學學習心理學、專家學者的建議所製作的「數學學習態度 量表」,以了解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因此量 表的研究對象及內容等方面與研究者的研究相似,故於 2013 年 7 月 22 日在作者 同意之下藉此量表分析學生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本研究第四章將以單因子共變 數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後測情形。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內容 詳見附錄一。

該量表共有 30 題數學學習態度的相關問題,該量表採五點李克氏(five-point Likert scale)的計分方法,分成非常同意 5 分、同意 4 分、沒意見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其中第 3、6、11、10、12、13、14、15、16、18、24、

28、30 題為反向題,採反向的計分方式,反向題計分為 1、2、3、4、5;就平 均而言,大於 3 表正向態度,小於 3 表反向態度。原量表共有三十三個小題,經 過預試之後,將量表總分由高到低排序,前 27﹪者當作高分組;後 27﹪當成低

分組,將高低兩組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以進行資料縮減,刪去鑑別度不顯著的 三題,之後將其餘的三十個小題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而把該量表分成 四個層面,其信度的分析採 Cronbach α係數,四個向度的內部一致性分別為 0.8942、0.8362、0.7189、0.8122,量表總信度為 0.9341,量表之各個向度及各題 皆具鑑別度。四個向度的題目分別為 1.學習慾望:4-7、10、12、18-20、22、24、

27、29-30。2.學習過程:3、11、13、14、23、25、26。3.學習方法:1、2、9、

17。4.數學信念:8、15、16、21、28。

接著於新生入學 2013 年 9 月的第二週即施測,實驗組與控制組四個班級皆 接受此量表測量,再將此次施測成績作為數學學習態度的前測成績;然後於學期 結束前一週再施測一次,四個班級皆再次接受此量表的測量,再將此次的成績作 為學習態度的後測成績,然後以單因子共變數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數學學習態度 的變化,再進行研究比較。

(二)新生入學成就測驗

任教學校的國一新生皆會於暑假 7 月期間進行暑期輔導,先於 2013 年 7 月 1 日針對國小所學過的國語及數學兩科進行新生入學成就測驗,命題方式由該領 域派教師出題,全一年級新生統一測試,測試結果作為新生 S 形常態編班的依 據,本研究只採用新生入學成就測驗的數學科成績作為數據分析。2013 年 8 月 編班完成後,研究者以任教四個班級此次測驗的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成就的前測,

主要是因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另,少數幾位沒 有參加新生入學成就測驗的學生,學校於開學後統一召集進行施測,所以,所有 實驗對象皆有入學成就測驗成績,再以此成績作為學習成就前測成績。

(三)學習成就測驗

數學學習成就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後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經由評量測驗所 表示的成果。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後,以三次段考的數學成績平均值作為學習成就 成績。第一次段考的考試內容為國一上學期第一單元「正負數與整數的運算」,

第二次段考的考試內容為第二單元「分數的運算」,第三次段考的考試內容為第 三單元「一元一次方程式」。每個單元的學習都是環環相扣的,若學生在第一單 元沒有學好,進行第二單元授課時,學習上就會相對困難,也會影響到第三單元 的學習。另外,因為任教學校的段考是由領域老師出題,全年級統一時間測試,

由此可以測出學生的學習成就為何。